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爱北京》全球征稿活动2023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12月9日上午,《我爱北京》全球征稿活动2023颁奖典礼暨2024启动仪式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金帆音乐厅举行。首届《我爱北京》全球征稿活动于2023年4月正式启动。

世界读书日,从阅读科学开始

这是一个科技昌明的时代,我们每时每刻几乎都在接触和消费科技产品,科学和技术也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不辍的攀登与不倦的追求——漫议董耀会《长城:追问与共鸣》

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年代。那时的董耀会既是秦皇岛的文学发烧友,更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热血青年。

带孩子翻开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古今变化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南起永定门、经先农坛、天坛、天桥地区、正阳门、天安门,穿过故宫建筑群、景山、地安门、鼓楼,直抵钟楼,形成北京两翼对称的城市格局。2008年以后,这条中轴线的最北端延申至鸟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汇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用“复杂系统科学”解决复杂问题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

科普的“法典”

作者Ф. Ф.沃尔肯斯坦(1908-1985)为苏联著名物理化学家。  赵致真 译自苏联《大众科学丛书》(英语版)之《电子与晶体》前言。

诗性的史著——读赵致真先生《播火录》

两年前,就从朋友那里听说《播火录》,并知道这本书连获第10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银签奖和第15届文津图书奖。拜读的欲望不断累积叠加,今天终于从网上买到一本。开卷后果然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首部珠峰大型百科图书《走近地球之巅》正式发布

8月29日,首部全景式详解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大型百科图书《走近地球之巅》正式发布。

“中国城市地理丛书”在京首发

无论从学科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还是学科人才培养,都是大好事,也是大工程。

2021科学阅读活动第一季收官

7月18日,2021科学阅读活动(第一季)第十期邀请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在中国古动物馆为大家带来“《恐龙有话说》——跨越亿万年的聆听与对话”主题分享。

屠呦呦、袁隆平、钱学森、竺可桢等科学家绘本丛书将亮相书博会

2021年7月15日至19日,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在济南举行,本届书博会以“致敬建党百年阅享盛世书香”为主题,主会场设在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在烟台市、泰安市设立分会场。

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缘巧合

科技史是王大鹏和张智慧两位译者比较感兴趣的领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接受了出版社翻译此书的约请。

“熊猫中国”科学绘本等百余种图书将亮相2021上海书展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介绍,今年,上海书展将继续着力打造全国年度重点图书新品首发地。“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上海国际文学周等品牌活动继续举办,陈伯吹童书屋也将连续第七年亮相上海书展。

科学阅读:从好奇小孩到科幻作家

7月11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1科学阅读活动(第一季)第九期邀请少儿科幻作家左文萍进行了“从好奇小孩到科幻作家——少年原野的奇幻世界”主题分享,中信出版社神奇时光分社主编韩慧琴参与现场分享。

《超侠小特工》线上直播讲座 探索世界未解之谜 放飞青少年想象力

5月8日晚7点,科幻作家超侠在线上为读者和青年科幻作家带来“神秘的世界未解之谜:《超侠小特工》科幻探秘”直播讲座。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1科学阅读活动第七期主题分享圆满结束

5月29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1科学阅读活动(第一季)第七期邀请科幻作家马传思和北京景山学校正高级语文教师周群,进行“孤胆少年的异星冒险——宇宙冒险题材的创作及其它”主题分享。

科普图书品牌“十万个为什么”商标维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0年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4月26日为“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让全世界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2021年榜发布

2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主办的“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评选活动,邀请到知名科普阅读推广人颜实与网友直播发布,在线观看人数破3万次。

三场改变未来生活的科技革命:可期又可骇

未来,是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话题。在罗伊·泽扎纳看来,正在发生的三场科技革命将改变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在未来重新定义人类。

南京建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筑牢群众生命防线

近年来,建邺区立足辖区实际,以提高城市安全管理效能为目标,着力提升辖区应急管理能力,强化体制机制、夯实基础力量、重视宣教演练、优化应急保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打造基层应急管理新格局

专业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在基层应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凭借专业性、个性化和及时性,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了有效的补充,提高了基层应急管理的效率。

有效提升居民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的途径与措施

政府、社会和公民需要联动起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社会应急管理科普基金池等多元化科普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创新多种安全科普形式等措施,提高我国安全科普教育水平。

新时代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何与何为

进入新时代,我国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基层应急是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后续篇,应加强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基层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当前基层应急工作面临管理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基层自身在组织机制、队伍力量、物资设施等方面提高能力,也需要外部系统提供支持。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近日,国家减灾 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做好 2020 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

新研究称通勤每多20分钟就像工资少了19%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工作,上下班的通勤路可能是最让人抓狂的时候,挤地铁挤到反胃,等公交等到天黑,说起来都是一大把的辛酸泪。

高智商与心理疾病仅“一墙之隔”?

研究人员的解释是,高智商人群之所以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更高,也许是因为他们过于亢奋、敏感,导致情绪失调。

《绿水青山看中国》中的几个气象问题

《绿水青山看中国》9期节目十分精彩,观众获得了许多文学和地理科学知识。但是节目中的科学内容中也有小瑕。

做科普影响科研吗?

身处网络时代的今天,搜索引擎的确替代了大量的常识性科普,但实际上,科普的潜在受众并没有减少,甚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更加迫切。

科普:让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

科学普及是科学知识向大众的传播,是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是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渗透。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总趋势上互相推进,但也互相梗阻。

刘嘉麒院士:科学性是科学普及的灵魂

当前不少科普作品和科普设施本末倒置,形式上搞得天花乱坠,科学性上却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科普产业:培育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今天,科普产业正在走出科普场馆建设运营、科普图书出版发行、科普影视制作播出、科普展教具等传统生存空间,迈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更为广阔的前沿领域。

“明星知造”——记《聚光灯下的明星科学家》出版

一些科研人员通过开展科学传播获得了在公众和媒体中的可见度,他们通过媒体(包括自媒体)传播着本领域的科学知识,并进而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开始对科学议题发表看法,讨论科学政策,影响科学研究的框架和议题设置。

建好炎黄子孙的碧海家园——观《守护南海珊瑚林》有感

光明网为《守护南海珊瑚林》制作了电影海报一样精美大雅的网页,还提供了视频、解说词和全方位的相关信息,使人观之不尽,羡之有余,先睹为快,流连忘返。

从《守护南海珊瑚林》所想到的

今天在光明网上看完了《守护南海珊瑚林》,内容丰富、画面绚丽、语言生动、饱含深情,是近年来难得的科普影视片佳作,所有的感叹浓缩为一句话——终于等到了这么一部走心的国产科教片!

守护南海珊瑚林

这是一片神奇而辽阔的蔚蓝。当炎热的赤道从曾母暗沙之南200海里划过,当温暖的季风从U形九段线吹过,世界的版图上便清晰地标记出了中国的南海。深深感恩于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为中华子孙开拓了如此壮丽的水域和海疆,留下了这样厚重的祖产和家业。

2050年,这群网红在2亿公里外吃饭、聊天、发呆……

2050年的一天,火星上最早的几位移民正在工作。

飞往火星的飞船即将起航,你做好准备了吗?

想要踏上火星之旅,成为一名合格的火星移民任务航天员,他们还必须掌握这3项最重要技的能:工程技能、医疗技能、保健技能。

如何在火星涮火锅?

不管是去火星吃火锅,还是去火星种土豆,亦或者是去打游戏,我们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能够有条件移民火星!

《蛟龙逐梦》:再现深海科考曲折历程

作家陈新继采写了我国首部关于中国探月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嫦娥揽月》后,近日又推出反映“蛟龙”号深潜器团队进行海试的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再现了中国逐梦深海的曲折逶迤与奇幻神秘,这是我国首部关于“蛟龙”号深潜器进行海试的全景式的长篇报告文学。

苹果新总部大楼为啥不需要空调?

苹果耗费巨资,终于建成了最大的一个“苹果产品”——新的苹果总部大楼。这栋建筑的自然通风系统使用了大约4300块混凝土空心板,这些混凝土空心板使得整个大楼的内部也具备了通风能力,使得室内能进一步保持凉爽。

《昆虫世界》:唤醒心底深入的虫子迷

昆虫已经影响着我们的生态世界超过4亿年,它们通过为80%的食用植物授粉和重新利用死去的有机物质维系每一个生态系统。在证明了昆虫令人惊叹的复杂机制后,麦克尼尔总结了人类和昆虫的各种不同联系,有坏的,比如传染病,也有有用的,如仿生学,从而论证了昆虫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朱诺号带你探寻木星另一面

“朱诺”号在“大红斑”云层上方约9000公里处飞过,探测器上的主要摄影机能穿透云层的仪器在飞跃时启动运作,尝试拍摄大红斑全貌。

恐龙灭绝时,蛙类大爆发

最新的蛙类进化树显示,占蛙类物种总数88%的三条主要进化枝中的物种都在非鸟翼类恐龙消失的大灭绝之后同时出现。”  树蛙全部在恐龙灭绝之后演化出现,随着森林的逐步恢复而繁衍壮大,如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树蛙Boophis marojezensis。

湖底泥巴的大秘密

老百姓对如此“科研”有太多的不解和疑惑,舟车劳顿,大费周章只为湖底的一管泥巴,哼,搞事情。使用最为广泛并对古环境重建意义较大的物理指标主要有湖泊阶地、粒度、环境磁学、色度等参数。

西藏披毛犀:给《物种起源》纠错

根据他们的分析,西藏披毛犀的头骨具有披毛犀的典型特征,比如修长的头骨、骨化的鼻中隔、下倾的鼻骨、高大的齿冠等等。

专注于打造科普精品才是硬道理

谈起《竺可桢全集》所获殊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说,这是科教社长期“专注于打造科普精品”的结果。

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

今天我带大家领略一下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的魅力。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不仅可以看出季节的划分,同时也体现了气候与物候的变化。不仅是农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泥石流来了你该往哪跑?

目前已进入汛期,降水集中,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小的威胁。

为什么艾滋病会摧毁人体的“防御工事”?

借助显微镜可以发现,身边的世界其实充斥着危险:致病微生物无处不在。蚊子会传播艾滋病吗一只成年的雌蚊正刺破人的皮肤  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蚊子能够传播疾病了。

人类离肢体再生和干细胞治疗远吗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人类肢体重生的重要线索。临床级人类细胞种子库   不管是肢体再生的研究还是干细胞治疗的应用,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半途而废。

男性不育又添一因:Piwi基因突变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上海科学家在人类遗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精子形态(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总体上看,只有头、颈、中段和尾的形态都正常的精子才算正常。

《我•世界》:带你重新认知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每个人所感知和生活的世界是不同的,“我”和“我的世界”是一对貌似分裂对立、实则互补互依的矛盾体。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出来的生活是个创造并感知世界的过程。

揭秘暗物质神秘隐形斗篷

据外媒报道,安装于国际空间站的粒子物理试验设备阿尔法磁谱仪近日获取了关于反质子流抵达地球大气层的最新数据,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前所未有。3. 空间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可能会湮灭或衰变,该过程中发出的宇宙射线可能被发射到太空中的探测器探测到。

兰州丹霞地质成因:亿万年的神奇造化

1928年,地质学家冯景兰在广东仁化县发现一种地貌,色彩红艳,形态各异。

寻找最老最老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它促使萨斯曼去寻找一种方式,站在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时间观之外,考虑更深一层的时间跨度,重新理解“过去”。

《呵护蓝天:大气污染防治科普宣传指南》

本书分“蓝天去哪儿了”“保卫清洁空气”“绿色低碳生活”三部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配以清新活泼的漫画,生动地诠释了当前大气污染的事实和影响,以及为减缓大气污染,社会大众应采取的行动。

每朵云背后都有迷人故事

本年度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观云识天”(Understanding Clouds),与这一主题相呼应,新版的《国际云图》也同时发布。每一朵云背后其实都有非常迷人的故事,不妨借着新《国际云图》的帮助,抬头发现新的景色。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累计发行65万册

丛书内容涉及科技前沿、社会焦点以及与人们工作、生活、学习贴近的科技知识,同时兼顾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适当引入科学与社会的思辨性命题。

我是Pika,不是皮卡丘;我是鼠兔,我属兔!

我第一次见到鼠兔是2002年,那时,大学刚毕业的我,因为没有考上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生而暂时在汪松教授和解焱博士的研究组工作。北美鼠兔的头骨,上前门齿后还有一对很小的后门齿。

不吃晚饭,对健康真有好处?

网上谣传“过午不食”、不吃晚饭对人健康有益:“饥饿可促使吞噬细胞清理体内垃圾”。

用好基因编辑这把“手术刀”

依照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他在书中还是用了不小的篇幅明确表达了对基因编辑技术演进方向的看法。

365天,在封闭的“月宫一号”里如何生活

10日上午,在和校长老师合影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刘慧和其他三名学生一起步入了“月宫一号”实验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志愿者的选拔主要看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学生的科研方向与“月宫一号”里各项试验的契合度。

“大飞机之路”上的那些秘史

一直听人说国产大飞机C919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发设计的大飞机。

追忆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在同一时期,吴文俊还用算法的观点对中国古算作了正本清源的分析,认为中国古算是算法化的数学,由此开辟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光污染严重你知道吗?

根据高精度卫星成像数据,并结合全球2万多个地面站点的观测,来自意大利、德国、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制成了迄今最精确的全球光污染影响评估地图集。

癌症能传染吗?

事实上,癌症不能传染,而所谓的“国外知名期刊数据显示”也有故意夸大、歪曲理解国外已发表实验结果之嫌。

古人的智慧|我们的圭表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赛加羚羊在中国的历史分布区

赛加羚羊身披淡黄褐色被毛,腹部、颈部被毛为灰白色。冬季会长出密密短绒毛,以抵挡严寒。

以人民的名义,开启宇宙探索

星空如此奇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流星会是以怎样的亮度、在何时何地划过,可遇不可求!

视界面望远镜:为黑洞拍首张照片

视界面望远镜此次观测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二是位于星系M87中的黑洞。

越吃越瘦的负能量食物靠谱吗?

“负能量食物”的概念大约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它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人体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所提供能量的食物。

为何2020年左右我国才发射火星探测卫星?

再看欧洲方面,2016年3月14日,俄罗斯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研制的“火星生物学——2016”成功发射,该宇航器主要用于探测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并验证火星着陆技术。

点石成金话凹土

凹土,学名“凹凸棒石”,是一种具有棒状晶体结构的含水富镁的铝硅酸盐矿物。1862年,俄国学者隆夫钦科夫首次在乌拉尔地区发现了这种矿产。

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生存吗

考虑到历史上的末日预言还没有一个应验,再加上AI几十年来的发展一向平缓,我们应该有充裕的时间建立一套安全体系,以防止AI毁灭世界的事情发生。

高价补硒是否必要?

有些人自认为缺硒,就把富硒食物当作营养品来长期服用,使人体处在一个高硒状态,而长期处在高硒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硒中毒。

关于薛定谔,你不知道的七件事

可以打赌的是,当听到“薛定谔”这个词时,你立马想到的肯定是薛定谔的猫。但你有没有真的了解这个著名悖论背后的这个男人呢?

往来于欧亚大陆与北美洲之间的使者

迄今所知,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陆地哺乳动物群是更新世中后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该动物群组成稳定,分布广泛。

这些花花都是谁?

李,花叶同出,两至三朵并生于枝头,花蕊黄色,花梗较长。1、垂丝海棠,花瓣粉红色,随着栽培种越来越多,出现了重瓣与白花品种,但是名如其花,长长的下垂丝状花梗,倒垂花是垂丝海棠的识别要点。

浅谈生命的起源-----从米勒实验说起

在生命起源问题上,化学进化论目前为多数人所接受,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思想。

冥王星刃状地貌新论

科学家借助类似于气象学家预报天气的模型以及针对冰雪蒸发物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在冥王星上发现了之前只在地球上见到过的冰雪地貌。

温血的起源

曾经,恐龙的恒温骨组织学研究是基于外温动物与内温动物间骨组织学与生长速度以及基础代谢率存在相关性。

《中国气象百科全书》都说了啥

气象预报预测是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总称,是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气象预报预测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公共品。

植物“精灵圈”是怎么长出来的?

生态学家们热烈地讨论着这些图案的成因是否有相同点,其中,“植物协作”和“昆虫竞争”成为了最热门的假设。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在《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里,对古代中国地图的探讨只是十二类角度之一,即“帝国”视角,或者说是东亚的“天下”视角。

一个“小杯子”的发育承载了光明的驶来

眼睛和耳朵是我们感受外界事物最重要的通道,我们可以轻易地想象一岁多的孩童在忽然丧失与外界交流的途径时所出现的恐慌。

免疫系统不能“娇生惯养”

当病原微生物冲破先天性免疫的各个屏障之后,就需要适应性免疫的高特异性、高强度的杀灭作用,最终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从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说梦:透视压力之下的梦幻世界

梦是人在睡眠时产生的影像、声音、思想或者感觉,有时候就像一部无厘头的电影,我们每个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从文化自觉到治理自信

评王兆雷先生《国家治理的文化根基》

科学,改变人类未来

该书的一些观点,足以改变我们对衰老、对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未来世界的一些基本认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