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研成果科普解读丨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月球水”,不寻常!
首页> 光明科普云> 视频 > 正文

科研成果科普解读丨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月球水”,不寻常!

来源:光明网2024-08-07 10:30

  从17世纪开始,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对月球水资源的研究深刻影响着未来的太空探索。

  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这一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小龙介绍,此次发现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来自2021年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这些月壤样品是非常细小的颗粒,尺寸在5微米到100微米之间。科研人员先把样品封闭在手套箱中,用一台显微镜仔细挑选出疑似晶体的物质,再将这些物质放到四圆衍射仪上,通过单晶衍射和化学分析确定晶体结构。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月球水和铵的存在形式。它们以一种特殊的水合矿物形式出现,其化学式为NH4MgCl3·6H2O。这种矿物分子式中含有多达六个结晶水,水分子在样品中的质量比高达41%,这是月球上水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研成果科普解读丨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月球水”,不寻常!

  从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登月到今天,人类已经完成了多次月球采样。月球上水的研究尤其受关注,这也是全球科学家持续追踪的重要物质。多年来,人类始终没有发现水存在于月球矿物中。过去只发现过少量含有氢氧根的矿物,或是玻璃中含有微量的水。像这样以结晶水形式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次被发现。

  ULM-1矿物的发现揭示了月球上水分子可能存在的一种新形式——水合盐。陈小龙介绍,ULM-1矿物中含有六个结晶水,相比吸附水,结晶水的存在形式更加稳定。

  水和冰易挥发,而这种水合物可以在月球高纬度地区(如嫦娥5号采样点)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即使在广阔的月球阳光照射区,也可能存在这种稳定的水合盐,为月球上的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前景。

  “如果能发现像这样含有六个结晶水的物质或其他水合物,对未来人类的探月活动有重大意义。”陈小龙说,“试想一下,稍微一加热,我们就可能获得水,解决了人类的用水需求,将来我们在月球上建立永久观测站,甚至在月球上生活,都会更加方便。”

科学审核

陈小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

监  制

战钊

记者

宋雅娟 谢芸

摄像

杜森林(实习)

视频制作

蒋晓宇(实习)

统筹

张大川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2025考研季科技类专业科普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小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皮肤干燥、关节疼痛及咳嗽等不适,大多因为寒燥外袭、津液失调。
2025-11-21 09:52
当前,关于精神疾病与心理治疗,公众还有哪些常见误解?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安定医院多位专家。
2025-11-21 09:49
2023年11月,“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访问量已突破3700万次,覆盖海内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实验任务数超过270万个。
2025-11-21 09:47
20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沈树忠院士团队的侯金波博士等人记录了湖北省通山县一处距今约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化石宝库,并将其命名为“通山特异埋藏化石库”。
2025-11-21 09:38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