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珠
今天在光明网上看完了《守护南海珊瑚林》,内容丰富、画面绚丽、语言生动、饱含深情,是近年来难得的科普影视片佳作,所有的感叹浓缩为一句话——终于等到了这么一部走心的国产科教片!
先谈谈久违了的国产科教片
作为80后这一代人,从小到大看过不少科教片,几乎见证了国产科教片的兴衰。
早期的科教片在电影院放映,有一部黑白片我印象颇深,名叫《巫师的骗术》。片中揭穿了很多当年在农村地区盛行的巫术,把一群大人小孩看得目瞪口呆。在那个公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年代,如此鲜活、直观的教育形式就像杀虫剂一样,清除了社会上的封建迷信流毒。
自从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各种影视片像自来水一样直接入户,其中的科教片所占比例绝不算低。说来好笑,当时我一个小学生,看过的科教片题材千奇百怪,什么养猪的、养蜜蜂的、挖水渠的、预防胆结石的都很吸引我。并非我个性奇葩,实在是影视手段在科学传播方面功能强大。相对书本而言,它能够把枯燥的知识具象化;相对课堂而言,它能够把有限的受众扩大化;相对说教而言,它更具有相当强的客观真实性。老一代国产科教片内容鲜活又接地气,是帮助大众摆脱愚昧、勤劳致富的实用教程,对于大众的科学启蒙可谓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之后,国产科教片出现了低谷,印象中制作比较精良的科教片都来自国外。与其说这是崇洋媚外的思想作祟,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由于对外开放迅速提高了大众品味所致。人们的关注点从如何养这种那、怎样吃饱穿暖等生计问题,变成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哲学问题;视野从田间地头、鱼塘鸡舍,扩展到世界著名大学的实验室、高精尖企业的研发中心,甚至是浩瀚宇宙中飘浮的飞船。因此,国产科教片制作方的创作理念和制作能力被狠狠地甩在后面。一时间,进口科教片全面占领媒体,就连科技馆特效影院也只认“外来和尚”。
近年来,《故宫》、《舌尖上的中国》等一连串国产纪录片令人眼前一亮,颇有赶超国际水平的势头,但是热度能与之相媲美的国产科教片却还没有进入公众视野。虽然我国科技¬水平在许多领域都已跃居世界前列,但要将其提炼升华为兼具科学性、艺术性的科教片,却仍需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有所建树。没有发达影视产业不行,没有坚实科研基础不行,没有较高的公众科学素养作为土壤更不行,科教片就是这么一个占据社会文化生态链顶端的物种,就是这么女神范儿!
再说说这部片子的走心之处
刚刚推出的这部《守护南海珊瑚林》,我个人认为不亚于我看过的那些进口科教片,将其视为国产科教片回归的代表作并不为过。
首先,这部片子的内容设置非常走心。它通过两条线索将自然造化奇迹和人类科学精神水乳交融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线索之一是珊瑚,从微观的虫藻共生、有性无性繁殖,讲到宏观的承载海洋生态、改变地质构造。这种弱小的生命体是如此伟大,历经悠悠数亿年,打造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以及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宝库。这种伟大的生命体又是如此弱小,全球变暖、海水酸化等一系列负面因素已经使其大量白化,生机勃勃的海底雨林就要变成白骨累累、一片死寂的水下荒原。
这部片子的另一线索则是中科院黄晖团队的工作,从数据勘测、图谱编纂等基础研究,讲到珊瑚繁育,底播造林。这群科学家具有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的愚公精神,或者说是日积月累、代代相传的“珊瑚精神”。他们将汗水溶解在南海里,将理想构筑在珊瑚上。无论是汗牛充栋的学术论文,还是郁郁葱葱的人造珊瑚林;无论是建设中的保护区,还是构想中的科考站,所有这些耕耘和守护,既是人类理性的选择,也是这些科学家对祖国、对自然、对子孙万代的真情付出。
其次,这部片子的拍摄过程非常走心。为将世界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自然界最繁华的海底花园通过镜头完美呈现,该片大量采用了水下摄影技术。众所周知,水下拍摄成本高昂、困难重重,尤其是珊瑚排卵,要拍摄这一罕见奇观,不仅需要夜晚潜入海底,还必须赶在恰当的时间。再者,本片的特技动画颇有独到之处。它把黄虫藻与珊瑚虫共生这一微观现象剖析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一看就懂。此外,珊瑚虫生长环纹所揭示的幼年地球自转更快,珊瑚虫无性、有性生殖的有趣过程,清晰地还原了出来。
再次,这部片子的解说和音乐非常走心。在解说的语言里,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既幽默又贴切的比喻,从中不难感受到创作者的良苦用心。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意味深长。片子的配乐时而灵动,时而大气,最后的主题歌更是画龙点睛。不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整个片子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还适时地将沉醉其中的观众拉回到现实中来。
新时代需要优秀科教片
影视片是科学的良好载体,相对于其他科普形式,更符合时代特点。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已经很快,除了小孩子,人们已经越来越没有闲暇去翻翻科普书、逛逛科技馆。在这种状况之下,在地铁上拿着手机刷刷屏、回到家对着电视发发呆,已经成为成年人最普遍的休闲方式。因此,通过影视片的形式,利用电视、网络视频等渠道,面向公众进行全年龄段的科学传播,几乎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泛滥成灾,蛇精脸、小鲜肉大行其道,以科学技术为题材的影视片必然是曲高和寡。然而,我想说的是,看脸总归是会看腻的,观众还是识货的多!而且,近年来风气也确实有所逆转,实力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就很说明问题。影视剧已经打了前战,科教片也应该勇于探索,《守护南海珊瑚林》就是这样的先行者。
对于我这样一个自幼生长在北方内地都市的80后来说,遥远的南海绝对是耳闻多于眼见,想象多于了解。我脑海中最早的南海图景来源于一篇经典的小学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直到近几年,古志中孤悬海角的蛮荒之地频频爆发争端,蜷缩在地图右下角小方格里的九段线才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至于珊瑚,则更是一个我不太可能去主动关注的冷门学科,只知道有个潜水胜地)大堡礁,在澳大利亚。我的无知应该不是个案,在《守卫南海珊瑚林》之前,指点江山的键盘侠们恐怕也不曾知晓南海诸岛多是珊瑚礁,是寒武纪以来铢积寸累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更无缘了解有一支研究、保卫珊瑚林的国家队,常年漂泊天涯、浪迹三沙。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这部片子所涵盖的科学知识将得到传播,博大的人文情怀将得以弘扬;广大网友无处安放的爱国热情也将在缤纷绚烂的海洋奇景,以及中国科学家的卓越贡献中得以寄托。作为《守护南海珊瑚林》的忠实观众,我真心希望能在社会上掀起一场南海热、珊瑚热,让驻守在海岛的科学家能够成为新一代的时尚红人。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