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六五环境日|汇聚绿色发展的点滴微光——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扫描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能源·生态 > 正文

六五环境日|汇聚绿色发展的点滴微光——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扫描

来源:新华社2022-06-06 08:08

  志愿服务是推动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重要力量。

  6月5日,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共同揭晓了2022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名单,其中评选出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104位。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社会推动力。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注册环保志愿者超300万人。

  他们,用点滴践行着绿色低碳生活。

  辽宁省沈阳市的退休职工姜艳华,带领祖孙三代一家8口建立了低碳家庭绿色档案,对家庭节水、节电、节能情况做了详细记录,每月分析节约情况并及时改进。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她和家人在网上开设专栏,跟网友分享垃圾分类、旧物利用等知识,倡导节约意识、宣传绿色生活。

  “希望用我们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环保,支持环保,做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做清洁美丽世界的贡献者。”姜艳华说。

  6月5日,在辽宁沈阳的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代表姜艳华分享感言。新华社记者崔师豪 摄

  他们,用行动守护着一江碧水。

  在陕西省旬阳市双河镇,有一支特殊的护河队。

  护河队的发起人朱先萍从小在汉江边长大。前几年,看到河道常有垃圾出现,她就萌生了组建“护河队”的想法。

  行动之初,常有人对捡垃圾嗤之以鼻。凭着一股倔劲儿,朱先萍带着队员们把河道清理得一天比一天干净。

  护河队最初只是个“十朵金花”的小团队,如今已发展成覆盖全镇19个村和社区、2000多人参与的大队伍。护河队坚持每月1日、15日按时清理河道垃圾,让爱水、护水、亲水、惜水理念深入人心。

  护河队队员在陕西旬阳市双河镇高坪社区河边捡拾垃圾。新华社记者邵瑞 摄

  他们,用爱心守望着万千生灵。

  鄱阳湖是亚洲重要水鸟越冬地。江西都昌县的村民李春如,40年如一日地义务护鸟和救治候鸟,被人们称为“候鸟医生”。

  为保护救治受伤的候鸟,李春如建起了候鸟医院。他认真为每只入院治疗的候鸟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入院候鸟的种类名称、鸟龄、外形外貌等体征,以及治疗方法、用药品类、药量,并记下候鸟出院时的体征。

  李春如的爱鸟护鸟行动影响了更多人,鄱阳湖区群众护鸟意识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群众自发加入候鸟保护队伍。

  候鸟医生李春如在候鸟医院给恢复中的天鹅喂食。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他们,用双手为祖国添上一抹绿色。

  在青海省互助县,李洪占老人几十年坚持植树,用脚步和铁锹丈量着家乡的山涧沟壑。

  育苗、挖窝、培土,挖渠、引水……在家人眼里,这就是他每天上的 “班”。而这个“班”,一上就是60多年。

  从种下第一棵树开始,一天天一年年,绿色浸染了曾经光秃秃的大山。

  汇涓滴以成海,聚微光以成炬。

  这些志愿者中,有学校老师,将绿色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心里;有干部职工,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活动;有在校学生,从自身做起逐渐感染周围人一起参与环保。

  当天活动中,有志愿者提出,保护生态环境“时时可为、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我们每个人应当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从点滴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记者高敬、崔师豪)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62场——走进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