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国重器零距离】60皮秒!这架“超级快门相机”有点牛

X射线单脉冲超快成像技术用于捕捉内部超快运动的探测技术。

科普中国直播|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

为反映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发展,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将于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举办“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直播时间:2024年6月5日14:00

硬核技术助嫦娥六号“翩然落广寒”

2024年6月2日凌晨,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再次上演“翩然落广寒”的精彩一幕。这标志着嫦娥六号成功跨过充满挑战的“落月”难关,为达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目标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

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研制成功

该芯片可在极低的带宽和功耗代价下,实现每秒10000帧的高速、10bit的高精度、130dB的高动态范围的视觉信息采集。

直播|“云游”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也正是对外开放。19:30,跟随光明网记者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聆听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手绘长图致敬科学巨匠百岁星辰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手绘长图致敬科学巨匠百岁星辰

直播|“奶香飘万家”科普活动之“牛奶科技 科技者说”

该活动邀请从事奶牛和牛奶相关科技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走进北京市延庆区职业学校,讲述奶业科技成果,科普牛奶知识。直播时间 2024年5月30日周四9:30-11:30

抖音发布2024自然科学数据报告,过去一年77亿人次为相关内容点赞

5月27日,抖音发布《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超过77.3亿人次在抖音为自然科学内容点赞;2024年以来,相关内容投稿量同比增长169%。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之父的筑梦人生

该剧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为创作蓝本,讲述他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即“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的“禾下乘凉梦”以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事迹。

我科学家成功制备新型“夜明珠”材料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成功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具有从蓝色到绿色的多色超长室温磷光发射的碳化聚合物纳米点材料,相关研究发表在《先进科学》上。

【向“新”而行】邬贺铨院士:推动大模型“上云落地”,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加速增强现实、空间计算等进入应用的步伐;同时,也将促进算力网、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以及将来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这种赋能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深度的。”

“稻迷”张洪程

"只要身体允许,我绝不会停下脚步。"

科普中国直播|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康复科普大会

大会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普创新活力”为主题,将设立康复大咖论坛以及运动损伤康复、言语语言康复、吞咽康复分论坛,科普先进理念、前沿知识、诊疗技术。直播时间 2024年5月26日周日9:00-17:00

【向“新”而行】郝跃院士:以信息技术为基石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新质生产力的众多要素中,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

【顶刊论文解读】看!中国科学家将光变成了“液态”

这是一种奇异的由粒子之间强相互作用形成的量子流体,在这里,光呈现出了“液态”。形象点说,就是光子不仅各自独舞,还能绕着其他光子群舞。相关科研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用好科技创新,丰富百姓餐桌

柴米油盐,一蔬一饭,既是家事,也是国之大者。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天,我们为“降级”而开心

一张数据长图,一起见证“降级”的快乐及背后的努力!

这些“锅”,地磁暴可不“背”

地磁暴是地球磁场对太阳活动响应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地球磁场的短期剧烈波动。

郑志明院士:每种技术都有局限性,必须摸清AI的边界

“AI虽然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其边界,以实现真正的智慧赋能。”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研究院院长郑志明在谈及人工智能(AI)技术时说道。

AI+医疗智能时代下,医学教育怎么做?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主任

【向“新”而行】褚君浩院士:以全过程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青少年科学梦

【向“新”而行】褚君浩院士:以全过程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青少年科学梦

从几十米提升至几十公里!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最亮X射线将助力杰出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HEPS工程副总指挥李煜辉表示,HEPS不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造,而是从头开始建造。

数字化时代,实体书店探步向前

约5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内,陈设有中轴线主题、少儿、社科在内的千余种图书,覆盖图书、文创、展览、咖啡等多种业态。

探索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形成以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蝌蚪五线谱防灾减灾专题上线!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蝌蚪五线谱防灾减灾专题上线!

大食物观,管“饱”更管“好”

当下,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更加多元,食品安全也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向营养、健康拓展。吃得更放心、更营养、更安全,成为大家的新诉求。

科普中国直播|地震科学大家谈:如何认识和防范地震次生灾害

访谈将邀请三位专家从滑坡崩塌、砂土液化、海啸等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进行科普讲解。直播时间:5月12日9:00。

科普中国直播|2024年全民营养周:奶豆添营养 少油更健康

2024年全民营养周将聚焦“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等重点内容展开。直播时间:2024年5月12日9:00

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记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中国工程团队

梦想连着创新的风险,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落成启用。但,容不得松口气,工程师们心里清楚,下一个难点,是调试。

119号新元素,我们来了!

元素周期表有没有尽头?全球科学家都想得到答案。张志远说:“118号之后有没有119号?元素周期表还能不能续下去?追寻问题的答案,不仅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重要检验,而且每一种新元素的发现,都能带来科学的进步、行业的提升,在发现新元素过程中发展的各种技术和方法,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同位素药物、放射性燃料的处理等。”

【顶刊论文解读】重构鸟类“生命之树”!科学家拨开百年迷雾

重构并革新了现生鸟类的系统发育树,厘清了现生鸟类各类群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鸟类类群关系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议,为正确理解鸟类物种演化及复杂性状演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完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

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创新团队日前顺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等5份种质材料。图为神舟十七号飞船带回的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麦等种质材料。

一些科学家认为昆虫存在意识

乌鸦、黑猩猩、大象和其他许多鸟类与哺乳动物的行为方式表明它们可能有“意识”。该宣言指出,对于可能有意识体验的动物而言,人类在影响它们的决策中忽视这种可能性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电子科技,带你探索月球背面的秘密

中国电科科技参与探月工程,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牵头研制的深空天线组阵系统依次接力提供测控通信支持,精准执行轨道转换、月面着陆及月球轨道对接等任务。

当普通人有希望到访中国空间站时

推动国外航天员参与空间站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既定规划,也是太空领域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

“大国科技重器”持续向世界开放共享

位于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集群已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布局的37个科技设施平台有10个全面开放。

中关村论坛首次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4月27日上午,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开幕。

直播|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

本论坛将以“未来产业和创新生态:全球智库之声”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平台。直播时间:4月28日(星期日)09:00-12:15

直播|高山云雾出好茶,乡村振兴茶飘香

4月26日上午10:00,锁定光明网直播间,我们带您登上乌蒙山脉南端的轿子顶,赏最美的杜鹃花,品最干净的“乌蒙峰”茶,一同感受高山云雾孕育出的优质茶叶的独特魅力!

跑好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赛”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李聪、李广苏都是第三批航天员,即将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他们都深感幸运。

茄科作物病毒检测技术获突破

植物病毒是制约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由于病毒个体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在发生初期很容易被忽视。

行行出状元丨AI画师邓博:赛博宇宙的造梦者

创新和独特始终是艺术的核心,保持创新思维、打造独特风格,才能在新技术的浪潮当中脱颖而出。

我国近百个重点区域实现自然资源“上户口”

截至目前,我国近百个重点区域相继实现自然资源登簿。

AI科幻大片丨珍AI地球

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会怎样,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 。

1:250万!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发布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21日发布,图集包括《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中英文版,含说明书)。 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和刘建忠研究员,组织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和制图人员,共同研编。

黄河大讲堂丨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绿色发展

本期“黄河大讲堂”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院士,以“城市水系统污染治理绿色发展”为题,讲述城市水系统治理“遵循自然、蓝绿融合、灰绿结合”的新概念、新方法以及“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治理路径。直播时间:4月22日 9:00

跟着节气游北京|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激活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是人类进行药物开发的宝库。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还观察到新的代谢产物产生,其中一些甚至具有潜在的抗生素活性和临床感染菌株活性。该研究通过深入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发现,PQQ生物合成途径的引入增强了多种天然产物的合成效率。

植物界的“金丝猴”保住了

大黄花虾脊兰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金丝猴”。

我国科学家对雀鸟辐射性演化有新发现

病毒与宿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既对抗又合作,并对宿主产生深远影响。“该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古病毒序列在鸟类物种演化中作用的认知,也为古病毒序列调控宿主基因功能从而影响宿主演化提供了一个例证。

科研论文科普解读|“守护女神”Gabija:微观世界的神秘“剪刀手”

Gabija免疫系统能高效抵御各类噬菌体侵袭。

让生命接力生命,奔走在生死之间的光明“摆渡人”

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连续七年,我国年度遗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见证母亲重获光明的经历后,前不久,黄奶奶的女儿也在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完成了眼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

走,上月球盖房子

利用月面原位资源开展月球基地建造。

雄安新区:创新春风扑面来

未来之城,为“新”而来。创新,是读懂雄安新区的原始密码。

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完钻

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顺利完钻,井深达5200米,刷新了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纪录。

科研论文科普解读|“三明治”二维材料宏量制备,难在哪?

这一研究成果4月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明网独家专访论文第一作者张良柱,解读这一成果。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观众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体验人工智能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说:“脑机接口综合了医学、计算机、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先进理论与前沿技术。

鸟类物种演化过程被重新认知

包括奇迹鸟类、鸽鸨类、陆鸟类和一个全新的类群——‘元素鸟类’。

手绘大科学装置 | “神探”工厂 剑指万物“内心”

手绘大科学装置 | “神探”工厂 剑指万物“内心”

让风沙缓下脚步 为居民送来绿电

涂白防虫、修剪树枝、引水灌溉……每当春天到来,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托里县老风口,生态造林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地磁暴会带来哪些影响?

地磁暴发生时,通常会带来“美丽的邂逅”——极光。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打赢“无核”之战

咯血、低热、呼吸困难、胸痛……结核病又叫“痨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牵牛耕田诗言志——AIGC眼中的苏步青

身在山陵川野之间,心飞五湖四海之外。少年的苏步青在牛背上写下了一首言志诗。

【科普长图】跨越百年光阴,与“中国的居里夫人”相遇

跨越百年光阴,看她科研的故事。

@东坡先生,您的种地装备已“耕”新

千年过去,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我国面向全球开放一批核科研设施

此举不仅为我国核科学研究和核技术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全球核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核科技在世界的影响力。

让智能无人机惠及大众

在未来,它也许能以"低空飞行汽车"的面貌出现。

中国“风光”激发全球绿色动能

清洁能源的绿色脉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也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增长、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注入强大动力。

首位“AI软件工程师”亮相引爆科技圈

一家成立不到两个月但拥有十名天才工程师的初创公司Cognition,搞了一个引爆科技圈的大动作。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建造完工

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广东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建造完工。

积极打造首都高精尖产业高地

北京经开区国家信创园已集聚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形成了全产业链的信创产业生态。

超前布局 做好创新大文章

如何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用,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命题。

瞄准国家需求增强科技力量

日前,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逆向反演模式推演出了全球尺度海洋生物碳泵的分布格局,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此外,学校近年来还重点围绕能源材料、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组提升和新建,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

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催化老工业基地开新枝、发新芽,让产业动能引擎更加强劲。

直播|第三届女科技工作者发展与创新·长缨论坛

直播时间:2024年3月4日9:00

我国载人登月各项研制建设进展顺利

目前,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进展顺利。

蔗花守望者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考古有了新发现——为旧石器时代人类拓殖高原提供重要证据

经过连续6个年度的正式考古发掘,目前梅龙达普一号和二号洞已出土旧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各类文化遗物逾万件,包括石制品、骨制品、陶片、青铜器、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

手绘大科学装置 | 成果上新!看“拉索”如何叩问“世纪之谜”

作为一种高能粒子,宇宙线是人类目前能从宇宙深处获得的唯一物质样本。

“拉索”新发现!首次认证超级宇宙线源在天鹅座“泡泡”中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历史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该成果于2月26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上正式发表。

龙王传说的演变

陈立泉:心系“电池”事 肩扛国家责

近半个世纪以前,他远在德国,见微知著,修一封“家书”回国,中国锂电池行业命运从此改变;国际风云变幻,他逆流而上、独辟蹊径,打破国外封锁,实现中国锂电池从无到有。

如果祖先是鱼类,人类为何没有鳃

人类之所以用肺而不用鳃呼吸,与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有关。

新春走基层丨新农人,新作为

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大地,邀请新农人们回望奋斗成果、分享新年心愿,捕捉乡村一线新春时节的热闹喜庆和生机勃勃,展现新时代农民的崭新风貌。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变废为宝

“旧衣物、废纸板、玻璃瓶……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属于低值可回收物,若能被回收再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对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提升回收利用率,帮助很大。”

百年几何事 人生一卷诗——苏步青的诗情与诗思

从志学之年到耄耋之年,数学泰斗苏步青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词。漫长的科研人生陶冶了他的诗情,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激荡着他的诗思,可谓“数理生涯,歌诗为伴”。

故宫里的古代春联有哪些讲究

贴春联是我国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源于桃符。古人认为,在门上挂桃木制成的神符可以辟邪。

【国色手绘长卷】大国重器寻“龙”记

以“龙”为名的大国重器,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期望与骄傲,既能冲破苍穹,探索宇宙的奥秘;又能深潜海底,发掘海洋的富饶。

持续探索自然奥秘 勇攀科学高峰

极地是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重要区域。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专题|致敬国家工程师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防范冻雨天气带来的影响?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地油子”或者“流冰”。

科技兴农路正阔

农业科技工作者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气@世遗 | 当天坛遇见立春:蛰龙已惊眠,一啸唤春归

2024年2月4日16时27分,时至立春。

高校博物馆奇遇记 | 与国之重器、传奇战机共赴空天之约!

说起航空和航天,一个“空”一个“天”到底有啥区别?别急,来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走一趟,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高校博物馆汲取历史智慧

在校园游中,高校博物馆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这些藏在大学里的博物馆有哪些特色?我们邀请五位高校博物馆馆长推介“镇馆之宝”,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国大熊猫、古树名木保护成效显著

我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取得新成效。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二级巡视员张月表示,为加强大熊猫保护,我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全国性大熊猫调查,掌握了其野外种群及分布情况。

密码改写历史

大约公元前100年,古罗马的恺撒大帝便使用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经典的密码。

科普图解丨酱香拿铁“破圈”背后,有哪些跨界新玩法?

酱香拿铁“破圈”背后,有哪些跨界新玩法?

师法自然的五大创新设计

人类的创造力或许很优秀,但它无法像大自然那样奇妙,浑然天成。大自然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进化了数十亿年,而且每天都在接受测试,值得人类借鉴。

体细胞克隆恒河猴首度健康存活

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健康存活的恒河猴,为理解灵长类体细胞核移植重编程过程和推动构建精准遗传修饰的恒河猴模型奠定了基础。

2024中国空间站“迎新”:天舟七号带“年货”来啦

天舟七号“太空快递”与长征七号“火箭专列”老搭档有何新升级?“新年礼包”都有哪些来自地球家园的礼物?2024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发射看点多多。

大质量原恒星团形成图像绘出

近年来,由北京大学主导的国际团队利用国内外的多座大型射电望远镜,开展了一系列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观测研究,最终系统性地揭示并描绘出大质量原恒星团完整、连贯的演化动态图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策略。

聚科技之光 燃时代之光 | 2023科学年话

聚科技之光 燃时代之光 | 2023科学年话

AI海报丨“农业大摸底”摸出了你家乡的哪些宝藏特产?

咱家还有这种好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创造了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三位一体”夯实大国“耕”基

要全方面保护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不仅要保18亿亩数量,还要确保耕地质量有提升、产能有增加,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平衡。

研究发现许多大渔船是无法追踪的“黑船”

这一发现来自使用人工智能对卫星图像的分析结果,这种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追踪影响海洋的人类活动。其他人工智能确定了2.8万个与风力发电和石油生产相关的海上设施,其中快速增长的海上风力涡轮机群数量超过了石油钻井平台等石油基础设施。

手绘大科学装置 | 这座实验室里有一颗“地球”

寰宇之大,有“寰”则行远!

极光盛宴与地磁暴

极光与地磁暴之间有什么关系?

攻克关键难题 勇攀科技高峰

他们身上体现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直播 | 踏上新征程 2024科学跨年之夜

2024科学跨年之夜

科普中国直播|宇宙触角 - 揭示宇宙最强射频爆发起源

在贵州省科协指导下,光明网联合贵州中科天文教育与先进技术研究院、贵州师范学院举办2024天演说“科普跨年演讲”。直播时间:12月31日19:00-21:00。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最新排名,中国以24个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成为拥有最多科技集群的国家。源源汇集的科技要素、勃勃而发的创新动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〇二三,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走过不平凡的2023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他们上天、入地、探海,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他们关注基础研究、聚焦工程技术,持续更新和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他们心系国计民生,在环境、健康、农业等各领域成果斐然,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

该组卫星与前期MEO组网卫星相比,在全球短报文通信容量、星载原子钟技术、有效载荷智能化等方面,功能性能进一步升级。

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成功

12月25日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5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

2023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约3.3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9亿千瓦、同比增长12.9%,全国电力供应总体稳定。

科普中国直播|穿越亿万年地层 探寻地球密码

日月星辰,大地精华,充满了宇宙级的浪漫。可以说,一块标本就是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故事。12月23日14:00,锁定光明网直播间,一起解读地球密码,洞察沧桑巨变。

人类和鲸鱼之间首次成功“对话”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水下扬声器与一头名叫吐温的座头鲸成功“交谈”,并记录了回拨给座头鲸的“联系电话”。最新研究由来自搜索地外文明(SETI)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及阿拉斯加鲸鱼基金会的科学家携手开展。

从缰绳到智能驾驶的旅程

从缰绳到智能驾驶的旅程

数据新闻|漫漫归途:守护候鸟迁徙之路的中国力量

候鸟迁徙是一场大自然赋予的生命旅程,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

便携式AI系统可将大脑思想翻译成语言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首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

科普中国直播|探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国家二级传媒类综合博物馆。传媒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两项空白,成为我国传媒文化、传媒教育、传媒科学艺术展示与互动交流的国家级传播平台。直播时间:12月13日14:00。

流感、肺炎支原体、细菌感染……如何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七项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六重核酸检测+肺炎支原体DNA: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I型病毒、人副流感III型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

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  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加速!中国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为洞察微观世界、探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超级显微镜”,让中国科研人员的笑容更加自信。

地磁暴引发北方多地“极光秀”

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大饱眼福,但也有人遗憾错过。

科普中国直播|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本期直播我们将走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这里拥有馆藏标本55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有40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直播时间:12月4日14:00

“澳科一号”正式投入使用

该卫星的正式投入使用将大幅提高我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水平。

呼吸道感染患儿如何就诊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密切关注这两个指标。

“如何更好开展国际科技交流”科学传播沙龙在京举办

与会嘉宾围绕当前对外科技交流趋势、科技故事传播、人工智能等方面各抒己见,畅谈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追日“夸父”正改写太阳科研面貌

科学家研制出的太阳探测器,正作为人类的“眼睛”,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凝视太阳。

脑机接口正“接入”现实

安使用脑机接口将大脑信号转化为虚拟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家拉斐尔·尤斯特称,大脑是产生人类思想的器官,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是人类身份的庇护所。

拉索精确测量最亮伽马射线暴 开启新物理探索之门

这项成果挑战了传统的伽马暴余辉的标准辐射模型,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强度低于预期。

“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

部署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投产

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古树的年龄是怎么测算的?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你知道古树的年龄,是怎么测算出来的吗?

5826米!我国自研海底地震仪创作业水深新纪录

海底地震的作业区域已从南海海域成功拓展至太平洋海域。此次任务是广州海洋局自主研发的超深水海底地震仪首次应用。

与黑颈鹤一起“飞”

在多年保护、研究与呼吁下,黑颈鹤种群明显增长。

青海全面推进中藏医药发展

”端智表示,近年来,青海中藏医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由青海省藏医药学会牵头,来自西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的6家藏医药学术团体共同建立藏医药学会发展联盟,助推藏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