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不用吃药,也能降血压?——关于高血压与生活方式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不用吃药,也能降血压?——关于高血压与生活方式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来源:光明网2025-05-19 18:12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体检报告一看血压高了,医生建议吃药,他却摇摇头说:“我最近少吃点盐、多锻炼,应该能降下来。” 也有人刚吃了几个月降压药,一看血压降得不错,就“悄悄”停药了,觉得自己已经“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

  高血压到底能不能靠生活方式逆转?不吃药,靠谱吗?什么样的人适合?又该注意哪些坑?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大家最关心、但最容易走进误区的话题。

  一、哪些人可以尝试靠生活方式“逆转高血压”?

  这个答案,其实越来越清晰了——是的,有些人真的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让血压恢复正常!

  最近几年,包括中、美、英在内的大型研究都发现:

  刚刚血压升高、还没吃药的人,如果能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少吃盐、多运动、减肥、调整心态,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

  老年人中一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没有服药,也能通过健康管理让血压缓慢回落;

  一项中国的大型临床研究发现:只靠调整饮食,4周内平均收缩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和一片降压药的效果差不多!

  也就是说,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从一开始就吃药,尤其是“高血压前期”或者“轻度高血压”的人群,完全可以先给自己一个生活方式的机会。

  这类人群适合尝试生活方式逆转:

  血压刚升高(例如130-139/85-89mmHg);

  没有明显症状或并发症;

  年龄不太大,代谢状态良好;

  有信心也有条件进行规律的饮食、运动管理。

  但是要记住:不是你说“我能做到”就算,还得医生评估“你确实可以”。

不用吃药,也能降血压?——关于高血压与生活方式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二、预防高血压,健康人应该怎么做?

  有些人觉得“我现在血压正常,生活方式无所谓”,但其实——高血压是可以悄无声息地找上门的。

  你今天的每一个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在“为未来的高血压打基础”。

  想要把高血压“挡在门外”,请做到以下几点:

  1. 吃得清淡但不寡淡:

  控盐:每天不超过6克(大约一个啤酒瓶盖大小);

  多蔬菜水果、适量全谷物;

  多吃豆制品、鱼禽蛋,少吃红肉、腌制品;

  不迷信“无糖”,饮料能不喝就不喝。

  2. 动起来:

  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跳操;

  久坐1小时就起来活动几分钟;

  力量训练也要有(弹力带、徒手训练)。

  3. 控体重:

  腰围别超标,男性<90cm,女性<85cm;

  每减1公斤体重,收缩压平均可降1mmHg。

  4. 睡得好、情绪稳:

  每晚睡足7小时,规律作息;

  学会减压,比如冥想、深呼吸、听音乐;

  心态平稳,才不会“气出高血压”。

  5.烟限酒,越早越好:

  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

  避免过量饮酒,限制长期饮酒。

  三、得了高血压,生活方式就得更“卷”一点

  如果你已经确诊高血压,那生活方式不是选项,是必须执行的治疗手段之一。

  很多人误以为:“既然吃药了,生活方式就没必要管那么细了。”

  其实正好相反,生活方式做不好,药效会大打折扣,甚至需要加药!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上,需要这样“加码”:

不用吃药,也能降血压?——关于高血压与生活方式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别熬夜,别生闷气,别焦虑。

不用吃药,也能降血压?——关于高血压与生活方式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四、不吃药≠不用管,停药更要谨慎!

  你可能听说过“某某通过锻炼和饮食把血压降下来了,不用吃药了”,于是你也想“效仿”一下?请停下!

  真正能“减药”或“停药”的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血压已恢复正常(如120/80mmHg以下),并且稳定维持至少3-6个月;

  2.没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

  3.由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评估后逐步减量,不能自己说停就停;

  4.停药后仍需每天测血压,并按期复诊。

  切记:

  擅自停药非常危险,可能在你以为“已经好了”的时候,血压又悄悄反弹,导致中风、心梗等严重后果。

不用吃药,也能降血压?——关于高血压与生活方式你必须知道的真相

  写在最后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但可控”的病,它不是“得了就完了”,也不是“靠药就够了”。

  真正的健康,是靠你自己“吃动睡”的每一天积累出来的。

  好消息是:哪怕你血压已经偏高,只要愿意改变,就有可能“逆转”它;

  但坏消息是:你若轻视它、忽视它,它就可能悄悄在体内“酝酿灾难”。

  生活方式不是选择题,是必修课;降压药不是敌人,是伙伴。

  掌握主动权,别等高血压“抢走”你的生活质量,才追悔莫及。

  作者:张书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治医师

  1.WANG Y, FENG L, ZENG G, et al. Effects of Cuisine-Based Chinese Heart-Healthy Diet i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Among Adults in China: Multicenter, Single-Blind, 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olled Feeding Trial [J]. Circulation, 2022, 146(4): 303-15.

  2.Wang S, Yang Z, Tian L, Sha F, Tang J, Yang Z. Remission to normal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who did not receive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wo longitudinal cohorts. EClinicalMedicine. 2024 Jul 1;73:102678. doi: 10.1016/j.eclinm.2024.102678. PMID: 39050585; PMCID: PMC1126702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高血压联盟,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07): 603-700.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跟随总书记走进洛阳轴承集团 了解先进制造业发展

  •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人员近日首次公布在我国空间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天宫尼尔菌”,相关科研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上。
2025-05-20 10:24
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肺活量从童年到老年的演变过程。
2025-05-20 10:21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沪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5-20 10:20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杨荣贵与其在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团队,制备出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的多级有序穿孔结构铜网,其散热能力优于已报道方案。
2025-05-20 10:19
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一套完整的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然而,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
2025-05-20 03:55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