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科普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科技创新的桥梁。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从科技创新体系的视角出发,指出科普在科学教育、科研与产业对接,以及科学与公众沟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陈征:开展科普工作应当立足于推动整体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乃至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宏观视角。而非仅仅局限于增加科普报告场次或知识点的传授。具体而言,科普工作应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通过更优质的科学教育,为科技创新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科普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二,促进科学家之间以科普为桥梁展开交流,激发新的创新点。同时,推动科学家与产业界的互动交流,鼓励科学家深入产业界发现实际问题,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迈出发现问题的第一步,也让产业界了解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明确可转化的内容,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这是当前科普工作的难点与痛点所在。
第三,促进科学家、工程师与社会公众的对接。一方面,要让公众理解科学、相信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公众接纳并使用科技服务和新科技产品,促使相关人员愿意投身于科技创新项目。
2019 年,我前往山西省南恒寨村的一个小学教学点。当时,该校这所学校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只有 17 名学生。而且学校已经是村子里条件最好的建筑了。在那里,我讲授了一节科学课。为此,我花费约一个月时间,利用身边的可乐瓶、易拉罐、塑料绳、气球等材料精心准备了这堂课。讲课中,一张现场抓拍的照片让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是一位四年级的小姑娘,她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看向这些简单的实验装置时充满了好奇。其实,孩子天生就是会亲近科学,关键在于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科学启蒙方式。当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与科学产生共鸣时,那种触动是最为动人。
监制 战钊
策划/记者 蔡琳 林佳欣
编辑 王笑颜(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