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观众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体验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说:“脑机接口综合了医学、计算机、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先进理论与前沿技术。
瞄准国家需求增强科技力量
日前,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逆向反演模式推演出了全球尺度海洋生物碳泵的分布格局,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此外,学校近年来还重点围绕能源材料、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组提升和新建,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考古有了新发现——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拓殖高原提供重要证据
经过连续6个年度的正式考古发掘,目前梅龙达普一号和二号洞已出土旧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各类文化遗物逾万件,包括石制品、骨制品、陶片、青铜器、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

“拉索”新发现!首次认证超级宇宙线源在天鹅座“泡泡”中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历史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该成果于2月26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正式发表。

陈立泉:心系“电池”事 肩扛国家责
近半个世纪以前,他远在德国,见微知著,修一封“家书”回国,中国锂电池行业命运从此改变;国际风云变幻,他逆流而上、独辟蹊径,打破国外封锁,实现中国锂电池从无到有。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变废为宝
“旧衣物、废纸板、玻璃瓶……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属于低值可回收物,若能被回收再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对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提升回收利用率,帮助很大。”

百年几何事 人生一卷诗——苏步青的诗情与诗思
从志学之年到耄耋之年,数学泰斗苏步青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词。漫长的科研人生陶冶了他的诗情,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激荡着他的诗思,可谓“数理生涯,歌诗为伴”。

我国大熊猫、古树名木保护成效显著
我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取得新成效。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二级巡视员张月表示,为加强大熊猫保护,我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全国性大熊猫调查,掌握了其野外种群及分布情况。

2024中国空间站“迎新”:天舟七号带“年货”来啦
天舟七号“太空快递”与长征七号“火箭专列”老搭档有何新升级?“新年礼包”都有哪些来自地球家园的礼物?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发射看点多多。

大质量原恒星团形成图像绘出
近年来,由北京大学主导的国际团队利用国内外的多座大型射电望远镜,开展了一系列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观测研究,最终系统性地揭示并描绘出大质量原恒星团完整、连贯的演化动态图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策略。

研究发现许多大渔船是无法追踪的“黑船”
这一发现来自使用人工智能对卫星图像的分析结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追踪影响海洋的人类活动。其他人工智能确定了2.8万个与风力发电和石油生产相关的海上设施,其中快速增长的海上风力涡轮机群数量超过了石油钻井平台等石油基础设施。

科普中国直播|宇宙触角 - 揭示宇宙最强射频爆发起源
在贵州省科协指导下,光明网联合贵州中科天文教育与先进技术研究院、贵州师范学院举办2024天演说“科普跨年演讲”。直播时间:12月31日19:00-21:00。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最新排名,中国以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源源汇集的科技要素、勃勃而发的创新动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〇二三,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他们上天、入地、探海,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他们关注基础研究、聚焦工程技术,持续更新和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他们心系国计民生,在环境、健康、农业等各领域成果斐然,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成功
12月25日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5

科普中国直播|穿越亿万年地层 探寻地球密码
日月星辰,大地精华,充满了宇宙级的浪漫。可以说,一块标本就是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故事。12月23日14:00,锁定光明网直播间,一起解读地球密码,洞察沧桑巨变。

人类和鲸鱼之间首次成功“对话”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水下扬声器与一头名叫吐温的座头鲸成功“交谈”,并记录了回拨给座头鲸的“联系电话”。最新研究由来自搜索地外文明(SETI)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阿拉斯加鲸鱼基金会的科学家携手开展。

科普中国直播|探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国家二级传媒类综合博物馆。传媒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两项空白,成为我国传媒文化、传媒教育、传媒科学艺术展示与互动交流的国家级传播平台。直播时间:12月13日14:00。

流感、肺炎支原体、细菌感染……如何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七项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六重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DNA: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I型病毒、人副流感III型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

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 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科普中国直播|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本期直播我们将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这里拥有馆藏标本55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有40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直播时间:12月4日14:00

脑机接口正“接入”现实
安使用脑机接口将大脑信号转化为虚拟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家拉斐尔·尤斯特称,大脑是产生人类思想的器官,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是人类身份的庇护所。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投产
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全面推进中藏医药发展
”端智表示,近年来,青海中藏医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牵头,来自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的6家藏医药学术团体共同建立藏医药学会发展联盟,助推藏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第18个“世界卒中日”全国健康科普公益行动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2023年第18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行动以“卒中,重在预防”为主题,旨在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科学素养水平,降低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和复发率。直播时间:10月29日(星期日)09:00—11:55

5896米!昆仑山脉海拔最高气象站点建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组成的科考团队,日前在昆仑山脉海拔5896米的卧龙岗建成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直播|2023年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暨北京第十九届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在第八个“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将联合主办以“建新功”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北京主场活动。直播时间:10月23日(周一)14:30-16:00,欢迎收看!

直播|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需要,打造顶级学会与顶级专家汇聚,以跨界融合为鲜明特质,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综合性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集中活动安排在安徽省合肥市,主会场设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主论坛直播时间:10月22日10:40。

新能源发展势强劲足
在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上,内蒙古加快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通过加大新能源外送和本地消纳,快速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通过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外送和本地消纳多措并举,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强劲足。

科学家揭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辐射能谱新规律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副教授蔡振翼和教授王俊贤,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学》上。

科普中国直播|豫见2023全国科普日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展
本次展会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十六个厅局联合发文举办的河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省级分会场,由科学嘉年华表演秀、航空航天科普展、无人机科普与互动体验,人工智能科普与互动体验等活动组成。直播时间:9月28日9:00-11:00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纪念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
2023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50年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这粒神奇的种子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

科普中国直播|跟随建筑师City Walk见“更新”
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特别策划“我和我的城——跟随建筑师City Walk见‘更新’”科普论坛,期待以多维视角看城市。活动时间:2023年9月23日下午14:00-17:00

2023全国科普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9月17日至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为社会公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科普中国直播|2023第二届世界元宇宙大会
大会以“虚实相生、产业赋能”为主题,聚焦元宇宙关键技术发展的共性问题,交流元宇宙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展示元宇宙关键技术成果和应用场景, 搭建元宇宙关键技术创新合作、交流和生态体系。活动时间:9月20日 9:30-18:0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大手拉小手秦皇岛科普报告汇:走进亚马逊丛林
本期报告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动物学博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科普部主任、中国石探记科学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普作家演讲团成员陈睿带来主题为“走进亚马逊丛林”的报告。直播时间:2023年9月20日10:10-11:40

科普中国直播|关注口腔健康 保存天然牙 品味老年生活
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关爱老年口腔 乐享健康生活”,重点围绕“老年口腔保健”,今日直播内容也是着眼于中老年人群,从老年人龋病的特点、牙周病、牙齿缺失等方面为公众答疑解惑。播出时间:2023年9月20日08:00-09:00

科普中国直播|关注口腔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腔健康问题始终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议题,今天将和各位共同探讨口腔癌的防治和口腔缺失牙修复这两个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问题。播出时间:9月19日 15:00-16:00

“天宫课堂”第四课即将开课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科普中国直播|有趣又有料!一睹丽水云和“智”量满满的科技展
主播带您走近科技展现场,近距离体验现场的智能黑科技、智能竞技、智能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VR互动等人工智能产品,更有机器人军团跳舞,让您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直播时间 2023年9月19日9:40

科普中国直播|戚发轫院士航天精神报告会
为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开展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积极落实中国科协、省科协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部署要求,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助力我国航空强国建设。值2023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特别邀请工程院戚发轫院士来我市做科普报告会。直播时间:9月19日9:0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主场活动
根据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有关部署要求,山东省科协联合山东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自2023年9月17-23日在全省各地集中开展山东省主场活动、主场分活动、线上科普日活动、省直单位系列活动,各市主场活动及各市辖区内系列科普活动。直播时间:9月19日9:0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芜湖市暨弋江区主场活动科普之夜
展示科技成就,服务创新发展,立足公众所需,提升科学素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构建社会化工作大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芜湖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直播时间 2023年9月17日 17:00-21:00

科普中国直播|天津科普之夜
2023年天津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将在9月17日在梅地亚大剧院举行。本次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矩阵传播,带给市民一场丰盛的科普视觉盛宴。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
线下群展包括“弘扬二十大精神及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区”、“前沿科技主题微缩展区”、“安徽省暨合肥市科教资源展区”和“合肥市科技馆新馆体验展区”等四大主题展区47项活动。直播时间:9月17日(周日)10:30-11:00

科普中国直播 | 2023首届巴州科普剧节暨科普剧展演
作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巴州主场活动,科普剧展演暨科普剧节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聚焦科普助力“双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学家精神弘扬、青少年及大众科普等重点领域。

科普中国直播|探索未知,启迪科学之光——打卡青岛海信探索中心
为迎接全国科普日的到来,光明网联合中国科协科普部推出的“打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系列直播活动,将走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海信探索中心。直播时间:9月16日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