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郭予元:“分配给我的工作,就是我的阵地”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郭予元:“分配给我的工作,就是我的阵地”

来源:科技日报2017-07-04 09:4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赢得好射手的美名并非由于他的弓箭,而是由于他的目标。”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昆虫学家郭予元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

  5月29日凌晨1时25分,84岁的郭予元在北京逝世。

  郭予元的一生,不为名利地位所诱惑,面对压力愈挫愈强,这都源于50多年前给他自己定下的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改变祖国农业落后面貌而奋斗。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3年9月的一天,天高云淡。一辆破旧的客运敞篷大卡车,颠簸在陕西西安到宁夏银川的公路上,扬起阵阵尘土。一位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的男青年,挤在车后面,用充满好奇的目光急切地向远处田野张望,脸上带着兴奋而紧张的神情,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大西北。

  他叫郭予元,不到21岁,是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一名高才生,此行是奔赴他主动报名要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地方——宁夏。

  1933年,郭予元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幼时因父亲破产,又遭上海沦陷,日军铁蹄践踏黄浦江两岸,家里的生活每况愈下,只得靠变卖东西维持生计。

  人穷志不穷。郭予元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他养成了在艰苦条件下刻苦读书的好习惯,1949年,郭予元一口气报了5所名牌大学并被全部录取。他选择了清华大学昆虫系,后因院系调整,他转入北京农业大学。

  他爱上了农学,也爱上了植保专业。他聪明好学,刻苦勤奋,成绩优异。在毕业志愿表上,一直为没能参军到朝鲜前线而遗憾的郭予元写下了10个大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奔赴了当时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宁夏。

  他有着使不完的劲

  “快看书吧,要不又该停电了……”“这发电机太老了,比我爸岁数都大”。小平房里省农技推广站的几个小年轻在议论。这就是1953年的宁夏银川。

  初来宁夏,郭予元被分到了省农技推广站,报到后被派下乡蹲点。当时没有公交车,近靠步行,远靠骑车,土路上一骑就是一百多公里,屁股被磨出了泡。

  他吃住在农民家里,白天下地了解病虫害的情况,向他们推广防治技术;晚上在油灯下带着问题查书找答案,边干边学……这个上海小伙子有着使不完的劲,从不叫苦叫累。

  为了研究稻瘟病的防治方法,1955年郭予元到了农业试验场,单枪匹马挑大梁。他常常在水田里一泡就是四五个小时,稻田里施的羊粪在烈日下发酵,使他的腿上长满了脓包。最终用辛苦换来了成果:他能用7月的雨量与雨日较准确地预测8月稻瘟病的爆发情况。

  在西海固地区,这个宁夏最穷的地方,郭予元一扎就是数年。在这里,他搞清了麦种蝇的发生规律并找到了防控的方法。

  在宁夏29年半的时间里,他当过农技推广员、技术员、农校教师、农学院教师、植保所所长。他关注几乎所有宁夏农林作物的重要病虫害,教过中专植保范畴的所有专业课,多数都是自编教材。“分配给我的工作,就是我的阵地。”郭予元说。

  “咱也湿湿脚”

  1982年冬天,在北京刺骨的寒风中,从火车站走出了已担任宁夏农科院植保所所长近4年的郭予元。老专家吴福桢慧眼识英,把他调到了急需人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从1983年起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几乎每年都要花3到4个月的时间下农村基层,期间他总能结合实际提出科研思路。

  棉铃虫是我国棉花最主要的害虫,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郭予元带领一个课题组,几年后解决了棉铃虫防治中的重大难题,一举拿下了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推广应用到冀、鲁、豫、陕等棉花主产区,在700万亩棉田中成效显著。更为重要的是,郭予元和他的课题组还配合农业部制定出《全国棉铃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从此使棉铃虫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有章可循。

  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后,郭予元再次荣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他还把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农业防虫研究。

  晚年时,郭予元还身体力行,带领年轻人去创新。“咱也湿湿脚”是他鼓励年轻人时常说的话。(马爱平)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麦收获 颗粒归仓

  • 青春季 毕业礼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