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06-21 10:03

  编者按:2024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志愿填报即将开始。科学报国是一代代青年学子不懈的追求,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个人价值。为激发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学事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日报、光明网特邀10位院士,畅谈数学、地学、医学、物理学等“学科之美”,帮助考生了解国家重大需求和专业发展前景,回答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次科普系列访谈由今日头条平台合作支持。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里山峰高耸入云,空气稀如薄纱

但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顶天立“地”

在这片土地上探索着地球奥秘

 

在这个独特而又充满挑战的“天然实验室”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

已经与之打了40余年交道

长期从事“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面对变幻莫测的气候

他迎难而上,勇做问题的揭秘者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误打误撞发现地学魅力

高考时,方小敏在专业的选择上

曾出现过一些小插曲

 

出生于祖传武术和中医世家的他

原本只想填报

湖南本地两所普通的医学院

却意外地进入到了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面对青藏高原的艰苦条件

方小敏起初有些抗拒

“以前认为地质学很辛苦,

所以我在学校好好学习,

担心被分到地质队去。”

 

然而越学对于地学的热爱就更多一分

越学也逐渐爱上了青藏高原

研究生阶段

他选择继续留在兰州大学

攻读自然地理学专业

“接触之后才发现,

原来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农业、能源等离不开都来自于它,

就看你有多少才华去实施。”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天才在勤奋中打开自己的天地

在方小敏看来

学习地学并不需要具备特殊的才能

如果走到野外觉得心胸开阔

就适合学习地质

 

“我们本身就在地球系统里成长,

是地球系统的一部分。

如果感觉在城市待得很难受,

走到郊区看到山就心情愉快,

那你就具备了学地学的基本素质。”

 

面对科研的艰辛过程

方小敏认为

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天才

天才要在勤奋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强项

并用强项跟其他人竞争

同时,也要将个人兴趣与国家发展目标有效结合

才能成就人生之大幸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国家发展与地学密不可分

能源、农业、科技、工业等

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

它们均与地学密切相关

 

比如,它对于拼好能源结构七巧板

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为新能源选址做好支撑

还是天然气、地热能等

绿色能源开发的主战场

 

再比如,为生态农业、富硒产品

以及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

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因此,地学研究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地学

不仅是面向未来

也是在和过去对话

它在地球沧桑巨变中所留下的历史痕迹里

找寻那一丝又一丝线索

从而搭建模型预测未来

 

“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谁也预测不准,

不同模型算出来可能相差几十倍,

哪一个是正确的?

就要从历史中找答案,

找相同的事件,

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

对于植被、海洋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正是地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如今,地球科学已进入“系统”时代

方小敏和他的团队

仍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

攀登一座又一座新的科研高峰

他希望青年学子

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地学专业: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新兴学科,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和前沿方向,能够为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在传统上,通常所说的地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门类,包括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空间科学和环境科学等。

  地学的人才培养紧紧围绕着国家的战略需求,如能源安全、“双碳”目标、海洋强国、美丽中国等。目前,全球变化等复杂综合性问题的高层次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十分稀缺,地学专业学生有着多元化的选择方向,可在勘探、能源开发、储运、地理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一技之长。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出品人:杨谷

总监制:宋乐永 战钊

总策划:宋雅娟

策划:蔡琳 肖春芳 武玥彤

统筹:张蓉 孙畅

记者:蔡琳

本期编导:蔡琳 宋雅娟

文案:蔡琳 施钰(实习)

特别鸣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大仓”黑龙江:沃野千里迎丰收

  • 趣味活动迎国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听到“晒太阳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趴着午休会导致胃下垂”“孩子身材矮小可以打增高针”等等说法。
2024-09-27 09:20
记者在丹江口大坝现场看到,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丹江口大坝已经建成全要素、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据介绍,十四五以来,水利行业协作奋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2024-09-27 09:20
不到一年,杨绍辉就夺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并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2024-09-27 09:18
在算力的支持下,东数西算、东数西渲、东数西训、东数西存,应用场景更加多元,不少贵州本土企业也开始布局新的赛道。
2024-09-27 09:16
在阮祥燕的办公室里,有一张照片格外醒目——她身着蓝色手术服怀抱一名新生儿,对着镜头深情微笑。正是这名女婴的降生,让她有了“冻存婴儿之母”的称呼。
2024-09-27 09:12
我科学家团队利用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以下简称“CiPS细胞”)制备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
2024-09-27 04: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2024-09-26 10:23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在播种孕育的过程中,奔走在各地的科普大篷车、深入乡村基层的科普教育活动和服务平台,正不断赋予齐鲁大地科学的神奇与美好。
2024-09-26 10:17
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
2024-09-26 10:16
从黄大年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无数教师在中国大地上延续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2024-09-26 10:12
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落成八周年之际,“中国天眼”核心阵科学和技术研讨会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召开,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谋划FAST核心阵的科学规划和建设。
2024-09-26 09:21
大模型对未来10年—20年影响长远,做好积累‘后发先至’也是好事。
2024-09-25 12:39
9月24日1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仪41星、星时代-15/21/22卫星、驭星二号05星、复旦一号卫星、天雁15星和吉天星A-01星共8颗卫星发射升空,
2024-09-25 04:20
纵观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规模成长迅速,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逐年提升。
2024-09-25 09:29
“模型崩溃”是今年7月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的问题。熊德意解读称:“真实的人类语言数据,其分布通常符合齐普夫定律,即词频与词的排序成反比关系。
2024-09-25 09:26
现代生物育种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培育性能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新一代育种技术,是种业强国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竞争焦点。
2024-09-25 09:24
许振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1984年,青岛港顺应集装箱装卸运输趋势,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
2024-09-25 09:23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2024-09-25 09:04
9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和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数字经济工委会协办的2024(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身份体系研究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表致辞。
2024-09-24 16:26
当下,在国内高校中,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
2024-09-24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