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昔日的“地球伤疤”,今朝已成绿水青山
首页> 科普频道> 能源·生态 > 正文

昔日的“地球伤疤”,今朝已成绿水青山

来源:科技日报2021-10-29 18: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矿产资源开采与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并行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我国多地矿山矿区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依靠苦干实干的精神和科学治理的方式,正修复着一块又一块的“地球伤疤”,让昔日的废水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的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我国黄河流域煤炭开采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矿山建设和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

  矿产资源开采与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并行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科技日报记者走访我国多地发现,这些地区矿山矿区治理成效显著,生态修复亮点频出。我们用坚定不移的绿色发展理念、苦干实干的精神和科学治理的方式,修复着一块又一块“地球伤疤”,昔日的废水荒山,正在变成绿水青山。

  苦干实干,挖出黑的留下绿的

  在新疆阿拉泰地区哈巴河县,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下的27万株各类树木为阿舍勒矿区披上了绿衣,记者在这里了解到,自2002年矿区开工建设以来,年年春秋两季的植树活动就从未间断,这种坚持,使得矿区绿化率达到了如今的70%。同时,矿区还实施了尾矿回水利用工程,将生活污水净化回抽,用于生产用水和矿区绿化浇灌,实现了生产生活废水零排放,矿山环保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位于内蒙古的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东集团),是我国唯一一个每年为国家输送2亿吨优质煤炭的现代化能源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成立的这36年,既是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智能煤炭基地的36年,也是建设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的绿色煤炭基地的36年;实践证明,坚定意志,苦干实干,生态环境就能够实现根本性的改善,荒芜的矿山也可以变为绿色宝库。”

  事实上,30多年前,神东集团在资源开采的同时,就已经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理念植根到了企业发展中。据多位神东集团的老员工回忆,彼时,大家从矿区周边的流动沙区入手,采用网格固沙与灌溉栽培相结合的方式固沙、治沙。1994年起,神东集团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矿区周边的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首战在当时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红石圈展开。职工们上山搭帐篷,风餐露宿,与沙区展开了一场“大决战”,为今天林壑幽深的绝美“红石圈”奠定了基础。

  有着30年矿区绿化工作经历的神东集团员工吴佳正说:“当时,矿区植树造林需要大量苗木,矿区周边供应力量不足,外购费用又太高,集团最终决定自己育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时间集团苗圃就为矿区培育了200多万株树苗。直到今天苗圃还在为神东集团培育苗木,为矿区的环保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今,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凝聚着几代“神东人”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坚定意志。神东集团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11%提高到现在的64%,现在矿区的生态治理面积已达到384平方公里。

  苦干加实干,挖出黑的,留下绿的,已经成为现代矿业发展一个铁的理念。

  不断尝试,要绿色也要发展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在矿区修复、矿山生态治理方面的新尝试、新探索、新经验层出不穷。

  9月15日,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以下简称中煤地质总局)承担实施的“青海省天峻县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标段一)种草复绿工程”(以下简称木里矿区复绿工程),顺利通过青海省的省级检查验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张佳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木里矿区生态恢复是目前我国在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开展的大面积矿山治理的首例示范性工程,国内外尚无成功经验和成熟模式可借鉴,具有很强的探索和试验意义,它不仅是我国的一次探索,也是世界的一次探索。”事实证明,这次探索取得了圆满成功。

  验收组认为,木里矿区复绿工程质量优良,特别是现场出苗株数、盖度及株高等关键指标均优于验收标准,苗情长势喜人,取得了预期成效。

  据中煤地质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矿区生态治理项目遵循“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理念,提前一年实现了“两年见绿出形象”的目标,创造了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成绩,积累了新经验。

  矿区治理要绿色,也要发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现场,记者看到,2万亩连片的光伏板一望无际、蔚为壮观。

  与其他项目不同,这一光伏项目是在采煤沉陷区进行高标准生态修复后发展起来的光伏+产业。随着项目的启动,在每年为国家贡献9亿度清洁电能的同时,这片采煤沉陷区将彻底转变为智能光伏田园综合体。

  记者获悉,该项目在4.2万亩采煤沉陷区土地进行高标准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将光伏组件用支架加高布置于地面上方,下层用于农林业种植、水产养殖,上层用于太阳能发电,发挥林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一地两用的特点,并配套发展农业观光、特色果蔬等旅游产业。

  项目现场负责人丁向飞表示:“凭借绿色发展理念,这一项目创造了生态修复治理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为以后的绿能替代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

  技术加持,为生态修复安上“导航”

  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新技术为矿业生产和矿区生态修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路径。

  2019年自然资源部“基于矿业大数据和遥感信息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中显示,要利用大数据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废弃露天矿山(含采矿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综合整治。2020年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治理任务已经完成。事实正在逐步验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在内的资源治理体系的颠覆和重塑。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内蒙古扎赉诺尔露天矿是北方矿区的典型代表,历经百年开采,矿坑内土地贫瘠退化,养分缺乏,水土流失面积一度持续增大。如今,这个百年矿坑已经绿树成荫,完全被本土草种覆盖。

  “扎赉诺尔露天矿的生态修复,是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修复治理矿区矿山的一个典型案例,矿山生态大数据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遥感等先进技术,指导矿山精细化修复,为勘查、规划设计、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养护提供了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草集团)矿山业务负责人贺勇介绍。

  在蒙草集团的生态大数据平台页面上,全国矿山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通过数据平台可以查询到全国6万多座矿山的分布信息,点击点位可查看当前矿山的经纬度位置、所属区县、矿种类型、土壤类型、气象信息和适生的植被信息。

  贺勇表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目前,北方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多达20余种,包括地貌景观破坏、地下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占压与破坏等,完成一个综合性矿山修复工程需要岩土工程学、地质学、生物学、土壤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支持。

  事实证明,我国的大数据平台已经能够提供较为完备的涵盖规划设计、产品技术研发、植物配比、工程施工的系统性矿山修复及环境治理的解决方案,让矿山修复不再难。张景阳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62场——走进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