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什么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什么

来源:文汇报2025-05-14 17:22

  ■汪青

  在体检报告里,肿瘤标志物这一项的数值一旦升高,会让大家心里咯噔一下,泛起层层恐慌的涟漪。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它升高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患癌了?

  对体检的人来说,肿瘤标志物就像一个健康警报器。一旦它发出警报,也就是数值升高,可能在提醒我们:身体里或许有肿瘤存在,不过,它可不是一份板上钉钉的“判决书”。

  没有哪个单一指标能一锤定音

  肿瘤标志物,听起来神秘兮兮,其实就像是身体里的健康小侦探。当恶性肿瘤这个“大反派”在身体里搞破坏时,肿瘤细胞就像一群捣乱的“小怪兽”,会释放出一些特殊物质,身体也会因为这场“混乱”产生一些异常物质。这些物质就是肿瘤标志物,它们可能是蛋白质、激素之类的。医生通过血液检测,就能发现“小侦探”留下的线索,从而判断患者身体里是不是有肿瘤在“搞鬼”。

  临床检测肿瘤标志物有着大用处。比如甲胎蛋白(AFP),它是筛查肝癌的得力助手。很多早期肝癌患者就是因为定期检查AFP,及时发现了问题。

  对已经确诊肿瘤的患者,肿瘤标志物还能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就好比一场战斗,医生要知道自己的战术有没有打败肿瘤这个敌人,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它还能监测肿瘤有没有复发转移,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不过,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肿瘤标志物。没有哪一个单一的指标能像“超级英雄”一样,100%确诊癌症。这就好比破案,不能只靠一条线索就认定罪犯,还得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各种证据,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 误区1:升高=患癌

  很多人一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就吓得不行,觉得自己肯定得了癌症,其实这可不一定。

  不少非肿瘤因素也会让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说炎症,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社会,有时候“内部居民”间会闹点小矛盾,炎症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表现。胃肠炎、肝炎这些炎症就像小社会里的局部“骚乱”,会让肿瘤标志物这个“小侦探”发出错误信号。

  比如,CA724升高,可能只是胃肠炎这个小麻烦在捣乱;CA125升高,也可能是妇科良性疾病在搞怪;SCC升高,在一些患有良性皮肤病的人身上也很常见。

  再说说妊娠,准妈妈的身体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会发生各种奇妙变化。这时,有的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属正常。

  肿瘤因素也不能忽视。如果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性升高,就得提高警惕。

  像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和胃肠癌、肺癌这些“大反派”有关;CA125升高,卵巢癌、肺癌就有嫌疑;CA199升高,胰腺癌、胆管癌就需要重点排查;AFP升高,肝癌、生殖细胞瘤就进入了“嫌疑人名单”。

  ■误区2:数值高低=病情轻重

  肿瘤标志物的数值高低和病情轻重不是简单的画等号关系。有时,它只是单次轻度升高,就像小感冒打了个喷嚏,可能只是身体的一次小波动,不用过度恐慌。但要是持续监测发现它快速增长,好比小火苗变成了熊熊大火,就得高度重视起来。

  ■误区3:指标正常=绝对安全

  很多人觉得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就肯定没患癌,这是大误区。临床中约30%的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始终是正常的。就像有些肝癌患者,他们的AFP并不升高,肿瘤就像一个隐藏得很深的间谍,悄悄在身体里搞破坏。

  ■ 误区4:指标异常=立即手术或放化疗

  一看到肿瘤标志物异常,有些患者就着急忙慌地想赶紧手术或放化疗,这可不对。肿瘤的诊断是一场严谨的科学研究,要仔细判断。首先要明确病变性质,看看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千万要注意鉴别良性疾病,不然容易过度治疗,让身体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误区5:完成抗肿瘤治疗后无需监测肿瘤指标

  有些患者觉得治疗结束了,不用再管肿瘤标志物,这也不对。肿瘤标志物是一个方便又可行的监测指标,特别是对那些抗肿瘤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就异常的患者。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就像给身体装上监控摄像头,能提前6至12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迹象,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发现异常别慌,记下就医策略

  当看到体检报告上肿瘤标志物升高,别慌神,不要跑到网上去一顿乱查,很容易自己吓自己。这时,请做一个记录员,把升高的指标名称和数值记下来,整理一下自己的病史,想想家族里有没有人得过肿瘤,最近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吃了哪些药,这些信息都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情况。

  就医策略上,建议先去肿瘤内科,这里的医生对肿瘤标志物的“脾气”比较了解。

  复查也有讲究,建议1个月后再复查。这好比观察一场比赛,一次的成绩说明不了什么,得看发展趋势。复查时,重点就是看肿瘤标志物的数值是继续升高,还是保持稳定或者下降了。

  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项目有不同讲究。影像学检查里,增强CT/MRI就像给身体做了一个高清“透视”,能重点筛查身体里有没有肿瘤的踪迹。内镜检查里,胃镜、肠镜可深入消化道,看看有没有消化道肿瘤;支气管镜能探索呼吸系统;鼻咽镜能对头颈部肿瘤一探究竟。病理活检更是诊断肿瘤“金标准”,就像给肿瘤下最终判决的“法官”。不过,通常需要先通过影像学定位,找到肿瘤大致位置,再进行穿刺,取一点组织去做检查。

  有些人更易患肿瘤,得学会自我对照。首先,看看家族里有没有人得过肿瘤,要是有,自己就有了一个“风险标签”,予以警惕。其次,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这个小细菌和很多消化道肿瘤关系密切。还有慢性乙肝病史,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肝脏健康。发现自己属于高危人群,就得规律体检。

  把体检当成身体的“定期保养”

  其实,保持健康没有那么复杂,可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尽早戒烟限酒:香烟里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就像一个个小恶魔,增加患癌风险。酒精也不是“好东西”,过量饮酒会伤害肝脏等器官,给癌症可乘之机。

  日常饮食很重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像给肠道做大扫除。少吃加工肉类,这些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长期吃可不好。

  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就像身体的“修复大师”:当我们心情愉悦、睡眠充足时,身体的免疫力会大大提高,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能有效阻止肿瘤的发生发展。

  规律运动不可少: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运动能让身体内环境更和谐稳定,让肿瘤这个敌人无机可乘。

  对健康人群而言,也不能忽视肿瘤标志物。40岁以上的朋友,身体就像一辆开了有些年头的汽车,各种零件开始有点小毛病,要把体检当成身体的“定期保养”,把肿瘤标志物筛查纳入体检项目。发现肿瘤指标异常,不杞人忧天,也别讳疾忌医。肿瘤标志物的价值在于“提示”而非“确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永远是应对癌症的最佳策略。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肿瘤科医生)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