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4-06-21 10:03

  编者按:2024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志愿填报即将开始。科学报国是一代代青年学子不懈的追求,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个人价值。为激发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学事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日报、光明网特邀10位院士,畅谈数学、地学、医学、物理学等“学科之美”,帮助考生了解国家重大需求和专业发展前景,回答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本次科普系列访谈由今日头条平台合作支持。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里山峰高耸入云,空气稀如薄纱

但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顶天立“地”

在这片土地上探索着地球奥秘

 

在这个独特而又充满挑战的“天然实验室”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

已经与之打了40余年交道

长期从事“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面对变幻莫测的气候

他迎难而上,勇做问题的揭秘者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误打误撞发现地学魅力

高考时,方小敏在专业的选择上

曾出现过一些小插曲

 

出生于祖传武术和中医世家的他

原本只想填报

湖南本地两所普通的医学院

却意外地进入到了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面对青藏高原的艰苦条件

方小敏起初有些抗拒

“以前认为地质学很辛苦,

所以我在学校好好学习,

担心被分到地质队去。”

 

然而越学对于地学的热爱就更多一分

越学也逐渐爱上了青藏高原

研究生阶段

他选择继续留在兰州大学

攻读自然地理学专业

“接触之后才发现,

原来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农业、能源等离不开都来自于它,

就看你有多少才华去实施。”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天才在勤奋中打开自己的天地

在方小敏看来

学习地学并不需要具备特殊的才能

如果走到野外觉得心胸开阔

就适合学习地质

 

“我们本身就在地球系统里成长,

是地球系统的一部分。

如果感觉在城市待得很难受,

走到郊区看到山就心情愉快,

那你就具备了学地学的基本素质。”

 

面对科研的艰辛过程

方小敏认为

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天才

天才要在勤奋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强项

并用强项跟其他人竞争

同时,也要将个人兴趣与国家发展目标有效结合

才能成就人生之大幸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国家发展与地学密不可分

能源、农业、科技、工业等

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

它们均与地学密切相关

 

比如,它对于拼好能源结构七巧板

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为新能源选址做好支撑

还是天然气、地热能等

绿色能源开发的主战场

 

再比如,为生态农业、富硒产品

以及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

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因此,地学研究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地学

不仅是面向未来

也是在和过去对话

它在地球沧桑巨变中所留下的历史痕迹里

找寻那一丝又一丝线索

从而搭建模型预测未来

 

“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谁也预测不准,

不同模型算出来可能相差几十倍,

哪一个是正确的?

就要从历史中找答案,

找相同的事件,

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

对于植被、海洋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正是地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如今,地球科学已进入“系统”时代

方小敏和他的团队

仍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

攀登一座又一座新的科研高峰

他希望青年学子

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地学专业:

  地球系统科学是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新兴学科,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和前沿方向,能够为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在传统上,通常所说的地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门类,包括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空间科学和环境科学等。

  地学的人才培养紧紧围绕着国家的战略需求,如能源安全、“双碳”目标、海洋强国、美丽中国等。目前,全球变化等复杂综合性问题的高层次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十分稀缺,地学专业学生有着多元化的选择方向,可在勘探、能源开发、储运、地理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一技之长。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出品人:杨谷

总监制:宋乐永 战钊

总策划:宋雅娟

策划:蔡琳 肖春芳 武玥彤

统筹:张蓉 孙畅

记者:蔡琳

本期编导:蔡琳 宋雅娟

文案:蔡琳 施钰(实习)

特别鸣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院士教你选专业 | 在世界屋脊做科研,是怎样的体验?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开幕

  • 贵州剑黎高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