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对话科学家】解开宇宙线起源之谜更进一步!
首页> 科普频道> 科学之子 > 正文

【对话科学家】解开宇宙线起源之谜更进一步!

来源:光明网2021-04-02 17: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近日,中日合作西藏 ASγ实验观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弥散伽马射线辐射,最高能量达 957 TeV, 接近 1PeV (1000万亿电子伏特);这些超高能伽马射线的方向并没有指向已知的低能段伽马射线源,而是弥漫分布在银盘(银河系在天空的投影)上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拍电子伏特宇宙线加速器(“PeVatron”)在银河系中广泛存在的证据。该结果被美国物理学会(APS)评论为研究高能宇宙线起源“世纪之谜”的里程碑。光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黄晶,对什么是宇宙线?研究它的意义是什么?进行科普解读。  

  光明网:什么是宇宙线?

  黄晶:宇宙线亦称为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约有90%左右为质子,其他是电子、光子这些粒子。

【对话科学家】解开宇宙线起源之谜更进一步!

  光明网:为什么宇宙线踪迹难寻,不好定位来源?

  黄晶:我们知道银河系中到处都存在磁场,而宇宙线是带电粒子,宇宙线运动传播时经磁场偏转会改变原有的运动方向,到达地球时的方向已经失去原有的方向信息,这使得找寻加速源困难重重,即使是百余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个谜。

  光明网:现在科学家主要通过哪些可靠指标或者方法来追寻宇宙线的源头?

  黄晶:目前对于银河系宇宙线源头的追寻主要是通过伽马射线及中微子的观测来开展。

  光明网:研究宇宙线有哪些主要意义?

  黄晶:1912 发现了宇宙线,通过宇宙线观测研究进而发现了多种粒子,发展加速器科学,明白了核反应,核裂变,聚变等。由此可见,显然像宇宙线这样的基础前沿物理研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空中楼阁,距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远,研究这些没有用。 但实际上它是人类前进的一位领航员,能够推动人类的文明进程。可以说基础前沿物理研究是人类发展的灯塔,一直在指示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

【对话科学家】解开宇宙线起源之谜更进一步!

  光明网:我国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黄晶: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位于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脚下,海拔4300米,始建于1989年。经过30多年的不断原创性技术开发,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综合型宇宙线阵列观测实验。

  光明网:西藏羊八井ASγ实验在宇宙线研究方面有什么优势?

  黄晶:首先是探测技术的创新优势。ASγ实验创新性地开发了地下水切伦科夫缪子探测器技术,它是国际上第一个能够做到准确测量高能MUON数目,利用MUON数目这个参量鉴别宇宙射线和伽马射线,然后排除宇宙射线背景,挑出纯的伽马射线。这种创新型的缪子探测技术保证了我们实验的国际领先地位,同时ASγ研究内容也是其他实验所未触及的领域,这样也保证了我们相应研究成果的国际领先性。其次,西藏地区的高海拔地理优势也是宇宙线研究非常重要的基础。

【对话科学家】解开宇宙线起源之谜更进一步!

  光明网:这次发布的两项成果,与之前发现的γ射线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是朝着解开高能宇宙线起源的世纪之谜迈出的重要一步?

  黄晶:2019 年7 月发现的γ射线,最高能量达450TeV,来自蟹状星云方向,其起源被确认为脉冲星对电子加速,进而与周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子发生“逆康普顿散射”的结果。所以,蟹状星云被认为是典型的“电子源”(轻子源)。而本次观测到的γ射线,则被确认是起源于能量高达PeV的“宇宙线源”,从而首次确认了银河系中确实存在PeV宇宙线加速器。所以,它是朝着解开高能宇宙线起源的世纪之谜迈出的重要一步。

  光明网:宇宙线已经发现100 多年,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黄晶:宇宙线已经发现100 多年,未解之谜还有很多,比如最高能量的宇宙线到底是起源哪些天体现象,这些天体现象又是怎样将宇宙线加速到如此之高的能量,及加速过程机制到底是怎样的等等,这些研究是对探索宇宙、人类文明进步过程起到促进作用。

  光明网:什么是PeVatron?

  黄晶:PeVatron是能将宇宙线加速到PeV(10的15次方电子伏特)能量的天体源被称为拍电子伏特宇宙线加速器(简称“PeVatron”)。

  光明网:判断一个天体源是否是宇宙线PeVatron,有哪些依据?

  黄晶:判断一个天体源是否是宇宙线“PeVatron”主要有三条判据:

  1)该天体源发出的伽马射线能量超过100 TeV;

  2)伽马射线发射区与分子云的位置一致;

  3)能够排除超高能伽马射线产生于脉冲星及其风云高能电子的可能性, 即排除“轻子起源”。

【对话科学家】解开宇宙线起源之谜更进一步!

  此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实验组找到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天体。2021年3月2日,我们ASγ实验组发现的SNR G106.3+2.7是银河系中目前最强的一个候选“拍电子伏特宇宙线加速器”(“PeVatron”)。它的发现为解开超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之谜打开了重要窗口。

  出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监制:战 钊

  策划:宋雅娟

  采访:肖春芳、张梦凡蔡 琳

  制作:蔡 琳、肖春芳

[ 责编:张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