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肝患儿治愈率明显提高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筑梦星球 共创未来”2025年科学方法特训营项目启动
3月24日下午,“筑梦星球共创未来”2025年科学方法特训营项目启动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科学方法特训营项目基于真实的科学研究场景展开,围绕多个科技前沿领域设定主题,构建充满未来感的科学探索情境。
科普宣传 助力应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二届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专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第二届专委会将继续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科普创作,组织形式多样的应急科普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
聚焦“数学、艺术与创造力”中国科技馆举办国际数学日系列活动
作为活动的亮点之一,中国科技馆数学策展团队深入校园,与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及北大附中开展了一系列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
看见“她”的力量:科学与艺术交织下的传奇人生
2025年3月9日,第115个国际妇女节之际,国家大剧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活动——“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第4期“科学与美的女神”。
饭后百步走、喝茶助消化…… 这些说法靠谱吗?专家解读来了
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关于时令节气与健康的新闻发布会。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针对一些关于消化健康的常见说法进行解析。
《触摸科技——全国科技馆精彩展品掠影》第四季云端上线
中国科技馆推出《触摸科技——全国科技馆精彩展品掠影》第四季创意科普片系列,为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打造了一场无需远行即可深度探索全国科技馆奥秘的科学文化盛宴,为寒假画上圆满句号,为新学期注入科学能量。
主食吃得少了,我们还需要这么多粮食吗?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释放的就是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鲜明信号。
全国科技馆蛇年春节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
乙巳蛇年新春,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精心策划系列科普惠民活动,为公众献上一场融知识性、趣味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新春科技盛宴。
大合唱《祖国不会忘记》
《科普法》的修订和颁布施行,如时代号角,响彻科技发展的天际。新时代、新征程,那些胸怀强国之志、肩扛人民福祉的一代代科学家,铸就了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石,祖国不会忘记!今天,我们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这科普的新纪元。
《科普创作传播风采汇》科普中国信息员:王雄钧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作为科普事业的重要一员,在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王雄钧,福建龙岩的退休教师,也是信息员中的佼佼者。每天清晨6点,他在微信群准时科普,节假日也不曾中断。他用微信群传递知识,用行动守护社区安全。王雄钧将退休生活演绎成一场精彩的科普盛宴,走出了不一样的夕阳红!点击视频,感受这位70岁科普达人的热情与坚持。
《科普创作传播风采汇》科普中国信息员:王宇琛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作为科普事业的重要一员,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中,同样不乏年轻人的身影,23岁的王宇琛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别看他年纪不大,担任科普信息员的年头可一点儿也不少,7年时间里,他用科普守护家庭和校园,从破解“大蒜致癌”谣言到成为朋友圈的科普达人,他的故事告诉你:科普,就在身边。点击视频,看王宇琛如何用科普中国点亮青春,传递科学的力量。
《科普创作传播风采汇》科普中国信息员:张聚涛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对于山东包村干部张聚涛来说,田间地头就是他的舞台,从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到即兴科普小讲堂,他用智慧和热情守护生态安全。五年科普路,发展2000多名信息员,张聚涛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声音传递知识。点击视频,一起见证这位乡村科普达人的科普足迹。
《科普创作传播风采汇》科普中国科普号:刘伟东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普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更是连接科技与生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作为通信行业的排头兵,中国移动科协是如何做科普的?“科普之光”活动上,来自中国移动科协的刘伟东分享了中国移动科协如何用科普点亮科学梦想。点击视频,跟着中国移动科协刷新科普经验值。
《科普创作传播风采汇》科普中国专家:陈征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科普之光”活动上,北京交通大学的陈征博士通过一系列精彩的物理小实验,用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电学现象,为大家生动讲述基础科学对世界的改变。基础科学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世界?点击视频,跟随陈老师的脚步,一起感受电的力量,深入了解基础科学如何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科普剧《我想登上那颗星》
他在大山深处跋涉十余载,誓要为“中国天眼”选址;他把用自己生命近三分之一的时光奉献给了“中国天眼”,让中国人亲耳听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他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中国高度。当你仰望星空时,请别忘记他的名字——南仁东!
《科学家现场接力演讲》:李晓红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突出强调了要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科普之光”活动上,来自天津大学的李晓红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思路——片上脑。片上脑不仅能识别字母、纠错,还能驾驶小车抓取物品,学习效率远超传统AI。如今AI技术发展迅速,但一直受限于能源和算力这两大瓶颈,点击视频,跟随李老师的脚步,一起见证脑机接口与AI的无限可能。
《科学家现场接力演讲》:严开祺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突出强调了要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科普之光”活动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严开祺研究员为我们讲述了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多项数据刷新了世界纪录背后,中国科学家们为了找到能够让载人深潜器实现万米深潜的浮力材料,付出的巨大努力。点击视频,跟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严开祺研究员,一起揭开“奋斗者”号深海奇迹背后的故事。
《科学家现场接力演讲》:刘慧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突出强调了要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科普之光”活动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副教授刘慧为我们分享了科学家们模拟月球环境建造的“月宫一号”,在“月宫一号”里,科学家们不仅能够种植粮食和蔬菜,还能通过特殊的生态系统循环,实现氧气和水的再生。未来人类在月球长期驻留会是怎样的情景?点击视频,跟随刘老师的视角,提前体验月球生活的奇幻旅程吧。
《科学家现场接力演讲》:胡忠军
新修订的《科普法》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突出强调了要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科普之光”活动上,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胡忠军研究员,用三个关键词:零度、高度、程度,讲述《迈向绝对零度》的壮丽旅程。“绝对零度”真的存在吗?研究它有何妙用?科学家们如何逼近这个极限?点击视频,跟随胡老师的脚步,探索科学的无尽魅力!
《普法时刻(四)》主讲嘉宾:吴文峻
一键换脸,难辨真假!普通人如何才能去伪存真,打破AI“黑箱 ”?新修订的《科普法》回应数字时代新形势,完善网络科普制度,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吴文峻为您讲述提高公众科技素养,维护真实、安全信息环境的必要性。
《普法时刻(三)》主讲嘉宾:金涌院士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指出,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如今已90高龄的科普“老顽童”——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表示,科普之光定会照亮科技强国之路,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比翼齐飞,将会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听院士讲科普法#
老年人如何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护?北京医院专家解答
1月17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应该如何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护?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得流感之后会有哪些不同?确诊流感后,如何正确应对?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晶出席发布会并解答提问。

中疾控专家: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
1月17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专题新闻发布会。当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正处于季节性流行期。疾控部门对流感患病率的检测结果如何?有哪些针对流感的防护建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出席发布会并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
漫说农业科学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漫说力学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海洋科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资源与环境科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农业科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2035发展战略:化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力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漫说天文学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合成科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2035发展战略:生物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科学大院是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平台,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漫说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地球科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材料科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天文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2035发展战略: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研究编撰,历时三年,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参与。
再创新高!中国科学技术馆特效影院2024年观众量超106万
记者从中国科技馆获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馆特效影院2024年共放映影片60余部、5594场,服务公众1065367人次,较2023年增长4.4%,再居全国电影院观影人次之首。
甲流多发,个人该如何应对?
马艳良介绍,从症状看,甲流主要累及全身,最典型的症状是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目前,专门针对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物就是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能够快速起效阻止病毒复制,迅速缓解症状。
居民生活碳排放有何变化?科研人员分析了10年数据
针对不同地区的家庭能源利用模式差异,可以制定差异化的减排政策,以实现更加公平和有效的碳减排,有助于推动我国在碳排放双控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
比亚迪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助力中国科教事业发展
12月30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行了30亿教育慈善基金启动仪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与来自全国的35所高校代表及28所科技馆、博物馆代表共同启动比亚迪30亿教育慈善基金捐赠。
诗画情景剧《摘星星的人》以中国式浪漫创新演绎科学家精神
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
用技术守护北京中轴线 青少年在故宫话文化传承
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科普示范活动,2024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吸引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少年参与。28日,他们中的部分代表来到故宫,围绕“中轴之韵:科技与文化的交响”主题,在中轴线上话中轴、谈传承。
国际编号36171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刘徽星”
12月23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刘徽诞辰180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滨州市人民政府(刘徽故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同举办“殊方同致数铸文明”展览启幕暨“刘徽星”命名仪式活动。
倾听青年声音 激发科研活力
近年来,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充分发挥团结联系广大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推进环境领域科技人才成长。
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活动走进河南
近日,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主办的“文明的烛火——中国科学文化探源河南行活动”在河南省举办。在为期3天活动中,专家组先后走进郑州和洛阳,深入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四个科学文化场所开展调研与交流。
现代人大脑为何比祖先大很多
结果令人震惊,植入脑容量较大灵长类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的小鼠,产生并消耗了更多能量。尽管人类和松鼠猴在进化上并非近亲,但携带其肠道微生物的小鼠却表现出相似的生物学特征。
探索AI赋能办公与科普传播的新机遇——学会服务365TALK品牌沙龙走进金山办公
11月28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指导,光明网主办的2024年第三期“2024年学会服务365TALK品牌沙龙第三期活动”在金山软件大厦举行。
珍·古道尔博士赴《北辰对话》叙生态教育的力量
11月30日,中国科技馆科学文化访谈节目《北辰对话》迎来了90岁高龄的珍·古道尔博士。《北辰对话》本期主题是“今天与未来:生态教育的力量”,由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担任召集人,央视主持人高博,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张劲硕,知名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与珍·古道尔博士共同探讨关于生态、关于希望的话题。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 记住这5点早预防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感染,常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幼龄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主。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香港46所大中小学
活动期间,院士专家还参加了第二届“未来香江”国际科创教育论坛,与国内外人工智能和科学教育专家围绕“智慧未来—AI 创新与科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期,如何筑牢“防火墙”?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
科学“减油”,为健康“加油”
阮光锋说,可以直接选用精炼的植物油,经过精炼后的植物油通常烟点较高,可以满足日常家庭烹调的多种场合需求,包括煎炸、爆炒等,不要买未精炼的各种土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