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脑子得病,因为太“脏”?
首页> 光明科普> 科普资讯 > 正文

脑子得病,因为太“脏”?

来源:文汇报2025-04-11 09:28

  ■赵禹皓/编译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受到血脑屏障严密防护的人类大脑是一个无菌环境。然而,最新研究揭示,这里并非一片“净土”,其中充满了细菌、病毒和真菌。

  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颠覆了传统认知,还可能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抗生素和常见疫苗等现有疗法已在相关研究中展现出潜在疗效,为人类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策略。

  病原体“入脑”:直面进化的挑战

  过去20年间,科学家逐渐认识到,人体并非无菌环境,微生物无处不在——微生物群不仅深刻影响肠道健康,还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展。例如,某些微生物会促使动脉斑块形成,引发心脏病。甚至有证据表明,细菌群落与肿瘤生长有关。

  然而,长期以来,“大脑中存在微生物”的猜想一直被视为证据不足。因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拥有血脑屏障,这一特殊结构被认为能够有效过滤掉所有可能损伤神经元的病原体。此外,大脑还拥有专门的免疫系统,其中的小胶质细胞如同巡逻兵,会随时清除任何潜在入侵者。虽然某些病毒和细菌确实能突破如此严密的防线,引发脑炎等严重症状,但这通常极为罕见。因此,科学界普遍认为,大脑并不具备稳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几年前,这一观念开始改变。当学生提出“大脑可能存在微生物组”的设想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克里斯托弗·林克最初对此嗤之以鼻。但事后查阅文献时,他却惊讶地发现,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远比想象中丰富,而且大脑微生物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露丝·伊茨哈基就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死后脑组织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其中普遍存在单纯疱疹病毒——这种病毒正是导致唇疱疹的病原体。此后,研究人员陆续发现,导致牙周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痴呆患者的大脑中同样普遍存在。这些发现最初遭到了广泛质疑:有人认为相关检测结果可能源于样本污染;也有人推测,这些微生物是在疾病晚期才进入大脑的。

  2010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已故科学家罗伯特·莫伊尔团队的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莫伊尔团队发现,β-淀粉样蛋白反而可能在“保卫大脑”——它能诱捕并杀死病原体。

  更重要的是,这种蛋白质不仅存在于人类大脑,还广泛分布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大脑中,这暗示着病原体入侵可能是大脑进化过程中一直面临的挑战。这一发现使科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微生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新突破口出现:疫苗或可抗痴呆

  随着研究的深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理查德·莱斯提出了一种假设——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的微生物负荷可能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痴呆的发生。年轻时,免疫系统能有效阻止微生物进入神经组织,但随着免疫系统衰老,某些微生物可能会突破“防线”,并在大脑中积累。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或许是大脑在长期抵御这些微生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

  微生物如何进入大脑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莱斯提出了几种可能路径:一些微生物可能借助巨噬细胞作为“特洛伊木马”,将之感染后,再随之渗透入脑;另一些微生物可能通过酶的作用破坏血脑屏障,制造微小裂口进入大脑;还有的可能沿着鼻腔或口腔的神经通道直接进入大脑。

  此外,研究还发现,大脑微生物组的部分成分与肠道微生物组相似,这暗示某些微生物可能源于肠道。实验表明,在小鼠模型中,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可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并最终突破大脑屏障。

  不过,英国四方生物科学研究所的艾米·帕克指出,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肠道菌群失衡的小鼠体内,健康个体的肠道菌群通常能抑制真菌的扩散。然而,研究人员仍在痴呆患者的大脑中检测到了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隐球菌等微生物,尽管它们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还有研究表明,大脑微生物组的组成可能随着脑疾病的进程而改变。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杰弗里·拉皮德斯团队对32份死后脑组织(其中一半来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了检测,发现不同微生物组合可能与疾病的不同阶段相关。例如,健康人群的大脑中更常见丛毛菌属,阿尔茨海默病晚期患者则以甲基杆菌和痤疮丙酸杆菌为主。研究人员推测,不同菌群相互作用产生的化学物质可能具有神经毒性,从而影响疾病进程。

  尽管目前尚无法确认大脑微生物组是否直接引发阿尔茨海默病,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微生物可能是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部分原因。例如,与帕金森病相关的α-突触核蛋白也被发现具有抗菌作用,而缺乏这种蛋白的小鼠对脑部感染更为敏感。

  如果这些研究确凿,那么针对微生物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突破口。例如卡介苗、流感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等已知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疫苗,也被发现与痴呆风险下降相关。这一系列研究表明,大脑微生物组的调控或许能够成为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舞台剧《诗韵满长安》海外巡演版在京首演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