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旭华院士: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黄旭华院士: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来源:人民日报2017-12-26 09:1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47年前的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我国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

  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难掩激动,泪流满面……正是包括他在内的无数人的艰辛付出,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由此,黄旭华的名字与核潜艇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再往后,不少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但黄旭华婉拒美意。这个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九旬老翁,哪里在乎什么名头,他只是觉得:“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黄旭华在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办公室(十一月二十三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

  一份创业情——

  “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58年,面对当时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面对苏联领导人“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的“劝告”,毛泽东同志一声令下,我国正式启动研制核潜艇。

  同年,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因其优秀的专业能力被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我那时就知道,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

  最初,核潜艇研发团队只有29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谈起理想,大家都豪情万丈,再看现实,却是一穷二白……当时,美国、苏联等国家已先后研制出核潜艇,但这一切都是核心机密,黄旭华这群年轻人很难拿到哪怕一点现成的技术资料。核潜艇到底什么样,谁也没见过;里面什么构造,谁也不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它威力巨大——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铀块燃料可以让潜艇航行6万海里,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中国国防来说极为重要。

  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还能干得起来?黄旭华和同事们才不管这些!

  没有知识积累,他们就大海捞针、遍寻线索,甚至靠“解剖”玩具获取信息。

  万事开头难,黄旭华和同事们一边对国内的科研技术力量调查摸底,一边从国外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如获至宝,把玩具拆开、分解,他兴奋地发现,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与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样。“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那么神秘。”从此,黄旭华更加坚定了信心。

  没有现成条件,他们就“骑驴找马”、创造条件,甚至靠着算盘打出一个个数据。

  “绝不能等有条件再说,有驴先骑驴,什么时候有马了再骑马,总比停在原地好!”研制核潜艇,要运用各种复杂、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数字模型。如今的计算机一秒钟能计算上万次,但在当时,黄旭华他们连计算器也没有,只能用算盘、计算尺。谁曾想到,这些体量巨大的关键数据,都是大家用一把把算盘噼里啪啦打出来的。为了保证计算准确,黄旭华将研制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单独进行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出现不同结果就推倒重算,“我们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日夜不停、争分夺秒地计算。”

  对核潜艇来说,稳定性至关重要,太重容易下沉,太轻潜不下去,重心斜了容易侧翻,必须精确计算。然而,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如何才能精密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艇体重心呢?

  因陋就简,勤能补拙。黄旭华想出了现在看来十分“笨拙”的土办法:把科技人员派到设备制造厂去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艇时,在艇体进口处放一个磅秤,凡是拿进去的东西都一一过秤、登记在册,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有人嘀咕:“我们是来干大事业的,做这些初中生都可以做的小事,大材小用。”黄旭华抽出时间挨个谈话,他说:“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使得这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毫无二致。

  一腔凌云志——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之初,面对领导提出的要求,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隐姓埋名,就意味着要甘做无名英雄,意味着自己的毕生努力可能无人知晓。对这一点,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丝毫没有在乎。

  “一年刮两次7级大风,一次刮半年”“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1966年,黄旭华和同事们转战辽宁葫芦岛。在当年,这是一座荒芜凄苦、人迹罕至的小岛。岛上粮食、生活用品供应有限,同事们每次到外地出差,都“挑”些物资回岛,最厉害的“挑夫”,一个人竟从北京背回23个包裹。

  就是在如此环境里,黄旭华顶着“文化大革命”中的各种干扰,带领设计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他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总领和科学创新能力,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这种艇体构造,谨慎地走了三步:先把核动力装置装在常规潜艇上,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再把两者结合成核动力水滴型核潜艇。我们是不是也要三步走?“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黄旭华大胆提出,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在他的主导下,中国“三步并成一步”,直捣龙潭。

  确定了艇型,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最关键的技术有7项,即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等,研制者将其亲切地称作“七朵金花”。为了摘取这一朵朵美丽的“金花”,黄旭华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摸索前行,最终使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华民族拥有了捍卫国家安全的海上苍龙。更让黄旭华自豪的是:“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件设备、仪表、原料来自国外,艇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国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极其危险的试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艘王牌核潜艇就曾在做这一试验时永沉海底。为了安定试验队伍军心,年过六旬的黄旭华以总设计师身份亲自登艇,现场指挥极限深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

  试验成功后,黄旭华激动不已,即兴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一颗赤子心——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要理解。”1987年,在通过杂志得知阔别卅载、下落不明的三儿子正是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时,黄旭华93岁的老母亲召集子孙说了这样一句话。她没想到,30年没回家、被家中兄妹埋怨成“不孝儿子”的三儿子,原来在为国家做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消息传到黄旭华耳中,年过六旬的他忍不住流下了热泪。第二年,黄旭华在赴南海进行深潜试验前,顺道回家探望母亲……当一段尘封的记忆被打开,母子俩却无语凝噎——

  3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母亲对离家的三儿子再三叮嘱:“过去颠沛流离,如今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黄旭华满口答应,却心知实难兑现。

  30年间,父母与三儿子的联系只能通过一个信箱。父母多次写信来问他在哪个单位、在哪里工作,身不由己的黄旭华避而不答。这期间,父亲病重了,黄旭华怕组织上为难,忍住没提休假申请;父亲去世了,黄旭华工作任务正紧,也没能腾出时间奔丧。直至离开人世,父亲依然不知道他的三儿子到底在做什么。

  “我到现在还感觉很内疚,很想念我的父母。”可是,当别人问起黄旭华对忠孝的理解之时,黄旭华淡然答道:“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对于妻子和三个女儿,黄旭华同样心怀愧疚。自他开始研制核潜艇之后的几十年间,夫妻要么天各一方,要么就是同在一地却难相见,妻子李世英只好独自操持着家里的大事小情。李世英说:“我理解他的工作性质。党派他去哪里,他就需要去哪里,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一对白发伉俪,一样的赤子深情。

  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让黄旭华能做到以国为家、心甘情愿地奉献一生?

  是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让他怀抱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心。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省份学校停办,14岁的黄旭华不得不离开广东汕尾老家外出求学。梅县、韶关、坪石、桂林……在日军飞机的一轮轮轰炸下,黄旭华的求学路被迫不断转移。“祖国那么大,为什么连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都找不到?”年轻的黄旭华悟出一个道理,国家太弱就会任人欺凌宰割。出生于医生之家的他决定改行:“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

  是共产党员的忠诚信念,让他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早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期间,黄旭华便凭借进步的思想、出色的表现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重点对象。1949年春节期间,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年满93岁,有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他仍坚持每天从家属楼走到研究所的办公室,整理整理材料,必要时帮后辈出出主意。黄旭华说,他最希望年轻人记住一句话——“爱国主义,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志愿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有这一点就够了。”(记者 刘志强)

[ 责编:吴劲珉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 中国向中埃塞农业减贫示范村捐赠一批农业设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