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公示入选获奖名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竺可桢全集》喜获图书奖。
谈起《竺可桢全集》所获殊荣,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说,这是科教社长期“专注于打造科普精品”的结果。
多年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对科普出版有着自己的执着和坚守。从之前的翁经义社长、张英光社长,到现任的张莉琴社长,都十分重视科普出版。早在翁经义任社长时,他就提出“愿做科教兴国马前卒”,这成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珍视且不断发扬光大的企业文化。王世平说,正是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大基调下,科教社的科普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几任社长身上一脉相承。
谈到《竺可桢全集》14年的出版历程,王世平有许多感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决定编辑《竺可桢文集》,此书于1979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只有约70万字。为了全面反映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文精神,2000年3月,在纪念竺可桢诞辰110周年前后,十多位院士提议增补《竺可桢文集》,得到中国科学院的支持。在一年的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大家深感有出版全集之必要,但苦于出版资金无法落实。2000年11月,时任科教社社长的翁经义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和编纂组的困难后,果断决定在无任何出版资助的情况下将《全集》作为科教社的重大出版项目。在2014年4月28日举办的《全集》收官研讨会上,主编樊洪业提起此细节还难掩激动之情。经过14载艰苦努力, 24卷终于全部完成。
《全集》的编纂遵循两大宗旨:一是求全。凡能找到的竺可桢的文字资料尽量收入。二是存真,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人生道路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为后世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珍贵史料。《全集》所收文献纵亘1916—1974年,计59年,历经中国现代史之各个重要发展阶段,不仅所记述史实弥足珍贵,其文章写作样式、编辑出版规范、社会流行语言、术语译名演变,等等,也都真实地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样态和流变趋势,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全集》所含文献历史跨度长,涉及人物多,内容极其丰富,需要编辑不断与时俱进,根据每一卷的实际情况调整编辑细则。比如,《全集》中占比很大的竺可桢日记,在竺可桢生前从未示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私人史料性质的文字,加上竺可桢的知识面非常广博,日记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且经历了38年的历史变迁,不同时代人们使用的语言文字的变化在日记中均有明显的体现,从科学的符号、公式和概念用语,到日常生活所用的名词、称谓等,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对这些,便需要编辑用心甄别,不能轻易按现行的标准作编辑加工。总的来说,《全集》编辑出版的过程,也是编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百道网201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