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风沙缓下脚步 为居民送来绿电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地磁暴会带来哪些影响?

地磁暴发生时,通常会带来“美丽的邂逅”——极光。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打赢“无核”之战

咯血、低热、呼吸困难、胸痛……结核病又叫“痨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牵牛耕田诗言志——AIGC眼中的苏步青

身在山陵川野之间,心飞五湖四海之外。少年的苏步青在牛背上写下了一首言志诗。

【科普长图】跨越百年光阴,与“中国的居里夫人”相遇

跨越百年光阴,看她科研的故事。

@东坡先生,您的种地装备已“耕”新

千年过去,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我国面向全球开放一批核科研设施

此举不仅为我国核科学研究和核技术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全球核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核科技在世界的影响力。

让智能无人机惠及大众

在未来,它也许能以"低空飞行汽车"的面貌出现。

中国“风光”激发全球绿色动能

清洁能源的绿色脉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增长、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注入强大动力。

首位“AI软件工程师”亮相引爆科技圈

一家成立不到两个月但拥有十名天才工程师的初创公司Cognition,搞了一个引爆科技圈的大动作。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建造完工

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积极打造首都高精尖产业高地

北京经开区国家信创园已集聚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信创产业生态。

超前布局 做好创新大文章

如何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命题。

瞄准国家需求增强科技力量

日前,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逆向反演模式推演出了全球尺度海洋生物碳泵的分布格局,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此外,学校近年来还重点围绕能源材料、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组提升和新建,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

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催化老工业基地开新枝、发新芽,让产业动能引擎更加强劲。

直播|第三届女科技工作者发展与创新·长缨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9:00

我国载人登月各项研制建设进展顺利

目前,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进展顺利。

蔗花守望者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考古有了新发现——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拓殖高原提供重要证据

经过连续6个年度的正式考古发掘,目前梅龙达普一号和二号洞已出土旧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各类文化遗物逾万件,包括石制品、骨制品、陶片、青铜器、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

手绘大科学装置 | 成果上新!看“拉索”如何叩问“世纪之谜”

作为一种高能粒子,宇宙线是人类目前能从宇宙深处获得的唯一物质样本。

“拉索”新发现!首次认证超级宇宙线源在天鹅座“泡泡”中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历史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该成果于2月26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正式发表。

龙王传说的演变

陈立泉:心系“电池”事 肩扛国家责

近半个世纪以前,他远在德国,见微知著,修一封“家书”回国,中国锂电池行业命运从此改变;国际风云变幻,他逆流而上、独辟蹊径,打破国外封锁,实现中国锂电池从无到有。

如果祖先是鱼类,人类为何没有鳃

人类之所以用肺而不用鳃呼吸,与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有关。

新春走基层丨新农人,新作为

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邀请新农人们回望奋斗成果、分享新年心愿,捕捉乡村一线新春时节的热闹喜庆和生机勃勃,展现新时代农民的崭新风貌。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变废为宝

“旧衣物、废纸板、玻璃瓶……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属于低值可回收物,若能被回收再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对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提升回收利用率,帮助很大。”

百年几何事 人生一卷诗——苏步青的诗情与诗思

从志学之年到耄耋之年,数学泰斗苏步青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词。漫长的科研人生陶冶了他的诗情,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激荡着他的诗思,可谓“数理生涯,歌诗为伴”。

故宫里的古代春联有哪些讲究

贴春联是我国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源于桃符。古人认为,在门上挂桃木制成的神符可以辟邪。

【国色手绘长卷】大国重器寻“龙”记

以“龙”为名的大国重器,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期望与骄傲,既能冲破苍穹,探索宇宙的奥秘;又能深潜海底,发掘海洋的富饶。

持续探索自然奥秘 勇攀科学高峰

极地是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区域。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专题|致敬国家工程师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防范冻雨天气带来的影响?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地油子”或者“流冰”。

科技兴农路正阔

农业科技工作者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气@世遗 | 当天坛遇见立春:蛰龙已惊眠,一啸唤春归

2024年2月4日16时27分,时至立春。

高校博物馆奇遇记 | 与国之重器、传奇战机共赴空天之约!

说起航空和航天,一个“空”一个“天”到底有啥区别?别急,来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走一趟,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高校博物馆汲取历史智慧

在校园游中,高校博物馆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这些藏在大学里的博物馆有哪些特色?我们邀请五位高校博物馆馆长推介“镇馆之宝”,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国大熊猫、古树名木保护成效显著

我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取得新成效。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二级巡视员张月表示,为加强大熊猫保护,我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全国性大熊猫调查,掌握了其野外种群及分布情况。

密码改写历史

大约公元前100年,古罗马的恺撒大帝便使用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经典的密码。

科普图解丨酱香拿铁“破圈”背后,有哪些跨界新玩法?

酱香拿铁“破圈”背后,有哪些跨界新玩法?

师法自然的五大创新设计

人类的创造力或许很优秀,但它无法像大自然那样奇妙,浑然天成。大自然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进化了数十亿年,而且每天都在接受测试,值得人类借鉴。

体细胞克隆恒河猴首度健康存活

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健康存活的恒河猴,为理解灵长类体细胞核移植重编程过程和推动构建精准遗传修饰的恒河猴模型奠定了基础。

2024中国空间站“迎新”:天舟七号带“年货”来啦

天舟七号“太空快递”与长征七号“火箭专列”老搭档有何新升级?“新年礼包”都有哪些来自地球家园的礼物?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发射看点多多。

大质量原恒星团形成图像绘出

近年来,由北京大学主导的国际团队利用国内外的多座大型射电望远镜,开展了一系列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观测研究,最终系统性地揭示并描绘出大质量原恒星团完整、连贯的演化动态图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策略。

聚科技之光 燃时代之光 | 2023科学年话

聚科技之光 燃时代之光 | 2023科学年话

AI海报丨“农业大摸底”摸出了你家乡的哪些宝藏特产?

咱家还有这种好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创造了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三位一体”夯实大国“耕”基

要全方面保护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不仅要保18亿亩数量,还要确保耕地质量有提升、产能有增加,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平衡。

研究发现许多大渔船是无法追踪的“黑船”

这一发现来自使用人工智能对卫星图像的分析结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追踪影响海洋的人类活动。其他人工智能确定了2.8万个与风力发电和石油生产相关的海上设施,其中快速增长的海上风力涡轮机群数量超过了石油钻井平台等石油基础设施。

手绘大科学装置 | 这座实验室里有一颗“地球”

寰宇之大,有“寰”则行远!

极光盛宴与地磁暴

极光与地磁暴之间有什么关系?

攻克关键难题 勇攀科技高峰

他们身上体现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直播 | 踏上新征程 2024科学跨年之夜

2024科学跨年之夜

科普中国直播|宇宙触角 - 揭示宇宙最强射频爆发起源

在贵州省科协指导下,光明网联合贵州中科天文教育与先进技术研究院、贵州师范学院举办2024天演说“科普跨年演讲”。直播时间:12月31日19:00-21:00。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最新排名,中国以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源源汇集的科技要素、勃勃而发的创新动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〇二三,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他们上天、入地、探海,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他们关注基础研究、聚焦工程技术,持续更新和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他们心系国计民生,在环境、健康、农业等各领域成果斐然,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该组卫星与前期MEO组网卫星相比,在全球短报文通信容量、星载原子钟技术、有效载荷智能化等方面,功能性能进一步升级。

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成功

12月25日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5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

2023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约3.3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亿千瓦、同比增长12.9%,全国电力供应总体稳定。

科普中国直播|穿越亿万年地层 探寻地球密码

日月星辰,大地精华,充满了宇宙级的浪漫。可以说,一块标本就是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故事。12月23日14:00,锁定光明网直播间,一起解读地球密码,洞察沧桑巨变。

人类和鲸鱼之间首次成功“对话”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水下扬声器与一头名叫吐温的座头鲸成功“交谈”,并记录了回拨给座头鲸的“联系电话”。最新研究由来自搜索地外文明(SETI)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阿拉斯加鲸鱼基金会的科学家携手开展。

从缰绳到智能驾驶的旅程

从缰绳到智能驾驶的旅程

数据新闻|漫漫归途:守护候鸟迁徙之路的中国力量

候鸟迁徙是一场大自然赋予的生命旅程,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

便携式AI系统可将大脑思想翻译成语言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首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

科普中国直播|探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国家二级传媒类综合博物馆。传媒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两项空白,成为我国传媒文化、传媒教育、传媒科学艺术展示与互动交流的国家级传播平台。直播时间:12月13日14:00。

流感、肺炎支原体、细菌感染……如何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七项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六重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DNA: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I型病毒、人副流感III型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

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  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加速!中国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为洞察微观世界、探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超级显微镜”,让中国科研人员的笑容更加自信。

地磁暴引发北方多地“极光秀”

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大饱眼福,但也有人遗憾错过。

科普中国直播|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本期直播我们将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这里拥有馆藏标本55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有40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直播时间:12月4日14:00

“澳科一号”正式投入使用

该卫星的正式投入使用将大幅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水平。

呼吸道感染患儿如何就诊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密切关注这两个指标。

“如何更好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科学传播沙龙在京举办

与会嘉宾围绕当前对外科技交流趋势、科技故事传播、人工智能等方面各抒己见,畅谈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追日“夸父”正改写太阳科研面貌

科学家研制出的太阳探测器,正作为人类的“眼睛”,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凝视太阳。

脑机接口正“接入”现实

安使用脑机接口将大脑信号转化为虚拟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家拉斐尔·尤斯特称,大脑是产生人类思想的器官,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是人类身份的庇护所。

拉索精确测量最亮伽马射线暴 开启新物理探索之门

这项成果挑战了传统的伽马暴余辉的标准辐射模型,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强度低于预期。

“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

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投产

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古树的年龄是怎么测算的?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你知道古树的年龄,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吗?

5826米!我国自研海底地震仪创作业水深新纪录

海底地震的作业区域已从南海海域成功拓展至太平洋海域。此次任务是广州海洋局自主研发的超深水海底地震仪首次应用。

与黑颈鹤一起“飞”

在多年保护、研究与呼吁下,黑颈鹤种群明显增长。

青海全面推进中藏医药发展

”端智表示,近年来,青海中藏医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牵头,来自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的6家藏医药学术团体共同建立藏医药学会发展联盟,助推藏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

寒潮来袭,我们如何防范

这轮强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强度强、雨雪相态复杂、伴有强对流、降雪有极端性。

我科学家取得镍基超导体机理研究突破

超导材料具有绝对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特殊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是国际上重要的科学前沿。

神舟飞船返回小课堂

推进舱和返回舱的分离,是返回过程中最具技术难度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整个飞船安全着陆的必要步骤。

我国将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记者杨舒从30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于11月6日至7日在重庆举行。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第18个“世界卒中日”全国健康科普公益行动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2023年第18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行动以“卒中,重在预防”为主题,旨在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科学素养水平,降低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和复发率。直播时间:10月29日(星期日)09:00—11:55

古代文献里的“机器人”

现在流行人工智能“机器人”,其实我国古人就有相似的创意和想象了。

高能中微子来自黑洞?

幽灵般的中微子几乎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任何相互作用:它们能直接穿过行星,就好像行星根本不存在一样。

5896米!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站点建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组成的科考团队,日前在昆仑山脉海拔5896米的卧龙岗建成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我国发现首个千亿方深煤层大气田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000米地层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

直播|2023年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暨北京第十九届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在第八个“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将联合主办以“建新功”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北京主场活动。直播时间:10月23日(周一)14:30-16:00,欢迎收看!

2023,这些科学技术问题值得关注

10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发布10个前沿科学问题、9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

直播|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需要,打造顶级学会与顶级专家汇聚,以跨界融合为鲜明特质,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综合性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集中活动安排在安徽省合肥市,主会场设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主论坛直播时间:10月22日10:40。

3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3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开幕

18日晚,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

我科学家在类脑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二氧化钒作为典型的氧化物量子材料,在近室温附近具有可逆的绝缘-金属相变,是制备高开关比突触器件的理想材料。

国家卫健委支招 如何科学防治秋季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新能源发展势强劲足

在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上,内蒙古加快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通过加大新能源外送和本地消纳,快速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通过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外送和本地消纳多措并举,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强劲足。

点燃创新引擎 汇聚澎湃动能

东北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科技创新资源比较丰富、研发力量较强。

科学家揭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辐射能谱新规律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副教授蔡振翼和教授王俊贤,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学》上。

逐梦:向深海挺进

“海牛Ⅱ号”是目前我国水下重量最大的地质勘探科考设备。

这几招,让大脑放松

不论哪一种头痛,长此以往都会影响生活质量。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成就精彩盛会的密码

盛大的开幕式,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写下生动注脚。当赛事大幕徐徐拉开,更多美好与精彩不断涌现。

科普中国直播|豫见2023全国科普日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展

本次展会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十六个厅局联合发文举办的河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省级分会场,由科学嘉年华表演秀、航空航天科普展、无人机科普与互动体验,人工智能科普与互动体验等活动组成。直播时间:9月28日9:00-11:00

进一步擦亮农业发展的绿色底色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普中国星空讲坛全国科普日特别活动举办

近日,“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普中国星空讲坛全国科普日特别活动在北京举办。

山东农业大学研发出适合机采的鲜食番茄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成功培育出适合机采的鲜食番茄。

科普中国直播|“云游”京津冀城市群MEC与C-V2X融合测试床基地

直播时间:2023年9月25日 上午10:00-11:20

科技让黑土地“重生”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地区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优势基地。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纪念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

2023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50年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这粒神奇的种子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

科普中国直播|第六届广东科普嘉年华暨2023年全国科普日广东省主场活动

以公众喜闻乐见和便于参与体验的方式,打造一场科普盛宴。直播时间:2023年9月24日10:00

科普中国直播|跟随建筑师City Walk见“更新”

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特别策划“我和我的城——跟随建筑师City Walk见‘更新’”科普论坛,期待以多维视角看城市。活动时间:2023年9月23日下午14:00-17:00

2023全国科普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9月17日至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为社会公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科普中国直播|2023第二届世界元宇宙大会

大会以“虚实相生、产业赋能”为主题,聚焦元宇宙关键技术发展的共性问题,交流元宇宙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展示元宇宙关键技术成果和应用场景, 搭建元宇宙关键技术创新合作、交流和生态体系。活动时间:9月20日 9:30-18:0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大手拉小手秦皇岛科普报告汇:走进亚马逊丛林

本期报告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动物学博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科普部主任、中国石探记科学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普作家演讲团成员陈睿带来主题为“走进亚马逊丛林”的报告。直播时间:2023年9月20日10:10-11:40

科普中国直播|关注口腔健康 保存天然牙 品味老年生活

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关爱老年口腔 乐享健康生活”,重点围绕“老年口腔保健”,今日直播内容也是着眼于中老年人群,从老年人龋病的特点、牙周病、牙齿缺失等方面为公众答疑解惑。播出时间:2023年9月20日08:00-09:00

科普中国直播|关注口腔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腔健康问题始终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议题,今天将和各位共同探讨口腔癌的防治和口腔缺失牙修复这两个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问题。播出时间:9月19日 15:00-16:00

“天宫课堂”第四课即将开课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新疆主场活动

主题:加强科学文化传播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直播时间:9月19日10:30-13:00

科普中国直播|有趣又有料!一睹丽水云和“智”量满满的科技展

主播带您走近科技展现场,近距离体验现场的智能黑科技、智能竞技、智能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VR互动等人工智能产品,更有机器人军团跳舞,让您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直播时间 2023年9月19日9:4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新疆主场活动

主题:加强科学文化传播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直播时间:9月19日10:30-13:00

科普中国直播|戚发轫院士航天精神报告会

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开展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积极落实中国科协、省科协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部署要求,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助力我国航空强国建设。值2023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特别邀请工程院戚发轫院士来我市做科普报告会。直播时间:9月19日9:0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主场活动

根据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有关部署要求,山东省科协联合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自2023年9月17-23日在全省各地集中开展山东省主场活动、主场分活动、线上科普日活动、省直单位系列活动,各市主场活动及各市辖区内系列科普活动。直播时间:9月19日9:0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新疆科技奖项发布仪式

届时将发布一系列科技奖项,表彰来自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芜湖市暨弋江区主场活动科普之夜

展示科技成就,服务创新发展,立足公众所需,提升科学素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构建社会化工作大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芜湖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直播时间 2023年9月17日 17:00-21:00

科普中国直播|天津科普之夜

2023年天津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将在9月17日在梅地亚大剧院举行。本次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矩阵传播,带给市民一场丰盛的科普视觉盛宴。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

线下群展包括“弘扬二十大精神及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区”、“前沿科技主题微缩展区”、“安徽省暨合肥市科教资源展区”和“合肥市科技馆新馆体验展区”等四大主题展区47项活动。直播时间:9月17日(周日)10:30-11:00

科普中国直播 | 2023首届巴州科普剧节暨科普剧展演

作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巴州主场活动,科普剧展演暨科普剧节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聚焦科普助力“双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学家精神弘扬、青少年及大众科普等重点领域。

科普中国直播|探索未知,启迪科学之光——打卡青岛海信探索中心

为迎接全国科普日的到来,光明网联合中国科协科普部推出的“打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系列直播活动,将走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海信探索中心。直播时间:9月16日12:45

科普中国直播|2023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直播时间:2023年9月15日(周五) 19:30-21:30

科普中国直播丨2023年全国科普日内蒙古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直播时间:2023年9月16日9:30-12:00

你好!国宝大熊猫

在中国神奇的土地上,大熊猫集中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三省的秦岭、邛崃山、岷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6个狭长地带,共有33个局域种群。

五谷杂粮吃出健康

用科普讲好粮油故事,努力营造崇尚节约、合理用粮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成功绘制覆盖组织范围广、时间跨度长、采样密度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