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疫情期间,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据目前已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患者的病例分析可知,重症或死亡病例多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病患者防控尤其重要。

“通用熊猫血”问世 无需匹配可应急输血

RhD阴性血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呼——“熊猫血”。“对于血型为RhD阴性的人来讲,第一次接受RhD阳性的血液后会产生针对RhD抗原的抗体,到第二次输血时,抗体就会破坏RhD阳性的红细胞,产生可怕的后果。

复工复产戴啥口罩?看清这个标准就行了

国家发改委微信平台日前发布消息称,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本月正式发布。经历立项准备、标准起草、征求意见、标准报批多个步骤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共同正式发布了《民用卫生口罩》标准。

管好地下水,打开“黑箱”定准标尺是关键

中国水科院副院长王建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地下水超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小视。“已建的地下水监测系统作用有待充分发挥,地下水开采计量体系不健全,地下水管控标准尚不明确,是地下水监管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

气象日这天,一起和这些传言较个真儿

台风一定带来强降水,人工增雨想增就能增,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断层云可以预测地震……一年365天,台风、雷电、降雨,这些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天气现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重症医生贾佳:“虽不能第一个上前线,但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每当提起没能第一批加入辽宁省支援湖北医疗队,贾佳就有些激动,“所以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消杀新技术 助力抗疫复产

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无醇免洗手消毒系列产品采用Regesi再生硅技术,结合前线医护人员反馈建议,辅以从谷物中提取的季铵盐复合抑菌物质和磷硅酸钠钙浸提液等护理成分,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快速杀灭各种病菌,助力抗击疫情、复工复产。

对抗新冠肺炎,新药研发要面临哪些挑战?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现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Ⅰ期临床试验也称临床药理和毒性作用试验,试验对象为健康志愿者,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口罩怎么戴、戴完怎么处理?请听口罩君的自白!

口罩怎么戴、戴完怎么处理?请听口罩君的自白!

AI抗疫:人工智能国家试验区显身手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

谣言:“救命”血浆任何人都可以献吗?

在当前依然没有抗新冠病毒特效药的前提下,血浆疗法的见效无疑给新冠肺炎患者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基因科普漫画|人类从哪里来?DNA里找答案!

人类从哪里来?基因的演化轨迹中藏着揭示生命起源的秘密。

安全复工复产 上班路上还要注意这几点

随着复工复产,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乘坐地铁、出租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孙巍说,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卫生和安全,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乘客要全程佩戴口罩,在乘坐结束后做好手卫生。

人脸识别技术升级 戴着口罩也能认出你

3月6日,在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门禁口,员工们戴着口罩和安全帽,排队陆陆续续“刷脸打卡”。除了能够精准识别出戴口罩的人,该实验室人脸识别系统还特别增加了口罩与安全帽检测和提示功能,以保障工程建设人员的安全。

天象预报 | 3月10日“超级月亮”再现夜空

3月10日,我们将迎来超级月亮。构成“超级月亮”,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最近,二是最圆。每年出现超级月亮的次数不会超过4次,感兴趣的朋友约起来吧!

居家抗疫后,不适应社交生活怎么办?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造成了生命威胁,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威胁。

面对这些谣言, 你的“科学免疫力”扛住了吗

带氯字消毒剂均可用于新冠消杀?左氧氟沙星可防止新冠病毒从眼部感染?红外线测温仪对身体有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些关于疫情的传言也似病毒一样开始传播……

居家战“疫”强体质 户外跑步“因地制宜”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人们响应国家号召,居家不外出,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初级是双腿臀桥,练习需要注意依靠臀部用力使骨盆抬起,脊柱保持中立位,避免腰部过度用力。

新冠病毒或与“近亲”差异更大并有两亚型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新冠病毒的起源与持续演化。专家认为,这些发现表明,有必要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基因组数据、流行病学数据等进行进一步的、即时的、全面的研究。

寻找战“疫”利器我国科技攻关加速跑

在武汉的102例临床对照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临床治愈率提高,普通转重症比率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各显身手,成为疫情防控中的新生力量。

新冠病毒“药筛”试验有了可用“替身”

“治疗新冠病毒,亟须发现新的药物。3月2日,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刊发北京化工大学童贻刚团队研究论文《用相关病毒模型筛选抗2019新冠病毒的老药》。为了验证新模型,研究团队筛选了2406种临床批准的药物,研究它们对GX_P2X感染的Vero E6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寻找地球2.0,中国或将拿出“独门绝技”

受技术限制,这些遥远的行星,信号过于微弱,它们究竟是不是宜居的星球,人类还无法解读。开普勒计划打开了观察宇宙的一个大窗口,它发现了超过3300颗系外行星,有些行星的大小与地球相差不远,并且绕着恒星近距离运转。

战“疫”关键时刻 这份血浆或将成为他们的希望

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对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包含“康复者血浆治疗”。据介绍,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一定滴度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来降低患者体内病毒含量,从而达到治疗预期。

设定可食动物白名单 提升执法可操作性

禁食野生动物,是维护人类文明自身的需要,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复工复产 这些疫情防控关键点不能大意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聚集了近千家科技企业。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李涛指出,复工复产后,既要做好工作,还要做好个人防护。

战疫期间宅在家 这些做法会影响你的免疫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地区实行了封闭小区、居家隔离等管控措施,白领居家办公,学生线上学习。居家期间科学适度的运动、合理膳食、规律作息、乐观心态能提升自身免疫力,构筑我们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新研究:绿茶结合运动有助缓解脂肪肝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展的一项小鼠实验显示,绿茶提取物结合运动可大幅降低肥胖相关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研究还发现,绿茶提取物结合运动会增加小鼠体内与新线粒体形成有关的基因表达,这有助探究绿茶提取物和运动相结合缓解脂肪肝的具体机制。

烟民更需警惕新冠肺炎风险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吸烟者患新冠肺炎并发症风险增加》的分析文章。研究表明,吸烟可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少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抑制免疫效应,降低呼吸道的抗病能力,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和感染,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让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感受到温暖关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一些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我们要尽快形成制度化措施,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作出的重要指示,依靠规范的制度设计,让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能够感受到党中央的温暖关怀。

外出回家后外套如何消毒?专家:日常外出没必要消毒

张流波表示,如果衣服面料不耐高温,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时,可选用酚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和以84消毒液为代表的含氯消毒剂,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来进行操作。

妥善处置医疗废物 守好疫情防控最后防线

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转运、处置过程中,应该按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加强对医疗废物和相关设施的消毒,以及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日常体温监测工作。杜欢政说,焚烧是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处理的最后一环,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分类、运输、暂存等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像气体又像恒星,银心黑洞附近有群“怪咖”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对恒星曾先后环绕黑洞运行,在黑洞引力的干扰下,它们逐渐合并成一颗巨大的恒星,隐藏在异常厚重的气体尘埃中,继续围着黑洞转圈圈。

从3天到24天 新冠病毒潜伏期为何有长有短

指南要求,当场所发现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或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类型、供风范围等情况不清楚,应当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准确率

当前,用核酸检测新冠肺炎敏感性即阳性率只有30%—50%,假阴性带来的漏检是个大问题。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的问题,一度引发用CT影像代替核酸检测试剂确诊新冠肺炎的呼声。

感染无症状,年轻人成重症…… 是因为新冠病毒“太狡猾”吗

就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而言,大多数个体接触到病毒后,并无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症状,有的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行好转;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感染就是一场严峻考验。

2.7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的银杏 靠这种“神力”存活至今

银杏不仅生命力顽强,还是我们熟知的“活化石”。研究发现,银杏长寿的秘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树干形成层干细胞不进入衰老阶段;二是树体的抗性超强。

居家隔离 这些才是正确姿势

病毒作为一种自然界最简单的生物,必须附着在活细胞内才能得到生存与繁衍,而有效的隔离措施可以让病毒失去赖以生存的宿主,加快其走向消亡。。

这场“宇宙之舞”,拖曳了时空

在广义相对论理论发表3年后,两位奥地利物理学家约瑟夫·伦斯和汉斯·特林意识到:按照爱因斯坦的推理,一个大质量天体,如地球,会让周围的时空扭曲,同时天体的重力会拖着时空一起旋转。这种现象就是参考系拖曳,或称为惯性系拖曳。

善待野生动物 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相关调查发现,国内有53种蛇被端上餐桌;由于无节制食用,亚洲90种淡水龟中3/4受到生存威胁;过去10年,超过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猎捕。

新冠肺炎能否盼来“救命药”?

一般来说,换一种不同病毒,就要重新做临床试验,但这次,我国跳过针对2019-nCoV的I期、II期试验,紧急启动了III期临床试验。

如何以全民健康观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托举健康中国?

构筑中国健康之路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有力部署与切实推动,也需要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增强科学辨别力,真正承担起“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如何以全民健康观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托举健康中国?请听专家为您解答。

探访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这里让病毒无处遁形

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检测疑似病例标本是关键一步。记者2月2日来到宁夏银川市疾控中心,探访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这个春节,他们全员无休,投入战“疫”。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院士专家向光明网网友拜年

拜年信息那么多,科学家的祝福别错过!鼠年新春来临之际,10位科学家通过光明网向广大网友们拜年!进入21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有哪些美好祝愿和期待?快来一探究竟,收获“鼠”不尽的福气!

近五十种非抗肿瘤药物可杀癌细胞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癌症》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系统地分析了数千种现有药物,发现近50种非肿瘤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更多种抗癌药的出现,不但意味着癌症患者将得到更好的治疗,也预示了未来药物研发的全新方向。

冰冷的月坑中,或许有可利用的水冰

十多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一直在测量来自太空中恒星和氢气的微弱紫外线反射到月球冷阱中的信号。 郑永春说:“月球上的化学物质保存在深坑中,因为那里温度低,并不会挥发。

带上健康回家过年!2020春运中医养生图鉴

带上健康回家过年!2020春运中医养生图鉴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答记者问

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李兰娟、袁国勇、曾光等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0年春运,AI让回家路更舒适

智能识别多地方言、自动规划最佳回家路线、轴承取送机器人……“比起往年春运,2020年春运用了多种智能服务,让春运变得越来越聪明。据统计,春运以来,轴承取送机器人运转、码放轴承的准确率达到了100%,为春运安全生产增添了光彩。

春运压力这么大,为什么不加开夜间高铁?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比较专业的概念——天窗。这里的"天窗"可不是大家理解的汽车或者建筑顶部的那扇窗户,而是属于轨道交通的专有概念。

抗癌协会专家解读“肺鳞状细胞癌”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肺鳞状细胞癌,乍听之下很陌生,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呢?对此,光明网记者专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教授、病因学研究室主任邓大君。

注意!冬季做这些事,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性大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可达氧气的200倍以上,相比于氧气,血红蛋白更容易与一氧化碳结合。这直接导致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体内各细胞就会因缺乏氧气供给而使正常新陈代谢过程受阻。

天冷了,慎防心血管问题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冬季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而在日常生活中,心血管病易发人群,日常如若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七种症状,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就医。

“泳”者无畏 但不是谁都适合冬泳的

当水温保持在10~14 ℃时,一般人在水中游100~500米最佳;而当水温低于10 ℃时,游泳时间就应当受到严格控制。中耳炎患者不能冬泳,以免水进入耳朵不易排出,造成中耳穿孔。

人类致癌物及其预防⑩|感染HBV就能导致肝癌吗?

肝脏功能强大,承担着解毒、代谢、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保障着我们身体健康。但有一种病毒可通过血液入侵肝细胞,造成病毒的慢性感染状态,甚至最终引起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这个病毒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打着科学旗号却配方单一 想健康减肥,代餐可能帮倒忙

代餐真能减肥吗?吃代餐吃成器官衰竭又作何解释?想瘦成一道闪电,又该如何科学减肥?

紫禁城内金水河,并非防火排水这么简单

“内金水河”的水源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再从紫禁城西北角处的护城河引入。清乾隆四十一年建造的“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内藏有《四库全书》;为避免建筑着火,文渊阁的选址位置即在文华殿区域的内金水河后面。

变废为宝 洛阳老旧厂区“装入”高新企业

洛阳东方文创园仿佛向人们展示着洛阳老旧厂房的“华丽转身”。”洛阳在探索老旧厂房转化利用时不拘一格,既“退二进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腾笼换鸟”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原洛阳起重机厂的老旧厂房,老城区打造占地190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古都科创园。

澄清“4G降速给5G让路”谣言还需优化服务

“最近感觉自己的手机信号奇差,网速也下降得厉害,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存在同样情况。”近期,部分网友对网速下降感到不满和困惑,猜测是运营商为了推广5G,调低了4G信号功率。近年来,随着用户数量持续增长,高峰时段热点区域的用户常常被网速下降、连接不畅困扰。

垃圾强制分类启动按钮已按下,技术和管理需跟上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计,目前,全国有237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西安市长安区探索“垃圾银行”模式,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粘贴二维码后投入回收箱积分,积分可在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等。

实践二十号卫星上岗 东五平台首飞成功

1月5日,我国发射重量最重、技术含量最高的高轨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飞抵预定工作岗位。记者了解到,实践二十号卫星后续将开展实用化的在轨测试工作,进一步验证东五平台各项关键技术。

令人亲切的“胖五” 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可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大幅跨越,运载能力位居我国首位,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睡莲为何能散发迷人香味 我科学家发现关键基因

开花植物又叫被子植物,其中睡莲是被子植物起源和进化过程中重要节点;花色花香是园艺植物非常重要的性状,了解背后的分子机制是分子遗传育种的第一步。人称“植物小白鼠”的拟南芥和水稻几乎没有花色花香,故无法展开相关研究,而睡莲因花色繁多、花香浓烈,已被开发成为睡莲茶和香水等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是理想的花色花香研究材料。

一图了解 将成为第二大疾病的抑郁症是个什么病

根据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到2020年,抑郁症或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全国巡展(天津站)开幕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9月10日上午,以“赞颂辉煌成就 军民同心筑梦”为主题的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全国巡展暨军事科技嘉年华(天津站)活动在天津欢乐谷开幕,该活动是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国防教育活动之一。

“中国航天日”科学大讲堂活动走进北京景山学校

4月22日,由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院)与光明网《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组成的主讲团,来到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开展“中国航天日”科学讲堂活动,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航天精神和航天知识的盛宴。

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国防科普走进军事博物馆

中国造船工程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田小川以“舰艏行处是长城——航母梦 海洋梦 中国梦”为主题为同学会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国防科普讲座。

专家做客光明网《烽火访谈》纵论人工智能对未来战争影响

4月9日,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智能装备体系总体技术所级科技带头人崔星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吕彦锋副研究员做客光明网军事科技前沿《烽火访谈》栏目,就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未来战争展开讨论。

流感多发季 这6个要素一定要记住

冬至节气已过,随着气温不断下降,医院的发热门诊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也略有增加。近期是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多发的季节,当您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打喷嚏、咳嗽、咽喉发痒,甚至发烧、肌肉酸痛时,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得了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性感冒(flu)之间的区别。

载人航天精神:托起飞天梦的精神之翼

1998年1月5日,中国北京航天城,我国第一批14名航天员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

长三甲系列火箭全年十四次发射全胜

25日0时5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三丙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漫画天文丨洞察号着陆火星,“恐怖7分钟”经历了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洞察号登陆火星过程中有一小段时间被行内人称为 “恐怖7分钟” ,这到底是咋回事?

2018压轴浪漫!双子座流星雨 你“看懂”了吗?

双子座流星雨从何而来?有何特殊之处?该如何观赏?

3D模拟动图看洞察号如何着陆火星

在洞察号之前,人类已经发射了40多个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大气层的探测器有14个,而真正成功着陆火星并顺利开展工作的却只有7个!

刚进入星际空间的“旅行者2号”,了解一下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旅行者2号”成为继“旅行者1号”之后第二个离开日光层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

一图了解着陆火星的三种方式

探测器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降至火星表面,分为进入、下降、着陆三步。

不要忘记渐冻人症

对于渐冻人症,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太陌生了,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患者——霍金,经过与病患55年的斗争,霍金于今年3月因渐冻人症病逝。

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

高校智库要发挥学术理论优势,基于中国实践经验,建构能与国际学术界有效对话的中国理论,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一图了解艾滋病检测那些事儿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85万。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专家提醒:寒冷天气会诱发青光眼 眼睛也要注意防寒

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专家提醒,寒冷天气会诱发青光眼。

谁说科学不抖音 科学家故事系列短视频

结合热点事件、重大节点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每期通过40秒左右的短视频,用采访画面、原声、照片等讲述热点背后的科学家,回顾其学术人生、科研成就等,引导网友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是讲述科学家故事进入新阵地的有益尝试。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热议 既不合法也未遵守伦理道德

基因编辑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寄托人类摆脱疾病的希望,吸引无数科学家进行深一步探索。

跨海洋 过冰川 和南极来次约会

11月2日,雪龙船启程离开上海,奔赴南极执行我国第35次南极科考。4名天文科考队员随船出征,到达中山站后,再驾车前往1200km外的南极内陆昆仑站,执行天文科考任务。

青年科学家的苦恼

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来说,生活并不容易。他们必须忍受不确定的未来,去竞争科研经费,还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做好为工作频繁搬家的准备。

“海洋六号”远洋科考首次发现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

历时138天、航程近30000公里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11日返抵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务

“典赞·2018科普中国”参评项目即日起开始征集

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将联合组织开展“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征集、评选2018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2018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2018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2018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和2018年十大科普自媒体,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2018年12月7日。

手抖才是帕金森?恐怕你已延误了最佳治疗期

目前,全球帕金森患者有580万,我国占据了300万,中国已经成为帕金森病的第一发病大国。不仅如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发展,这一数字仍在以每年十万的速度递增。

清华北大联合课题组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疑难病,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被视为“不治之症”。

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Victor J.Dzau:基因编辑技术要适当应用

“寿命由基因和环境的组合决定,提升卫生环境和医疗水平,人类会更健康长寿”。基因编辑让人类对疾病有了更新的认识,也许有一天癌症将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社会性问题。

陈化兰:狙击禽流感疫情的女院士

禽流感,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2013年3月,我国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并快速传播,在全国引起不小的恐慌,也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攻关完成

浩瀚寰宇,星汉灿烂。随着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的飞行任务圆满收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全面展开,中国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那些科学家记忆深处的历史

“两弹一星”、青蒿素、胰岛素、电子对撞机……这些重大工程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许多历史细节只是留存在科技工作者的记忆之中,鲜为人知。

科考笔记:让北极不再遥远

虽然自然环境极端恶劣,但每天行走于北极苔原之上,与白鲸、驯鹿、北极熊为伴,近距离观察极柳、山蓼、仙女木,段煦乐在其中。

数字替身:探索人生的无数可能

人类是唯一可以制造机器的动物。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扩展了自身的能力,超越了我们的生物极限。工具使我们的双手变得万能。汽车让我们行进得更快,飞机给了我们翱翔的翅膀。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

中国科学院大学庆生 夜空中多了一颗“国科大星”

“国科大星”是一颗亮度15.2星等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上,绕日运行周期为5.33年,由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10月14日发现。

气象专家解读“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和人口增长,1750年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动画|《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都说了啥?

2018年9月17日-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共识并发布了《北京宣言》!

【对话科学家】周岱翰:老龄化是癌症增加的重要原因

癌症的发生是人类生命中因素积累的结果。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化现象成为癌症增加的重要原因。

中国暗物质直接探测与极深地下实验室

日月交替,星辰变幻,激发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无限好奇与向往。几千年来,人类对宇宙认知越来越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诠释了宇宙的微观世界,大爆炸理论阐述了宇宙的宏观演化。但是,认知无止境,暗物质就是现代物理学天空上的一朵乌云。

太阳系并非少数派 生命还会是地球“特产”吗

天文学家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太阳系外行星研究中也提出了相应假说,认为太阳系为宇宙的“少数派”。

科学与文化如何融合发展

探讨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是人类恒久的主题。而理解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准备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了吗

“大家想一想,跟普通火车相比,高铁列车的车头更加细长,往往被设计成修长的流线型。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2018年全国科普日

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21日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

2018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学素质与文化包容论坛

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如何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促进文化包容与提升文化自信等核心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直播|第一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共盱眙县委员会和盱眙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将于9月15日8:30在江苏盱眙开幕。

当科学家们寻找地外生命时,他们在寻找什么?

发现水是否就意味着火星和月球这两个星球都有可能有系外生命?火星和月球,哪个的可能性更大呢?

科学钻探——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的“望远镜”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一直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如今,比起“上天下海”,人类的“入地”之旅却由于地壳岩石阻隔而困难重重。地球深处到底什么样?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索。

陈建生:保护人类免受灭顶之灾是天文学的使命之一

已经46亿岁的地球正面临什么困难?地球上的人类未来将会怎样?在9月18日举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征程”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建生从天文学的视角给出了独到的分析。

“雪龙2号”极地破冰船新在何处

9月10日下午,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和随风飘舞的彩带,首艘由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下水,多年来单兵作战、支撑我国南北极科考的功勋船只“雪龙号”终于迎来新兄弟。

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1930年9月7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说到袁隆平,你可知道中国的杂交水稻是如何诞生的?

9月天象剧场:海王星冲日金星最明亮,中秋月“十五月亮十六圆”

天文专家介绍说,即将到来的9月天象剧场“佳片不断”,将陆续上演海王星冲日、英仙座ε流星雨、金星最亮和中秋团圆月。

科学家解开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手指消失之谜

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24日在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中国发现了两种新的恐龙:乌拉特半爪龙和彭氏西域爪龙让科学家对阿尔瓦雷斯龙类手指“消失”之谜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我科学家领衔发现龟类演化新证据

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贵州发现了重要早期龟类化石。它是原始龟类出现喙的最早化石记录,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始喙龟”。北京时间23日出版的学术杂志《自然》发表了这一成果。

未来十年,机器人会是什么样

人类对机器人素来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它们是拥有极快学习能力的天才,可以读懂莎士比亚、能够开车、会说笑话、能够打架,还可以自我教育。

努力实现航天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航天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象征。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像钱学森、任新民等一批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矢志追求科学精神的科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我科学家研制成功新型仿生人工木材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团队开发了一种冰晶诱导自组装和热固化相结合的新技术,以传统的酚醛树脂或密胺树脂为基体材料,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具有类似天然木材取向孔道结构的新型仿生人工木材。

中国探海利器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

2017年,“海翼7000”水下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下潜至6329米,打破了由美国创造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6003米的世界纪录。

给天体做“普查”,“郭守敬”有何新发现

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其管理和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已圆满完成一期光谱巡天观测。

中国“创造”世界首例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

人类能否创造生命?2010年,美国科学家J.Craig Venter和他的科研团队在《科学》杂志报道了世界上首个“人造生命”——含有化学人工全合成的与天然序列几乎相同的染色体的原核生物支原体,引起了全世界轰动。

最热三伏天来了,这些防暑知识你get了吗?

7月17日“入伏”第一天,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受强盛副热带高压控制,全国多地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迎来“火焰”模式。面对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防暑知识你get了吗?

歼—20战斗机研发团队:默默作奉献 祖国知道我

“军迷”们近日又迎来一个好消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透露,今年珠海航展上“20系列”高端航空装备有望集体公开亮相,其中已列装部队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20备受瞩目。

76亿,还在增加!地球究竟可以承载多少人?

人类是当今地球上(可能也是所有地质历史上)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截止到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全球人口数量介于75亿—76亿之间。

科学家发现中国最早古人类活动的证据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上陈村一带新发现的连续性较好的人工制品文化序列层,时间可以追溯到大约130万年到210万年前。

丘成桐又获大奖 却说天分只占3成

数学家丘成桐荣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表彰其在证明广义相对论中总质量的正定性、完善“准局域质量”概念、证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中的巨大贡献。

中国气象局专家解读:新一轮强降雨能否缓解高温

近期以来,我国南北方同时进入了高温状态,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进入“烧烤”模式,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则处于“桑拿天”。

《我不是药神》刷屏,仿制药的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仿制药并不神秘,更非只有“代购”乃至违法才能获得。《2017年食药监督统计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中国有4376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95%以上均为仿制药。

科学家揭秘海洋环境因素对寒武纪大爆发的影响

埃迪卡拉纪晚期—寒武纪早期是后生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关键时期,几乎所有现代的动物门类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快速出现,海洋生态系统也接近现代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中国版SpaceX” 又一款火箭发动机“点火”成功

此次试验的发动机为零壹空间首型运载火箭OS-M1火箭的一级发动机,将为今年年底首飞的OS-M1火箭提供坚实可靠的“动力心脏”。

AI医生能取代人类医生吗?

人工智能(AI)总是在突破创新或创造“神话”。6月30日,神经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BioMind(天医智)”与从全国选拔出来的25名医生在北京进行了一场神经影像的判读大赛,AI系统以绝对优势胜出。

我科学家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该成果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刘乃乐、汪喜林等通过调控六个光子的偏振、路径和轨道角动量三个自由度,在全世界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如何实现C919强度“极限挑战”

在中国商飞浦东祝桥基地见到赵峻峰时,他正和中国大飞机“强度兄弟团”——C919大型客机强度试验团队的伙伴们在一起。算上这个夏天,70后赵峻峰已在民用飞机强度设计一线工作了近20年。

图说|提防这些毒品的伪装套路

毒品是人类公害,这已成为世界共识。刚刚过去的6月26日是第31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拒绝毒品,要从拒绝毒品的套路做起。

“地球之芯”如何保存?

松科二井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地球之芯”,深度超过7000米的岩心样品。这些岩心特别珍贵又很“娇气”,它们是如何保存的呢?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国际经验

国家实验室、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以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的国家实验室增强创新原动力。

腕龙是怎么长成“巨无霸”的

虽然目前的研究还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蜥脚类恐龙如此巨大,但研究人员从外部环境与恐龙自身特征等角度对比得出了多种解释。

北极海冰快速消融 与极端天气频发有联系吗

根据对现有的地球系统模式预测的分析,到本世纪中期,北极的夏季很可能不再有海冰,“科学上讲的无冰,是指海冰面积小于100万平方公里”。

环境科学唤醒寂静的春天

人们突然发现,原本应该在春天发生的事情都变了,鸟儿不再歌唱,大地开始荒芜,动物们也离奇地死亡,人们感到莫名的恐慌。

我国科技领域有哪些“硬骨头”

在我国,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被誉为我国最有望由“并跑”向“领跑”迈进的学科之一,此次有8个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入选,成为入选前沿方向最多的学科领域。

侏罗纪公园在科学上可行吗?虽有瑕疵依然经典

从保存的DNA复活恐龙同样存在问题。“要想克隆一只恐龙,你需要整个基因组,而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哪怕一点点恐龙DNA,”布鲁萨特说,“所以我们谈论的是一件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

微生物+人工智能:开启新一代生物制造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其影响开始推广到绿色生物制造领域,尤其是在其核心元件蛋白质的设计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六五环境日公益短片】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6月5日是2018年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北京小小减灾官和你一起过儿童节

小小减灾官们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灾害知识、应急救护知识,以不同形式的艺术展现,传播出“防灾减灾,重在参与,关注安全,学会自我保护”的理念,以期让更多的少年儿童掌握安全自救的能力。

互联网可以成为熟人网络,你知道为什么吗?

1998年6月4日,我国互联网用户突破一百万户。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互联网,很多人际交往也从网络上进行。

【对话科学家】六一儿童节来了!这些儿童营养知识你get了吗?

目前,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的现象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超重和肥胖持续上升,这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向10”船探海,把“眼睛”和“双手”伸向大洋深处

和陆地一样,海底也沟壑纵横,山峦起伏。而正是这些沟谷可能蕴藏着硫化物等矿藏。科考队员通过观察海底地貌的设备——海底摄像拖体来“寻宝”。

颠覆性技术的预测与展望

“颠覆性的(disruptive)”意味着有秩序的过程被打断、打乱,也有结构上的混乱、错乱和剧变的意思,这个词意味着不一致性、不连续性。颠覆性技术是指能够带来突发的或意料不到的效果的创新技术。

院士热议如何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认为,诸多事例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如果不掌握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只一味强调产业链下游的产品产出,那么我们的科技就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我们的经济是走不长远的”。

机器人产业发展 要快速更要健康

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元,并认为2015年至2025年这十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时期,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将会非常“诱人”。

动画|院士大会开幕!你了解中国科学院院士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切勿忽视二类疫苗

如果这些孩子打了流感疫苗,医院是否还会这么拥挤?医生是否还会这么累?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太低。”

蛛丝为何湿了也黏?

在蜘蛛当中,每个种群都有不可思议的故事,甚至有人说,在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没有什么比蜘蛛更合适了。

嫦娥四号中继星成功发射

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液氮棉花糖你敢吃吗?

“液氮炒棉花糖喽!”几位小朋友、大朋友满脸兴奋而又略带迟疑地将刚出锅的液氮棉花糖放入口中,在品尝到新奇食物的一瞬间,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继而拿出手机扫码了解原理。

520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母乳才是硬道理

每年的5月20日,不仅是情人的“表白日”,更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这是由国家卫健委为支持母乳喂养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献给所有哺乳妈妈与宝宝的节日。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甘泉海台首次发现冷水珊瑚群

近日,正在执行我国“南海深部计划”西沙深潜航次任务的科学家,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甘泉海台首次发现冷水珊瑚群,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月宫365”实验成功

随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月宫一号”舱门缓缓开启,“月宫365”实验获得成功。

我科学家破解信使中微子如何在银河系中聚集

日前,东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张鑫与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博士后张珏合作,在“宇宙遗迹中微子的引力结团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试验

5月13日,我国第二艘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全国防灾减灾日“小小减灾官”北京赛区复赛成功举办

小小减灾官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以向少年儿童传播防灾减灾安全知识为核心的大型公益类选拔活动。

“北斗”如何实现“换道超车”

近年来,“北斗三号”加速推进全球组网,将进一步加强北斗系统的高精度性能,扩大服务范围。北斗技术不断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这给了北斗系统“换道超车”,超越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等世界其他导航系统的机会。

木星冲日!这位太阳系的“大个子”你真的了解吗

5月9日,太空将上演平均399天才出现一次的木星冲日天象。在木星冲日期间,木星距离地球最近、木星视亮度最大、观察最适宜

“风云四号”开始服务亚太地区

从5月8日零时起,我国全部国家级气象业务平台完成“风云二号”到“风云四号”卫星业务切换,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用户可正式接收“风云四号”A星数据。

战略前沿技术与国家安全

应对国家安全对战略前沿技术的潜在需求,我们需要从基础科学、技术预警机制及思维范式等多维度发力,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

世界最重加氢反应器制造成功

中国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日前再度刷新纪录——总重达2400吨的26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日前在国机重装镇江公司制造成功。

早期火星或为温暖沙漠 偶尔下雨

早期火星表面可能有大量冰,但美日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指出,早期火星的表面可能没有那么多冰,相反,其表面气候可能比较温暖,偶尔下雨。

火星有多少未解之谜

如果要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一颗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都会是火星。

我国首套空间摩擦学原位分析系统研制成功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系统的研制”,成功地实现了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分析功能,为准确获取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样的物理与化学信息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可靠的分析测试手段。

叫“无花果”就真的无花吗?

无花果属于桑科植物榕属无花果亚属,约有300余种。无花果适宜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对生长温度要求较为严格。

宇宙“考古”何必走远 银河系后院就可以

天文学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精确测量了地球与宇宙中最古老天体系统之一——球状星团NGC 6397的距离。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季 家长该如何应对

当前我国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4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手足口病疾病防控宣传会议通报,截至4月20日,全国累计报告病例数达14万多,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2%。

让国之重器不再受制于人

跨海大桥、舰船用钢、高强度汽车用钢……被誉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作为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在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安全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我科学家摸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家底”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在碳收支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比较容易测算碳排放的总量,但生态系统固碳,也就是碳吸收的能力,却一直难以测算。

全球卫星导航 看中国“北斗”

2018年3月30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它们也是北斗三号第七、第八颗卫星,与此前发射的6颗北斗三号卫星成功进行全球组网运行。

中国乳腺癌人群重要基因通路突变图谱绘制成功

人的身体中存在着千千万万条“道路”,也就是研究者俗称的信号通路。在每条“道路”上汇聚着许许多多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和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或多或少会发生基因突变。

束怀瑞:“顶天立地”的“果树院士”

目光明亮,语速飞快,腰杆笔直,他满头银丝与身后一树树洁白的苹果花相映成趣,成为春天里的一道风景。

追忆高原杂交稻之父李铮友

2018年4月4日,清明节前夕,一个噩耗在水稻界迅速传开:我国杂交粳稻开创者李铮友在云南昆明因病去世,享年82岁。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领衔的研究团队,揭示了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标准化制备干细胞的方法。

世界首例神经疾病基因敲入猪模型诞生

由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李晓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和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李世华领衔的团队,首次成功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了亨廷顿疾病猪基因敲入猪模型。

压力会传染吗?

压力会传染,会导致“无辜者”大脑中的神经突触发生变化,并可能持续数日。

太空中吃吃喝喝那些事儿

“今天吃什么?”这是来自地球人类的每日一问。  对遨游太空中的航天员来说,这也是个问题,而且是由来已久的问题。

在星空跑一场梅西叶马拉松

每年的三月下旬,一场名为“梅西叶马拉松”(以下简称梅马)的观测会吸引无数爱好星空的人。

人造卵子孕育新生命

或许有朝一日,人类能只用血液和皮肤细胞,就能孕育出一个新生命,而这对于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自己生孩子但强烈渴望孩子的家庭或个人来说,无疑是个大福音。

面对自闭症和老年痴呆 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我国阿尔兹海默症(简称AD)的患病率为4%—6%,患者接近1千万,并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加。  我国自闭症患者超过1千万,其中0到14岁儿童患者超过200万,且98.7%未有效康复。

寻找海底宝藏 “小黄鱼”帮大忙

经过大约30个小时的海底遨游,“潜龙二号”水下自主机器人(AUV)在中国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顺利完成首次下潜任务,这也是它的第47次下潜。

好睡眠是确保身心俱佳第一步——昨晚你睡得好吗

2018年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报告》显示,我国约33%的人存在或轻或重的睡眠问题。

邓中翰委员:芯片产业发展要有“换道超车”思维

要有“换道超车”思维,敢于在国际前沿的无人地带进行自主创新、制定标准,打造新动能、新模式和新产业链,实现领跑。

从“北京八分钟”展望中国人机协作的未来

北京八分钟表演中,智能机器人与轮滑演员完美配合,在舞台上滑出优雅的曲线轨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场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视听盛宴。

科学大咖带你看懂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入选的十大进展项目完成时间为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绝大多数入选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被视为“重大突破”或“填补空白”。

我科学家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

这一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最新一期的《蛋白质与细胞》杂志,标志着人体自身内脏器官的再生正逐步从实验室理论走向临床现实。

中国防痨协会全国“最美防痨人”评选投票活动开始啦!

为了在全国广泛宣传“最美防痨人”,学习“最美防痨人”优秀事迹,中国防痨协会组织全国投票宣传活动,快来参加吧!

数字时代如何成功约会?

在线约会网站的出现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会,让人们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周边邻里之外寻找伴侣,目前这一产业的价值已经达到十亿美元。

2018年十送北斗:“金牌火箭”如何应对“高密度”

201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完成14次发射任务,其中有10次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任务,护送18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入轨。

中国地震局专家谈台湾花莲地震:未来是否有更大地震?

如果在室内,一定要注意及时躲避,比如可在承重墙、柱子边及卫生间等小空间里躲避,原则上不要跳楼,不要坐电梯撤离。

地球之眼有了“中国之眸” 人类探秘宇宙迈出新步伐

由我国主导研发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首台天线正样样机6日正式出厂。被称为"地球之眼"的SKA有了"中国之眸",人类探秘宇宙迈出新步伐。

春运首日,铁路调度“大脑”井然有序

在调度指挥员的心中,春运列车运行图比普通人想象的更复杂、更重要,它保障的不仅是旅客出行,还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运输及时到位。

天宇高挂“红月亮” 一图了解月全食天文景观

1月31日,月全食奇观将震撼登场。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能欣赏到这一轮高挂夜空的“红月亮”。你真的了解“红月亮”吗?一张图为你揭开它神秘面纱!

2017十大“科学”流言,不能信也别传

1月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典赞·2017科普中国”活动在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宝国揭晓了网友投票选出的“2017十大‘科学’流言”,光明日报记者邀请1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这些流言进行了解读。

典赞·2017科普中国

“典赞·2017科普中国”现场活动公布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2017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2017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和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体。

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对生命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这项突破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进一步巩固了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