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普中国直播|2022中国长白山健康论坛

以“传承中医药 促进大健康”为主题的“2022中国长白山健康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医大师王世民、国医大师南征等国内知名专家将莅临论坛做演讲。

直播|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2年年会开幕式

年会设置两场主旨报告,探讨“双减”政策下,科普场馆如何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计算机科技发展给科普场馆和科学教育带来怎样的变革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郑永和,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带来精彩报告。

护了生态 富了口袋

多年来,我和同事们与世界多地的科学家合作,创造了许多科研成果,将“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招牌越擦越亮。

科学家完善高原古高度重建方法

稳定同位素方法常被地质学家们用于重建高原、山脉的古高度,但我国科学家认为,这一方法具有不确定性,需从全球尺度考虑水汽影响。

那片北疆“绿色长城”,如今怎样了

自1978年启动至今,历经44年,三北工程已完成前五期工程建设任务。

让世界看到中国岩溶地貌的美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袁道先带领团队,将研究方向不同的观测站点拧成“一股绳”,为解决岩溶(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持。

学会分支机构如何数字化管理?这场沙龙干货满满!

7月26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2年“学会服务365TALK系列沙龙”活动第二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的数字化管理”,展开热烈讨论。

世界肝炎日|为了没有肝炎的未来 请认清“它”

2022年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防治肝炎 健康你我”。

沙海添绿 扮美生态

7月26日,治沙机械在鄂托克前旗百万亩柠条种植项目区播种柠条(无人机照片)。

能否搅动未来江湖?太阳能“照亮”电动汽车前路|科技创新世界潮

成立于2016年的荷兰光年汽车公司发布了世界首款商用太阳能汽车“光年0”,其车顶和引擎盖上安装了弯曲的太阳能电池板。

科普中国直播|大熊猫喜乐九岁生日会

天津动物园最大的明星——大熊猫“喜乐”要过生日啦!沉稳时安坐如山,暴走时上蹿下跳。性格泼辣,总被称为“辣妹子”的它今年九岁了。7月24日9点-11点,光明网直播间不见不散!

云南普洱茶:古老而智慧的茶文化系统

2012年,云南普洱古茶园及茶文化系统入选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洱茶有什么独特魅力?

人类月球日|九天揽月星河阔 这份中国探月简史请查收!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书写着关于月球的浪漫故事,并且一步一步地将神话照进现实。九天揽月星河阔,从嫦娥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携月壤返回,跟随长图一起纵览中国探月历程中的精彩瞬间。

科普图解|一起认识中国的18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科普图解|一起认识中国的18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数值模拟吐露 天山北麓年轻山地形成奥秘

天山北麓最北侧的两排逆断裂—背斜构造目前处于持续的生长过程中,其中之一Belt Ⅱ的背斜地形就处于典型的幼年期,这说明其抬升速率克服了河流侵蚀能力,已经超过了幼年期地形存活的临界抬升速率。囿于地貌证据的时空离散性以及年代学手段的局限性,传统方法很难直接获取形成背斜地形并被保存所需要的临界抬升速率。

【图集】中国科技馆举办“Hz行动”无线电主题特展

7月15日起,中国科技馆在短期展厅特意为大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暑期礼物:“Hz行动——无线电主题打卡闯关特展”,为观众揭开无线电的神秘面纱!

科普中国直播|2022第五届北京市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决赛

为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做好科普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的意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具体要求,北京市气象局、北京气象学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2022年北京市气象科普讲解大赛。

我国建成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7月13日凌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天链二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科普中国直播|动力电池集成及管理技术挑战赛

经过初赛、半决赛,共有十支队伍进入了决赛。7月9日,他们将迎来最终阶段的决赛角逐,每支队伍汇报参赛作品设计方案15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七名。

科普中国直播|2021中国茶业科技年会

2021中国茶业科技年会以“三茶统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聚焦茶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搭建茶业“产、学、研、政”交流合作服务平台,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年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组织30多位全国顶级知名茶叶专家从不同角度开展讲座!

正在直播|“同心协力 救在身边”2022年长三角红十字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本次演练以浙江省某地遭受暴雨和强台风侵袭,引发水灾和山体滑坡、有人员受困为背景,采取实景现场模拟方式,演练了搜救、赈济、医疗、供水、心理、直升机、大众卫生、水上救生等实战救援科目和后勤、电力、通讯等保障科目,以及受灾群众自救互救等科目。

【令人心动的大学-院士说专业】彭实戈:发现数学之美

【令人心动的大学-院士说专业】彭实戈:发现数学之美,直播时间6月28日19点,欢迎收看。

《令人心动的大学——院士说专业》冯小明院士:化学是美好生活的催化剂

2022高考季《令人心动的大学——院士说专业》系列直播,让我们跟着冯院士一起探索美好生活的催化剂!直播时间:6月26日19点-20点。

国内功率最大海上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将并网发电

由该所承担相关设计任务的国内功率最大(6.2MW)的海上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已在广东湛江罗斗沙海域顺利完成安装,将于近期开始并网发电。

免疫“士兵”T细胞休息不足 后果远非“罢工”那么简单

在识别抗原的同时,抗原递呈细胞会通过其表面分子与T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一步刺激T细胞,促进T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这被称为免疫应答的反应阶段。

中国粮食自信从哪里来 ——写在2022夏粮丰收之际

不管这些说法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中国愿以真诚的善意将其理解为这是对粮食危机的焦虑,中国也愿尽其所能承担大国责任。就以小麦条锈病为例,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人类与病菌的战争并不在中原小麦主产区,而是在北纬37度到38度的中国西部。

【令人心动的大学——院士说专业】欧阳自远:挺进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令人心动的大学——院士说专业】欧阳自远:挺进太阳系的星辰大海

今日夏至丨盛夏,如约而至!

盛夏如约而至,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节,愿你的付出都能有所回报,愿你所有期待都如愿以偿,珍惜生命中每一天,向阳生长,一路向前!

神眼力!——三星堆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合璧”记

两件文物珠联璧合,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早就推测几个“祭祀坑”器物存在拼对关系的专家通过研究,找到了铜人像的下半身——青铜鸟脚人像。

科普中国直播丨2022年“节能服务进企业”暨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

为进一步推广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委托,中国电子学会定于2022年6月15日线上组织召开2022年“节能服务进企业”暨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

炎热夏天为何会下冰疙瘩

6月12日下午至夜间,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天气,雨量分布极不均匀,东北部及通州北部达暴雨量级,局地大暴雨。 一般来讲,当冰雹直径较大、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与农业生产关键期相吻合时,冰雹天气的致灾性会比较强。

万米深渊“海斗”量 青年“海人”挑大梁

2021年10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学考察中,“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以下简称“海斗一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西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巡航探测。“海斗一号”研制与海试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团队。

迄今最大黑猩猩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7日报道,一个国际专家小组通过对800份黑猩猩样本中的DNA进行测序,编制出世界上迄今最大的野生黑猩猩基因组目录。

科普中国直播|少年航天员公益科普小课堂:千锤百炼的飞天英雄

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第一任大队长申行运,解密“神舟十四”载人飞行任务,揭秘航天员是如何选拔和训练的。

直播|奶香飘万家 健康你我他——2022牛奶公益科普活动

我们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联动直播,对牛奶和奶牛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宣传。

直播|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会

6月1日10:00,敬请期待

海关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严防猴痘疫情输入

近期,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预计,疫情影响范围可能扩大,除报告病例的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可能会出现病例。出入境旅客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大范围皮疹等症状的,要及时向海关申报,以便尽快获得检疫排查和后续诊治。

直播丨传承隆平精神 走好时代稻路

为更好地缅怀袁隆平先生,传承隆平精神,走好时代稻路,经研究,定于2022年5月31日上午9∶00~11∶30在浙江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内开展“传承隆平精神,走好时代稻路”主题报告会。

直播丨2022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康复科普活动

组织30多位全国顶级知名康复医学专家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宣传科学理念、传授康复技能,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朱光亚之子朱明远:父亲教会我“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朱明远眼中,父亲朱光亚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曾编写我国核武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对于后来的原子弹研制工作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随后他参与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历次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直播|探秘石油天然气之云参观实验室

“创新争先、自立自强”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石油科技传播大型直播,探秘石油天然气之云游实验室,以油气生成、勘探、开采为线索,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通过基础研究找到油气、开发利用油气的。直播互动体验,带给你不一样的石油科技之旅。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科技工作者的价值,王淦昌用一生践行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科技工作者的价值,王淦昌用一生践行

如何找到外星人?科学家有新进展

人类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怎么找到外星人?

炎炎夏日,脱去这些谣言的“科普”外衣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虽然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似乎有人真找到了“嚼嚼更健康”的依据。

用基因工程为棉花“涂”上五颜六色

经过连续多代的选育,团队已经获得纤维色泽稳定、颜色显著改变的多个杂交组合,包括深棕色至咖啡色,绿色、军绿色和深绿色,橙色,还有深浅不一的蓝色。”孙玉强表示,团队正持续开展彩色棉纤维改良实验,推动彩色棉应用于婴幼儿衣物、玩具和医用纱布等领域。

【科普动画】虫口夺粮!转基因技术打响“玉米保卫战”

【科普动画】虫口夺粮!转基因技术打响“玉米保卫战”

真菌作用知多少?

真菌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我们应加强对真菌的了解,保护有益真菌、避离有害真菌

植物魅力知多少?“满月”不久的它,大有乾坤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比最小的种子重多少?什么植物开的花如同展翅的白鸽?什么植物能活千年且一生只有两片叶子?

接力巅峰使命 破译藏地密码

直播时间:5月22日15:00

中华白海豚部分种群正经历快速衰退

研究结果显示,广西三娘湾及其毗邻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种群;该中华白海豚种群存活率在调查期间存在较大波动,提示该地区存在高强度的海洋应激源/压力源。

我科学家研发B族维生素精准检测方法 叶酸怎么补?测一测就知道

一直以来,孕前女性该补多少叶酸,如何做到叶酸的快速精准检测,临床医学都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 此前,微生物法被临床营养学界公认为红细胞叶酸检测的金标准,但微生物法的主要缺点是检测耗时长,对无菌操作要求高,不利于推广到临床。

【青年问答】走吧!跟Z世代一起穿越历史 看懂中国

如果穿越回古代,没有手机,没有WIFI,你或许会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其实,古人生活的时髦度超乎想象。古人的生活到底什么样?来吧,跟着Z世代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触摸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

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疑云”重重

近期,以往散发的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呈集中发作趋势。多个国家报告的儿童急性肝炎,最初在欧美等国被发现,后在亚洲等多个国家也相继出现。这引起了国内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警惕。

祝融号发现火星亚马逊纪曾有水活动

这标志着祝融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

天和核心舱环控生保系统在轨稳定运行满一年

而在核心舱内部,直接保障航天员在轨生命安全的环控生保系统稳定运行,实现了由“补给式”向“再生式”的重大跨越。为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提供环境保障、生命保障和应急保障等功能的空间站环控生保技术必须从非再生走向再生。

青春献给中国航天|“90后”航天女调度:声传“天地”号令“八方”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 这样的开场,鲍硕说过成百上千次。她是“天问一号”任务的北京总调度,也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首位女性总调度。

青春献给中国航天|从“太空之吻”到“太空牵手”,她的青春与航天“完美对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太空之吻”、嫦娥五号轨道器与上升器的“太空牵手”、中国空间站首次径向交会对接,每一次太空中的完美对接,都有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主任设计师贺中琴的身影。

世界肺动脉高压日|对话小儿心内科专家顾虹:儿童肺动脉高压如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先心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早干预、早治疗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治愈。

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八千米以上海拔高度

4日中午,13名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青春献给中国航天|航天青年挑大梁!他为运载火箭“带方向”

青春献给中国航天|航天青年挑大梁!他为运载火箭“带方向”

青春献给中国航天|探秘火箭总装 航天青年如何铸利“箭”?

火箭总装作为火箭诞生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大到几米直径的部段对接,小到一颗螺丝钉的安装,都有着严格的力矩要求。作为航天一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总体装配工,今年31岁的韩磊便是其中一名“把关人”。

如何吃得更健康?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参考答案

新版指南突出了规律进餐的重要性,“手把手”给出了如何合理进餐和挑选、烹饪食物的科学建议。对此,指南在上一版6条核心推荐的基础上,新增“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2条膳食准则。

青春献给中国航天|火箭如何掌握方向感?航天青年来解答

如果说火箭是运送卫星到太空的专车,伺服系统就是这辆专车的方向盘。在飞行中它的动作实现着,火箭的俯仰、偏航,还有滚转等姿态。

消除疟疾 “中国神草”青蒿素功不可没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总结成‘青蒿素精神’: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欣喜的是,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重磅微视频:《青春献给中国航天》

52年前的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问天的道路。

@所有人,世界地球日,这封倡议书请查收!

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土地学会、光明网共同发出倡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儿童超重与肥胖:不仅仅是吃多吃少的问题

儿童的体重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在体重这件事上,除了看到孩子的进食行为外,还要看到遗传基因、文化传统、社区、家庭环境和儿童自身的情绪调节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问天、梦天长啥样?中国空间站建设这些看点值得期待

“空间站建造完成后,两个实验舱将是航天员在轨主要的工作场所,可以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医学以及空间探测等多个领域的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说,按照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任务安排,执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

一棵植物 一个故事

57岁的王需昌并非植物学出身,在贵州农博园兼职讲解员也才3年,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农博园里备受欢迎的科普讲解员。

“动态清零”和“零感染”有何区别?疾控专家解答

动态清零不追求零感染,但要实现消灭一起疫情,又要求在疫情发生地及时阻断传播,没有新的感染发生。

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打开新窗口

4月15日,《中国科学报》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获悉,该所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团队发现了华北地区一处距今约5.04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并将其命名为“临沂动物群”。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大多数著名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都集中分布在华南板块和劳伦大陆(今北美大陆的主体)。

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成功 空间站在轨建造计划今年完成

郝淳表示,还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以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国科学家用小分子诱导出人干细胞

4月13日,《自然》杂志刊发干细胞领域重大突破——运用化学小分子实现细胞命运的重编程,即将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干细胞。人们希望随时获得干细胞,必须掌握适宜的制备技术,让已经分化的人类成体细胞“走回头路”回转为干细胞。

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将推出系列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

1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新闻发布会。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还将与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度融合,科技部和中国科协将组织开展更多科学家精神宣讲宣传活动。

有了这项生物检测技术,想“挂羊头卖狗肉”?不存在的!

该方法可以在6小时内同时进行至少96个样品的成分及组分测序分析,提高了检测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世界航天日,160秒混剪中国航天大事记

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

世界帕金森病日 | 知“帕”不害怕 预防有方法

世界帕金森病日 | 知“帕”不害怕 预防有方法

数说“太空全能神探”

4月7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高分三号03星成功发射,我国海陆监视监测迎来“三星组网”时代。 2021年11月23日,高分三号02星成功发射,与01星实现双星运行,迈出了我国海陆监视监测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星座建设的关键一步。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直播时间:4月6日(星期三)14:00-17:10

疫苗对奥密克戎没用?打针比吃药效果好?3月“科学流言榜”上榜流言

半月板位于大腿骨与小腿骨连接处,位于膝关节内部,有缓冲和润滑的作用。一个膝关节内有两片半月板。由于膝关节本身承受着大部分体重,很多运动带给膝盖的冲击常会达到体重的数倍。更糟糕的是,半月板内侧的大部分区域是没有血液供应的,受伤后很难自我修复。

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节气与天文观测息息相关,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应该说,二十四节气既有气象意义,又有天文历法意义,这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气象学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我国首型“混动版”长征运载火箭面世

作为一枚捆绑火箭,助推器完成“使命”后与芯级安全分离是火箭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分离程序之一。在研制阶段,长六改运载火箭还成功实施了3次固体助推捆绑地面分离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助推分离技术方案的正确性。

张伯礼院士详解:为什么出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连续几天本土新冠病毒新增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多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无临床症状表现,但能够通过核酸检测出其体内带有病毒的核酸,具有一定的病毒载量,一样具有传染力。

科普短视频:用“硬核干货”连接受众与科学

现在,在短视频平台上,科普很“上头”。 打破对科学神秘遥远的成见,将理性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普及观者,或许是大量科普视频受众更加需要的。 科普事业需要各方的共同助力,不仅仅是科研人员,还需要传播学者与屏幕前的你我。

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何能取得骄人成果

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有何独特之处?是什么让他们能够“甘坐冷板凳”坚持做科研?这些人才成长的背后,又有哪些因素促其成长?

LAMOST再立功!天文学家揭示银河系“成长史”

至此,一个时间轴上被精确刻画的早期银河系形成和演化图像得以呈现

“天宫课堂”再度开讲 探索奇妙太空世界

飞天梦与科学梦将引领着更多青少年的梦想,激励他们探索未知,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生根发芽……

世界气象日丨收到气象预警,你该怎么办?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这样的世界:所有的国家,特别是最脆弱的国家,更有能力抗御极端天气、气候、水及其它环境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

爱水护水 迎世界水日

全国多地举行丰富多彩的爱水护水宣传教育活动和志愿活动,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水日”。

【第22个世界睡眠日】身心健康从好睡眠开始

长期睡眠不足会产生致命的影响,研究显示长期睡眠有问题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全国爱肝日丨身体出现这5种异常,可能是肝脏在“求救”…

今天(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为了自己的健康,必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

降雪!降雨、降温!强对流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防范?

预计3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和北京西北部山区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10~18毫米)。上述地区新增积雪深度3~8厘米,局地可超过15厘米。

科普中国“百人会”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启动

本次征文主题和方向包括科学素质评估研究、科普政策研究、科学传播研究、科普国际合作研究、科学教育及青少年科学素质研究、科普创作研究、科幻创作研究、科技文化研究,投稿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30日。

他是“国产专家一号”,沉默一生为国铸剑

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这位院士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造核潜艇、建核电站

有人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

五彩色系油菜花田间绽放

百余亩的基地里培育了各种有颜色的油菜花,早春时节正是春游好季节,基地吸引了诸多民众赏花留影。

“一生只干了一件事”,筑就中国“通天路”

步入耄耋之年,任老继续发挥余热,他担任载人航天工程论证小组首席顾问,时刻关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专家揭秘:中国古代甲胄为何远胜西方?

今天我们到军事博物馆,来看一看咱们中国古代的铠甲。从材质上区分,中国古代的铠甲可分为皮甲、铁甲和棉甲。这里首先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皮甲,皮甲在那个时候是非常流行,防护效果很好的一种盔甲。

全球最大飞机安-225成“网红”,有啥来头?

近期,一架独一无二的安-225“梦幻”运输机,其硕大的体型让无数网友路转粉。13号从天津起飞,14号上午10点左右抵达波兰华沙。据波兰外交部称,该机上载有两家波兰公司从中国采购的1050立方米新冠病毒防护装备,包括76吨防护服、11吨防护面罩和9吨口罩。

高超音速武器为何难以防御?

高超音速飞行技术问世之后,军事大国纷纷制定各自的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计划,力图在这场极限竞速中抢占先机。那么,什么是高超音速武器,为何其难以防御呢?本期《军事科普Vlog》为您解读。

22年光辉岁月!“空中利剑”歼-10成长史

22年前,一架“绝密战机”在成都成功首飞,震惊世界!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国家。这架战机,就是歼-10。

战疫先锋AR/VR在军事领域有何应用?

今年,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国先进科技产品被广泛应用。其中,叠加了VR/AR技术的各类产品大显神通,提高了抗疫效率。

人工智能助力战疫 AI如何影响未来战争?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同样,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也将带来颠覆性变化。

科技助力抗疫 5G如何主导智能战争?

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战疫中,基于5G技术的各种应用快速落地,高清直播、远程会诊、智能机器人各显神通,担当起科技抗“疫”的急先锋。

红外测温助力战疫 夜视技术如何成“第三只眼“

夜视技术也应用于很多军事装备中,让战士有了夜视能力,克服夜暗条件对军事行动的不利影响,让夜战场变得“透明”。

北斗助力战疫 卫星导航如何成战场“千里眼”

今年,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争中,不少“高科技”的装备频频亮相。其中,中国北斗快速响应,担当起科技抗“疫”的跨界先锋。

无人机助力战“疫” 如何主导未来战场?

其实,近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地位也是与日俱增。

科学之子|席泽宗:于历史深处开辟“星”疆土

在国际天文学界,他的名字总是与超新星联系在一起。他对古代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纪录的证认及整理工作,长期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蜚声于天文学和科学史两界。他就是席泽宗。

科学之子|“数不清”的苏步青?

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曾经与两会结缘,他是谁?又有怎样的故事?

“滴血认亲”有没有科学道理?

提起亲子鉴定,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B:电视剧《寻秦记》中,大殿滴血认亲一幕,穿越到古代的项少龙也是利用“加料”的小动作,证明了假嬴政与秦王的亲子关系。

3D透视翼龙Ⅱ无人机:国际一流的“察打尖兵”

此次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察打无人机的诞生,我国成为全世界继美国之后具备新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研制能力的国家。

[视频]我国新一代察打一体型无人机翼龙Ⅱ首飞成功

此次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察打无人机的诞生,我国成为全世界继美国之后具备新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研制能力的国家。

张钹:什么是科学精神?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看来,科学就是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

罗马尼亚阅兵式美俄装备云集|秦继荣:装备打中打不中全要看火控

罗马尼亚将迎来国庆节,美制的MIM-62“霍克”中程防空导弹,德制的“猎豹”35毫米双管自行高炮,俄罗斯的SA-8“壁虎”防空导弹,以及罗马尼亚本国的TR-85M1主战坦克等装备整齐亮相,成为该阅兵式亮点。

珠海航展没看够?跟我去战机“家里”看看吧

珠海航展闭幕,很多网友表示没看够。今天带您走进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近距离看看战机的样子。

空军成立67周年|新兵佟丽娅呼吁青年人心怀蓝天梦

2016年,是中国空军成立67周年,当下中国空军已成为一支多兵机种组成的战略性军种,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

献礼空军成立67周年|大国佩剑所向披靡

献礼空军成立67周年。中国成立之初,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组建不久即两次入朝作战,老一辈飞行员以“空中拼刺刀”的血性担当与不可一世的空中强敌血战蓝天,击落击伤敌机117架。

【军事科技视频】可回收式运载火箭的发展和演变

可回收式运载火箭不仅可以再次安全进入大气层并不被烧毁,还可以垂直回到发射基地或者海上降落平台。这样,再结合长工作寿命的火箭发动机设计,运载火箭的箭体就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本次我们一起解析可回收式运载火箭的发展和演变之路。

【军事科技视频】中国国产航母猜想

2016年9月25日,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又有了新消息,几张航母甲板施工的照片出现在各大网站上,照片中显示国产航母舰岛分段安装就位。

【前哨观察】舰载机价值飙升 航母舰队花销惊人

军费在各国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中国军费在GDP中的比例低于1.5%。而美、英、俄等世界主要国家,军费占GDP的比例保持在2%~4%之间。

【前哨观察】舰载机采用垂直起降?夹板灼伤怎么破?

垂直起降飞机,F-35B采用了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可以产生高达一万九千公斤的强大推力,并且有效地避免了高温气流对甲板的灼烧问题。

周铉:情牵天麻 耕耘深山

我是一名知识分子,我的技术应无偿奉献给社会,如果我身体好,以后每年都要来彝良一个月,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彝良天麻年产值做到50至100亿元。

【前哨观察】揭秘D-21B:60年代美国绝密侦查无人机

1971年,西双版纳的密林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飞行物,残骸从云南拉回到北京,才发现原来他竟然是美国绝密的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D-21B。

【前哨观察】运-20:带领空军战略投送迈入新时代

今年7月6日,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吸引了广大军迷的关注。空军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举行,这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军事运输及正式列装空军某航空兵部队。

【前哨观察】歼-11:守卫我国领土安全的重型战鹰

从技术上分析,侦察机和战斗机相遇,态势的主动权掌握在战斗机飞行员的手里,侦察机飞行员心里会发虚。但也不全然如此,战机减小速度后操纵性无疑会变差。

【走近大师】叶笃正:气象大家的大气象

在气象领域耕耘六十余载,叶笃正以高瞻远瞩的睿智目光,洞彻气象风云,引领中国气象学界走在世界前沿,实现着他的豪言壮语—“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精彩人生】蒋志刚: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我做起

蒋志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提出了濒危物种保护的行为学原理与方法。

【走近大师】吕跃广:为网络信息安全插上中国臂膀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军事科技前沿】李德生:挥戈沙场书忠诚

李德生参加了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的我党的全部战争。曾以团长身份亲自乔装进入日军巢穴侦查,率领弱旅一举全歼守敌。在朝鲜夺取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自此美军停止了全部进攻战役。

【科技名家风采录】崔鹏:泥石流中的拼命三郎

崔鹏被称为第一个“从泥石流走出来的院士”。近三十年来,他一直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从事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研究

【创新梦·大家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

【创新梦·大家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

郑守仪:忘家思报国,一生情倾海洋

郑守仪:忘家思报国,一生情倾海洋

李术才:我为岩土做体检

李术才:我为岩土做体检

袁隆平的终极梦想:杂交稻覆盖全球

袁隆平的终极梦想:杂交稻覆盖全球

科普中国logo

繁星追梦banner

一图读懂|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引发热议 专家们这样说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针对这一事件,专家们怎么看?

探析学会传播之路 学会服务365TALK沙龙第三期来啦

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科技传播提供了新方式,但科技知识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让其传播受到一定阻碍,学会组织应如何适应信息时代背景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播路径?

科学看待疫情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陈操表示,中国疾控中心将继续做好哨点医院确认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变异株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重症、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的变异株的监测,会同海关部门做好输入变异株的监测。

神舟十六号将于30日升空

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组成。

鸟类物种演化过程被重新认知

包括奇迹鸟类、鸽鸨类、陆鸟类和一个全新的类群——‘元素鸟类’。

中国科大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由于遮蔽物质分布不均匀,使得X射线“泄漏”出来,同时,又因为物质围绕黑洞运动,导致了“间歇性”特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