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冬季首饰养护有讲究 珠宝也应“放寒假”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冬季首饰养护有讲究 珠宝也应“放寒假”

来源:消费日报2024-02-07 13:45

  临近春节,人们佩戴珠宝首饰的场合逐渐增多。色泽鲜艳、璀璨夺目的珠宝不仅可以为节日增添喜庆元素,也能够彰显出个人独特的文化品位,穿金戴银、珠光宝气是最能够体现生活的富足与家庭的和睦的标志。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干燥,不正确的佩戴方式也会给珠宝首饰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北方的消费者在冬季喜欢泡温泉,吃火锅和烧烤,但是一些娇贵的珠宝却很惧怕高温,祖母绿、海纹石、绿松石、猛犸象牙、珍珠、琥珀、蜜蜡等宝石遇高温很容易脱水,甚至炸裂,紫水晶、托帕石在高温或长期暴晒下色泽会变浅。虽然,大多数宝石对温度的变化并不敏感,但是镶嵌宝石的粘合部分却极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冷热交替的温度变化会引起镶嵌松动,尤其是爪镶的珠宝首饰在冬季更要经常检查其牢固程度,避免宝石脱落造成损失。因此,建议消费者要充分了解相关珠宝首饰的特性,对湿度、温度要求比较高的珠宝首饰,建议妥善保存,给它们“放寒假”。

  冬季穿着衣物普遍较多、较厚,一些镶嵌款式比较复杂的珠宝首饰很容易与衣服发生勾连、围巾缠在耳环上、毛衣扯断项链、手套勾住爪镶戒面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消费者佩戴圈口比较大的手镯,在摘手套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手镯脱手。因此,消费者可以尽量佩戴一些工艺相对简单,款式偏重小巧的珠宝首饰,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也减少首饰损坏的情况发生。

  北方的冬季相对干燥,所以很多消费者都会习惯性地涂抹各类脂类的化妆品。然而化妆品也会对珠宝首饰的“健康”造成威胁,如钻石、翡翠等。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涂抹护手霜、身体乳等护肤品的时候最好不要佩戴珠宝首饰,正确的做法是先将戒指、项链、手链、耳环等饰品全部取下,涂抹好护肤品后再佩戴。业内有个说法叫做“最晚戴上,最快摘下”,出门之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再佩戴首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取下首饰,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让您的珠宝首饰焕发持久的光彩。“人养玉”与“玉养人”并不是要将珠宝首饰每时每刻贴身佩戴,珠宝首饰也需要休息,尤其要避免碰撞和接触油污。

  建议收藏名贵珠宝首饰的消费者,可以在立冬或者冬至前后对珠宝进行一次专业的保养和清洗,向专业工作人员了解一下冬天养护珠宝首饰的注意事项,让您的珠宝首饰完美过冬。

  此外,不正确的佩戴和收藏方式也会让珠宝首饰受“内伤”。不论在任何季节,佩戴珠宝首饰都要尽量避免与硬物碰撞。很多消费者会认为,天然的和田玉、翡翠等宝玉石的硬度很高,在日常的家务劳动中即便发生了磕碰,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硬伤。但是,翡翠玉石一旦受到了碰撞,就很容易产生裂痕,有些细微的伤痕虽然肉眼不容易发现,但玉石内部的分子结构已受到了破坏,这就是业内所说的“暗裂”,随着佩戴时间的增加,汗液及外部的污染物侵入玉质,伤痕就会明显暴露出来,大大影响了玉器的佩戴效果和经济价值。

  同时,翡翠玉石的收藏环境也非常重要。珠宝首饰要尽量避免随意摆放,避免沾染灰尘。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避免在收纳过程中产生剐擦和碰损。如果玉器表面出现灰尘,应使用软毛刷进行清洁,擦拭玉器应使用干净的白布,慎用染色布或纤维质硬的布料。如果出现污垢或油渍吸附在玉器表面,也不要使用化学除油剂进行清洁,可以使用温凉的淡肥皂水洗刷之后,再用清水冲净,而对于一些雕工细致或镶嵌款式的玉器,还可以选择到品牌专柜或专业公司进行深度保养。天然玉石并不是“金刚不坏之身”,时常清洁其表面的油脂、尘埃、汗液,有助于保养和维持玉质的最好状态。

  此外,翡翠玉石应在常温下保存,保存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不可过冷、过热、过于干燥,否则会对玉石造成伤害。有些消费者反映原本冰透的玉质发生浑浊或干燥,就是出现了“脱水”的现象,佩戴效果会大打折扣。

  此外,近年来,“万物即可盘”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爱好,很多人会认为翡翠、玉石在接触汗液、油脂后,会变得格外透亮莹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玉器都适合“油盘”。一些白度较高、冰感较强的翡翠玉石,如果接触太多的汗液和油脂,就会影响其原有的光泽和颜色。(文 左鲤)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开幕

  • 一脉活水舞动古今,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