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每年的选种时节
种子真伪始终是农户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
种子的真伪鉴定
极大依赖田间种植观察
需要等待完整的生长周期
耗时久、效率低
如今这一局面迎来技术突破
北京农业科学院赵久然团队
研发的玉米DNA指纹鉴定技术
从基因层面锁定品种差异
像分发“身份证”一般
实现了种子品种的快速科学验真
该项技术建立在严谨的标准流程之上
标准样本经分样后
部分存入冷库长期保存
部分通过两组平行实验交叉验证
经由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与传统鉴定方式不同
其无需等待作物成熟
仅在实验室环境中即可完成检测
大幅缩短了鉴定周期
目前
十万余个玉米品种的标准指纹数据已入库
联合大数据中心
实现了品种信息的安全存储、共享与追溯
技术应用领域不仅覆盖
种子真伪鉴别、纯度检测等基础场景
还延伸至品种试验审定、品种权保护等领域
为派生品种鉴别、加工原料溯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玉米DNA鉴定技术的应用
正推动农业品种鉴别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实证”转变
为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让好品种不被辜负
让种地更踏实
记者:宋雅娟 肖春芳
制作:李怡霏(实习) 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