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花粉浓度“爆表” 易过敏人群如何平稳度春?
“鼻涕眼泪一把抓”“喷嚏打不停”“不知缘由的皮肤瘙痒”……进入四月,春暖花开,一些花粉过敏患者却“饱受其苦”。专家提醒患者,及时了解过敏原,积极防治,“过敏星人”也能乐享明媚春光。
119岁的狭义相对论和109岁的广义相对论,相对的到底是谁?
如果你是理科生,如果你想要在大学深耕理科专业,那么有两座爱因斯坦留下的“大山”需要你去攀登:一个是相对论,另一个还是相对论。
当哆啦A梦的道具照进了现实——
说起《哆啦A梦》,相信各位小伙伴们都不陌生。《哆啦A梦》发行于1970年,漫画连载长达26年。剧情里,哆啦A梦从口袋中掏出过超过1300件神秘道具。时空机、竹蜻蜓、任意门……更是无数孩子的童年梦想。
让早诊早治惠及更多人——科学防癌呼唤“关口前移”
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这一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 以理解宇宙为主题举办科普讲座
“委员科学讲堂”是全国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旨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为助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作出政协贡献。
预告!“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节目 将于4月14日在央视播出,敬请关注
2024年4月14日,“典赞·科普中国”特别节目《为民·创新·启迪——科普中国在行动》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世界气象日|都说农业是“看天吃饭”,气象到底会对农业产生什么影响?
说到气象,你的认知是什么?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是决定今天穿什么的“穿衣指南”?还是二十四节气和各色节气美食?
胶囊药可不可以掰开吃?打开冲水会有哪些隐患?
另一方面,肠溶胶囊常用来保护药物不被胃酸或酶破坏,掰开吃药物保护膜被破坏会对胃部产生较大损伤,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等。
手绘星座、球幕观影……这场活动不要太有趣!
春风和煦,科普正盛。4月6日,蝌蚪五线谱与北京市西城区科协携手开展了“蝌你‘趣’探馆”首场亲子科普打卡系列活动,走进北京天文馆一探星空奥秘。当天,15组家庭踊跃参加活动,踏上了奇妙的科普探索之旅。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抵达香港举办开放日活动
4月8日上午,应香港绿色未来基金会和香港极地研究中心邀请,“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抵达香港,开启为期5天的开放日交流等活动。
九大场景!《数字化助力“三品”战略应用场景洞察报告》重磅发布
4月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赛迪论坛在京举行,同期举办品质品牌分论坛。
星空有约|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即将在北美洲上演
天文预报显示,这次日全食,全食带从大洋洲东部开始,经过太平洋东部、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极东南部,在大西洋西北部结束。而次年2035年9月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则非常值得期待,其全食带经过西北、华北和北京市区。
创新大赛|云逛科学城,创新中心里有什么?
本次参观活动精心策划了三条特色线路,我们选择了其中一条带大家一起体验。现在,就让我们从怀柔科学城创新展示中心出发,共同领略科学城的魅力!
科学家与设计师共话展览第13期:在中国科技馆体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展品位于三层“共话健康真意”主题展厅。观众在体验中,可以跟随动画引导,将自己带入故事情境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心肺复苏术并体验心脏除颤设备的具体操作。
原创话剧《侯德榜》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演
“撒下一些碱粉,溶化西方的坚冰;书写一本碱书,将中国推上顶峰;奠下一块基石,托起复兴的希望。”侯德榜先生的故事已经写就,赓续科学大师精神血脉的新时代青年人也已蓄势待发!
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宣传片《你敢“闯”吗》
3月28日,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拉开帷幕。开幕式全程贯穿“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激励青少年敢闯敢创”的主旋律,以开场视频《你敢“闯”吗》拉开序幕。
“科学教育大家谈”活动在河南举办
今年伊始,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和抖音联合发起、携手联动,依托流动科技馆开展“2024流动科学课”活动,计划以一月一主题的方式,邀请院士专家、科普达人走进乡村学校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助力乡村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吃素会得脂肪肝吗?得了脂肪肝该怎么办?
关于肝脏,很多人有认知误区,如脂肪肝是胖人专属、吃素不会得脂肪肝、护肝片可以保护肝脏……今天是全国爱肝日,我们一起了解肝脏的相关知识,破除认知误区!
价格不同的维生素C,效果究竟有何不同?
维生素C可能是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种营养元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含有维生素C的食品种类繁多,从饮料、糖果到果汁,都备受青睐。很多商家也不遗余力地宣传维生素C的种种功效,无论是对抗心血管疾病这样的大问题,还是感冒、口腔溃疡这样的小毛病,甚至是美容护肤,维生素C都被赋予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科技资讯|新研究成功构建内壁性质可调人工跨膜通道等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钱若灿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陆艺合作,通过超微玻璃纳米电极构建内壁性质可调的人工跨膜通道,建立了跨膜传递动态调控与监测新体系,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科技资讯|同济大学提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降解策略等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军华团队揭示了峨眉山鸟类多层次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生物地理学杂志》。
“睡前吃夜宵”与“饿肚子睡觉”,哪个更不健康?
对很多人而言,熬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夜深了,肚子也饿了。面对美食的诱惑,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问题。传统认为吃夜宵睡觉并不健康,因此许多人宁愿晚上饿着肚子睡觉,也不愿吃夜宵,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科技资讯|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打靶功率再创新高等
近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60kW并实现稳定供束运行,超过设计指标60%。这不仅缩短了用户实验时间,提高了装置使用效率,也验证了CSNS-II束流功率提升的关键技术路线,为CSNS-II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讲坛|播出预告:王晟——AI的未来与人类社会
AI时代下,人类终将步入新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的变革将逐一挑战当下的财富分配与道德秩序。本期节目邀请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先生分享“ AI的未来与人类社会”。
糖摄入太多不利于健康?研究发现这2种“糖”好处多多
饮料、蛋糕、奶茶……虽然糖摄入太多不利于健康,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研究发现,补充菊粉和低聚果糖补充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导致参与者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数量的增加。有研究表明低聚果糖的摄入对胆固醇起到良好的吸附作用,可以减少胃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科技资讯|全球首个Pb级超分辨纳米级三维光盘存储器诞生 等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现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其中内部包含多个能量超过1千万亿电子伏的光子,最高达到2千万亿电子伏。这表明在泡内存在超级宇宙线加速器,不断地产生高能宇宙线,并与星际空间中的气体物质发生碰撞,进而产生伽马光子。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讲坛|播出预告:沈阳——从AI哲学到AI应用
随着AI的崛起,人类逐渐生活在一个AI生成的世界里。在多维透视的背景下,人类在向AI让渡更多能力的同时,是否也正逐渐失去自身主体性?如何更好的与AI共生?本期节目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先生分享“从AI哲学到AI应用”。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讲坛|播出预告:吴甜——当机器学会思考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机器以更聪明的方式为人类赋能。诚邀您登录微信视频号观看本期节目,并在评论区与走在创新前沿的科技工作者一同分享经验与见解。相关工作获得四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讲坛|播出预告:龚克——对人工智能怎么看?怎么干?
2024年两会进行时,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期节目将邀请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先生,结合当下社会大环境与我们分享“对人工智能怎么看?怎么干?”
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强免疫力吗?
益生菌这个名字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肠胃不舒服,吃点儿益生菌促进消化;身体容易生病,吃点儿益生菌增强免疫力;想要美容美肤,也可以吃点儿益生菌。那么,益生菌是什么,真的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吗?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讲坛直播预告|黄铁军——智力时代下的大模型发展最新趋势
Chat-GPT、Sora的爆火,大模型再度成为全球科技焦点。本次直播将邀请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先生为我们揭示“智力时代下的大模型发展最新趋势”。
爱不罕见!超8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
如戈谢病、重症肌无力等均在其列。为加强罕见病药物研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密集出台,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治疗罕见病特效药物;
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科普新动线”活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
为进一步盘活西城区科技场馆资源、推动科普阵地建设,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北京市西城区科协“科普新动线”走进了中国古动物馆,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综合办公室吕庆娟化身科普达人“西小科”,带观众了解神奇的史前生物和古人类的演化历程。” 在人类演化馆内,西小科参观了各时代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标本和模型,以及我国科学家的古人类DNA研究等最新成果。
吃蓝莓真的会让视力变好吗?
蓝莓作为“浆果之王”近年来备受欢迎,成为水果届的“宠儿”。很多上班族表示,据说蓝莓对眼睛好,看了一天的电脑和手机,下班之后吃盒蓝莓保护视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每日蝌学资讯 | 新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揭开肿瘤基因内在交互关系;最新研究可通过尿检早期评价老年痴呆风险
每日蝌学资讯 | 新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揭开肿瘤基因内在交互关系;最新研究可通过尿检早期评价老年痴呆风险
元宵怎样吃更健康?
元宵佳节即将来临,吃元宵是重要的节日习俗之一。“汤圆和元宵是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它们体积小、热量高,因此,不宜把元宵、汤圆当作主食大量食用,应以‘品’为主,尝尝即可。
龙王传说的演变
喜欢《西游记》的人,对里面能够兴云降雨的龙王肯定不陌生。一方面,孙悟空在宝物众多的东海龙宫借到了书中最重要的武器——如意金箍棒;另一方面,取经路上,上至海龙王,下至井龙王,大小龙王们经常通过降雨等方式帮助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此外,唐僧的坐骑白龙马,就是犯了错的东海龙王三太子变化而成。
一周不洗脸会让皮肤变好?
春节假期在家,你有好好洗脸吗?有小伙伴表示,春节假期不串亲戚就宅在家,干脆不洗脸了,给皮肤“放个假”,没想到这样反而让皮肤变好了。那么,偶尔不洗脸真的会让皮肤变好吗?
仰头玩手机可以预防颈椎病?
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上班时长时间伏案工作,下班后刷手机、追剧,时间长了很多小伙伴的颈椎开始不舒服。有人称仰头玩手机可以治疗颈椎病,引发好多网友关注,但这真的有用吗?
每日蝌学资讯 | 云南德宏发现兰科植物新种——盈江虾脊兰;天文学家发现56个“变脸”活动星系核
每日蝌学资讯 | 云南德宏发现兰科植物新种——盈江虾脊兰;天文学家发现56个“变脸”活动星系核
吃粗粮可以控制血糖?“吃硬不吃软”是真的吗?
近些年,糖耐量受损、高血糖、糖尿病等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焦虑自己的血糖。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粗粮升血糖较慢,适当吃粗粮有利于控制血糖。网上也开始流传着“吃硬不吃软就能有效控制血糖”,具体来说是优先选择质地相对干硬的食物,少吃质地柔软、糯叽叽的食物。
车厘子是大号樱桃?
在距智利首都圣地亚哥50公里的纳提瓦车厘子种植园,工人展示采摘的车厘子。”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俊介绍,车厘子一般个头较大,而樱桃通常个头较小。
科普迎新春!AI解锁拜年新模式
为营造2024春节热烈浓厚的喜庆氛围,推动优质科普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西城区科协精心组织策划丰富的科普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新春家宴”。
发明创业奖项目奖|交通治理,智能先行:解决“城市病”的全息路口系统
近日,备受期待的2022-2023年“发明创业奖项目奖”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及优秀项目主题展览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
冬季首饰养护有讲究 珠宝也应“放寒假”
临近春节,人们佩戴珠宝首饰的场合逐渐增多。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干燥,不正确的佩戴方式也会给珠宝首饰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消费者可以尽量佩戴一些工艺相对简单,款式偏重小巧的珠宝首饰,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也减少首饰损坏的情况发生。
什么?你嫌弃的梨形身材居然是好身材?
很多经常健身和锻炼的小伙伴都知道,身材分为苹果型、梨型、沙漏型、H型等几种类型。其中,很多人不喜欢梨型身材,觉得梨型身材下边胖,穿衣服不好看。但一篇发布在《自然遗传学》上的研究表示,其实梨型身材才是“基因彩票”。
发明创业奖项目奖|不用开颅,无需麻醉:神经调控新技术为患者带来福音!
近日,备受期待的2022-2023年“发明创业奖项目奖”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及优秀项目主题展览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
“科普新动线”走进北京科学中心
为深入推进建设“科技馆之城”,北京市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在2023年推出“科普新动线”博物馆打卡行动,广受网友关注。2024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西城区科协对项目升级打造,进一步盘活西城区科技场馆资源,推动科普阵地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
春节期间如何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治?国家卫健委回应关切
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呈回落趋势,但仍是当前呼吸道疾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介绍,春运前9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超过1.9亿人次,公众出行需求旺盛,交通运输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科普|为何保护湿地关乎人类福祉
30多年来,中国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湿地“名片”,已有13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每日蝌学资讯 | 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问世:拥有类人价值观;新型“激光木材” 可实现高效率固态激光照明
每日蝌学资讯 | 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问世:拥有类人价值观;新型“激光木材” 可实现高效率固态激光照明
每日蝌学资讯 | 猫头鹰可能真的能把头旋转360度;准确率提升32%!核医学诊断研究新突破
每日蝌学资讯 | 猫头鹰可能真的能把头旋转360度;准确率提升32%!核医学诊断研究新突破
晚上睡觉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
有些小伙伴睡觉时喜欢打呼噜,有些喜欢说梦话,还有些喜欢磨牙,其中磨牙最让人害怕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响起来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关于夜晚磨牙,家里的老人常说“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了,吃打虫药就好了。”磨牙真的是肚子里有蛔虫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磨牙吗?
科普新动线 | 网络安全守护者——李亚玲
西城区科协科普准达人“西小科”搭乘“科普新动线”的快车,走进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访安博通产品技术工程师兼安博通科协秘书长李亚玲 ,听“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讲述自己在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建设上,如何进行研发难题攻关,如何与网络黑客斗智斗勇的故事。
每日蝌学资讯 | 新研究揭示巨齿鲨并非传说中的巨大白鲨;制造“交通堵塞” 轻松观察氪原子
每日蝌学资讯 | 新研究揭示,巨齿鲨并非传说中的巨大白鲨;制造“交通堵塞” 轻松观察氪原子
寒潮来袭,如何应对?
暴雪、寒潮、大风,1月21日,中央气象台连发三预警,也预示着2024年首场寒潮强势来袭。湖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处长 汤喜春:本轮寒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暴雪范围广。
西瓜健康|呼吸健康保卫战:共筑立体科普防线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号召,进一步提升公众呼吸健康意识,西瓜健康联合光明网、太极集团发起#呼吸健康保卫战话题,自首支视频发布两周内,该话题视频内容在抖音平台收获20.8亿次播放量,引发全网热议。
给鸡蛋涂层膜就能保鲜?
涂膜后,鸡蛋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封闭蛋壳气孔,抑制蛋壳表面微生物的繁殖,阻止微生物侵入鸡蛋内部,减少蛋内水分的挥发,最终达到延长鸡蛋保质期的目的。
在中国科技馆听院士讲生态文明 | 科学家与设计师共话展览第11期
“守护地球家园”常设展厅位于中国科技馆四层,展览以地球对人类的唯一性为切入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将地球与人类的关系贯穿始终,以“唯一、共生、守护”为展览教育理念,引导公众感悟地球对于人类的独一无二,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紧密关系,意识到呵护地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在中国科技馆听院士讲化石能源 | 科学家与设计师共话展览第10期
“同构能源格局”主题展厅位于中国科技馆四层,共设“走近能源”“协同并举”“高效生产”“绿色生活”和“未来之路”5个主题展区。
每日蝌学资讯 | 钱学森AI数字人亮相,将“投身”航天科普事业;高性能囊体材料应用于载人飞艇
每日蝌学资讯 | 钱学森AI数字人亮相,将“投身”航天科普事业;高性能囊体材料应用于载人飞艇
得了甲流还会得乙流吗?北京疾控来解答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药品也要分温区,常温储存是多少摄氏度?
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光线、湿度、容器、氧气等,不要将药品放置在太潮湿的地方,如浴室。特殊提醒:对于某些药物而言,说明书中只规定了储存温度的上限,如不高于25℃,但这并不意味着储藏温度越低越好。
当糖尿病“盯”上年轻人
宋璐璐介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
年轻人三大“脆皮”症状:记忆力下降、情绪差、免疫力下降
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3.0%的受访青年自感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上班族的比例高于在校大学生。91.1%的受访青年支持校园时期系统全面地推进健康教育。
科普:南极磷虾能吃吗
在阿蒙森海,“雪龙2”号艉甲板上,随着对讲机里传出一声“收网”,绞车钢缆快速回收,又一网南极磷虾样品被拖上甲板。”杨嘉樑介绍,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饵料,同时又是鲸、海豹、企鹅等动物的主要食物,堪称南极这座生物大厦的基石。
每日蝌学资讯 | 嫦娥六号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科研人员开发出物理智能控制的新型软体机器人
每日蝌学资讯 | 嫦娥六号运抵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科研人员开发出物理智能控制的新型软体机器人
每日蝌学资讯 | 瓶装水中含有数十万先前未检测到的纳米塑料颗粒;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演变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每日蝌学资讯 | 瓶装水中含有数十万先前未检测到的纳米塑料颗粒;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演变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晒太阳能让心情变好?应该怎么晒?
寒冷的冬天,阳光显得格外珍贵。许多人会选择躲在温暖的室内,却忽略了冬天晒太阳的重要性。俗话说,“阳光是个宝,晒晒身体好”。各位小伙伴,你知道晒太阳有哪些好处吗?
“火山院士”刘嘉麒在抖音开课,系列科普短视频曾获千万人次观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在抖音开课,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普及火山和地质学知识。据悉,这是科普项目《给青少年的科学家课堂》的一部分。该项目由抖音和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邀请国内院士专家为青少年分享科学知识。
活动预告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我们需要知道?——脑科学前沿科技科普化系列活动预告(五)
为了引导大家共同探讨脑科学与人类健康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文明发展的关系,激发大家对脑科学的科学兴趣与技术探究,结合北京科学中心“脑与认知”展区优化升级,我们特推出“探秘大脑--脑科学前沿科技科普化系列活动”。
“典赞时刻·2023首都科普”提名公示!
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汇聚优质科普资源,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示范引领首都科普事业创新发展,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举办“典赞时刻·2023首都科普”宣传推广活动。
2024年科学跨年之夜倒计时!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和创新,他们是勇敢的探索者,是智慧的引领者,是他们带领我们见证科技所带来的力量,探索未知的领域,感受科学带来的魅力,让我们携手倒计时,迎接2024科学跨年之夜。起航新梦想,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