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是爱国的。”这掷地有声的承诺,是他向妻子袒露的心迹,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毕生践行的信仰。他,就是中国气象局首任局长,是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奠基人之一——涂长望。一位以科学报国为初心,最终成长为卓越气象事业领导者的优秀共产党员。
在妻子王回珠眼中,丈夫的原则坚如磐石。抗战烽火中,全家颠沛流离,生活困苦。面对当权者抛出的高薪特聘橄榄枝,王回珠牢记丈夫的嘱托,毅然拒收聘书。“我绝不为五斗米折腰!”涂长望宁可清贫转赴他处,也绝不向诱惑低头。这份在困厄中对信仰的坚守,在他妻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在女儿涂多彬心中,父亲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情怀深沉似海。涂长望一向是乐观幽默的,但他身为共产党员的三次流泪,让女儿铭记终生。为斯大林逝世而落泪,那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切共鸣;为共同发起“九三学社”的民主战士梁希先生逝世而落泪,那是痛失革命知己的悲恸;病重赴烟台途中,目睹河北暴雨成灾的景象,他望着车窗沉默落泪,那是一位党员科学家对人民疾苦最深切的揪心。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他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气象专家,更是一位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领导者与引路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展现出共产党员的胆识和担当。他不顾个人安危,将珍贵气象资料亲自送至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支援延安气象台建设。当这份资料被工作人员送达周恩来的办公室时,周恩来对涂长望关心延安气象工作表示了高度赞赏。
正是这份融于血脉的爱国热忱与坚定信念,驱动着他潜心科研,成为卓越的气象科学家。归国初期便以《中国雨量区域的分类》《我国的水灾可以避免吗?》《东亚活动中心与我国水旱灾害的关系》等奠基性研究,展现了他科学报国的初心,更开拓了我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与实践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涂长望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局长,他以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边疆的庞大气象观测网,为预报安上“千里眼”。他深谙人才是事业之本,以领导者的大格局,力邀叶笃正、谢义炳等海外学子归国效力,并亲手推动创办了北京气象专科学校(今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气象学院(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中国气象事业奠定了坚实而持久的人才基石。
涂长望后因病休养,仍坚持学习。1960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他因两眼不能聚焦,只能盖住一边的眼睛来读;看累了,就让女儿们念给他听。当得知女儿入党的喜讯,他激动地伸出两根手指,意指家中已有两位党员。但是他仍喃喃发声,直到大家说出他的意思:“我还要为党工作二十年”,才肯放下手指。
1962年,涂长望溘然长逝,年仅56岁。他将共产党员的滚烫生命与科学家的毕生智慧,毫无保留地融入了祖国的万里云天。他倾尽心血奠基的气象事业,早已根深叶茂,福泽苍生。
当我们解读风云变幻,享受精准预报带来的便利时,不应忘记这位将红色信仰融入科学血脉、以领导者胸怀擘画新中国气象事业蓝图的先锋。他“严谨求实,敢于创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胸怀全局,团结协作”的“长望精神”,正是一位优秀党员科学家留下的永恒财富,激励着一代代气象人砥砺前行。
出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暨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