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中国直播|漫步天上街市——星座辨识与天象赏析
辩识主要的星座、认识璀璨的“明星”,揭示“斗转星移”之奥秘,更亲睹“七月流火”“天津横河”,遥望牛郎织女隔河传情、倾听王族星座的古希腊神话传说……直播时间:9月9日19:40-22:30

“智能亚运”提升观赛体验
作为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智能”贯穿于杭州亚运会筹备全过程。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智能”不仅体现在智能办赛的过程中,也体现在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更加便捷的观赛体验上。

对话水稻育种专家李平:增产、耐高温、定制化......道一道“非常稻”的诞生故事
我国的水稻育种一直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诞生了一批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水稻新品种。

培养科技创新“预备队” 我们还需做点儿啥
很多学生的研究课题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为老人设计的智慧药盒,解决校内自行车停车难研发的双层停车架,为校园荷塘处理浮萍、恢复生态提出的解决方案等。

科普中国直播|气象万千知多少?打卡北京市观象台
带领广大网友走进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个现代气象台站,向观众展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知识,近距离参观各种观测设备等,揭示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原理。直播时间:8月19日10:30-11:30

科普中国直播|“学习二十大 童声传科普”——第八届小小讲解员社会实践
本次直播将组织小讲解员们用自己的视角以及学到的知识为视频前的观众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直播时间8月20日13:00-14:30

气温再创新高 应对刻不容缓
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近日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是12万年以来的最热月份。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近期全球多地遭遇的热浪、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酷现实,也是对未来的预警。

科普中国直播|这个浪漫的夏夜 一起去看英仙座流星雨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也是唯一在夏季的英仙座流星雨即将迎来极大期!而且这次恰逢残月,几乎没有月光干扰,可谓是近几年最佳观测时机。科普中国、光明网将进行全程直播,欢迎关注。直播时间:8月13日20:00

科普中国直播|弘扬科学家精神: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
“弘扬科学家精神: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主题报告,将围绕科学家精神的传承等进行交流。直播时间:2023年8月10日15:30-17:00

科研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我国创造了超大型浮选设备当年研发、当年投用的中国速度,实现200立方米浮选机批量应用,打破了特大型浮选设备一直被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

探索国际工程教育的“中国方案”
7月24日,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公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牵头完成的“新工科教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中国天眼揭秘黑洞“脉搏”
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利用中国天眼,对微类星体GRS 1915+105开展了高时间精度的长期观测,发现该星体的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周期约为0.2秒。

科普中国直播|“文明的温度”科普报告会
专家研讨会活动旨在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公众传播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以及促进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跨学科学术交流,为“3060”双碳目标建立更加广泛的公众和科研基础。

原子制造 未来在途
什么是原子制造?顾名思义,就是以原子为原料制造所需的材料和器件产品。它是近来被高度关注的原子级制造技术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将史无前例地实现对原子的逐一精确操控,将原子按需垒砌,构筑原子级细锐、精准、完美,而且具备从物理上远超常规块材物性的产品。

科普中国直播|建瓯闽北乌龙茶科技小院成果展示暨茶叶品鉴推介活动
届时将邀请专家评审团参照国标《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综合考虑茶叶品质及价格,评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茶叶若干款。直播时间:7月19日10:00

【一线调研·青春有为】海岛“追虫”保丰收
和昆虫迁飞一样,从2017年开始,每年的5月到10月,周燕就会来到岛上,和她的同事、同学一起,利用观测、捕捉迁飞昆虫的设备,如雷达、高空探照灯、灯诱、食诱等各种装置,对高空迁飞昆虫进行取样研究。

微生物有望成为抗癌利器
在巴尔布尔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巴蒂斯特团队于2020年启动了一项Ⅱ期临床试验,20名患有4期转移性胰腺癌的患者接受了标准化疗,以及经过基因改造的沙门氏菌的治疗。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

设立全国生态日,是标志更是动力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6月28日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决定指出,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科普中国直播|2023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
论坛将就智能车辆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政策规划、研发现状、关键问题、发展趋势进行深度研讨,共商智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大计。直播时间:7月2日9:00

让更多“中国药”护佑人民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发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中国药”,需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尤其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热浪来袭,透视北方多地应对高温天气举措
近期,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3℃或以上。面对来势汹汹的高温热浪,该如何应对?个人健康防护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预防中暑?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并梳理多地应对高温天气的措施。

揭开史上最亮“宇宙烟花”的秘密
自1967年首次观测到伽马暴以来,人类至今已探测到近万例伽马暴。而在这万例伽马暴中,此次观测到的伽马暴更是独一无二,其释放出的能量不仅较此前观测到的伽马暴都高,而且产生了极为狭窄、极端明亮、接近光速运动的喷流,科学家将其评价为“千年一遇的重要天文事件”。

一箭41星发射圆满成功
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我国北方植树造林增汇效应系统评估取得新成果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院士团队聚焦我国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历时多年,开展了大尺度的配对采样调查研究。团队首次通过严格配对的大尺度采样调查系统评估了中国北方植树造林的增汇效应,并揭示了人工林植被碳汇和土壤碳汇的不对称变化受到土壤氮水平的调控,这对实现植树造林增汇的准确核算和精确预估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成果以《造林后植被和土壤的不对称固碳受土壤氮调节》为题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科普中国直播|生命的螺旋——"纪念DNA双螺旋发现70周年"科普报告会
报告会以“⽣命的螺旋”为主题,邀请讲座嘉宾讲述并分享对⽣命科学的认识。直播时间6⽉10⽇14:00-16:55

【小院故事】将技术下沉到每头肉牛身上 科技小院让牛产业“更牛”
看似不起眼的“养牛小院”,却隐藏着发展肉牛产业的“大智慧”,这就是坐落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最美科技小院”——宁夏永宁肉牛科技小院。

直播|“高擎精神火炬 助力自立自强”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
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中国老科协将举行“高擎精神火炬 助力自立自强”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
会议时间 2023年5月30日(周二)上午9:30-11:30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上海科技节、科普论坛
值全国科技周、上海科技节期间,上海交大生物转基因科普基地特别组织“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科创策源 智创未来”科普论坛活动,邀请到邓子新院士、刘耀光院士、陆钰明教授作主题报告。直播时间:5月28日9:30-12:15

【科普中国直播】气象万千 强国有|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技知识竞赛决赛
决赛期间还将展演气象文化创意赛优秀作品,通过舞台剧、歌舞、民乐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中华文化之美、弘扬气象科学精神。直播时间:5月27日14:00-16:00

科普中国直播|感知自然,从24节气到现代气象仪器
本次直播选取24节气这一凝聚我国古人智慧的文化和科技的结晶,结合气象探测仪器、计量科技、智慧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普及气象仪器科学和技术的同时,传承我国先人智慧。直播时间:5月26日13:30-16:00

设施农业 让戈壁大漠飘出禾谷香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科普中国直播|点亮精神火炬 解读作物科技
邀请了3位青年科学家,以“点亮精神火炬 解读作物科技”为主题向公众和科技工作者解读宣传棉花、大麦和谷子的科技进展。直播时间:5月20日 14:30-17:00

【科普中国直播】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2023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场活动
2023年全民营养周主场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举办,中国营养学会等承办,拟于5月12日上午9:00举办。

【光明时评】建好国家植物园,打开通往“植物王国”的门
植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态系统第一生产者,植物对涵蓄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极为重要。

探日卫星“夸父一号”向国内外试开放观测数据
此次数据试开放的范围,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的全部观测数据、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的部分观测数据、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的部分观测数据,以及它们此后的准实时观测数据。

科普中国直播|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普大师校园行
为响应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在全国学术年会召开期间组织专家进入当地高校、中学进行专题科普报告。直播时间 4月11日15:00-16:30、15:30-16:15、16:00-17:30

“慧眼”“极目”精确探测最亮伽马射线暴
北京时间3月29日凌晨2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以下简称“伽马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

“守护者”贾瑞宗:筑牢“南繁硅谷”生物安全屏障
贾瑞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副研究员、南繁育种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最早派驻三亚的一名南繁生物安全科研工作者,他和团队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在支撑海南南繁区的生物安全。

【追梦南繁】“追光者”徐志红:光的尽头有甜蜜的彩虹
挂在藤上的西瓜们小巧玲珑,这是西瓜育种专家徐志红使用立体吊蔓栽培技术培育出的小西瓜。深耕西瓜育种行业几十年,徐志红培育出数种广受欢迎的西瓜品种。

我国成功培育3个基因编辑小型猪新品系
中农巴马小型猪3个实验用小型猪专门化品系近日被认定为中国实验动物新资源,收录于国家实验动物模型资源信息平台,为首次通过鉴定的基因编辑猪疾病模型新品系。

我科学家研发逐级悬浮打印技术
组织/器官的体外功能化重建是生物制造领域长期以来的努力目标。 “利用SPIRIT技术,成功打印构建了含可灌注血管网络的心室模型,这是现有生物3D打印技术所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