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打赢“无核”之战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焦点新闻 > 正文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打赢“无核”之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3-25 10:04

  咯血、低热、呼吸困难、胸痛……结核病又叫“痨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2024年3月24日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际,医学专家呼吁,缩短结核病临床治疗周期,实施结核病消除综合模式,加快终结结核病流行。

  结核病危害大

  我国发病率稳步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有1060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我国新发结核病患者人数约为74.8万。结核病不仅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也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

  “自2001年起,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稳步下降。”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下降25%,下降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结核病患者治愈率保持在90%以上。

  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投入和推进。

  截至2023年,全国结核病防治经费总投入较2001年提高了近20倍;实施肺结核患者“诊疗减免政策”,为确诊患者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将肺结核列入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种管理,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近年来,我国卫健疾控部门多措并举,逐步提高诊疗保障水平,惠及广大结核病患者。

  给予结核病患者理解、支持和关爱,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十余年来,我国累计有超过100万名爱心人士参与“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推进结核病患者关爱行动和社会动员行动,为患者发放“患者关爱包”……全社会形成群防群控的合力。

  打赢“无核”之战

  有效治愈是关键

  如何打赢这场“无核”之战?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认为,缩短治疗周期、有效治愈结核病患者是一项重要应对手段。

  专家表示,结核病发病缓慢,服药周期长带来的治疗依从性低,以及停药、复发导致的耐药性等,种种因素成为终止结核病的“拦路虎”。

  “我们的团队进行了多项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研究,将此前耐药结核2年的治疗周期缩短到6至9个月,将普通型结核病的治疗周期缩短到4个月,希望能探索出可及性更高、更符合中国人药物代谢特点的本土方案,加快结核病消除速度。”张文宏说。

  2021年,贵州省启动“促进贵州省消除耐药结核病危害项目”,得益于精准耐药诊断技术、医务人员进修培训、试点区域耐药结核病转诊机制以及慈善援助等,百余名当地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初步治疗成功率达85.8%,远高于全球水平。

  终结流行

  向科学要答案

  当前,多重原因导致了耐药结核出现,从全球来看,部分新药物也出现了抗药性。如何破解结核病耐药问题与药物研发困境?

  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认为,加速研发抗结核创新药物至关重要。

  “新的药物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提升,例如服用便捷、毒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针对靶点效果好等。”丁胜说,通过与国内外药物研发和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我中心正快速推进三条结核病药物研发管线。

  2023年,江苏省结核病登记发病率为22.8/10万,是我国结核病发病率较低的省份之一。据统计,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成功率可达80%以上。

  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竺丽梅介绍,江苏省探索结核病免费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将抗结核二线药物均纳入免费范畴。同时,引入结核病防治的新工具、新方法,如引进人工智能进入全省医疗机构云影像平台,推广人工智能辅助阅片,助力结核早发现。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方增加对防治结核病的相关服务、研究和创新,共同努力到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说,终结结核病流行不仅关乎人群健康的改善,也意味着减少因健康问题导致的停工和失业,将有助于改善卫生成果,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顾天成、龚雯)

[ 责编:焦子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青岛航次

  • 老爸茶巴士“消博会专线”展现海口风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