现代物理学发展放缓了吗?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02-24 13:54
2021年2月3日晚间,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02-05 10:55
2021年1月28日21时37分,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02-03 12:28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先生有很多头衔,但他只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追星族”。
02-02 10:45
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到古脊椎动物研究,再到鸟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王敏的科研视角逐步走向深入,也渐渐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
01-25 09:20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家国情怀,要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而献身研究,不懈奋斗。
01-25 09:06
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光明网推出“科学家精神大家谈”短视频系列策划,讲述科学大家的故事,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本期讲述的是火炸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的故事。
12-02 08:0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是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疫情期间,何时摘口罩、如何安全复工复产……战“疫”的每一步,大家都习惯听听钟南山的意见。
09-11 16:4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09-08 09:56
1977年,曾毅(讲课者)在苍梧鼻咽癌防治所培训当地医务干部进行鼻咽癌血清普查。1980年,曾毅(左二)陪同美国华盛顿大学微生物系主任、免疫学家G. peason教授及夫人访问苍梧县鼻咽癌现场。
07-13 17:17
王松灵,1962年出生于湖南湘乡,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医学中牙齿发育再生和唾液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07-06 18:17
对于自己的科研方向,龙腾教授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我科研的主要方向是建立新体制的雷达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如果将雷达比作一个人,它包括眼耳鼻舌和大脑,我主要研究雷达里面大脑的那一块。”
06-01 14:35
在导弹的大家族中,空空导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研制,为我国战斗机装备上了一把利器,而把利器雕琢得更加锋利的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空空导弹研究院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樊会涛。
06-01 12:56
月球是人类走向宇宙深处的第一步,一直以来,古老而神秘的月球都吸引着无数科学家的目光。
05-25 10:30
中国第一代攻击性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设计师,大半生隐姓埋名,却一直干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中国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01-10 11:03
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01-10 11:23
这是一个超越人类过往经验的新时代,信息被高速传播、共享和复制。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全世界的密码专家殚精竭智在研究各种加密技术。
12-16 15:53
时至今日,“天智一号”卫星在轨工作稳定,卫星平台和载荷包括小型云计算平台,超分相机和智能手机节点等均工作正常。
11-29 16:58
CEPC的科学目标是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希格斯粒子虽然已经被发现了,但它的性质有很多不确定性和疑问,这些疑问和超出物理模型的新物理是密切相关的。
11-29 14:18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科技话题之一,当药物研发遇上人工智能,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在2019未来科学大会上,光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马大为。
11-29 12:58
宇宙如此浩瀚,地球是否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呢?如果有,为什么人类至今还没有看到其他智慧生命?宜居带又是什么呢?
11-26 15:28
400多年前,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从上往下扔两个铁球,两个不同的质量的铁球,结果是同时落地。这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11-14 16:44
宇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精确科学。
11-12 13:45
到了明年以后,我们将会发布伽马射线的一些天文观测成果,和暗物质搜寻相关的成果。
11-12 11:38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天山童姥”靠着喝鹿血保持童颜不变,虽年逾古稀,却貌若少女。雷帕霉素靶蛋白(TOR)能通过调控包括mRNA翻译、自噬、转录和线粒体功能等在内的多种过程参与调节延长寿命。
11-08 15:54
如果真的是动力学,我们的宇宙命运有可能是循环的,膨胀收缩再膨胀,也有可能一直膨胀下去,最后就四分五裂,还有可能最后坍缩到一点,都有可能。
11-07 17:54
红格衬衫搭配牛仔裤、休闲鞋,王晓晨的装扮就像个在校大学生。自从确定了有机硼催化这一研究方向,王晓晨便和团队一头扎进了实验室。未来,王晓晨团队将进一步研究硼催化剂的特性,促进该领域的深度发展。
11-04 09:27
科研工作者一直在研发高效的、低残留低毒的投入品,如适合不同病虫害、不同疾病的生物农业等,既要提高产量,更要确保质量和安全。
10-14 17:01
智慧农业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农业生产领域的智能化,将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改造升级。
10-14 16:18
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覆盖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同质检测的污染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灵敏度高。
10-14 16:14
未来5G肯定会成为助力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10-14 16:10
育种是建立在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没有种质资源就没有办法做育种,所以这是育种的最核心,也就是讲的育种芯片技术。
09-29 18:27
所有的科学发展要遵守一个人类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对于技术本身安全性的长期的评估和评价。
09-04 11:31
钠太多了、太少了,它都会对我们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带来影响。
09-03 18:08
关于新的治疗方案我们要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费用,绝大多数人还不足够富有,能够支付全部的费用。
08-23 14:41
事实上很少有癌症的治疗方法能够真正治疗癌症,很多是延长寿命,但是并不能够真正的治好癌症疾病。而癌症免疫疗法是有可能真正的治好癌症的。
08-23 14:41
年轻的学者必须要做个决定,要研究哪个领域。有很多的考虑,包括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会影响到科学解决办法,解决一些科学危机。
08-23 09:58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民以食为天,我们确确实实出现了很多食品安全的问题,所以大众对转基因的关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可以正面去引导,因为你进口了那么多的转基因大豆,你肯定从科普上让老百姓知道。
08-23 09:56
在接受采访时,颜宁表示,之所以选择做科研,是因为它能带来自己需要的成就感,而过去十几年的成果也让自己挺满意。
08-21 13:53
颜宁表示,女科学家在婚姻和家庭里承担着更多的任务,但平衡事业和家庭,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而是两性的共同问题,需要真正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再一起去解决。
08-21 14:02
作为一名器官移植医生应该具备三点素质,即技术要好、要能吃苦而且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08-21 13:41
干细胞疗法从以前被质疑,逐渐被接受,再到现在蓬勃发展,体现着一个时代的进步。
03-28 14:37
1985—2003年任武汉电视台台长
03-25 09:50
科学诉诸理性,文学诉诸情感。
03-25 09:44
自从1859年,门捷列夫发现这个化学周期和化学元素周期表以来,使人们对于某些物质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发现这些物质有规律可循。
03-22 16:48
在随后人工合成元素中都是采用了类似的方法,现在采用的是回旋加速器,去加速粒子,去轰击已有的粒子,然后形成新的人工合成的元素。
03-22 16:48
2008年6月,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突然遭受毁灭性的砷污染,水质从Ⅱ类水下降到劣Ⅴ类水,丧失饮用、灌溉功能,湖泊濒临死亡。危难时刻,陈景挺身而出,率领研究生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发明了除砷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生态安全的沉淀吸附法。
02-20 09:07
过去认为这样的病人脑内没有实体性病变,现在的理解是,这类疾病一定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些物质基础可能就是神经网络之间的连接、或者神经网络功能运行出了问题。
01-22 13:42
正常的免疫反应它不是几倍几十倍的,它可能和正常差不多。很多病人是这样,就是用了这个药以后,相当于得了一场感冒一样。
01-21 14:15
打疫苗还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宜,实际上能够做到的一个办法。
01-18 11:43
涉及到基础科学研究,这些对中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新的,中国并没有像欧洲那样的传统,也没有像美国在过去的30年那样,有那么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科学家。
01-23 09:25
我是总设计师,我不仅仅要为核潜艇的安全负责,更要为艇上170多个参试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 问:核潜艇是否具有战斗力,极限深潜试验是关键。直到1987年,作家祖慰在《文汇月刊》第二期发表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
01-18 14:39
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暗物质是什么,但是我们有很多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基本粒子,是在大爆炸中产生的非常小的粒子。
10-18 15:59
每一种靶向治疗,每一种抗癌的药物,在治疗病人的时候,都是有条件的。第一,使病人活下来;第二,靶向治疗很容易复发,一年或多年后会复发,需要发展第二代或者更多代的药物。
10-12 15:03
超级细菌并没有那么神秘,也是普通细菌。但它是对几种抗生素都有抗药性的病原体,它学会了如何抗药,获得了很多抗药性。
10-12 14:50
10月3日,由NASA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次掠过金星并进行第一次引力弹弓加速,为期7年的追日之旅,正按照计划行进着。帕克之行为何如此重要?
10-12 14:31
癌症治疗的免疫机制研究是近期医学发展给我们的一大惊喜,这种疗法被优化以后可以用来防止肿瘤的发展。
10-10 15:57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莫索尔,在2018第五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上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否获诺奖并不能反映当前中国科学水平。
10-10 15:07
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预先设计的三年寿命将至,“悟空”的工作状态如何,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
09-30 13:50
脉冲星是旋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自转周期极其稳定,是探测引力波、航天器导航等重大科学及技术应用的理想工具。
09-27 10:19
伊兰·切特认为,科学将人类带入了新时代,带来了新设备、新方法,如果人们不了解科学,科学就无法进步。所以科普很重要,国家必须努力普及科学,让普通人也支持科学。
09-26 16:49
王玉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释、道,虽有糟粕和局限性,但更有其精华,西方文化也是如此。所以对待中西方文化应该采取包容与扬弃的态度。
09-26 16:32
而面对病人身体里篮球那么大的肿瘤,别人都不敢做、有些人甚至怕做了影响名誉的时候,吴孟超却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07-18 15:46
一直快乐科研的朱日祥,带领团队为“华北克拉通破坏”求得了一个“解”,为中国科学带来了一个新惊喜,一种新希望,更是一份新期待。
02-07 15:51
屠呦呦认为,从青蒿到青蒿素的研发过程只是中医药创新的一种途径,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多种途径和可能性。
01-05 17:45
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年满93岁,有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
12-26 09:11
许智宏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与植物结缘,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园林、喜欢大自然。“自小就喜欢去田间野外嬉戏,对植物对自然的热爱从那一刻就再没有停止过。”
12-04 13:51
嫦娥三号任务启动后,刘建军任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这一次,刘建军更是亲身体会到了那种无法形容的激动。
11-13 10:16
他讲得非常生动,说我们科学研究就是一条鱼,科学研究的氛围就是鱼旁边的水,池塘。但是我们研究的成果,一定要拿到市场上去,就像鱼要拿到鱼市卖。
11-06 08:48
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东亚病夫,中国很落后。但是他从鲁桂珍那知道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所以,他要把它写成书,向世界广为传播,他要还中国一个公道。
11-02 15:12
2015年,刘继峰又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从超软X射线源发现相对论性高速喷流,打破了天文学界传统认知,揭示了黑洞吸积和喷流形成的新方式。
11-02 10:53
2017年10月,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实现我国该领域零的突破。而为地球“最大天眼”“点睛”的李菂,这位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却谨愿居于万众掌声和关注之外,做个“无人知道”的寻常人。
10-26 10:23
有谁知道在几千年中国古代大地上有多少动物物种曾与我们祖先同在?中国古代动物学源起哪朝哪代?又为现代动物学奠定了何样基础?
10-25 10:20
许映龙,生于1968年,1990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现任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首席预报员、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
10-12 08:46
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09-20 17:42
每天工作15个小时,每学期给学生授课30个学时以上。这是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的工作强度。
09-15 09:30
李佩成是陕西乾县人,他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带,是一个世代缺水的地方。
08-28 08:54
08-03 09:17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日前颁奖,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成为获奖者之一。
08-02 09:02
戴着眼镜,皮肤有点黑,个子大概1米8,牛仔裤、格子衬衫,赵峻峰看着确实像传说中的“理工男”——他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强度部工程师、C919大飞机全机静力试验负责人。
07-31 09:28
李林带领上海生科院不断向跻身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目标努力着。
07-25 10:50
07-18 08:35
2017年7月4日2时26分,我国著名的能源动力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奠基者陈学俊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去世,享年99岁。
07-10 09:59
他叫郭予元,不到21岁,是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一名高才生,此行是奔赴他主动报名要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地方——宁夏。
07-04 09:46
“上帝是否掷骰子”,这个困扰过爱因斯坦的量子物理核心奥秘同样让潘建伟常常凝神思索,在他眉宇间刻出两道深深的沟痕。2016年5月28日,在量子保密通信上海总控中心内,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演示实用化量子通信产品进行远距离保密通话。
06-28 09:25
06-22 08:53
06-21 08:01
06-14 08:54
行医75年,张琪治愈的患者、挽救的生命千千万万。如今,鲐背之年的张琪依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坚持每周一次门诊,风雨无阻。
06-12 08:15
06-08 08:39
06-07 10:12
06-02 08:42
06-01 09:27
05-24 09:15
05-18 09:38
05-10 09:34
吴文俊开创的“吴公式”、“吴方法”建立了新时代的新数学,他被称作数学世界的“老顽童”,是中国数学的传承者,并且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数学事业。
05-08 10:36
这位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老人,身份可不简单,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06-14 15:31
在国际天文学界,他的名字总是与超新星联系在一起。他对古代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的证认及整理工作,长期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蜚声于天文学和科学史两界。他就是席泽宗。
04-26 09:26
04-26 09:16
04-17 10:12
04-10 08:56
他就像一位魔法师,以笔为魔杖,把钢材设计成摩天大楼、设计成跨海桥梁,描绘着建筑的奇迹。
04-06 08:54
这批人真正做到世界前沿以后,一些靠宣传和忽悠的科学家主导中国科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03-31 09:37
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曾经与两会结缘,他是谁?又有怎样的故事?
03-07 11:28
03-01 14:44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看来,科学就是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
02-24 15:15
吴文俊何许人也?且听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科学“老顽童”王渝生细细道来。
01-17 10:58
与老一辈科学家的“闭门苦研”不同,潘建伟这一代科学家更加注重科研资源的全球配置,但在将科学追求根植于国家命运这一点上,他们是相通的。
02-23 09:40
秦伯强读博时的导师,是被誉为“中国冰川之父”的施雅风先生。他对施先生的人生三“乐”铭记在心: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读书为乐,“这让我终身受益无穷”。
02-20 08:5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欣/摄 任新民在病床边为“长征五号”题写赠言。曾在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任职的张恩昭对《中国航天报》回忆,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任新民走进办公室,下属都起立敬礼,而他摆摆手没说什么。
02-22 14:21
陈家镛更以其深远的学术眼光,倡导将化学反应工程学与湿法冶金结合,实现了化工技术的新飞跃。
02-17 11:05
年轻时,他跟随钱学森开展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02-14 10:05
在朱清科60年的人生字典里,留下印记最深的是两个字:水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朱清科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这方水土造福更多人。
02-13 08:53
卢良恕是一位优秀的农业科学管理者,思想睿智,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攻克难题。
02-10 09:24
手捧2016年度的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证书的李建成,向这一科研梦想又近了一步。
02-06 09:12
为了破解困扰养猪生产的这一难题,历时11年,黄路生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首次在国际上研发出了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新技术。
01-23 09:42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陕西渭北高原淳化县是600毫米,晋西黄土区吉县578毫米,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吴起县城附近478毫米。朱清科还在吴起县参与主持设计并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如今,吴起已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示范样板县,2009年全国退耕还林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吴起召开,全国退耕还林展览馆在吴起开馆。
01-22 10:02
一块块组成的“草方格”,那貌似纤弱的麦草布阵联营,竟然成功地阻止了桀骜不驯的腾格里沙漠的入侵,充分显示了草根的强大力量。
01-16 09:06
肖国镇一直是班上的“学霸”担当,成绩名列前茅,善于独立思考、话不多,不擅体育,也不怎么喜欢文娱活动。
01-09 08:53
胡文瑞来到西北甘肃,成为兰州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共享院士,在这片遍布红柳的热土上,开始了他的西北情缘。
01-10 10:06
即使在初、高中时的强大学习压力下,池邦强依然坚持看计算机书,并且认真做好笔记,把知识点记录下来,再不断研究。
01-10 10:00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冰芯研究最早的地区,在气候变化研究中起领先作用。
01-04 10:18
想当初,刘锐就一杆一舵地练,一关一关地闯,同批战友中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任机长、教员、指挥员,第一个执行重大任务。
01-03 08:53
赵宗金认为社会公益服务与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一样,恰似一股又一股的“源头活水”,保证了自己研究的持续动力和价值导向。
01-03 09:51
12-27 09:21
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能对思维进行很好的训练。大概从初二开始,我才对数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成绩也好起来。同学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后,自己还要选做一些需要思考与有些“曲折”的习题。
12-28 17:58
大学毕业后,谢学锦进到父亲领导的矿产测勘处工作,在父亲的指引下,进入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勘查地球化学。让化探在找矿中起到指导全局的战略作用,这个谢学锦一生追求的目标,终于通过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实现了。
12-29 14:46
他为打破西方的封锁,在国产资源替代进口的探索中,创立了崭新的学科——药用植物亲缘学。
12-26 09:46
在百度上搜索曹则贤,会看到学生笔下对他的描述,“黄老邪似的人物”“常常自我调侃”“有实力”“可爱”这些词汇,放在物理学研究者曹则贤身上似乎有些“反差萌”之感
12-26 09:26
“青春永驻就是在最终的时候实现最初的梦想……”
12-15 10:08
1957年,也就是恢复研究生招考的第二年,戴元本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的张宗燧先生和吉林大学的吴式枢先生录取
12-13 16:17
12-09 14:45
除了科研上的分享,周琪还会跟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12-08 09:59
12-02 13:29
虽年至耄耋,经福谦仍为推动学科发展尽心竭力。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坦露了心迹:“我已老了,但无论如何,从内心讲,还是在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
11-29 10:57
11-17 10:30
他是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专家,先后参与组织了刘家峡、龙羊峡、三峡等水电工程。为了水电事业,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大河
11-08 10:39
他不仅是“蔡先”,还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用美军战俘换回来的科学家之一;是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口中“探赜索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的科学家
11-07 08:46
科普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会起很大的作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11-04 11:00
倪维斗是享誉中外的能源动力专家,倪母的言传身教、留苏的求学经历、对能源动力事业的孜孜以求、强身健体的意志品质锻炼无不折射出其精彩人生的每一瞬间
10-31 08:50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10-28 09:20
作为国际公认的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田刚在数学界最大的奖项菲尔兹奖评选中曾经进入最后一轮,可以说是离菲尔兹奖最近的“Made in China”。
08-19 13:21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尽自己的力量,我的动力主要是这个。
07-01 09:00
[视频]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0-13 17:56
[视频]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10-12 15:51
[视频]对于科学研究,不能事事都要计划。最好的科学是没有计划的,是发现出来的。
10-10 13:27
[视频]为崇高的事业奋斗献身,吃过苦以后取得的乐,才是真正的乐,才是真正的享受。
08-25 13:34
[视频]财产可以托人代管,身份地位徒有虚名,没什么舍不得的。
08-25 13:29
[视频]吾国将来苟不能独产磷之地于海外,吾深望当事者有以处置之也。
08-25 13:22
[视频]作为星球来说,人对地球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把地球当作人类的家园,已到了需要警惕人类影响的时候了。
08-24 15:12
[视频]凭着正确的政策和科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08-24 11:30
[视频]如果有一天,超导又有新的突破,我相信一定有中国人的身影。
08-21 16:29
选择了核武器,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付出。可是,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
08-19 11:48
在前沿科学发展里头,常常所碰到的一些所谓的困难,等到你从更高的地方来看的话,原来不是困难。
08-18 14:56
[视频]缺乏自己的创新思想而片面一哄而起追求热点,是一条必然失败的路线,最多只能是为别人的成果锦上添花,或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
08-14 17:34
没有人记得谁第二个发现了相对论,要做就做第一。在自然科学研究上,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
08-07 13:17
09-20 14:46
钱永健是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他在成像技术中,有两项重要工作都与下村修有一定关系。
09-01 09:19
每当谈论起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驱动系统,他总会滔滔不绝,眼前这些电机,就像是他的孩子,了如指掌而又充满感情。
08-22 12:13
不是亲眼所见,你真的很难想象,这位“功成名就”、为云南昭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老教授,家中竟是这般模样,所谓“学者清贫”,大概也便是如此了。
08-22 09:03
新中国的两弹元勋,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新中国各个科学事业的奠基者,都是他的学生。他却和我们这个时代交臂而过。
08-18 11:54
“以AlpahGo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品的突出表现,提高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期望值,但在当前的热潮下,首先应当保持警醒的心态。任何事物的发展,有高潮就会有低谷,这是客观规律。”谭铁牛说。
08-31 18:04
从大气物理平流层研究到高空风分析,从季风试验到海洋预报,从中小尺度的气象到气候变化,丁一汇院士为我们讲诉了近八十年人生历程的纵深跨越。
08-11 13:59
带着这个初衷,二十多年时间里,林群画过微积分连环画,出过微积分读物,有过无数次微积分普及讲座,开过微积分博客。如今,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微积分爷爷”。
08-04 17:46
今年2月28日,工信部、财政部等印发《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提出到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08-03 16:03
刚刚过去的各地暴雨、洪涝灾害,却让三峡始终背负着一个“疑点”,“为什么修了三峡,下游还涝?”光明网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
08-03 13:27
张蔚榛德才兼备,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他所领导的地下水科研组成为一个紧密的组织,所有成员都兢兢业业,各司其职,共同努力,铸造了我国农田水利学界、渗流理论学界的辉煌。
08-01 14:22
当出现不同意见时,讨论是一方面,而对于实验科学来说,最终起决定因素的是进一步的实验
08-01 09:44
做教授是我一辈子最好的选择。因为我热爱科研,热爱这些年轻的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谈笑、说话、讨论、研究。
07-29 12:06
毛明是唯一一位来自国防科技工业的获奖者。在他看来,自己的获奖某种程度上是我国工程技术乃至我国国防工业飞越发展和进步的表现。
06-07 16:16
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在实现中国梦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我们这一代人是责无旁贷的,应该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06-08 15:12
中国仿真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霖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表示,真正的创新需要科技工作者踏踏实实,安静下来,投入更多的精力。
06-08 14:47
作为唯一一位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陆宴辉说:“这个奖对我们年轻人是一种鼓励、一种促进,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能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作用。”
06-08 11:08
在冯长根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平易近人,切中要害,谈的都是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内的关心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人士所关心的问题,“习总书记的这次讲话是替科学家、替科技界发声”
06-08 16:25
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我们要做好服务工作,为政府建言,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真正把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集聚到一起,发挥到最大的作用,为企业、为国家服务。
06-08 15:01
如果高校,把人才培养好了,那我想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创新强国的目标,就有了一个人力的保障。
06-08 11:14
廖宏表示,要做一个很好创新性人才,需要这个人有很高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热爱科学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06-08 10:12
“不但如此,科技创新还关乎行业发展,国家安全”,何满潮拿自己的工作举起了例子,“我个人从事的是煤炭开采研究,这既是科学问题也是工程问题,牵扯到我们国家很重要的能源安全。”
06-06 13:12
中华民族的复兴富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所盼望的。香港的爱国爱港科技工作者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为我国一些创新争先的科技项目发挥优势、贡献智慧
06-03 17:19
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管理上创新、觉悟上创新、科学上创新、精神上创新,行动上创新。
06-03 14:59
创新,(有时候)其实就是你的一个新想法。你去证明它,就会发现,(这可能是)别人从来没有意识的问题。
06-03 11:31
公众是否理解,是否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创新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
06-03 10:08
戴厚良从事石油化工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30余年,是我国芳烃技术领域和煤化工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
06-02 18:15
某种程度上,我们整个科技要从目前的追赶型、并行型,逐步要进入到引领型,面对这样艰巨的科技创新发展任务,作为科技工作者来说,我们肯定是责无旁贷。
06-02 12:32
作为青年科技人才的代表,张远波说:“获此殊荣,离不开当下国内良好的创新环境,我很幸运自己赶上了。”
06-06 18:00
产业领军人才可以引领一项科技的创新,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发展。在创新事业的推动和发展过程中,为我们提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更好的土壤和机制。
06-01 15:30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06-01 15:26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05-31 13:53
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05-30 17:15
如果说,此前的技术是‘一个菜市场’,那我们就是发现了‘另一个菜市场’,而这个‘菜市场’到底好不好,有待全世界的科学家去验证
05-26 15:08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05-30 16:41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
05-26 15:41
郑永春因在行星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荣获2016年卡尔·萨根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05-26 15:22
自1994年参与到中国探月工程之中,欧阳自远已经在中国探月工程中辛勤奋斗二十多年,并连续7年担任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1-17 09:48
“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冥须悟空。经过千锤百炼,“悟空”的BGO量能器数据读出的动态范围达到同类型探测器中最大,同时,“悟空”既能测量粒子能量、又能区分粒子的种类。“悟空”采用的便是这第三种办法,到太空中探测高能粒子和伽马射线,期望从中能够找到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并推断出它们的某些性质。
01-22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