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郭天财:四十六年如一日 为小麦高产“问诊把脉”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繁星追梦> 人物 > 正文

郭天财:四十六年如一日 为小麦高产“问诊把脉”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12-06 11:03

  在河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麦要想创高产,种啥?咋种?咋管?得听郭教授的。”农民口中的郭教授,叫郭天财,是河南省著名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郭天财:四十六年如一日 为小麦高产“问诊把脉”

  1974年,郭天财被保送到河南农业大学。由于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饥饿的滋味,刚入学,他就立下了一个志向:“让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

  抱着这个志向,郭天财十分珍惜大学学习的机会,整天埋头于书海之中,汲取知识的营养。三年后,郭天财以门门功课均为“优秀”的成绩大学毕业。

  20世纪80年代初,郭天财接任河南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研究推广协作组组长。从那时起,郭天财就将小麦高产与超高产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郭天财:四十六年如一日 为小麦高产“问诊把脉”

  每年,在小麦8个多月,240来天的生长期里,郭天财有2/3的时间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麦子种下了,他就往麦地里跑,考察小麦的生长状况、制定麦田管理对策、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小麦;麦子收了,他就往实验室钻,研究高产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特点、形态生理指标。

  而在这条永无止境的小麦栽培道路上,郭天财随身携带着两件物品:一把小铲子和一个钢卷尺。小铲子用来挖土取麦苗,查看土壤墒情、小麦根系生长状况;钢卷尺用来测量小麦株高和叶片生长状况。

  有一年春节刚过,郭天财下乡看到有位农民在麦田施肥浇水,就用这两件小工具为小麦“做诊断、开处方”,最后一亩地多收了200多斤。

郭天财:四十六年如一日 为小麦高产“问诊把脉”

  “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四十六年来,郭天财带领团队,创新提出了小麦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集成了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小麦生产关键技术,主持创造了一系列小麦高产典型。2022年,河南小麦平均亩产达894.62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3.22斤。

  如今,郭天财的“白面馍”梦想早已实现,吃得更优质、更营养、更健康成了他的心头事。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南日报

 

审核专家

罗兴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 导

宋雅娟 蔡 琳 肖春芳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郭天财:四十六年如一日 为小麦高产“问诊把脉”

[ 责编: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