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
为反映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发展,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将于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举办“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直播时间:2024年6月5日14:00
硬核技术助嫦娥六号“翩然落广寒”
2024年6月2日凌晨,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再次上演“翩然落广寒”的精彩一幕。这标志着嫦娥六号成功跨过充满挑战的“落月”难关,为达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目标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
直播|“云游”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也正是对外开放。19:30,跟随光明网记者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聆听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直播|“奶香飘万家”科普活动之“牛奶科技 科技者说”
该活动邀请从事奶牛和牛奶相关科技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走进北京市延庆区职业学校,讲述奶业科技成果,科普牛奶知识。直播时间 2024年5月30日周四9:30-11:30
抖音发布2024自然科学数据报告,过去一年77亿人次为相关内容点赞
5月27日,抖音发布《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超过77.3亿人次在抖音为自然科学内容点赞;2024年以来,相关内容投稿量同比增长169%。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之父的筑梦人生
该剧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为创作蓝本,讲述他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即“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的“禾下乘凉梦”以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事迹。
我科学家成功制备新型“夜明珠”材料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成功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从蓝色到绿色的多色超长室温磷光发射的碳化聚合物纳米点材料,相关研究发表在《先进科学》上。
【向“新”而行】邬贺铨院士:推动大模型“上云落地”,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加速增强现实、空间计算等进入应用的步伐;同时,也将促进算力网、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以及将来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这种赋能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深度的。”
科普中国直播|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康复科普大会
大会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普创新活力”为主题,将设立康复大咖论坛以及运动损伤康复、言语语言康复、吞咽康复分论坛,科普先进理念、前沿知识、诊疗技术。直播时间 2024年5月26日周日9:00-17:00
【顶刊论文解读】看!中国科学家将光变成了“液态”
这是一种奇异的由粒子之间强相互作用形成的量子流体,在这里,光呈现出了“液态”。形象点说,就是光子不仅各自独舞,还能绕着其他光子群舞。相关科研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郑志明院士:每种技术都有局限性,必须摸清AI的边界
“AI虽然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其边界,以实现真正的智慧赋能。”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研究院院长郑志明在谈及人工智能(AI)技术时说道。
从几十米提升至几十公里!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探索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形成以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
科普中国直播|2024年全民营养周:奶豆添营养 少油更健康
2024年全民营养周将聚焦“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等重点内容展开。直播时间:2024年5月12日9:00
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中国工程团队
梦想连着创新的风险,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但,容不得松口气,工程师们心里清楚,下一个难点,是调试。
119号新元素,我们来了!
元素周期表有没有尽头?全球科学家都想得到答案。张志远说:“118号之后有没有119号?元素周期表还能不能续下去?追寻问题的答案,不仅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重要检验,而且每一种新元素的发现,都能带来科学的进步、行业的提升,在发现新元素过程中发展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同位素药物、放射性燃料的处理等。”
【顶刊论文解读】重构鸟类“生命之树”!科学家拨开百年迷雾
重构并革新了现生鸟类的系统发育树,厘清了现生鸟类各类群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鸟类类群关系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议,为正确理解鸟类物种演化及复杂性状演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完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
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创新团队日前顺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等5份种质材料。图为神舟十七号飞船带回的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等种质材料。
一些科学家认为昆虫存在意识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电子科技,带你探索月球背面的秘密
中国电科科技参与探月工程,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牵头研制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依次接力提供测控通信支持,精准执行轨道转换、月面着陆及月球轨道对接等任务。
直播|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
本论坛将以“未来产业和创新生态:全球智库之声”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平台。直播时间:4月28日(星期日)09:00-12:15
直播|高山云雾出好茶,乡村振兴茶飘香
4月26日上午10:00,锁定光明网直播间,我们带您登上乌蒙山脉南端的轿子顶,赏最美的杜鹃花,品最干净的“乌蒙峰”茶,一同感受高山云雾孕育出的优质茶叶的独特魅力!
跑好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赛”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李聪、李广苏都是第三批航天员,即将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他们都深感幸运。
1:250万!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发布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21日发布,图集包括《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中英文版,含说明书)。 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和刘建忠研究员,组织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和制图人员,共同研编。
黄河大讲堂丨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绿色发展
本期“黄河大讲堂”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院士,以“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绿色发展”为题,讲述城市水系统治理“遵循自然、蓝绿融合、灰绿结合”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治理路径。直播时间:4月22日 9:00
激活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是人类进行药物开发的宝库。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还观察到新的代谢产物产生,其中一些甚至具有潜在的抗生素活性和临床感染菌株活性。该研究通过深入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发现,PQQ生物合成途径的引入增强了多种天然产物的合成效率。
我国科学家对雀鸟辐射性演化有新发现
病毒与宿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既对抗又合作,并对宿主产生深远影响。“该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古病毒序列在鸟类物种演化中作用的认知,也为古病毒序列调控宿主基因功能从而影响宿主演化提供了一个例证。
让生命接力生命,奔走在生死之间的光明“摆渡人”
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连续七年,我国年度遗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见证母亲重获光明的经历后,前不久,黄奶奶的女儿也在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完成了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观众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体验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说:“脑机接口综合了医学、计算机、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先进理论与前沿技术。
瞄准国家需求增强科技力量
日前,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逆向反演模式推演出了全球尺度海洋生物碳泵的分布格局,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此外,学校近年来还重点围绕能源材料、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组提升和新建,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考古有了新发现——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拓殖高原提供重要证据
经过连续6个年度的正式考古发掘,目前梅龙达普一号和二号洞已出土旧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各类文化遗物逾万件,包括石制品、骨制品、陶片、青铜器、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
“拉索”新发现!首次认证超级宇宙线源在天鹅座“泡泡”中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历史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该成果于2月26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正式发表。
陈立泉:心系“电池”事 肩扛国家责
近半个世纪以前,他远在德国,见微知著,修一封“家书”回国,中国锂电池行业命运从此改变;国际风云变幻,他逆流而上、独辟蹊径,打破国外封锁,实现中国锂电池从无到有。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变废为宝
“旧衣物、废纸板、玻璃瓶……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属于低值可回收物,若能被回收再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对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提升回收利用率,帮助很大。”
百年几何事 人生一卷诗——苏步青的诗情与诗思
从志学之年到耄耋之年,数学泰斗苏步青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词。漫长的科研人生陶冶了他的诗情,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激荡着他的诗思,可谓“数理生涯,歌诗为伴”。
我国大熊猫、古树名木保护成效显著
我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取得新成效。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二级巡视员张月表示,为加强大熊猫保护,我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全国性大熊猫调查,掌握了其野外种群及分布情况。
2024中国空间站“迎新”:天舟七号带“年货”来啦
天舟七号“太空快递”与长征七号“火箭专列”老搭档有何新升级?“新年礼包”都有哪些来自地球家园的礼物?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发射看点多多。
大质量原恒星团形成图像绘出
近年来,由北京大学主导的国际团队利用国内外的多座大型射电望远镜,开展了一系列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观测研究,最终系统性地揭示并描绘出大质量原恒星团完整、连贯的演化动态图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策略。
研究发现许多大渔船是无法追踪的“黑船”
这一发现来自使用人工智能对卫星图像的分析结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追踪影响海洋的人类活动。其他人工智能确定了2.8万个与风力发电和石油生产相关的海上设施,其中快速增长的海上风力涡轮机群数量超过了石油钻井平台等石油基础设施。
科普中国直播|宇宙触角 - 揭示宇宙最强射频爆发起源
在贵州省科协指导下,光明网联合贵州中科天文教育与先进技术研究院、贵州师范学院举办2024天演说“科普跨年演讲”。直播时间:12月31日19:00-21:00。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最新排名,中国以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源源汇集的科技要素、勃勃而发的创新动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〇二三,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他们上天、入地、探海,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他们关注基础研究、聚焦工程技术,持续更新和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他们心系国计民生,在环境、健康、农业等各领域成果斐然,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成功
12月25日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5
科普中国直播|穿越亿万年地层 探寻地球密码
日月星辰,大地精华,充满了宇宙级的浪漫。可以说,一块标本就是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故事。12月23日14:00,锁定光明网直播间,一起解读地球密码,洞察沧桑巨变。
人类和鲸鱼之间首次成功“对话”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水下扬声器与一头名叫吐温的座头鲸成功“交谈”,并记录了回拨给座头鲸的“联系电话”。最新研究由来自搜索地外文明(SETI)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阿拉斯加鲸鱼基金会的科学家携手开展。
科普中国直播|探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国家二级传媒类综合博物馆。传媒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两项空白,成为我国传媒文化、传媒教育、传媒科学艺术展示与互动交流的国家级传播平台。直播时间:12月13日14:00。
流感、肺炎支原体、细菌感染……如何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七项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六重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DNA: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I型病毒、人副流感III型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
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 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科普中国直播|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本期直播我们将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这里拥有馆藏标本55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有40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直播时间:12月4日14:00
脑机接口正“接入”现实
安使用脑机接口将大脑信号转化为虚拟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家拉斐尔·尤斯特称,大脑是产生人类思想的器官,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是人类身份的庇护所。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投产
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全面推进中藏医药发展
”端智表示,近年来,青海中藏医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牵头,来自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的6家藏医药学术团体共同建立藏医药学会发展联盟,助推藏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