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普新动线”走进北京科学中心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科普新动线”走进北京科学中心

来源:光明网2024-02-05 10:24

  为深入推进建设“科技馆之城”,北京市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在2023年推出“科普新动线”博物馆打卡行动,广受网友关注。2024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西城区科协对项目升级打造,进一步盘活西城区科技场馆资源,推动科普阵地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

  开年第一站,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人选马忠化身科普达人“西小科”,带观众走进北京科学中心,参观最新展览,体验互动项目,生动展示科技魅力。

“科普新动线”走进北京科学中心

  北京科学中心占地面积5.7公顷,包括科学广场和4栋独立建筑,分别是1号楼特效影院、2号楼“三生”主题馆、3号楼科学教育及行政办公场所和4号楼儿童乐园。

  北京科学中心副主任霍利民首先带西小科走进2号楼,并参观这里的常设展览——“三生”主题展。展览总面积将近7千平方米,包含180件展项,分为“生命乐章”、“生活追梦”和“生存对话”三个展示单元,并根据不同的主题打造了不同的体验场景,引导公众科学地审视生命的价值,以及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科普新动线”走进北京科学中心

  国际脑研究组织将21世纪称为“脑科学时代”,北京科学中心对“脑与认知”展区进行了优化升级,以激发公众对脑科学的兴趣与探究,培植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在这里,西小科与霍利民副主任一起,参与了最新的“头脑加油站”互动体验项目,通过佩戴脑波仪,测试头脑专注度,直观展示脑科学的神奇与趣味性。

  随后,西小科走进“中国深度——深海探索主题展览”展厅,了解深海的概念、海底矿产的开发利用,以及我国目前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果。

  据了解,中国深度是一个系列主题展,深海探索主题展是“四深”主题展的第二期。“四深”包括深空、深海、深地和深蓝,涵盖了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加强战略高技术部署的四个领域。第一期深空主题展——“光年深处”满足了公众对于星辰大海的好奇心,也实现了深空领域上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深海探索主题展分为“四海寻迹”、“深海藏梦”和“人海共生”三个篇章,随着时间线、深度线和人物线徐徐展开,不仅展示了40年来中国深海探索取得的成果,还展现了几代科技工作者启梦、筑梦、逐梦、圆梦的深海人生路。

  在2号楼地下一层的“小球大世界展”区域,西小科带观众观看了神奇的一幕:展厅中间,一颗地球缓缓在宇宙中转动,再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场景。据了解,展览应用了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引进的球面科学展示系统,利用计算机和投影技术,把行星数据、大气风暴、气候变化、海洋温度等动画图像呈现在一个巨大的球体上,让观众从更宏观的角度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

  此外,童心未泯的西小科还走进4号楼儿童乐园,体验互动游戏,展示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据了解,儿童乐园上下共三层,面向3到8岁的小朋友和家长开放,分为“奇趣大自然”、“小小科学城”、“健康小主人”、“亲子活动区”四个展区。这里的游戏设置与展项内容,特别注重与儿童的认知特点相匹配,让小朋友们在玩耍中观察和体验,并且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018年9月15日,北京科学中心在中国科技馆旧馆装修改造的基础上,以崭新面貌面向社会开放。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馆以来,北京科学中心顺应时代及国家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科技教育、科创展示、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重要科普功能”,霍利民副主任向西小科介绍道,他表示:未来,北京科学中心将聚焦科学文化新风貌、科技教育新体验、科创展示新动能、品牌活动新引领、数字赋能新局面、对外交流新格局 6 大功能建设,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

  升,推动首都科普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唐彤)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