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五一”假期要来了 这份旅游指南请查收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五一”假期要来了 这份旅游指南请查收

来源:新华网2024-04-27 21:04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五一”假期要来了 这份旅游指南请查收

  新华社记者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很多人选择外出旅游放松身心,但是假期出游难免带来交通出行人山人海,热门景点一票难求等问题,影响旅行体验。

  记者采访了多地文旅部门、行业机构和多位旅行达人,为你奉上这份假期出游指南。

  ——出行难?做好规划很重要

  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市场依然火热。

  飞猪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多项服务预订热度继续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人均预订量和人均预订金额双双提升。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也显示,从当前预订情况看,今年“五一”旅游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

  我国“免签朋友圈”的扩大也带动了入境游热度上升。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境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130%。境外游客喜欢去的国内目的地也正好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青岛、西安这样的热门旅游城市。

  2024年4月27日,“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沈铁大连站客流显著上升。(受访单位供图)

  面对假期出游高峰,如何让旅行更顺畅舒心?资深旅游博主认为做好规划很重要,确定目的地后尽早订票,这样既可能抢到“早鸟价”,也为后续行程变化留出更改时间。

  目前,铁路车票的预售期已调整为15天,开车前8天及以上退票免费。航空公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多家航空公司都采取了“阶梯费率”的退改签规则,不同舱位机票有不同的退改签要求和费用,如果是通过第三方旅行平台预订的机票,平台对于退改签也可能有自己的附加条件,在购票前都一定要了解清楚。

  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地图App自带的功能,提前把当天要去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规划路线,避开交通限行区域。利用一些景区的实时监测功能,错开人流高峰。

  ——人太多?小众旅游值得一试

  27岁的王守宁是个旅行达人,尤为擅长发现一些小众景点,在社交平台上有十几万粉丝。在他看来,相对小众的景点既能避开人流高峰还能感受到城市别样的美。

  2024年4月16日,游人在大连老虎滩渔人码头游览。进入四月,北方天气转暖,辽宁大连各旅游景区游客明显增加,大连逐渐进入旅游旺季。新华社记者鲁鹏 摄

  小众旅游景点,个性化的旅行方式正成为假期出游新宠。多地文旅部门也着力打造特色景点和活动,吸引游客关注。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通了一条限时赏花免费公交专线“开往春天的巴士”,线路途经多个文旅地标,游客们乘坐着精心装扮的公交车,不仅能欣赏满城怒放的榆叶梅,还能在任意站点上下车去景点参观。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路里坑村借着县域旅游热的东风,将一些集体废弃资源“变废为宝”——猪圈和羊棚改造的艺术馆、羊棚改建的咖啡馆、石灰窑改造的营地,备受年轻游客喜爱。

  “四五月正是胡柚花开的季节。我们抓住‘五一’客流高峰,策划了露营风筝生活节,让游客可以闻着花香快乐追风。”常山县辉埠镇路里矿坑营地负责人余家富说。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近期开通的赏花专线。(受访单位供图)

  一些热门景区也着力开发新区域、新模式分散客流,改善游览体验。

  长白山景区在天池、瀑布、温泉等必游景点之外,开拓了周边魔界风景区、老岭原始森林、仙人桥等新景点。甘肃武威市四家博物馆已开启“夜游模式”,每周四个时段延长开放时间,还设计了一系列与夜游相关的活动和主题展览。

  业内专家建议,在寻找小众旅游目的地时,要提高安全意识,一定要选择安全可靠、服务有保障的景区景点,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贸然前往未经开发的“野景点”,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不安全?这些风险要注意

  文化和旅游部26日发布消息,提醒游客增强汛期防范意识,密切关注目的地及沿途天气情况,在山区、河谷等区域游览时要警惕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不要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警惕火灾风险。

  对于出境游的旅客,中国驻泰国、斯里兰卡、荷兰等多国大使馆也发布提醒。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建议游客提前购买境外旅游意外保险,参加水上项目务必严格按照指引提前穿戴好救生衣,熟悉相关设备使用方法、应急措施,警惕“低价游”,远离“黄赌毒”。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提醒游客妥善保管个人证件和财物。在机场、火车站、列车上和热门景区特别注意防盗防抢。

  2024年3月29日,游客在泰国芭堤雅真理圣殿拍照。新华社记者王腾 摄

  对于住宿、餐饮、购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纠纷,多位旅行达人建议,在网络平台预订旅游产品后可通过电话及时与商家确认,以防出现商家查询不到网络订单、商家与网络平台推诿扯皮等情况。购物时货比三家,留存好发票等消费凭证。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旅游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对旅游从业者开展提醒告诫。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畅通12315投诉举报平台,做好值班值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打通信息渠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旅游市场监管态势。(记者郝亚琳、徐壮、赵文君、张博群、王春燕、段菁菁)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