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频道> 科普阅读 > 正文

做科普影响科研吗?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10-27 1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你不会网上搜一下啊!”这似乎已成为当代年青人的常用语。

  身处网络时代的今天,搜索引擎的确替代了大量的常识性科普,但实际上,科普的潜在受众并没有减少,甚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更加迫切。

  比如,打着“养生保健”主题的各类伪科学与阴谋论正侵蚀着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对科技里“技术”层面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科学”的关注,电脑算命、星座研究等伪科学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流行文化中的成功学虽不断引入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但公众对于过程的关注仍少于结论本身。

  在美国,科普杂志的发行量大概占据总人口千分之二三,这几百万人会主动寻找甚至创作科普作品。不过,对其他人而言,在走出校园后,科学知识便成了“靠谱的黑匣子”。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当今科普工作的新特点:科普内容正在从通识化走向了专业化与前沿化。体系化的知识被公立教育承包,剩下的碎片知识只能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总结提炼,而这所谓的专业人士,一般是指处于或曾经处于学术界的科研人员。

  也就是说,科普正在去职业化,或者说它已并入科研体系,成为科学传播里重要的一环。职业化的科研需要为公众负责,而公众也可以通过舆论切割科研经费在不同学科的比例。

  比如,雾霾不仅仅让口罩、空气净化器行业高速发展,也让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瞬间经费充裕起来,而充盈的资金也会吸引到最新的技术进而推动学科发展。

  也许,很多一线科研人员没有意识到,科普正是释放学科重要性甚至储备人才的最佳渠道,面向大众的科普不但是公益的,也符合自身学科发展利益。只有科学的声音更多更大,公众才会给予更多关注与投入,在这一点上科普与科研并无区别。

  而谈到科普内容的专业性与前沿性,这里所面对的挑战往往来自于作者自身。科普讲求趣味性与故事性,而这两个特性如果出现在科技论文中基本是开启了“送死模式”。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科研成果的报道是N+1的,也就是说看的人知道了N,你告诉他1就够了。但科普往往是从零开始,你所面对的读者需要具备常识或通识,而需要告诉他的是从哪些知识发展来的新知。

  职业作家可以很好地组织常识或通识,但对新知理解能力就有限了;而职业科研人员更多针对的是审稿专家,很多默认知识往往逻辑上清楚明白,但历史沿革基本不知道,这就导致故事讲得像论文,趣味性也无从谈起。

  特别是随着科研领域的高度细分,科研人员自身也无法对学科形成整体感知,同一专业的人可能互相都听不懂对方的研究,更不用提对公众的科普了。

  其实,科普对于科研人员自身也是很重要的。北美高校会对研究生与博士后开设基金申请与科研写作的课程与讲座,其中特别强调申请基金时一定要跳出自己的研究框架,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来阐明研究的意义,因为读申请书的人或者说作决策的人对技术细节关注度有限。

  同时,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科学也在冲击着科研,自然也冲击了科普。2006年,JoVe(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创刊,2014年被SCIE收录,影响因子达1.325,作为一份实验学科的期刊并不理想,但作为第一份同行评议的以视频形式发表的期刊,这标志着学术交流从文字传播的单一形式开始走向多媒体富文本的时代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现在科技论文已经不仅仅是文字传播了,科研人员正通过社交网络传播成果,很多期刊都接受用视频、动画甚至幻灯片作为论文的补充材料。而科普也正处于这一波技术浪潮之中,科普漫画、短视频、播客及博客都成了科普的阵地。其实,借助多媒体互动,很多科普作品开始包含探索式小游戏与在线应用,引导读者自己得出结论。在技术层面科研与科普的界限不再明显,同样的展示手段也既可以进行科研展示,也可以用于科普说明。

  虽然说目标群体的变化、内容主题的专业化与前沿化、信息技术的冲击等因素会让科普工作增加难度,但如果能将科普与科研有机结合互动,相信科学传播会上一个新台阶,公众与科学探索都将最终受益。

  (作者于淼在滑铁卢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责编:吴劲珉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