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8K+VR呈现美丽和谐生态画卷,推动视听行业新质生产力

纪录片中还融入了VR拍摄,观众可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于贵州奇幻瑰丽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等生态景观,足不出户实现与大自然的零距离邂逅。

海内外业界人士福建南安共话“厕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就“水资源与卫生的可持续管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探讨。

创新驱动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围绕多沙河流水利工程设计与调控,带领团队从“增水、减沙、调控水沙”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研究,建立了泥沙工程控制理论技术体系,创建多沙河流水库“蓄清调浑”工程设计运用方式,完成黄河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并实践应用。

“你好,中国竹”行动启动 “以竹代塑”推动可持续发展

3月31日,“你好,中国竹”可持续发展行动在“中国竹都”贵州省赤水市启动,该行动由国际竹藤组织、人民日报新媒体、赤水市人民政府和联想集团发起,以响应我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

节能降碳政策持续加码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受热捧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而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

专家学者建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为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相关理论研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在近日举行的“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多学科跨专业角度建言献策。

科学家发现1厘米长细菌

在加勒比海瓜德罗普岛的红树林中,一些奇特的丝状生物潜伏在沉入海底的腐叶上。

废弃生物质制成新型类PET塑料

摆脱化石燃料和避免塑料在环境中堆积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

筑牢守护黄河的生态长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先天自然条件和特有地理地势,使这片塞上沃土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

六五环境日|汇聚绿色发展的点滴微光——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扫描

6月5日,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共同揭晓了2022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名单,其中评选出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104位。

他们签约了!共同致力于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

4月28日上午,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第二届理事会会议。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以及相关行业、共建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我国自主制作的无线电气象传真覆盖南海海域

从23日开始,在南海海域航行的船舶可以接收到我国自主制作和播发的无线电气象传真产品,包括台风、降水和海浪预报等。当日,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岸电台与广东省气象台联合启动南海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服务,填补了我国南海海域无线电气象传真业务空白,为船舶安全航行保驾护航。

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出台 专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

广东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全省共有4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3处省级重要湿地,湿地总面积约2630万亩。红树林面积约18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42%。

屋顶建起“发电厂” 村民乐享阳光红利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的汤锦华乐呵呵骑上“小电驴”,不到10分钟,就从工作地点回到了村里。村里铺了柏油路,道路两侧装上了带光感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的智慧路灯,宽敞明亮,一群小孩子正在灯下嬉戏玩耍。

绿氢:纯正的零碳新能源

根据预测,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

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诗画浙江”

雨后的浙江衢州乌溪江烟雾缭绕,山间农舍在雾气中时隐时现,呈现一派山清水秀的景致。偶尔有细心的游人望见中华秋沙鸭在江中嬉戏觅食。这一被称为“生态试纸”的物种,已连续10年被发现在此地越冬。

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力后劲十足

在青藏高原,草场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科学探明青藏高原草地变化,对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科学评估青藏高原生态十分重要。

擦亮生态底色,海南争当降碳“优等生”

蓝天白云同作伴,青山绿水共为邻。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不少市民徜徉于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尽情呼吸着净透的空气,惬意地享受着阳光与海风。在这里,濒危水生植物水菜花悄然绽放,花鳗鲡、小天鹅、栗喉蜂虎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安家落户……

密云水库首次摸底鸟巢数目2600多个

黄楠,密云水库水管理处环境管理科科长,在谈到京冀联手治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密云水库大流域的水环境巡查。所谓大流域的水环境巡查,“当然不能只在北京境内了,还得去河北境内的上游去巡查。”黄楠说。

扎根深山拓荒植绿 见证京津风沙治理

门头沟区林业站副站长王卫东跟植树造林打了15年交道,他把自己比作深山里的“拓荒者”,全程参与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

京津冀联手治沙治水 共守绿水青山聚宝盆

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八年来,三地之间的合作愈发密切。北京与天津联手“治沙”,于2000年和2013年先后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两期工程,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累计完成造林营林921.9万亩,肆虐的风沙被大片的绿色压制住了。

国家气候中心:2月以来全国降水量破纪录

2月25日起,冷空气减弱,气温逐步回升,南方地区终于告别持续了20多天的连阴雨雪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数据表明,2月以来(2月1日至22日),全国和南方地区平均降水量均创1961年以来同期新高,平均气温均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

珠江流域完成“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 保障沿线城乡居民供水安全

据水利部消息,截至2月19日,珠江流域“压咸补淡”应急补水圆满完成,有效压制了天文大潮带来的强咸潮影响,确保了对港对澳优质、足量原水供应,广州、东莞、珠海等地供水安全有效保障。

保护植物新品种权 海南将设植物新品种审协中心

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日前,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以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共同签订了《联合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测试工作的合作备忘录》,探索设立全国首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下称“审协中心”)。

绿色消费加快迈向主流

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在促进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方面作出详细部署,旨在推动中国绿色消费再上一个新台阶。

河湖海湾 长治久美

人们常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有海的地方就有力量。千百年来,人们从江河湖泊中取水用水、浣纱洗衣,向海洋深处打捞渔获、勘探资源,河湖海湾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首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发布

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共有9处,分别是山东马踏湖、安徽新安江(黄山段)、北京密云水库、内蒙古哈拉哈河(阿尔山段)、四川邛海、浙江下渚湖、泸沽湖(云南部分)、福建霍童溪(蕉城段)、浙江浦阳江(浦江段)。

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有了新指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围绕炼油、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7个行业,提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

亚洲象裸眼3D视频亮相云南户外8K大屏

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讲好云南亚洲象故事,亚洲象裸眼3D视频近日惊艳亮相昆明市北京路与东风路交叉口金格百货中心户外大屏。

科学护水,不能光禁渔还得会捞鱼

今年初,千湖之省湖北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开展禁捕水域生态捕捞的试点省份,首批5座禁捕湖泊、水库的淡水鱼按科学规划进行生态捕捞,也让市民吃到更加鲜嫩的活鱼。

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落地见效

记者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去年,甘肃省各市州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13起,其中5起已办结,涉案金额约5050万元,已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约2849万元。

“捕捉”刚性碳排放

大气中的碳排放有没有可能收集起来呢?这不是异想天开,实际上“碳捕捉”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正越来越受国际关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CCUS是确保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绝大多数气候模式都需要它以实现深度减排目标。

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

在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今年能源工作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进东中南部地区风电光伏就近开发消纳,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和“三北”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化开发等。

助力实现大幅度碳减排 我国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实现新突破

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国家能源集团24日正式对外发布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该技术通过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评审,并在山东烟台成功投运。

“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局良好 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84.9%

24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2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天然气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我国加大油气勘探开发,预计全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约2060亿立方米、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煤层气利用量77亿立方米,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衡山:古樟树有了“身份证”

12月16日,衡山县福田铺乡燕形嘴革命古樟有了自己“身份证”,“身份证”上不仅有责任单位、联系电话,还有二维码。市民通过扫码,即可了解该树的树名、树龄、保护级别、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信息。

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年内首超一万亿千瓦时

记者日前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前11月,我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0355.7亿千瓦时,年内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97%,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达到13.8%,同比提升2.14个百分点。10355.7亿千瓦时,基本相当于今年同期的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数据。

青海电网新能源装机占六成

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今年10月底,青海电网全网总装机407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85万千瓦,占比达到61%。

电力行业“火力”全开 让这个冬天“暖洋洋”“亮堂堂”

电力是国家基础工业,事关国计民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电力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别是9、10月份,受煤炭供给偏紧、煤价大幅上涨影响,全国多地出现有序用电现象。

规划城市绿化不妨“立起来思考”

最近,《重庆市城市立体绿化鼓励办法》开始施行的消息在不少重庆市民的朋友圈成为热点。立体绿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应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政府与社会各界立体互动,进而达到提高城市绿化效率、降低绿化管理成本、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良好效果。

我国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城乡绿色转型 共建生态宜居的美丽城乡

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更加美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深圳龙岗,一座绿色低碳城

深圳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其国际低碳城是深圳市19个重点发展区域中唯一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特色的重要载体和示范窗口。

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意见》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守护好风景 收获好生活

废弃矿坑变身旅游景点,老旧村落重拾昔日风光,森林深处建起康养步道……近年来,多地积极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旅游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额突破10亿元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电价改革“满月”,有啥新变化?

前不久,国内煤炭、电力供需持续偏紧,部分地区出现“限电限产”现象。为缓解煤电供需紧张局势,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下称《通知》),电价改革迈出一大步。目前,《通知》下发已满1个月,各地电价有何新变化?电力供应偏紧情况是否有效缓解?记者进行了采访。

昔日的“地球伤疤”,今朝已成绿水青山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的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我国黄河流域煤炭开采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矿山建设和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我国首次在交通运输领域布局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近日,最新批准建设的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公布,交通运输部推荐申报的北京大杜社公路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青海花石峡冻土公路工程安全、广东港珠澳大桥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入选。

自然资源部:四方面保障体育公园建设土地供给

体育公园建设离不开土地保障。各地普遍反映,土地要素是影响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推进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用地服务保障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

自然资源部:在非法实质性占用耕地方面要毫不手软、严肃查处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如何管好用好耕地,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就目前我国耕地的保护形势进行阐释。

新研究揭示西北地区沙漠干旱周期及机制

由兰州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参与的科研团队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西北地区沙漠的干旱周期及机制。专家表示,这有助于研判未来干旱环境的演化。

“望天”之蛙破纪录了

世界上的蛙类能爬多高?此前蛙类栖息的最高纪录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灰树蛙创造的,其在20.5米高的北美乔松树干上被发现。但近日,《生态与环境前沿》以图片报道的形式介绍了一种生活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里的黑蹼树蛙,它们刷新了蛙类的栖息最高纪录。

守护多样物种 共建美丽中国

我国近日发布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

30万尾珍稀鱼类将放流长江

10月24日至11月7日,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约30万尾、共计6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将被放流,其中包括5万尾30厘米以上长江鲟。此次放流对有效补充鱼类野外种群资源、修复长江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节水降耗 绿色发展

天津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10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城市之一。同时,以制造业立市的天津,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都是用水大户。

控源头 重回收 抓末端

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治理带来挑战。

让东北虎豹有更好家园

“保护成效非常明显。”说起这几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变化,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广顺抑制不住兴奋。他至今记得2000年左右刚开始做东北虎研究时的担忧和压力,那时,我国调查到的野生东北虎仅有十几只。

“双碳”行动施工图划定 多行业迎投资新机

在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备受关注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政策文件先后发布,提出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明确2030年相关领域细化目标,“双碳”施工图逐步明确。

商务部:前三季度储能节电产品网上销售走俏

在商务部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解读2021年前三季度网络零售数据时提到,储能节电产品网上销售走俏。

最高法出台《意见》 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最高人民法院在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强调,要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脱碳”变革开启绿色未来

科技影视周暨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日前在深圳开幕。大会由专业论坛、评优晚会、公益展映和科普讲座、“青锋少年”杯环保摄影作品大赛以及绿色低碳生活展览构成。

怎么才能入选国家公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详解5项标准

日前,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到23万平方公里。入选首批国家公园需要满足什么要求?符合准入条件的区域都能纳入国家公园吗?在10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国家公园标准”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人士作了详细解答。

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我国继2011年以来第二次从国家层面对外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

生态环境部:调整能源结构仍然存在诸多的现实困难和挑战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孙桢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能源安全这些艰巨的任务,调整能源结构仍然存在诸多的现实困难和挑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生态环境部: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了18.8%

今日,国新办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在发布会上介绍,要统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紧编制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国家公园会对公众开放吗?官方回应来了

“中国设立的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图解】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做了这些努力

【图解】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做了这些努力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林学会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万余种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于2007年开始运行,是我国唯一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综合保藏设施,也是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白鹤滩水电站并网成功

21日上午8时58分,由哈电集团生产的白鹤滩右岸电站14号机组顺利与电网实现同期并网。此举标志着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正式进入并网试验阶段,此后将进行系列试验项目,并择机转入72小时试运行阶段。

实施重大绿色科技工程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根本改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打造“江南美窗口”,嘉兴“智”理生态环境

浙江嘉兴南湖是革命红船的启航地。6月19日,漫步在南湖堤坝上,记者看到,岸边绿树成荫,湖水碧波荡漾,微齿眼子菜等植物在水底婀娜摇曳……南湖水质生态大幅改善,只是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近年来,嘉兴立足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清废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蝶变跃升,嘉兴成为了“江南美窗口”。

这栋示范楼引领 建筑节能转向近零能耗

“温度28℃、风力二级、PM2.5……”夏日炎炎,走进北京北三环边上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一栋棕色楼宇左上方显示屏上,即时发布着其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最新信息。

青海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对维系青藏高原及我国西部大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采访团来到青海湖畔,在保护地开展一线调研,见证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景象。

地质储量超10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获悉:经过两年多集中攻坚,中石油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获得重大勘探成果,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庆城油田,是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4亿千瓦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4亿千瓦,同比增长9.5%。其中,风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同比增长34.4%;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6亿千瓦,同比增长24.7%。

24小时在线 国内首套输电线路“全能管家”上岗

6月20日,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近日南方电网在云南香格里拉500千伏建太甲线已完成非电气量集成传感器带电安装并投入运行。这是国内首套输电线路全景智能监测装置,标志着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技术实现跨越式突破。

把原油从石头缝里“洗”出来

大庆油田经过60多年的开发,主力油田即将进入后油藏阶段,采收率要提高一个百分点,不亚于百米短跑成绩提高0.1秒的难度,还有办法吗?大庆石油人给出了肯定答案。

十三五期间呈贡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 省级美丽河湖建设榜上有名

治理根本还要守住源头,围绕《昆明市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呈贡区在河道治理、雨污管网、面源污染防治等多方面进行了源头的严格治理和管控。

助力“地球一小时” AI守护绿色地球

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在3月27日晚间8:30分开启,合合信息作为推广合作伙伴,号召全球用户“为地球发声,与自然共生”,用AI守护绿色地球。

“深海一号”能源站顺利抵达目标海域开启安装调试工作

“深海一号”能源站拖航现场组长谢维维说,在拖航途中,受海洋横涌影响,能源站上部横向摇动最大达到8米。陵水17-2是中国首个1500米自营深水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方,距海南岛150公里。

中国海油力争2025年油气产量超8000万吨

5年来累计生产原油3.83亿吨、天然气1166亿方,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了24%和13%;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290亿元。2020年国内油气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6500万吨油当量……近日召开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2021年工作会亮出了“十三五”成绩单。

“很多动物都回来了”——探访滇池生态屏障星海半岛湿地

题:“很多动物都回来了”——探访滇池生态屏障星海半岛湿地 李宇涵介绍,坐落在滇池北岸的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是滇池边形成的一个闭合湖滨生态湿地带,是滇池的生态屏障,让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的提升和改善。

“一厂一策” 天津市对近1.9万家散乱污企业分类指导

10月31日上午,环境保护部举行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环保部重点工作进展有关情况。

中国科学家在南海种珊瑚 海洋生存空间有多大?

寂静的海底,黄晖只能听见自己呼气时氧气瓶冒出串串气泡发出的咕噜咕噜声,视线范围仅有数米。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几何?

气候变化对于不同农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是全球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约占人类食物热量来源的64%。

核电站附近居住会受到辐射影响吗?

对于核电厂,有人因恐惧而反对,但也有人因敬畏而掌控。而在核电厂周边生活一年仅会受到约0.01毫希弗,比正常受到的辐射剂量小得多,基本可以忽略。在一些“恐核”人士看来,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爆炸,其威力等同于原子弹爆炸。

蜻蜓老祖宗为什么如此彪悍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在高氧环境中(氧气超过平均指数)培育蜻蜓可使它们的身体变得更大。

转基因飞蛾有望让蛾害绝迹

美国康奈尔大学最近提出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已经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即将在纽约州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进行试验。”  此前,Oxitec公司已经使用相同的技术“生产”了雄性伊蚊,用于防止某些蚊子传播的疾病,例如寨卡、登革热和黄热病。

中国海流能发电跻身世界前三甲

海洋能包括温度差能、波浪能、潮汐与潮流能、海流能、盐度差能、岸外风能、海洋生物能和海洋地热能等8种。

“新杀手”挑衅 或使南极臭氧层恢复延迟多年

臭氧层(保护人体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高海拔氧分子层)在过去10年间一直在恢复。像含氯氟烃和其他破坏臭氧层化学物质一样,二氯甲烷在遇到阳光时会分解。现在的研究证据表明,该分子能够抵达同温层的较下方,其中包括臭氧层,其高度距离极地8千米。

研究:海平面温度变化助推部分地区持续干旱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9日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上的研究成果称,海平面温度变化是北美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现持续干旱的一个重要诱因。

未来的“智慧小区”究竟“智慧”在哪里?

在未来人们生活的小区中,也许没有门禁卡就能开门,停车可以共享车位,车位可分时租赁,居家老人能够有机器人全程陪护……  其实,这并不是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据《北京日报》报道,为了加强智慧小区建设,北京市通过信息化、物联化、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开发了“北京市智慧小区服务平台”。

保护湿地留住野生鸟类

每年六七月份,是鸟类繁殖的季节,山东省东营市白鹭园的6000多只白鹭,今年又迎来2000多个新生命。今年5月18日,一场白鹭湿地概念性总体规划专家研讨会在东营举行,50亩的白鹭园有望升级成130平方公里的白鹭湿地。

垃圾填埋气发电 废气变清洁能源

浙江省东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800吨。为将其充分利用,该垃圾填埋场建设了填埋气发电项目,并于2016年10月正式投运发电,一期投入两台装机容量1067千瓦的内燃机组,年均回收填埋气1000多万立方米。右图为东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发电机组预处理机,用来过滤填埋气中的杂质。

国际能源署负责人称赞中国可燃冰试采工程

正在此间出席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的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11日表示,作为能源研发领域领先的国家,中国通过试采可燃冰再次发挥领导力。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怎么样?两位院士这么看!

7月6日上午,伴着窗外的大雨,由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组织的“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程科技论坛”在北京开幕。尹伟伦演讲后,曾担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的魏复盛院士开始演讲: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海洋波浪也是清洁能源:我国波浪发电装置成功突破关键技术

近三个月的海上试验表明,该发电装置浮体摆动正常、吸波稳定,飞轮蓄能均匀而连续,发电性能稳定。目前,这款波浪发电装置前期装机5千瓦,采用浮体重构模块化设计理念,后续可以扩大波浪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通过并网可以提供标准电力供给。

“喝”农药的植物

目前,虽然人们已经掌握了几种土壤修复方法,如焚烧处理、生物处理、物理或化学处理、陆上抛弃处理等,但投入成本巨大,普通百姓很难承受得起。虽然柳树比印度芥菜“吃掉”重金属的水平低一些,但是它的根部功能强大,能“吃掉”镉、镍和硒,甚至能在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柴油污染区域存活。

盘点那些即将跟我们道再见的植物

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梵净山冷杉(平枝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中国贵州省特有种,亦为第四纪残遗植物。

水稻里面“育”良药 植物中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保质又保量

据《长江日报》报道,2017年5月16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获国家食品药品审评中心批准,进入临床研究,它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水稻生产的一类创新药。

雾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看了这些你就全都知道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于雾霾的成因,还有一种“积累说”,这是基于雾霾形成的机理提出的。

洪灾后农作物如何“求生” 专家放“大招”

来自湖南省农委的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月27日,全省农作物受灾290万亩,其中成灾144万亩、绝收26万亩。“连续暴雨,湖区堤院普遍呈严重内渍,水稻不同程度受洪涝灾害影响,特别是洞庭湖区的稻区。

高铁专家解析复兴号优势:监控全面 可自动限速

6月27日消息,26日,被称作中国高铁最新版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完全自主”“中国标准”……这些关键词再次让中国高铁成为舆论焦点。赵红卫:“和谐号”动车组之前也达到时速486.1公里的试验速度,但既然是试验速度,它是在列车上做了很多技术改进的基础上,才达到的这个速度。

石油石化企业网络安全技术交流大会召开

6月20日至22日,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网络安全技术交流大会暨展示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代表就助力石油石化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提升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石化首次网络直播探秘页岩油气实验室

5位领导专家,1位网红记者,历时100分钟,直播开始在线观看人数7000多,结束时逾8200多人。

关于全球变暖,中外科学家联合发现了这样的秘密……

尽管未来全球变暖可期待,但是考虑到各海盆海温变化的复杂性,有可能与GHG引起的增暖同步,也有可能与增暖异步,这就使得对于未来的预估更为复杂,一旦二者增暖同步,引起的全球变暖速率必将超过目前,后果难以想象。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发布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指的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上升/下降的著名气候现象,其名称起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小男孩/小女孩”。

土壤修复期待“绿色可持续技术”

绿色可持续修复是一种考虑到修复行为造成的所有环境影响而能够使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修复行为。所谓绿色可持续修复,美国环保署(EPA)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考虑到修复行为造成的所有环境影响而能够使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修复行为。

“国外成主流、国内刚开头”的液体配肥好在哪?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从这句家喻户晓的农谚中,不难看出肥料对农业的重要性。“云农场的液体配肥是定制化的液体复混肥,这已成为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流肥料,也是我国未来化肥的发展方向。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连续试采时长雄冠世界

记者从南海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获悉,截至6月21日14时52分,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已连续试采达42天,累计产量超过23.5万立方米,这个连续试采时间已经是目前世界第一。

高精尖创新团队在林木次生生长遗传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林木次生生长源于维管形成层,通过径向分裂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即木材。深度解析林木次生生长的遗传调控机制,为提高林木产量与品质,保障木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17聚焦森林康养 我校连续7年承办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分论坛

绿色新闻网报道 6月17日,2017年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大会隆重开幕。研讨会举办期间,宋维明校长还接受了大会新闻中心媒体的集体采访,贵州电视台和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的专访。

“2017第二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在京隆重举行

昨天,“2017第二届中国生态环保面料设计大赛”媒体见面会(以下简称“大赛”)在北京隆重举行。盛泽产业集群在环保面料、节能减排等方面树立了产业样板和行业典范,为大赛提供了肥沃的产业土壤和成长养料。

北京林业大学西南生态环境研究院落户贵州双龙

绿色新闻网报道 6月16日,北京林业大学西南生态环境研究院签约仪式在贵州举行。

北林大研究团队在吉林发现东北红豆杉片林

此次发现的红豆杉片林个体数量都在100株以上,特别是位于杜荒子林场头道沟一处分布区,初步调查统计个体数量超过200株,树高在12-20米,胸径一般在15-50厘米,一些个体胸径超过50厘米,甚至多个体丛生在一起的现象。

《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综合卷》编纂工作在北京林业大学启动

5月19日,《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综合卷》编纂工作启动会在我校召开。

北林教授团队为冬奥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受北京冬奥组委、延庆区政府和延庆冬奥运行中心的邀请,北林以张志翔教授以及朱永杰、李景文、赵廷宁、刘勇、沈应柏、乌恩7位教授组成了“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支持团队”

中美风景园林教育大会400场学术报告在北林大举行

5月26日-29日,2017国际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国际)CELA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外的近800名风景园林行业人员前来参加了此次盛会。

北林教授团队在延庆发现罕见蕨类

日前,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树木学张志翔教授研究团队在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中,在延庆地区发现了一种十分罕见的蕨类植物——扇羽阴地蕨。

百年关君蔚:黄河流碧水 赤地变青山

虽然他走了整整十年,但是他为水土保持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人生依然清晰地留在那些牵挂他的人心里。

纪念关君蔚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

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缅怀先辈 传承精神 推动发展”––纪念关君蔚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土保持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和创始人关君蔚教授。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峰论坛举行 聚焦传承与发展

在关君蔚院士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北京林业大学举办“水土保持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为主题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峰论坛。。

肥料怎么施?30年试验数据告诉你

应借鉴欧美国家家庭农场种养一体化经验,加强顶层设计,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有机肥使用“未必费工费时”,国家“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就有望实现。

当厨余垃圾遇上贫瘠土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正在筹备的循环经济基金会会长陆致成表示,这两个获奖项目很好地诠释了循环经济到底是什么。

垃圾分类从鼓励到强制, 你准备好了吗

具体到城市居民而言,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

沙漠稀薄空气也能“挤”出水

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原型设备,只利用太阳能,就可以从湿度低至20%的干燥空气中制取出数升水。

长江“肠梗阻”段实现绿色通航

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说,工程专门列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2.68亿元,修复陆生、水生生境218万平方米,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生态环保示范工程”。

变色龙头部随环境而进化

例如,拥有较高脑袋的林栖变色龙大多数吃更软的食物,其中包括蝴蝶、蜻蜓以及其他爬行动物。生活在南非凡波斯平原的变色龙比其同类林栖近亲体型更小,这可能是因为它们获得的食物比较少。

海上浮油,石墨烯海绵一吸就得

在这种限域加热设计下,电能消耗降低了65.6%,石墨烯的用量降低了50%,吸油时间也只有常温石墨烯海绵的5.4%。

蓝鲸肠道有500米长1天吃5吨食物 拉起屎来非常恐怖

尽管齿鲸亚目以下的鲸鱼体型较小,也是相对须鲸来说的,比起其他的物种它们依旧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尽管齿鲸亚目以下的鲸鱼体型较小,也是相对须鲸来说的,比起其他的物种它们依旧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打一针疫苗多宝鱼跟病害说“拜拜”

我国水产动物病害种类达200余种,每年养殖病害发病率达50%,平均死亡率达30%。在张元兴教授的日程表中,爱德华氏菌活疫苗和鳗弧菌基因工程活疫苗的联合已经开始布局,2年到3年之内,或许第一个国产海水养殖动物多联活疫苗将有望诞生。

MIT核实验室启动“非常规计划”

(记者房琳琳)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官网28日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核反应堆实验室打算在现有设施上直接升级建造核反应堆,省去建原型堆步骤,如此一来,其费用将大幅削减,建造时长也将缩短一半。实验室主任大卫·曼可顿估计,升级反应堆在正式添加核燃料之前,将花费约1500万美元。

深海章鱼嗜食水母

水母对海滩上的游客和渔业而言可能是一种威胁,但在一些深海生物眼中,它们是“美味”。由于这些章鱼是从后方抓住水母的,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在用猎物刺人的触手捕捉更多食物。

研究揭示老鼠1.5万年前与人“共舞”

近日,研究揭示,老鼠与人类的关系似乎最早始于约1.5万年前,甚至早于农业出现时间。在马塞族人定居点,研究人员也发现了相似的一对老鼠物种:非洲刺毛鼠及其家鼠近亲。

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较大?新研究称由饮食习性决定

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比其它脊椎动物要大很多。他们称,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较大更多源于其饮食习性。”  此次,纽约大学研究人员艾利克斯·德卡森及其同事汇集了140多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脑量数据,比之前的大多数研究要多出3倍以上。

迄今最久微生物基因组草图出炉

这个有48000年历史的微生物的基因组,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的微生物基因组草图,研究同时揭示了尼安德特人的饮食结构。

科学家发现细胞属性转换调控新机制

惠利健表示,这是抑制肿瘤形成的重要抑癌机制,这提示细胞属性改变同细胞癌变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分子机制。

鹦鹉也会笑 还能把快乐 “传染”给同伴

论文作者、奥地利梅瑟利研究所的拉乌尔·施温格说:“与人类笑声类似,这种‘嬉戏叫声’对听到的鸟有情感效应,使它们处于活跃状态。”  研究人员认为,从拟人角度看,啄羊鹦鹉的“嬉戏叫声”是某种形式的“笑声”。

我国沿海海平面 去年为1980年以来最高位

国家海洋局22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司长王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受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影响明显。

鹦鹉也会笑 还能把快乐 “传染”给同伴

论文作者、奥地利梅瑟利研究所的拉乌尔·施温格说:“与人类笑声类似,这种‘嬉戏叫声’对听到的鸟有情感效应,使它们处于活跃状态。”  研究人员认为,从拟人角度看,啄羊鹦鹉的“嬉戏叫声”是某种形式的“笑声”。

世界水日:运动水世界(组图)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体育运动来说,纯净的水更是许多体育项目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了清洁的水,这些运动也就不复存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体育运动来说,纯净的水更是许多体育项目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了清洁的水,这些运动也就不复存在。

世界水日——撕裂的大地

水是生命之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人类没有水的滋润,生命即将枯竭;土壤没有水的滋润,大地即将撕裂。

珍惜“废水”从科普开始

今天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本届水日的主题是“废水”,即如何减少和再利用废水,切实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废水、废气、噪声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污染源,尽量节约资源、控制和治理这些污染,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

为什么“中水”回用好处多?

在以往,经过处理的污水一般直接被排入江河湖泊,不过随着水资源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处理后的污水也大有再利用的空间。

河北:节水科普进校园

3月21日,河北衡水志臻实验中学学生在进行污水过滤实验。当日,河北省衡水志臻实验中学开展以“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节水科普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迎接3月22日第25个“世界水日”的到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今天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废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

我国明年全面建立河长制

记者从21日水利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

世界水日:你真得会节约用水吗?

但在现实中,无意识的浪费水现象随处可见,关不严的水龙头、洗衣机里排出的漂洗清水……  “日常生活中水的浪费是惊人的。

迎接世界水日:四机构联合倡议健康饮水节约用水

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人为的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现象依然严重,水危机已不容忽视,饮水安全问题和健康饮水知识不足现象依然存在。

“丛林斗士”黑猩猩吃猴子并与同类厮杀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17日报道,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乌干达凯贝尔国家公园(Kibale National Park)努迦(Ngogo)地区的黑猩猩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1996年时黑猩猩的数量只有142只,至今已有200只。

氨排放大国如何应对“坏空气推手”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宇说,氨排放因子的测量非常困难,“氨的测量就很困难,氨是寿命较短的气体,测量过程中还有吸附。

全球变暖导致北京冬季强霾事件频繁

中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指出,这是首次以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来研究灰霾事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院首任院长张人禾对此点评道:“除了通过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来控制空气污染外,降低北京地区严重空气污染的风险还需要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白垩纪,谁在享用蘑菇大餐?

黄迪颖等在收集的2万多枚缅甸琥珀标本中,发现了多个保存完好的小型蘑菇,提供了中生代伞菌多样性的直接证据。在缅甸琥珀中共发现3种巨须隐翅虫,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蘑菇种类的多样性。

地球那一端的“希腊”

特拉斯卡拉共和国的每个社区分布着广场,其中一些广场上有着如图中一样朴素的寺庙。美索美洲的另一个集体统治的城市是海湾沿线的特雷斯萨波特斯城,它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300年处于繁荣期,紧随最终的奥尔梅克首都拉文塔衰落之后崛起。

[环保微讲座]气候变化对重污染天气产生哪些影响

近60年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中东部冬半年平均重污染天数显著增加,尤其是华北地区因重污染天气导致能见度明显下降。

恐龙能跑多快?

由于它们身体细长而敏捷,奔跑速度可以达到40千米/时,和现生鸵鸟的速度差不多。

1.6亿年藻类化石揭示真核生物起源

关于多细胞生物(由此衍生出后来的植物和动物)起源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无论如何,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些新化石要强于其他研究人员之前提出的一些最古老真核生物的例子。

互联网为农牧业寻找路径

当前,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业态,而这种新业态往往在人们遇到问题时备受关注,因为更多人想通过互联网找到通向未来的路径,农牧业也不例外。

化石揭示苔甲曾经专性捕食跳虫

科研人员通过对化石苔甲触角细节特征的分析以及与现生毛角步甲的习性的对比推测,这类白垩纪苔甲很有可能具有与毛角步甲类似的捕食行为。

美环保局局长否认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

近日,美国环保局(EPA)局长Scott Pruitt引发气候变化领域一片混乱。”  而EPA局长的这些言论违背了科学界甚至政府机构的主流认识——EPA官网的有关说法是,“二氧化碳是导致近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

研究称居民返回福岛是安全的

在福岛县一个临时储存站放置的装有受污染表层土的袋子。核泄漏事故后,日本政府将福岛核电站周边占福岛县面积约10%的区域划为避难区,这一区域内辐射水平严重超标,居民被要求强制疏散。

古生物学家发现1亿年前“耙虫”

距今1亿年前的昆虫,就已经为捕食形成了类似“耙子”的复杂结构。该研究参与者、南京古生物所助理研究员蔡晨阳介绍,最新发现的这类昆虫属于隐翅虫科中的苔甲亚科。

科普:刹车带来的空气污染不可忽视

汽车刹车不是空气中金属微粒的唯一来源,垃圾焚烧装置等也会产生金属微粒,如果排放到空气中,同样可能与硫酸盐混合并发生类似反应。

科普:裸鼹鼠长寿得益于“幼态延续”

个头、体重与小鼠相仿的裸鼹鼠,其寿命可相当于前者的10倍。斯库拉乔夫在另一项研究中曾用专门对细胞线粒体起作用的靶向抗氧化剂,清除小鼠细胞内的活性氧,结果使其寿命比对照组延长了约15%。

研究:降水变化可能影响生物的自然选择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降水变化可能在动植物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虽然此前有大量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影响生态和物种进化,但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自然选择这一关键的进化机制还不清楚。

重污染天气具体成因是什么?环境专家为你解疑释惑

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内因,静稳、小风、高湿以及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则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外因。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1月启动了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35个城市的PM2.5来源解析工作,结果表明,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生产等是PM2.5的主要来源。

春江水暖为何“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平均气温在10℃左右,常有严霜,甚至还有残雪。这种物候迹象,告示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也随之渐高,春天来临了。

中国首个虎鲸繁育基地启用

已经移居此处1年至3年的9条虎鲸,包括5条雄性和4条雌性,年龄在5到13岁之间,目前最小的一条体重为1.2吨、体长4米多,最大的一条体重4吨、体长6.5米多。

我国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73.9万人

兰玉杰表示,发达国家都把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作为国家优先战略,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带来的优势实现对国际农业产业链的有效掌控。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以上,审定农林品种472个,推广示范面积4.3亿亩;创新土壤消毒技术,病虫杀灭效果提高到95%以上,在20省推广1347万亩,产生经济效益220多亿元。

终于等到你:最神秘的蛇60多年首现身

“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句话形容栖息在巴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森林中的一种蛇——克氏树蚺再合适不过了。此次对克氏树蚺的发现要归功于巴西圣保罗大学动物学博物馆和布坦坦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作为。

国土资源部:我国耕地质量水平总体稳定

(记者操秀英)国土资源部22日召开发布会,介绍《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国土资源部今后每年都要开展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并发布成果。

波黑大规模排水发电致湖床干涸鱼类死亡

巴尔干半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近日完全消失,一起消失的还有湖里约200万条鱼。伴随降雨和融雪,雅布兰尼卡湖已经开始重新出现,但其生态破坏可能需要数年来恢复,环境保护组织和当地渔民说。

不是所有的瓜都是葫芦

初看这个题目,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本来就是瓜是瓜、葫芦是葫芦,没有什么瓜是葫芦啊。有的瓜不是葫芦科的,同时,也有很多葫芦科的植物名字里不带瓜,比如葫芦、西葫芦、绞股蓝、罗汉果等。

新能源发展不能“因噎废食”

新能源的发展不能一味追求装机规模,只有切实解决好消纳利用问题才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猪笼草各种另辟蹊径的捕食方法

在食虫植物中,没有任何一个类群的形态多样性和猪笼草属植物可以媲美。

捷克研制出新型纳米电池 用于汽车行业及太阳能发电储存

捷克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电池,具有体积更小、效能更高、安全性更高等特点。

六问核电专家:核电治霾是否可行?

未来,利用这些技术和经验,我国不仅能够建造一批更安全可靠的大型核电站,作为电网的基荷电站,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

瑞士空中水电站的秘密

汉斯非常自豪地说:“林塔尔项目是一个完美的典范,在用电低谷的时候将上游水库蓄满,用电高峰的时候进行发电,非常好地解决了削峰平谷的作用。

“中国尊”用上的高科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涛介绍,在线混合试验方法固然好,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三大技术瓶颈。该团队完成的项目“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也因此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治霾:京津冀能向珠三角学点啥

2月5日,被雾霾笼罩多日的北京迎来蓝天白云,空气质量为优;但河北、河南和山东部分城市空气依然为重度污染到严重污染,长三角部分城市为轻度或中度污染,珠三角空气质量为优或良。

新材料比三维石墨烯的导电率还大两个数量级

在能源技术领域中,小小的金属钠起到了可思议的作用。

耐药性疟原虫威胁抗疟全球行动

来自牛津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共同对柬埔寨、老挝、泰国及缅甸等亚洲国家的恶性疟疾病人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

鱼类交流靠“嘘嘘”

研究人员近日在《行为生态学和生物社会学》上报告称,由于没有获得尿液中的化学线索,体型更小的鱼开始试图攻击体型更大的对手。

12345 数读天津如何做到“铁腕治霾”

据了解,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编制工作方面,天津制定实施《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4D科普电影《黑羽精灵》: 复原一个恐龙世界

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研究了小盗龙的羽毛化石,发现了一亿多年前的黑色素体结构,而且发现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完好地保留下来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也特别注重将带羽毛恐龙这一当今恐龙研究的热点领域的最新成果,及时向公众进行普及传播。

未来哪些地区更容易遭到生物入侵?

除了北美牛蛙和蔗蟾蜍,李义明介绍,在外来两栖爬行动物中还有两种代表性物种。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外来两栖爬行动物入侵风险较高的地区,恰恰聚集在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探索:那些象是如何失去象牙的?

正文  长鼻类动物现存种类不多,但是史前曾经特别繁盛。王世骐说,既然隐齿象连雄性都不存在上门齿,这可能暗示出雄性之间的争斗不是很激烈。后来,有新的研究认为,铲齿象是用下门齿从树上刮下树皮或切割、刮取植物的。

安徽和县直立人化石研究进展:可能代表一种残存的原始人类

通过CT扫描显示和县直立人下颌臼齿EDJ、齿根、髓腔及根管内部结构(刘武供图)  图3.刘武研究员介绍,近年,该课题组采用高清晰度CT、三维激光扫描、几何形态测量等一系列新的研究手段对中国直立人化石形态及演化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2016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近17年最好

2016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以来最好——1月20日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2016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有90.5%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呈改善态势,全国31个省(区、市)植被生态质量均呈改善趋势,其中陕西改善最快,山西、北京、贵州、广西也位列改善前5名。

海洋资源环境将进行一体化督察

《方案》指出,被督察对象要根据国家海洋局督察意见书落实整改要求,并将落实情况向媒体向社会公开。

你的海洋意识有多强(科技杂谈)

刚刚及格——不久前发布的《2016年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各省市区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仅有60.02分,大约2/3的省份在60分以下。回望历史,尽管中国人利用海洋的实践源远流长,但由于历史上长期以农耕文化为主,“安土居业”的陆地意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