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缘巧合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阅读 > 正文

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缘巧合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7-15 10: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马特·里德利著,王大鹏、张智慧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记者 袁一雪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追求并加速创新的时代。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在努力加大科研投入,其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和激发原始创新,从而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拔得头筹。我国更是把创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但是,当人们在谈论创新时,我们在谈些什么?众人都在关心创新结果的时候,谁在关注创新的起源是什么?创新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创新的本质又是什么?如果能够赋予创新拟人化的表达,也许它自己也十分疑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以下简称《创新的起源》)这本书就是回溯创新诞生的历程。

  “创新是积累后,思维火花的乍现,也是机缘巧合下偶然中的必然。”本书译者之一、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如是说。

  不同领域的创新模式惊人一致

  虽然名为《创新的起源》,但是作者并没有在开篇就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从科技史讲起。科技史是王大鹏和张智慧两位译者比较感兴趣的领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接受了出版社翻译此书的约请。

  那么科技史和创新有何关系呢?事实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人类思想火花不断累积进而升华的创新集合。

  “人们总认为创新是在某个时间点上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突发奇想,但如果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创新是创新者在前人不断摸索积累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王大鹏说。

  作者马特·里德利在书中写道:在我们所知晓和尚未知晓那些技术创新的故事中,不同领域的创新历史揭示出的模式惊人一致,即无论它发生在昨天还是两个世纪前,无论是高科技还是低技术,无论它是一个大设备还是一个小设备,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无论它的影响是破坏性的还是有益的,成功的创新通常遵循大致相同的路径。历史上技术创新的具体实例无不存在着创新的自由思考、偶然发生以及曲折过程。

  众所周知的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曾让飞机成功在空中飞行。这是个历史性的突破时刻。但如果换个角度看,这项创新成果的另一面就会展现在公众眼前。“如果那天没有强劲的逆风,就不可能成功,并且在此之前,还有多次失败的尝试。这源于几年的艰苦努力、实验和学习,逐步将动力飞行所需的所有能力汇集在一起。”作者写道。

  书中还提到,莱特兄弟的天才恰恰是他们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渐进的、迭代的过程中,没有指望首次尝试就建造一台飞行机器。在基蒂霍克这个小渔村的高光时刻背后,是莱特兄弟好几年的艰苦努力以及不断的摸索和反思,直到他们搞清楚如何让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几个小时、如何在没有逆风的情况下起飞,以及如何转弯和降落。越是深入审视飞机的历史,越会发现这一过程是渐进的。事实上,起飞这一刻本身也是随着机轮重量的逐渐下降而渐进实现的。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也是如此。虽然缘于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认识到线性数字代码为何必须位于生命的核心,但正如加雷思·威廉姆斯在他的著作《解开双螺旋》中对此前工作解释的那样,“这只是一个漫长的、牢骚满腹的发现故事中的那段高潮”。

  先有技术还是先有科学

  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既有飞跃性的突破也有小小的便利。例如,人类对狗的驯化、下水道中防止反味的U型管,行李箱下面的轮子,等等。

  只是普通人往往将眼光聚焦在可以应用的技术结果上,而对科学研究本身兴趣不大。那么先有科学研究才有了技术进步,还是先有技术的应用才有科学家对其背后科学原理的探索呢?这本书给出的答案是后者。

  为《创新的起源》作序的华大基因CEO尹烨,在序言中写道:诺贝尔奖获得者悉尼·布伦纳谈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学的一句名言令我印象颇深:“科学的进步依赖于新技术、新发现和新想法,新技术优于新发现,新发现优于新想法。”这句话强调了工具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先进的工具比聪明的脑袋更重要。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没有发明显微镜,微生物学不可能建立;若没有发明测序技术,则不可能有基因组学。正是因为创新集成孕育了新技术,新技术带来了新发现,新发现催生了新理念,进而产生了新科学和新学科。

  “作者也是这个观点。”王大鹏说道,“就像是阿基米德跳入浴缸后,发现浴缸里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不断溢出,于是恍然大悟,光着身子跳出浴缸,嘴里大叫着Eureka(希腊文意为我找到了)!”阿基米德正是顺着这一现象深入研究,最终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

  正如书中第九章“创造经济学”中提到的,“创新既是科学之母,也是科学之女”。作者并不认可所谓“科学—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式”,还纠正了对“线性模式”的圣经,即拜登上台后再次大热的来自1945年范内瓦尔·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的误解。

  尹烨说,虽然人们常将科技联用,但其实往往没有搞清楚“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科学一般指发现,即认识自然的能力,故往往只有“第一”才能被世人认知;而技术一般指发明,即改造自然的能力,很明显这个可以不断地追赶迭代,最后比拼的是效率。而创新明显在二者之间都可以存在。

  科普为创新创造土壤

  虽然已经翻译过几部科普类图书,同时也关注科技传播和科技史的研究,王大鹏依然认为自己储备不足。谈及遗憾,他坦言,如果在翻译此书之前,读过作者此前写过的《理性乐观派》《自上而下》等书,对这本书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事实上,作者在《自上而下》这本书中的一章已经提到创新起源的概念,可以说是为这本书埋下了伏笔。”王大鹏说。更令他心生钦佩的是作者的学科背景虽然是动物学,却写出了跨学科的其他书籍,并且旁征博引,令读者有所启发。

  “这些启发式的语言散落在书中各处,需要读者细心寻找并反复咀嚼。”王大鹏说。例如在每一章节的开篇,作者都引用了大师们的名言警句,其中以老福特的“失败只是重新开始的机会,而这次你会更加明智”作为第三章“交通”的引语;作者还选择颇具讽刺意味的句子——有一个关于摩尔定律的定律。预测摩尔定律失效的人的数量每两年会翻一番作为第六章“通信与计算”的引言……

  此外,书中关于创新还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观点,譬如知识产权到底是维护了创新还是抑制了创新?创新仅诞生在科学家范围内吗?

  而这种引人深思的见解并不局限于对创新的思考,还包含了对培养创新土壤的探讨。对此,王大鹏深有感触。在不久前我国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四项原则。

  “这次新颁布的《纲要》将科学精神提到第一位,说明国家对于科学精神的重视。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需要科普工作传递给大众,因此科普为创新提供了土壤。”作为科学传播的研究者,王大鹏更觉重任在肩,“正如科幻作家卡尔·萨根所说,我们真正的危险在于构造了一个基本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却几乎没有人懂科学和技术,因此他坚持认为,科学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基本手段——它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如果科学家不来完成科学普及的工作,谁来完成?”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潍坊:推进乡村学校“五项全覆盖”工程

  • 当鹭鸟归来,大自然为重庆大足“点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