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的研究, 可能颠覆“一把火烧煤”模式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他的研究, 可能颠覆“一把火烧煤”模式

来源:科技日报2017-08-02 09: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人物点击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日前颁奖,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成为获奖者之一。

  从高压水/蒸汽两相流与传热研究开始,到大胆尝试超临界水煤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产业化,迄今他在多相流热物理热化学研究的道路上执着追求了34年。

  在中学时代就对物理很感兴趣的郭烈锦,1979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锅炉专业学习,1983年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198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16年底,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项目产业化工作正式启动。这项重大科研成果源自郭烈锦教授率领的团队20年磨一剑的执着、持续不断的创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997年组织的一次能源高技术赴美考察中,一项运用超临界水气化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引起了郭烈锦的关注,他意识到超临界水可能是解决燃煤污染、提高煤炭资源转化能效的一个关键出路。

  回国后,当他提出这个大胆设想时,迎接他的却是强烈的质疑,毕竟“煤炭通过氧化燃烧释放出化学能”已经是世界的共识和习惯做法。长期以来,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水意味着危险并难以把控,是对传统流体与传热实验科学的挑战。

  “刚开始并不顺利,在头3年里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的进展,申请立项也到处碰壁。但我坚信这个方向没有错,于是继续坚持做下去。终于在2000年研制出第一套小型连续式实验装置,2003年又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引起广泛关注。”郭烈锦说。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系列项目的持续支持下,“超临界水蒸煤”技术的研发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这些年郭烈锦团队曾多次拒绝了国内外著名企业财团对早期技术买断的要求,因为他们研发这项技术的初心就是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需求。

  传统燃煤、煤气化锅炉及其发电技术均采用“一把火烧煤”的模式,总能效和煤电转化率低、污染严重、耗水量大,后续除尘、脱硫、脱硝和二氧化碳富集的代价高昂。

  而“超临界水蒸煤”技术则成功运用超临界水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实现了超临界水完全吸热——还原与煤炭气化耦合的制氢反应,直接将煤炭化学能高效转化为氢能,而煤中含有的硫、氮及其他杂质因为没有像燃烧那样的高温富氧环境而不被氧化,最终可以净化沉积到反应器底部以沉渣方式排出,不再生成污染物。

  这样的煤气化制氢技术若用于发电可大大提高煤电转化效率,而且从源头上解决了燃烧伴生的氧化污染物排放问题。(许祖华)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 多种活动迎接世界环境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