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睡前躺在床上刷会儿手机再睡,几乎是很多人的“标配”习惯,但你知道吗?这种行为正在悄悄伤害你的眼睛。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常务副院长袁进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强调,黑暗环境中使用手机对眼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如此可能引发一系列眼部问题。
袁进教授表示,黑暗环境下使用手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及电磁波会直接影响眼表泪膜的稳定性。“泪膜是覆盖在眼球表面的一层液体薄膜,对维持眼睛湿润、保证清晰视觉至关重要。”他解释道,而屏幕的光强、色温和色差变化,都会干扰泪膜的稳态,导致眼睛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
另一方面,夜间使用手机会让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我们近期的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本身就是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袁进教授补充说,这意味着睡前刷手机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用眼过度导致睡眠变差,而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加剧眼健康问题,让眼睛陷入“疲劳—损伤—更疲劳”的困境。
不想让“睡前放松”变成“伤眼行为”,袁进教授给出了一套实用的护眼建议:
调整设备设置:开启手机的护眼模式,通过降低屏幕光强、调节色温和色差,减少对眼睛的直接刺激;
严格控制使用时长:单次使用手机的时间建议不超过30分钟,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保持正确姿势:使用手机时,注意让屏幕与视线形成15—20°的向下夹角,这个角度能减少眼球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降低泪液过度蒸发的概率。同时,有意识地多做主动眨眼动作,促进泪液分泌和均匀涂布,帮助维持泪膜健康。
袁进教授呼吁,公众应重视睡前用眼习惯对眼健康的影响。“眼睛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之一,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光明网记者张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