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千万IP创科普
你是否好奇过我们服用的每一粒药是如何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又是谁来确保每一批药物的成分都精准一致?答案就藏在制药工程专业里。如果把新药研发比作是大厨琢磨新菜配方,那么制药工程就是让这道菜在连锁店里上线,并且每一口味道每一份的分量都分毫不差。

药物作为“守护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其研发与生产不仅需满足技术要求,更要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质量规范与伦理准则,这正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出发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特征。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志强介绍,制药工程是一门以工程学为核心,深度融合药学、化学、生物学及智能技术,覆盖药物研发、生产、质控全链条的综合性工科专业,核心是打通实验室研发到市场稳定供应的产业化路径,既要参与药物研发中工艺路线的设计与优化,也要解决生产环节的工程技术难题,最终实现药物高效、经济、安全、合规的大规模生产,确保药品能稳定服务民生需求。

李志强表示,制药工程专业直接决定了药品能否从“纸面”走向“市场”,决定了医药产业的自主制造能力和基础实力。近年来,国家对关键药品和原料药的自主供应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如果只擅长药物研发,却不掌握先进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和核心设备技术,就会在关键环节被限制。
“制药工程正是攻克这些核心制造工艺、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关键。因此,在化学制药、原料药生产、药品工艺设计等领域,制药工程人才作为‘特殊商品(药物)产业化的核心执行者’,具有不可替代性。”李志强介绍,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抗周期、高刚性”朝阳产业,制药工程专业的前景与国家战略、民生需求高度绑定,发展空间广阔。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讲师李胜楠致力于新型纳米生物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多功能纳米诊疗系统的构建与评价研究,简单而言,就是设计“能听指令释放药物”的纳米载体。
“肿瘤组织有自己的专属特点,比如pH值更低,还有一些特殊的酶或高表达蛋白,这些都是和正常组织不一样的‘信号’。”李胜楠介绍,通过在现有的原料药的基础上,她和团队设计的纳米载体,就像带了“环境传感器”,在正常组织里会保持“休眠”,不释放或很少释放药物,一旦到达肿瘤部位,感受到环境变化就会被“激活”,让药效更多地用在病灶上,既提高药效又减少副作用。
目前,该项研究已经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能明显看到肿瘤生长被抑制,同时正常组织的损伤大幅降低。但李胜楠深知,科研成果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起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李胜楠介绍是来自生活中的一次触动。“我妈妈的朋友当时查出肺癌,手术后需要化疗,可化疗后的副作用特别严重,导致身体各项指标一直没能恢复,不久就去世了。”这件事让她感到非常揪心,也真切感受到,传统化疗药之所以会有很大副作用正是在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要同时被攻击。
正因如此,李胜楠下定决心深耕这一领域,为的就是让药效更精准。“对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这种真问题上,哪怕每次只进步一点点,既为国家生物医药添把力,也体现了自己实实在在的价值感,这就是在这个领域坚持下去的底气。”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战 钊
总策划
宋雅娟 蔡 琳
记者/编导
蔡 琳
统 筹
张 蓉
特别鸣谢
河北工业大学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