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苏权科:让世界“桥”见中国工程
首页> 光明科普云> 焦点新闻 > 正文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苏权科:让世界“桥”见中国工程

来源:光明网2024-11-05 16:47

  “人这一辈子,只要能把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情干成,对国家、对行业、对个人有交代了,就够了。”回望自己来时的路,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这样总结道。

  梦起桥:西北孩子“天堑变通途”的梦

  六十多岁的苏权科有着爽朗的笑容和偶尔冒出的陕西口音。作为一个西北人,儿时的苏权科目睹了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沟和沟之间看着近,其实走过去要大半天,所以我想如果能跨越这些障碍,一下子飞过去多好?”苏权科说,“这个梦在我心里做了很久。”

  让“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就此在一个西北孩子的心中种下。

  虽然生在水网不多的西北,但苏权科却对水有着天生的喜爱,他认为,这或许和自己的名字有关。“你看我的名字叫‘苏权科’,有水、有木、有禾,这都是需要水才能生长的。”苏权科用手比画着自己的名字,“命运让我成为一个桥梁人,而南方水网比较多,机会也多,要修桥,最好就往南方走。”

  从西安公路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苏权科来到了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开始进行桥梁结构的设计、检测及科学研究,正式开启自己的桥梁工程事业。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苏权科:让世界“桥”见中国工程

  苏权科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图片来源:光明网)

  信念桥:这桥到底什么时候造?

  作为一个桥梁人,苏权科很早就知道要“在伶仃洋上建大桥”的规划,并一直想找机会参与到大桥的建设中。

  来到广东后,苏权科问遍自己能问到的每一个人:大桥在哪里?大桥什么时候建?每个人都知道这里有个“成天叨叨伶仃洋大桥的苏权科”。

  但是在伶仃洋上建桥,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不仅涉及三地协调,还牵扯诸多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

  漫长的等待并没有熄灭苏权科的热情。为了给港珠澳大桥做准备,凡是有跨海大桥项目,苏权科都主动请缨,积极参加。1991年,汕头海湾大桥上马,29岁的苏权科任驻地监理工程师,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现代悬索桥;1996年,苏权科担任广东台山镇海湾大桥总监代表;1997年,苏权科参与建造厦门海沧大桥,任总监副代表,率先推行监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运作……

  “一座桥一座桥地修,一座桥一座桥地锻炼,这样你的积累就比别人多。”苏权科说。有了丰富的跨海大桥建造经验,苏权科终于等来了他心心念念的“伶仃洋上的大桥”。

  争气桥:我们要建一座世界一流的桥

  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梁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外媒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在工程开始之初,桥梁人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建一座世界一流的桥!

  要达到世界一流的目标,首先要有长寿命、高品质。苏权科带领研究团队,经过数年探索,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新方法,建立了基于近似概率的质量与寿命定量关系模型,解决了120年耐久性设计施工难题,被国际同行称为“港珠澳模型”。

  其次,要有工业化建造技术。苏权科和同事们大胆采用先进的装配化施工,将原来土木工程粗放的施工改成精细的制造及精准的海上安装。先在工厂里把钢管桩、桥墩等生产出来,等到窗口条件具备时再通过大型装备运输到海上,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这样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对中国的桥梁隧道建造产业是一个升级换代。”苏权科说。

  经过多年艰苦探索和实践,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筹备7年,建造8年;从四十多岁的意气风发,到五十多岁的两鬓微霜,苏权科的十五年与港珠澳大桥紧紧相连。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苏权科:让世界“桥”见中国工程

  港珠澳大桥(受访者供图)

  传承桥:年轻人一定会做得更好

  十几年的漫长时光,苏权科也曾经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当这些“至暗时刻”到来,老一辈工程师们的精神总能为苏权科点亮一盏灯,让他带着使命感继续前行。

  “我觉得我有义务走下去,把这件事做成,”苏权科说,“我们能够修成世界一流的桥梁,我觉得这是对他们的告慰,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后退,让我们的中国桥梁走到世界先进阵列中。”

  当年梦想“天堑变通途”的西北孩子,如今已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苏权科的故事和精神同样鼓舞着青年工程师和年轻学子。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在与青年学子的交流中,苏权科表示,年轻人不仅要有理想、有抱负,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思维方法,还要敢想敢做,不要怕做难的事。“我觉得年轻工程师们,一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记者谢芸 宋雅娟 刘雪洁)

[ 责编: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