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甜蜜的科学:吃糖也有大学问!——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马晓伟
首页> 光明科普> 视频 > 正文

甜蜜的科学:吃糖也有大学问!——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马晓伟

来源:光明网2024-11-15 09:15

  在日常生活中,糖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是我们的甜蜜伴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如何科学吃糖,合理地摄取营养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马晓伟,就这一话题为我们揭开“甜蜜科学”的神秘面纱。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糖在人体中担任什么样的生理功能?

  马晓伟:人体维持正常的机能活动需要7大营养素,宏量营养素里就包括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糖类,是为人体机能活动、生理代谢主要提供能量的物质,占到能量供给的50%~60%,在人体摄入方面是十分重要的。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机能活动。碳水化合物摄入之后,经过肠道的消化、吸收、水解,分解成单糖,主要是葡萄糖经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经过代谢产生能量,以ATP的形式供给机体所需要的能量。大脑神经系统主要靠糖供应能量,白细胞、角膜、肾上腺髓质等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糖类。同时它参与了重要的免疫系统的调节,而且参与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合成,此外还可以保证胰岛素的分泌,使我们的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

  记者:糖对人体来讲有哪些具体的营养价值?

  马晓伟:碳水化合物里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寡糖等,像咱们所说的葡萄糖、果糖属于单糖,蔗糖为双糖,淀粉类为多糖。蔗糖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葡萄糖甜度不够,蔗糖是有甜味的,也是天然存在的,既能够满足味觉的需要,也能够有力地帮助我们提高食欲,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在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记者:糖尿病到底与什么有关?

  马晓伟:提及糖尿病,不少人误将其归咎于糖的摄入过多,这种说法并非恰当。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是不可以改变的,跟种族差异有关;环境因素如少运动、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龄的增长,以及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也是二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近,并没有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8%,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6%。

  记者:人工甜味剂是否能替代蔗糖?

  马晓伟:对于健康人群,可以适当地摄入包含蔗糖的甜饮料,摄入的热量是自身所需要的热量。如果健康人群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数量不够,可以通过甜饮料来适当的补充,这里的糖类可以为我们提供碳水化合物,但过量的摄入是会造成超重和肥胖的风险的。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糖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合理膳食科学用糖专家共识》提出,全球食糖年均消费水平22.5公斤,中国不足11公斤,远低于欧美国家,且近10年人均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地摄入糖类等营养物质?

  马晓伟:膳食宝塔是非常好的我们日常遵循的饮食规则,营养均衡且多样化。建议人们在日常饮食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同时确保蛋白质、膳食纤维及健康脂肪的合理均衡摄入。要尽量避免超重或肥胖,但也要杜绝或预防消瘦。每天摄入应遵循膳食准则,主要的特点就是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建议每天摄入食物12种以上,每周摄入食物25种以上。针对糖的摄入,建议每日的糖总量应不超过50克。这样的摄入量有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预防因糖分过高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吃糖亦有大学问。让我们在享受甜蜜的同时,也不忘守护健康,让科学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坚实后盾。

 

监  制

战  钊

策  划

宋雅娟

编  导

焦子原 肖春芳 蒋晓宇(实习)

 拍  摄

焦子原 蒋晓宇(实习)

文字整理

蒋晓宇(实习)

统  筹

张  蓉

特别鸣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 彭丽媛同出席上合峰会外方领导人夫人游览天津海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