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地球日科普系列|基础地质——摸清地质家底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科普资讯 > 正文

世界地球日科普系列|基础地质——摸清地质家底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2024-04-25 14:52

  导 读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为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动员社会公众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将陆续发布4期关于世界地球日科普知识宣传内容。

  本期小编带您了解有关基础地质方面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最早的城市。两轮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数据,就像一本地质词典,不仅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基石,更支撑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基础地质工作就像是一次全面“体检”,为首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是一种以地质填图为基本手段的综合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区调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老照片:1965年,山区地质调查工作

  老照片:区调的地质队员们

  水源地勘察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等影响普遍缺水,北京更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城市。在地表水资源不足的前提下,地质工作者们扛起了为北京找水的重任。一代代地质队员们,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摸清北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水质状况,在地下水监测与评价基础上,开展水源地勘察,支撑建立起了数十个地下水水源地,对于保障北京市的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房山区应急备用水源地施工现场

  怀柔区应急备用水源地施工现场

  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地为北京地区首批建成体量最为庞大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之一,主要负责为当地长期干旱以及突发情况下城市用水补给需要,基于水源地应急供水措施确保城区用水稳定,有效缓解北京地区用水紧张等情况。该项目于2002年正式投入建设,历时一年左右时间正式开展供水业务,设计供水规模为每日33.5万立方。水源地的运行不仅缓解了北京等地的用水问题,也为当地水利事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岩土工程勘察

  作为工程地质学的一部分,工程岩土学主要研究的是岩石与土的成分、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等。“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的基础稳定性都至关重要。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比赛场馆工程勘察

  地质工作者会在工程建设开始前,采集岩土样品、进行地质勘探、测量地下水位等工作,评估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风险、土壤承载能力、地基稳定性等。这些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对于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工程质量保障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可以有效预防工程事故,确保每一栋建筑都安全可靠。

  新机场岩土工程勘察

  国家大剧院降水工程

  城市地质调查

  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对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城市地质调查一般可划分为城市起步阶段的专项调查阶段、城市扩容阶段的水工环调查阶段、城市快速发展阶段的综合地质调查阶段和城市提质阶段的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4个阶段。

  地下空间资源分级3D效果图

  当代城市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初步形成技术方法体系,地面沉降监测预警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浅层地温能地质学理论,地下空间探测评价理论初现等。

  2016年实施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区地质调查与评估项目,在通州155平方千米范围内开展了城市地质调查与评估工作,建立了通州区地下资源环境三维模型,为北京市城市规划提供了多维度数据支撑。

  地质遗迹

  北京地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已有160余年的悠久历史,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其地球演化是华北地壳运动和演化历史的缩影,经过近30亿年的地壳运动和沧桑变迁,遗留有丰富的地质遗迹。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冲蚀拒马河露出古河床,地质工作者现场踏勘,调研遗迹保护工作

  北京市专门针对地质遗迹的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陆续开展了两轮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调查发现了195处地质遗迹点,进一步评价确定了3大类12类50处重要地质遗迹,基本摸清了全市地质遗迹资源的家底;申报建立了8处地质公园和4处矿山公园。

  岩溶洞穴地质遗迹—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矿业遗迹—黄松峪国家矿山公园

  惊喜彩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旨在提高全球民众对于地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国际性节日。为此,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在世界地球日当天精心策划了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旨在通过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内容,引导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地球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本内容由科技处、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供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