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密云上演地球科学嘉年华,近万名公众共赴科学盛宴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北京密云上演地球科学嘉年华,近万名公众共赴科学盛宴

来源:光明网2025-05-19 10:12

  当青藏的壮美与生态的智慧交织,当大气的奥秘和地质的传奇邂逅,一场别开生面的 “科学狂欢”拉开帷幕。

  5月17日,“地球科学梦想嘉年华”——第21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暨社区青年汇科技探索活动在北京市密云区上演。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四家 “地球科学” 领域的“科研天团”携手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打造,以“解码自然奥秘,共赴科学之约”为主题,吸引了近万名北京市民参与,在“沉浸式”的探索中感受地球科学的魅力。

  四大主题探访区:“玩”中解锁地球科学密码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四家科研机构,依据各自领域特色,划分出四大主题探访区,同步开放科研阵地室内外场所,打造出全方位、沉浸式的互动科普场景,将硬核科技与趣味互动巧妙融合,让参与者在“玩”的过程中解锁地球科学的密码。

  走进青藏高原科学探访区,“世界屋脊”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世界海拔最高的珠峰是用什么岩石构成的吗?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来体验“科学实践课”——手绘珠峰地质素描图吧!

北京密云上演地球科学嘉年华,近万名公众共赴科学盛宴

  青藏高原研究所活动现场

  “最高处 8848 米的地方是‘灰岩’,8200 米到 8660 米则是‘片岩’,海拔 8200 米以下是片麻岩、大理岩、花岗岩……” 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厚起一边向大家介绍,一边将从珠峰采集的不同种类岩石递给小朋友们。当小朋友们亲手摸到来自 “世界屋脊” 的岩石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这个青藏高原科学秘境中,“冰川——流动的固体水库”科普展览及模型互动实验,生动地演示了冰川融化过程,唤起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火眼金睛找矿石”让参与者在石头中寻找“宝藏”,辨别矿石与岩石的颜色形态密码;“花粉连连看”通过制作花粉玻片,让大家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形态,将花粉与花朵一一对应,感受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寻找丹尼索瓦人”则让参与者将自己拓印的手印图案与青藏高原古人类的艺术创作“合影”,了解古人类的艺术创作能力。此外,还有利用树木轮盘数年轮、科学知识问答“大富翁游戏”、青藏高原科普图书展等活动,让大家在欢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生态环境科学探访区,则可以开启一场探索绿色未来的科技之旅。在“膜法世界”,很多小朋友亲手操作膜分离装置,用针管吸收黑色污水后,插上蓝色纳米膜过滤装置,将污水注入另一个玻璃瓶的清水中,清水依然保持无色透明。“用这么简单的膜就能让污水变清水,太神奇了!”有青春洋溢的少年感叹道。

北京密云上演地球科学嘉年华,近万名公众共赴科学盛宴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活动现场

  这个区域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冬眠的昆虫去哪里了?”,通过动手解剖壁蜂的蛹,观察从中飞出的蜜蜂,了解昆虫冬眠的生存智慧,培养大家爱护、保护昆虫的意识;在“显微无界球差电镜探秘之旅”中,借助 “超级眼睛” 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窥探原子级微观世界的奥秘;自制“不会被打湿的伞”,揭开荷叶效应的神秘面纱,探究纳米材料如何让伞面实现水珠滚落、滴水不沾的神奇效果。

  地质与地球物理科学探访区,则带领大家体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地质探秘之旅。“神秘的天外来客”陨石标本展览,让人们亲手触摸来自宇宙的星际信使,聆听陨石背后的传奇故事;“岩石变形记工坊”内,参与者可以触摸砂岩的颗粒感、观察玄武岩的气孔构造,揭开 “三大岩”的形成与演化之谜;“地心透视”环节的“人工地震”模拟实验堪称震撼,看着地震仪上跳动的波形,探索地球深部圈层结构的奥秘;“深部资源探测技术装备研发平台参观”,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力量,领略“两弹一星”精神,感知深部资源探测装备的大国科技力量。

北京密云上演地球科学嘉年华,近万名公众共赴科学盛宴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活动现场

  大气物理科学探访区,则可以解码风云变幻的科学密码。“大气科学探测设备巡展”中,大气环境探测自走方舱和人工引雷火箭等“硬核”设备集体亮相,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大气探测的科技魅力;在“数字地球”沉浸体验中,通过巨型屏幕实时展示全球大气、海洋、冰川的动态模拟,感受地球系统的“呼吸与心跳”;在“天气模拟机”互动体验中,现场的小朋友亲手调整温度、湿度等参数,看着屏幕上风云变幻,感受气象变化的奇妙规律;在“破解天气密码”环节,他们通过学习绘制科普手绘天气图,破译气象要素之间的 “神秘语言”,解锁天气预报的幕后秘密。

北京密云上演地球科学嘉年华,近万名公众共赴科学盛宴

  大气物理研究所活动现场

  科技与人文交融,构建“科普文旅+”生态圈

  除了四大探索区的互动实验、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外,公众还走进科普大讲堂,聆听科学家的前沿洞见。活动当天,四大科研领域的顶尖学者带来了四场硬核科普讲座。《气候怎么了》解读极端天气背后的科学逻辑;《行星内部结构探秘》揭秘嫦娥探月、天问火星任务中雷达探测的技术突破;《蚂蚁-丛林霸主的爱恨情仇》通过微观生态视角展现生物群落的生存智慧;《未来气候变化是怎么“算” 出来的?》介绍地球系统模型如何预测碳循环与甲烷收支。讲座采用“知识分享+互动问答”的形式,向青少年传递科学思维方法,激发他们对科技探索的持久兴趣。

  据了解,本次 “地球科学梦想嘉年华” 不仅有硬核科学探索,还设置了多个跨界体验区。在“中国科学院科学邮票展”中,观众透过方寸邮票回顾航天、核物理等领域的里程碑;北京印刷学院的“幻彩蛇影”息影像展,让唐代文物与现代光影技术碰撞出奇幻火花;“昆明植物所文创展”则将植物标本转化为艺术装置,展现科学与美学的共生。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特别设置 “筑梦乡村服务区”,集中展示密云文旅资源和特色农业。醇香的生态蜂蜜、口感鲜美的西红柿等“密云好物”依次展出,观众在探索科学之余,还能品尝密云特色美食、选购生态农副产品,在“科普文旅 +”生态圈里,感受科技与乡村振兴的联动。

  密云区政府副区长施辉阳表示,近年来,密云区主动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构建全域发展格局,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和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他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密云发展建设,努力为首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蔡琳)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