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

2017-06-26 09:17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2017-06-26 09:17:06来源:中国气象报社作者:责任编辑:肖春芳

  今天我带大家领略一下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的魅力。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在气象学界,它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除了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饺子,您对二十四节气还有哪些了解呢?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而农业与气象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人们通过观测发现,气候的变化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安排农牧业生产,就可以趋利避害。随后人们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将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取了专有名词,这就是最早的二十四节气。随后到了秦汉时期,《淮南子》一书中记载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最早的文字记录。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不仅可以看出季节的划分,同时也体现了气候与物候的变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变化的。而反映气候变化的有12种节气,其中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则反映的是水汽凝结与凝华的现象。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中,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获情况;而惊蛰、清明则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比如惊蛰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上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古人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不仅是农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也是不胜枚举,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词歌赋形神兼备,将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好的传播性。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而它们也必将经过历史的沉淀,以其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上开出绚烂的“十里桃花”。(徐佳阳)

[责任编辑:肖春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