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绿水青山看中国》中的几个气象问题
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阅读 > 正文

《绿水青山看中国》中的几个气象问题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10-27 1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林之光

  【冬季为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季风,所以郑和船队才能七次下西洋。否则,如果他们乘的是信风,那就有去而无回了。】

  10月5日~13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连续播放了《绿水青山看中国》9期节目。节目十分精彩,观众获得了许多文学和地理科学知识。但是节目中的科学内容中也有小瑕,虽瑕不掩瑜,我觉得还是应该加以指出。

  节目中除主持人外,还设文学和地理科学两位评点嘉宾。节目中的科学问题主要是在地理科学方面。我是研究气象学的,主要评点地理科学嘉宾的评点,主要有以下五个问题。

  在进行“南岭和秦岭”题时,嘉宾指出,南岭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这是不对的。中国气象局最新2002年编制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气候图集》中的中国气候区划图中,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在雷州半岛北缘(约北纬21度),而非南岭(约北纬25度)。因为热带要求冬季十分温暖,例如最冷1月平均气温要在15℃以上,不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冬日。但南岭1月平均气温只有10℃,年平均“冬日”约有80天左右之多,与热带要求相去甚远。我国连北回归线以南的广州、南宁、港、澳等都还是亚热带。当然,由于东西向的南岭山脉能一定程度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因此南岭实际上很接近区划中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之间的分界。但这是亚热带内部的事。

  在评点“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而不是四川‘天漏’雅安”的原因时,嘉宾解释说,因为火烧寮很靠近太平洋;而雅安虽有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支气流汇合,但气流没有太平洋气流强劲。这也是不对的。

  实际上,火烧寮之所以年雨量高达6558毫米,比雅安1774毫米多得多,其原因主要是迎风坡地形。因为火烧寮位于台湾中央山脉的东北坡,冬半年中面迎海上来的东北季风,潮湿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因而常常大雨滂沱。火烧寮北邻基隆(年雨量2911毫米),还有“雨港”之称。

  相反,雅安位于四川盆地内,南来气流下沉,总体是不利于增加雨量的。所以雅安只称“天漏”,而不称“天崩”“天裂”之类,只是雨日较多而已。否则,如果是火烧寮因靠近太平洋而多雨,那么北起嵊泗、舟山,南至福建诸岛,哪个不近太平洋,为何年雨量只有1000~1400毫米,反比雅安和同纬度沿海地区都少得多?

  实际上,亚洲年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最东部阿萨姆邦的契拉朋齐(11430毫米),它并不“靠近印度洋”,主要是因为位于卡西山脉南坡,面迎印度洋上来的潮湿夏季风的缘故。

  在关于“郑和下西洋”题中,嘉宾解释船队的动力时,说的是季风,即东北季风去,西南季风归。这没有问题。但他接着又说,“季风就是信风。郑和船队就是乘不同季节的信风下西洋和回国的”(即东北信风去,西南信风归)。这就错了。这个错误有一定普遍性,我甚至看到北京一家大出版社的“青年科学词典”也都这么说。

  其实,信风(地球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约在纬度10~30度之间)之所以称信风,就是因为它守“信”,全年风向不变(北半球是东北信风)。而季风则是冬北风夏南风,风向随季节而变,一年一个周期,所以才叫季风。我国南方和南海、北印度洋在纬度上本属于东北信风带,但因海陆分布、青藏高原等原因变成了季风区,即冬季为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季风,所以郑和船队才能七次下西洋。否则,如果他们乘的是信风,那就有去而无回了。

  此外,还有一些要和嘉宾商榷的问题。也就是气象学中一般没有讨论或没有明确答案,而我认为嘉宾的评点又有问题的问题。举两例。

  例如,在进行到“黄山迎客松”题目时,嘉宾解释其成因是太阳光照和热量,即向阳侧易于枝叶生长而背阳侧则不易。我不大赞成。因为一切树木皆如此,何独迎客松生长能如此特殊?在网上还可查到有说是风的原因,我也不赞成,因为我记得迎客松伸枝迎客的方向(向南)和石级(坡和道路,向西)的方向正好是垂直的;迎客松背后有比它大得多的岩壁,也不可能有大北风去吹成向南伸枝。总之迎客松美丽、舒展的外形,不可能是风成的偏形树。但网上“背有岩壁”成因的说法,我倒觉得有一定道理,因为“(生)长不过去么”!

  为此我专门电话采访了安徽省气象局黄山风景区气象管理处(驻黄山)张从贵处长。他说黄山风景区并未对迎客松形状的成因进行过气象观测和研究,因此不能随便否定其中任何一个原因。但是“背有岩壁”一定是有影响的,因为黄山这种岩壁前松树很多,也都有类似偏形。黄山风景区还已经找到了目前这个“国宝”将来万一有可能需要更新的“接班人”,这株松也位于岩壁之前。

  总之,迎客松的成因至少并非太阳光照一个原因那样简单。

  再如说到黑龙江林海雪原那里积雪很深(包括屋顶上),甚至有些屋顶上的积雪能下垂一小段到屋檐下。嘉宾解释其原因时说,因为那里雪花是六角星形,而不是六边筒形,彼此可以互相勾结,因而不坠落。我也不赞成。因为松软的雪,只要越出屋檐,自重一定会使之坠落的,因此雪层中一定有“骨”。例如,在晴暖无风的午后(即使冬至日,当地中午太阳高度角仍有21℃,冬季中不完全洁净的雪面上也会接近0℃),雪面会微微融化,逐渐形成表面冰壳结构。还有,因为东北室内一般十分温暖,热量通过屋顶使积雪底层发生微量融化。而多雪地区的屋顶稍陡,因此当雪层因自重缓慢下移、逐渐离开屋檐时底层时会重又结冰。上下都有点冰,才有可能出现稍微越出屋檐而不很快断裂的情况。当然,这只是探讨。

  但是,应该说,这位嘉宾的地理学造诣还是很深的,只是跨界到了地理学以外的气象学,才可能出了点问题。所以,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跨界有风险,评点需谨慎”。愿共勉之。

[ 责编:吴劲珉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天里的“三省赶一集”

  • 河北唐山港: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