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最后一块拼图”找到了
首页> 光明科普> 焦点新闻 > 正文

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最后一块拼图”找到了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5-05-19 10:48

  ■中国科学报记者 张楠

  东南亚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之一。该地区人群拥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基因组学研究却长期缺失,制约了人类环境适应性进化与疾病遗传机制的深度解析,因而被称为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最后一块拼图”。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联合东南亚多国科研机构,历时10年攻关,终于找到了这块“拼图”。5月14日,发表于《自然》的“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SEA3K),首次系统揭示了东南亚大陆复杂的人群遗传结构与演化历史。

  “这件事情很早就想做了。这次发表的是一期成果,二期研究也已启动。”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宿兵对《中国科学报》说。该研究作为中国主导的跨国合作范式,为解析人类生物多样性树立了新标杆,也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典范。

  构建东南亚人群遗传变异数据集

  东南亚大陆(MSEA)是人类迁徙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然而,该地区的基因组学研究长期缺失,严重制约了人类环境适应性进化与疾病遗传机制的解析。

  据统计,尽管东南亚是全球土著人群最多的地区——占1/3,但在已报道的全球67万例人群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中,只有1.6%是东南亚人群,并且仅包含163个土著人群个体。

  为填补该基因组研究的空白并解码东南亚人群的遗传演化过程,昆明动物所牵头,联合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的34个科研团队,组织发起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人类学联合研究联盟(CASEAC),组建跨学科协同攻关团队。

  “10余年来,我们深入东南亚大陆雨林采样,在确保符合当地伦理规定的基础上,做好交流沟通,还要对土著的文化、语言背景有所了解。”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宿兵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们采集了涵盖五大语系、6个国家、30多个地方的东南亚人群样本,成功完成了3023例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包含40例高精度长读长测序数据,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东南亚人群遗传变异数据集——SEA3K。

  遗传结构与主要地理分布一致

  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等工作,识别出超过2000万的短序列变异和近2.5万个结构变异是东南亚人群中新发现的遗传变异。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人员首次精确描绘了东南亚与东亚人群的遗传亲缘性及地理分化模式。

  他们发现,大多数东南亚人群的遗传结构与其主要地理分布格局一致,而非按语系聚类,表明人群间的分化主要通过地理隔离形成,印证了该地区复杂的遗传交融与语言更替历史。

  东南亚人群中检测到4种关键遗传成分,其中最主要的一类是在柬埔寨及安达曼群岛人群占主导的独特古老成分,可能源自古老人群。此外,研究证明了东南亚人群在末次盛冰期经历了巨大的瓶颈效应,而后在农业扩张驱动下呈爆发式增长。

  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基因“密码”

  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地区独特且多样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是该地区人群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热带雨林环境对当地人群的遗传适应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该成果中,研究团队鉴定出44个受到强烈正选择的区域,涵盖89个基因,其中72个是首次发现的正选择靶点。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体质、免疫、代谢等适应性特征,揭示了东南亚人群适应热带环境的独特进化策略。

  例如,SLC24A5基因通过调控皮肤色素沉着抵御热带地区的强紫外环境;CDC42SE2基因可以减轻热带雨林地区蚊虫叮咬反应;MRPS22基因促成的卷发表型可加速散热等。

  研究发现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长达443kb并在东南亚人群中有强烈正选择信号的基因组区域。该区域包含了与卷发相关的TCHHL1、TCHH等基因,以及与皮肤屏障相关的FLG等基因,进一步说明东南亚人群中受选择的基因与热带雨林环境适应密切相关。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自然选择在东南亚人群的基因组调控序列和蛋白质编码区都起作用,但是与非洲人群热带雨林适应的变异位点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东南亚土著人群与非洲土著人群在趋同演化上的独特性。”宿兵说。

  独特的丹尼索瓦人基因渗入模式

  目前大量关于古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表明,现代人的基因组中至少存在两种已灭绝古人类的基因序列遗存——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其中,亚洲人中来自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渗入,因其丰富的模式和多样的比例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团队对古人类基因渗入进行了系统分析,证明东南亚人群中确实存在多种丹尼索瓦人渗入模式。

  除了之前报道的东亚人群的两次渗入事件,该团队首次在东南亚土著人群中发现了第3次基因渗入。

  这一发现对人类进化具有重大意义,表明丹尼索瓦人可能广泛分布在旧石器时代的亚洲东部地区,并且可能在东南亚大陆与现代人发生了多次混血。

  地区高发疾病的进化模式

  东南亚地处热带-亚热带,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环境塑造了当地人群丰富独特的表型特征,以及占全球发病率1/3的热带高发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人口健康和地区经济发展。

  为揭示东南亚地区高发疾病的进化遗传模式,研究团队通过对SEA3K数据进行系统注释,鉴定出10个东南亚特异高频的致病变异。

  其中,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是α-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HBA2上的一个新致病变异。该变异在东南亚人群中频率高达28.6%,而在其他人群中几乎为零。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地中海贫血风险变异与抗疟疾之间平衡选择的演化结果。

  同时,研究首次发现了189个全新纯合子基因功能丧失变异,覆盖15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些变异为探索罕见病与遗传变异的关联提供了天然研究模型,对未来东南亚地区人群的疾病风险评估与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宿兵介绍,目前该所联合国际合作伙伴正式启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二期工程(SEA10K),意在构建覆盖东南亚全域的万人级高分辨率基因组图谱,深度解析东南亚大陆人群与岛屿人群的遗传多样性关联,为我国在东盟地区推进疾病联防联控、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筑牢核心数据基石,并推动“一带一路”健康科学合作迈向新高度。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998-w

  《中国科学报》 (2025-05-19 第1版 要闻)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

  • 内蒙古扎赉特旗:水稻迎来插秧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