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一起去看“梦想”号——大洋深处的光荣与梦想
直播将带你近距离感受“梦想”号——揭秘船员的日常生活、探索船舱驾驶的科技奥秘,看看这艘庞然大物如何在大海中保持相对位置一动不动、如何抵御16级台风的狂怒!直播时间:2025年2月18日10:00

科普中国直播|解码DeepSeek“破圈”之力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明日世界
为了系统解析DeepSeek在技术、应用与伦理交织演进下的革新性探索,带领大家深入了解DeepSeek的“破圈”与“扎根”,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团队推出DeepSeek系列专题线上公开课。本期直播时间:2025年2月17日(周一)19:30

火星沙丘上的“水痕”之谜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总带着一个终极疑问:那里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液态水?当全球科学家聚焦极地冰盖或地下湖泊时,中国科研团队却另辟蹊径,在火星沙丘中发现了颠覆认知的“水痕”。

巴黎峰会,感受人工智能发展新脉动
2月10日至11日,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在巴黎举行。主会场大皇宫内,多国政商决策者们齐聚一堂,就AI全球治理展开热烈讨论;巴黎东南部“F站”创业园区里,

树海苍苍生生不息 人与自然各美其美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探秘火星,这支“跨界”科研团队凭啥拿下三个“国际首次”?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火星多时间尺度环境演变”团队,因为近年来的一系列国际研究成果,刷新了人类对火星水活动的认知,被授予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基础研究奖)。

李海燕:潜心耕耘二十载 治“雨”有方勇创新
李海燕表示,这是从机制揭示到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的系统性成果,不仅提升了海绵城市建设水安全、水环境质量保障的科学和技术水平,而且实现了雨水资源的稳定、安全回用与排放。

【繁星追梦·院士的答案】张涛:选择为帆,坚持作桨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这既是张涛对年轻人的殷切寄语,也是他躬身践行的不渝信条。于他而言,执着于科研的根源,就是“为国家、为人类能够多做点事情”的质朴决心。

到自然博物馆,过一个“科普年”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农民的笑脸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4年,海洋温度又升高了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科普中国直播|科普之光——《科普法》开启新篇章
邀您与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一起,共赴科普盛宴、共谋科普发展,为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直播时间:1月21日18:00。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揭晓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评选结果16日在京揭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月背采样、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混合现实、生物制造、近零碳、实景三维、微核糖核酸等科技名词入选。

我国2025商业航天发射喜迎开门红
13日11时,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十星方式成功将微厘空间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国2025年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喜迎开门红。

长期摄入全脂牛奶对体重血脂无显著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任广旭等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全脂牛奶或者牛奶脂肪,不会显著增加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和血脂负担。

2025年,人工智能如何进化
人工智能(AI)近两年的发展具有“大”和“多”的鲜明特征,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越来越大,文图视等方面的多模态能力也越来越强。2025年,它又将如何进化?

DNA存储:开启未来信息存储新时代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年终盘点丨25所高校书记校长寄语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最佳实践载体。一组海报看25位高校校长、书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寄语,探索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实践。

科普中国直播|天演说科普跨年演讲:拉索与银河深处的奥秘
中国科学院院士、LHAASO(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将带来主题为“拉索与银河深处的奥秘”科普演讲。直播时间:2024年12月31日 19:00-21:00

年终盘点丨25位院士寄语科技强国
2024年,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通过一组海报,聆听院士寄语,汲取奋进力量。

建成科技强国,只争朝夕——2024科技创新发展述评
从月球探测的后来者,到今年6月成功实现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凯旋”,中国以不断跃升的太空探测实力,闪耀于国际舞台。细数2024年,这样的“高光时刻”并不鲜见。

【大国粮策·强农报国】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培养智能育种人才,推动育种技术革命
种业是国家农业的基石。为了进一步实现育种技术革命,中国农业大学组建了学科交叉团队,并与多个领军企业深入合作,组建未来智能育种技术研发团队。

【大国粮策·强农报国】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加强学科实践,厚植爱农情怀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介绍,涉农高校作为我国农业教育、科技、人才集中交汇点,要更多聚焦国家的战略需求,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大国粮策·强农报国】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智慧农业,引领农业发展新时代
华南农业大学在农业大学向综合院校转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为农育人的底色。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介绍,智慧农业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优势专业之一。

【大国粮策·强农报国】青海大学校长史元春:依托地域优势,打造特色学科
青海大学依托地域优势,将育种作为科研工作中的攻关重点。其的农牧领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始终以“种质资源创新”为核心开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多思考,抗衰老!科学家解析大脑节能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提升城市科创能级 塑造发展新优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创新型城市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指的是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学习追赶到并跑引领,培育航空安全“把关人”——走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
近年来,学院科研团队始终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不仅在低空经济、智能化和绿色化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还在适航审定技术、适航管理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科学报国正当时】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培养飞行器总体设计总师级人才——走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195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肩负使命、应运而生。作为新中国自己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创建之初,就设立了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航空领域专业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

【科学报国正当时】守护飞行器安全“生命线”,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立于2000年,已成为航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支撑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最重要专业之一。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珞珈一号”到“东方慧眼”——走近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方慧眼”卫星星座的目标是,到2030年,200多颗卫星将组网完成,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智能、实时的遥感信息服务。

14个价电子的单个铒原子“捕获”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光镊技术,捕获了拥有14个价电子的单个铒原子。未来可利用铒复杂的电子结构,深入探索粒子之间更加细微的相互作用,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量子科学实验。

科普中国直播|消防科学大众传播专家沙龙
本次沙龙将邀请跨领域专家学者、科技创新公司代表分享目前消防科技的发展情况,以及消防科学传播的实际场景应用,并围绕活动主题展开研讨交流。直播时间:11月25日14:00.

科普中国直播|2024世界元宇宙大会
本次大会以“AI+空间计算:助力元宇宙由虚向实健康发展 ”为主题,以“搭平台、促交流、重体验、建态”为目标。直播时间:11月23日9:00-16:30
甜蜜的科学:吃糖也有大学问!
在日常生活中,糖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是我们的甜蜜伴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如何科学吃糖,合理地摄取营养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马晓伟,就这一话题为我们揭开“甜蜜科学”的神秘面纱。

快速腐解菌 让蔬菜尾菜变废为宝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我科研人员研发制冷新方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研究员团队研制出一种角度非对称光谱选择性热发射器(AS发射器)。AS发射器不仅具备高效反射太阳光的能力,
“梦想”号:钻向深海更深处
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 “拥有自己的大洋钻探船”,承载着中国科学家梦想的“梦想”号计划,就此起航。

【科学报国正当时】瞄准关键领域,这个专业“金”彩纷呈!
从纯金属到合金再到特种材料,它们凭借卓越的机械、物理与化学性能,在建筑、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大放异彩,引领着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直播|“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杭州巡讲
本期讲座内容主要涉及高校无人机课程及其创新成果、无人机技术及其在各产业领域中的前沿应用等。直播时间:2024年11月9日9:30-11:30

在集装箱里,种出垂直农业的未来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科学报国正当时】与“锂”共舞 材料报国——走近北理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续航更久的智能手机、跑得更远的新能源汽车、飞得更高的无人机……在新能源时代,高比能电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而它的诞生,离不开材料学科人才的贡献。

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葡萄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周永锋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葡萄育种的新方法,相比传统方法,育种效率可提高4倍,大幅缩短葡萄育种周期。

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已对3000个物种测序
迄今EBP的全球合作伙伴对1060个真核家族的3000个物种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有望在2026年达到1万个物种——这是EBP第一阶段的目标。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进北工大,探秘大国重器背后的“机械力量”
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苏权科:让世界“桥”见中国工程
“人这一辈子,只要能把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情干成,对国家、对行业、对个人有交代了,就够了。”回望自己来时的路,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这样总结道。

这些“天外归客”揭开生命的秘密
11月4日,总重量约34.6公斤的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24种生命实验样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科普中国直播|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
大会将为全球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日8:30-12:10

科学 “新” 声丨“锂”想主义者的“充电”之路
怎样才能让手机一次充电用得更久?怎样让电动车续航里程更长?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佳琦,深耕高比能电池领域,为我们揭示锂硫电池的无限可能。

科普中国直播|2024年广西公民科学素质知识大赛现场总决赛
10月31日,2024年广西公民科学素质知识大赛现场总决赛在南宁市举行,14个设区市代表队伍将同台竞技!直播时间:10月31日9:00—11:30

科学“新”声丨黄佳琦:在科研新时代,探寻更多可“能”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科研生涯的“毕生所爱”?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黄佳琦看来,科研人员要关注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认准一个目标并长期坚持下去,总会有受到认可的时刻。

科普中国直播|2024中国大学生电动及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
大赛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在车辆设计、制造、成本控制、商业营销、沟通与协作等诸方面能力。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6日10:00-19:00。

直播|2024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新型电池专场
10月25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泰州市海陵区科协、泰州东部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承办的“2024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新型电池专场现场活动于上海市举办。

特高压工程:领跑世界的电力“高速路”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西安交大:发扬“西迁精神”,培养电气工程领域“六边形战士”
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科学报国正当时”栏目,解读高校科技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赓续科学报国传统,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

建成科技强国,只争朝夕!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一声巨响声震寰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国实现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虚拟电厂”让能源高效流动
啥是虚拟电厂?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超大“充电宝”,把城市里相对分散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充电场站、工业及民用的可调负荷等元素聚合起来统一响应电力系统的调度,能在用电高峰作为“正电厂”对外供电,也可以作为“负电厂”存储、消纳城市系统中的电力。

科普中国直播|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
陕西10个地市组成10支队伍参赛,每队4人,经过必答题、快问快答、抢答题、风险题、加时赛等环节的比拼,决出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直播时间:2024年10月12日 15:30-18:00
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正进入收官阶段
据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于2013年立项,2015年开工建设地下实验洞室,2021年底,地下实验洞室交付使用并开始探测器安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曹俊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位于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内。

直播|2024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低空经济专场
10月11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中关村蓝创通用航空产业联盟、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低空经济专场”活动将于辽宁省朝阳市举办。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不断创造纪录的“墨子号”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国在卫星量子通信上迈出了人类第一步。2024年,中国的“量子星座”正在酝酿中,成功后,将能提供高效率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服务。

科普中国直播|全国高血压日:健康生活 理想血压
直播将为大家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误区,让大家正确认识高血压,科学预防高血压、规范治疗高血压!直播时间:2024年10月8日14:00-16:30

科普中国直播|第二届“铁科星空讲坛”
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铁路科技魅力,激发铁路创新自信,进一步筑牢加快实现铁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群众基础,第二届“铁科星空讲坛”将于2024年9月26日14:30直播,欢迎收看!

科普中国直播|2024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
现场设置了精神引领促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教资源做加法、趣玩科学游园会、科学技术惠民生五大主题展区及舞台表演区共计38项活动。直播时间:2024年9月21日10:30

“贝碧嘉”刚走“普拉桑”又来,最近台风为啥这么多?
从9月6日登陆海南的“摩羯”到9月16日登陆上海的“贝碧嘉”,再到19日登陆的“普拉桑”,最近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国沿海地区接连遭遇台风。

科普中国直播|全国爱牙日:关注全生命周期 健康口腔每一天
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将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口腔保健”方面进行科普宣传,直播也将侧重于全生命周期中各类人群的口腔特点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公众答疑解惑。直播时间:9月20日9:00

科普中国直播|2024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的形式举办。线下按照“1+3”布局,即1个主会场举办启动仪式、主题展和“科普乐活”市集,3个分会场分别围绕主题展览、前沿报告、IP创科普开展活动。线上同步举办川渝云联动成都市主题活动。直播时间 2024年9月13日09:30—11:30

科普中国直播|“科学方舟”主题科普流动巡展
“科学方舟”主题科普流动巡展将于9月11日在济宁科技馆启动。本次活动是济宁市科协以济宁地域特色为主题打造的线上线下结合、巡展活动一体、科教娱乐兼顾的创新性品牌展教项目。欢迎收看!

人工智能为美术创作打开新空间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AI(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出现,AI绘画加速发展。AI绘画是继CG绘画(计算机生成绘画,即在平面设计软件辅助下进行绘画)、DSE绘画(数字特效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