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新驱动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能源·生态 > 正文

创新驱动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2023-05-23 09:11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洪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河流。历史上,黄河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从古至今,黄河的治理都是兴民安邦的一件大事,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团队负责人张金良坚守黄河保护治理一线38年,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性,围绕多沙河流水利工程设计与调控,带领团队从“增水、减沙、调控水沙”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研究,建立了泥沙工程控制理论技术体系,创建多沙河流水库“蓄清调浑”工程设计运用方式,完成黄河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并实践应用。主持设计了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黄河下游生态治理工程等,主持编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助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百炼水沙调控新技术 助力重大水工程设计

  张金良带领黄河泥沙工程创新团队致力于多沙河流水工程“软件系统”——水库运用方式研究,探明了“水库-河道”水沙运动能耗机理,揭示了泄水建筑物布设、运用与水库调沙及有效库容保持的互馈机理,提出水沙关系协调度及计算方法,确立了水沙调控的目标准则,构建了水库淤积形态控制、拦沙库容再生利用、挟沙径流跨年调节等关键技术,将以往主要通过“蓄、排”实现有效库容保持的“蓄清排浑”设计理论技术发展到“蓄、调、排”全方位协同的“蓄清调浑”新阶段。

  黄河下游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面临堤防决口、河流改道等重大防洪安全问题。张金良团队创建“人工塑造异重流”排沙技术和调水调沙三种基本模式,参与建立了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网络版软件系统”—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技术,并在治黄史上首次系统开展了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生产实践。2002年以来实现下游河道冲刷泥沙32亿t,河底全线下降2.6m,主槽过流能力由1800m³/s增加至5000m³/s,彻底扭转了下游河道持续淤积抬高的险恶局面。

  受泥沙问题制约,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超高(年均含沙量100~200kg/m³)和特高(年均含沙量200kg/m³以上)含沙量河流水库设计无成熟技术。张金良带领团队以健全水沙调控体系为“基础硬件”,先后担任黄河古贤、泾河东庄等重大水沙调控工程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创建了高、超高、特高含沙量河流水库淤积形态设计与控制、坝前双泥沙侵蚀基准面构建、枢纽泥沙安全防护等新技术,破解了工程设计中多项世界级难题,开启了含沙量百公斤级以上河流建设重大水工程的先河,促成重大枢纽工程落地,推进了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建设进程。

  攻坚泥沙控制新理论 革新淤地坝构建技术

  张金良带领黄河泥沙工程创新团队从系统治理出发,以工程控制论为统领,提出自黄河泥沙产生到输移入海全过程分为“入黄泥沙控制-水库泥沙控制-河道泥沙控制-河口泥沙控制”的四级控制体系,揭示出系统间“控制-传递-影响-反馈-控制”的运行机制,提出泥沙工程调控指数,建立了黄河泥沙工程控制模型体系,形成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为黄河泥沙治理、黄河泥沙工程控制措施的布局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现行淤地坝为均质土坝,易漫顶溃决,常诱发坝系连溃,导致黄土高原拦沙防线脆弱、“头顶库”防洪风险大等问题。黄河泥沙工程创新团队首创了“为淤地坝穿上‘防护衣’、滞洪库容用于拦沙”的设计新理念,在防溃决新型坝工结构、黄土固化材料及施工装备、小流域高含沙洪水设计方法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发明了一种集新理论、新方法、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的防溃决多拦沙新型淤地坝,实现淤地坝漫顶不溃、坝系长期安全稳定,守牢了“头顶库”防洪安全底线。

  深思水网西线新方案 研发隧洞掘进新设备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国家水网建设的战略性工程,工程规划总调水量170亿m³,原工程线路方案存在调水比例偏高等问题,导致前期工作一度停滞。作为设计总工程师,张金良带领团队创建“多要素协同评价-多目标优化调整-多效益方案优选”的调水工程增水技术体系,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下移线路,形成了上下线组合调水的新方案,并通过水利部审查,为国家再次启动工程论证、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修编(西线部分)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统TBM遭遇超硬岩时存在“破岩难、掘进慢、磨损高”三大世界级难题,长期制约交通、铁路、水利等领域隧道工程建设进程。张金良团队提出了“高压水劈裂-部分围压解除-压-剪-拉”破岩新机理,主持TBM超高效掘进成套装备研发,首创高压水射流与TBM滚刀耦合破岩技术,成功研制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在福建龙岩输调水工程开展工业试验,同等推力条件下贯入度提高30%,刀具损耗减少20%。研究成果是TBM破岩技术的重大创新,是TBM设备从技术引进、集成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具体体现。

  开创生态治河新模式 谋划黄河高质量发展

  下游河道为“二级悬河”不利形态,漫滩洪水易直冲大堤,威胁滩区190万人和堤外防洪保护区1.3亿人的安全。张金良团队创新提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三滩分区治理”的多沙宽滩河流生态治理新策略,因滩施策,创建宽滩河段断面形态重构等技术,构建“高滩建镇安居、二滩生态集成、嫩滩生境成廊”的滩区空间治理新格局,消除“二级悬河”对黄河安澜构成的重大威胁,应用于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为筑牢黄淮海平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金良团队积极谋划黄河保护治理顶层设计,主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以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目标,提出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规划布局和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提供了纲领性文件。相关成果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张金良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服务治黄是我们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我们的理念,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如果从精神层面来讲,每一个治河者都应该有这种家国情怀,否则,我们的黄河治理靠谁?就要靠我们一代接一代人的奋斗”。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科技创新开拓共建"一带一路"新空间

  • “环俄世界”俄罗斯文化节在沪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2023-09-22 03:50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2023-09-21 10:36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2023-09-21 10:34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民运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23-09-21 10:30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2023-09-21 10: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