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卖垃圾渐成“围城”之势 减少危害还要从源头入手

外卖垃圾的危害不可小觑,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都属于塑料垃圾,大多均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破解外卖垃圾“围城”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尽快出台外卖包装可降解材料标准。

刷脸就能取钱:活体监测技术下不用担心整容化妆

业内人士分析,“刷脸取款”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等到刷脸支付普及后,到时候你都不需拿出手机,直接把你的脸放在镜头前,就可以支付了,这样会更加便捷安全。

凭基因组数据识别人脸,不靠谱!

据《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人类长寿公司(HLI)的科研团队发表论文建议,应加强对人类基因组数据的监管,防止因DNA数据外泄而暴露个人隐私。

守护南海珊瑚林(科学纪录片)

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支持,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之光》和光明网共同摄制,讲述了关于珊瑚的有趣科学故事。

微信发原图泄露个人位置信息?一招即可解决

如果发送照片时取消“原图”选项,那么Exif参数就不会显示此照片的位置。另外,通过微博、QQ、邮件等方式传送原图,都能通过原图得到位置信息。

口腔疾病不只牙疼那点事儿

很多百姓对这句话并不陌生,“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为砒霜安双“眼睛” 可变治疗慢性白血病良方

在湖南大学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砒霜经过叶酸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孵化,就好像练就了“火眼金睛”,可靶向作用于癌细胞,“毒药”亦可变成慢性白血病治疗的“良方”。

这艘航母长俩“脑袋”?英国皇家海军的freestyle让人大跌眼镜!

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给人最大的印象便是它独特的双舰岛设计,一个用于传统的驾驶室,另外一个则用于飞行指挥所,同时分别配备有雷达及通信系统、烟囱等。

热水、冷水谁先结冰, 科学家也很懵

如果有人问你:“冷水和热水哪个先结冰?”相信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提问的人是不是傻了,当然是冷水先结冰了。然而,事实上有时候还真未必。

中国碳卫星:“我在太空挺好的”

在距离地面700公里外的预定轨道上,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每1.5小时都会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传输信号。

“科学”号采集到一个数千岁深海珊瑚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5日靠泊海南三亚。本航次科考队员共采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栖生物样品近400个、170多种,专家推测其中一个巨大珊瑚的年龄在数千岁。

地球自转是如何影响台风旋转的?

从气象台发布的台风图来看,我们发现台风的旋转方向都是逆时针的,那是不是所有的台风都是逆时针的呢?

为什么近视者要戴眼镜

当眼睛开始近视的时候,医生通常会建议近视者戴合适度数的眼镜,使视觉重新变得清晰。

微型二硫化钼致动器“力大无穷”

鉴于这种电化学装置仅通过纳米薄片堆叠即可制造出来,过程简单,因而其具有应力应变等机械性能尤显特别。

路万里:将绿色化学从梦想变为现实

绿色化学离大规模工业化绿色生产还有多远?这是路万里在美国工作时经常思考的问题。

8月除谣榜:“地震云”无依据 “西瓜不腐”是虚惊

本月关键词:“地震云”,台风“珊瑚”生成,地震捐款,中国从印度撤侨,儿童失踪24小时,“经适房”政策,西瓜添防腐剂,马玉涛去世,麻将成冬奥会比赛项目,人体排毒时间表。

中国已成为纳米科技领域重要贡献者

尽管这是一种“奇妙的科学工具”,但预计未来25年内不会对主流电子技术产生任何影响。

“农田院士”朱英国的育种人生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的疾苦,希望能够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尽一份力,让乡亲们远离贫困和饥饿。”1939年11月出生在湖北罗田的朱英国有一个梦想,长大要当一名农业科学家。

年轻人与机器人即将引爆就业战争?

今天,还有哪些“饭碗”是机器人说抢就能抢走的?未来,伴随智能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究竟会否爆发一场就业战争?

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

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设有论坛、博览会、大赛和主题活动四大版块,内容涵盖全球机器人产业政策战略规划、学界最新研究进展、前沿应用探索、技术风向发布、产业发展蓝图等。

为什么要亲近绿色?

一个人在密闭空间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暴躁易怒,如果马上出门看些绿植,呼吸下新鲜空气,心情就会平复下来。若是有了植被的保护,即使是暴雨,也能被森林、灌木、草本、枯枝落叶、土壤这5道“防护网”减弱,成为“涓涓溪流”。

“科学”号上的“美国时间”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正在西太平洋对人类从未探索过的卡罗琳海山进行调查。

研究发现睡眠少的儿童易患糖尿病

研究人员据此推论,儿童睡眠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但其中的因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动科普】离火星又近一步!中国建首个火星模拟基地

将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发现”号在卡罗琳海山采集到丰富生物样品

8月14日,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下潜考察卡罗琳海山,采集到丰富生物样品。

大脑能对熟人的脸“另眼相待”

一项美国最新研究报告说,在看到熟悉的脸时,大脑中涉及记忆和社会知识的区域会启动,而此前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区域与面孔识别有关。

7月除谣榜:O型血“香甜可口”最招蚊子?NO!

本月辣条致死,冰库冻死,姚明吸毒,“新四大火炉”,血型招蚊子,雪糕有毒,军装照诈骗······你都信了吗?

《自然》物理科学主编:量子技术已突破天空的限制

潘建伟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顺利完成了三项量子实验的展示,这些实验将会是全球任何基于空间的量子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

九寨沟地震成因:与汶川地震不属相同断裂带

虽然同属一个构造带区域,但此次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处不在龙门山断裂带,而是东昆仑断裂带与虎牙断裂带交汇处。

零氪科技AI-肺结节智能诊断系统正式上线

零氪科技(LinkDoc)AI-肺结节智能诊断系统在国内率先开启了AI 在肺癌早期影像诊断上的应用探索。

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 如何防范余震?

主震后一般都有余震发生,但余震也有强有弱,比较小的余震只能引起轻微的地面震动,不容易引发灾害,而强余震则很可能引发受损建筑物的进一步破坏或倒塌,造成新的伤亡。

十二米口径望远镜应该怎么建?要先进还是要成熟

只是此次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要不要建,而是应该怎么建。

中国自主研制4500米载人潜水器 性能超“蛟龙”

经过48个小时运输,这个潜水器一颗螺丝都没松,已经顺利地在“探索一号”新家安家了

是天使粒子还是太极粒子?第一作者何庆林有话说

如果将量子计算机比喻成一架飞机,那么我们现在普通的计算机也就是辆自行车。

十万个为什么|记忆可以被操纵吗?

人脑中有超过1000亿个神经元,它们有不同的功能,负责处理不同的信息。

公众对食药科普知识:关注多,了解少

“要弥合这个裂痕,需要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公众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更加科学地去做科普。”她说。

在太空看星星!系外行星“猎手”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拥有更加稳定的平台,开普勒望远镜没有选择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而是选择尾随地球的脚步,围绕太阳为中心旋转。

可穿戴的电脑,办公没有显示屏

总体来说,这个设计比大多数可穿戴计算设备都要成本更低,同时还刻意拥有Linux计算机的所有功能和灵活性。

卫星发动机长啥样?

在性能上,单组元推进系统比高压氮气推进更为优越,但跟其他动力系统相比,比冲还是较低,主要用在中小型卫星上。而离子推力器不需要携带推进剂,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卫星重量,并延长在轨时间。

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到分钟 智能预报来了

未来智能网格化预报可以提供基于你电脑IP地址和手机位置的降雨、风、温度、湿度、云量、能见度等的精准气象服务,打破“预报有雨很准,但雨没下到我这里”的奇怪现象。

火星地质特征之谜

40多亿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上火星,把火星北半球撞飞了一大块,飞溅的碎片逐渐凝结成两颗卫星。一项最新研究说,这一场景可以很好地解释火星一些地质特征。

没有垃圾的城市

尽量减少每一种废弃物,并且把它当作资源来管理,或许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为几十亿人创造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宇宙中存在暗物质与暗能量吗?

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根据观测事实和理论推测,构建出各种各样的宇宙模型,其中最成功的是大爆炸宇宙模型,宇宙在加速膨胀也是公认的事实。

海洋更大 为何造出的生物不如陆地上更多更精彩?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生命也诞生于海洋中。然而,海洋生命仅占世界上所有生命物种的15%,它们的体型更大,这到底是为什么?

人工智能将给教育带来什么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个学生,他们将接受更加全面、更加个性化的教学,使学习更加高效、更加快乐。

沉默的空调真的会自燃毒死人?

空调在自燃前,可能会产生塑料烧焦的味道,我们一定要对于这种味道保持警惕,及时找专业人员检查修理。

名师荟萃!“关爱启蒙者-流动课堂”走进贵州剑河

关爱启蒙者—流动课堂”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贵州省剑河县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杨志海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九成受访者关注“微科普”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过微博微信进行的“微科普”也逐渐受到重视。

揭开“胜利者效应”的脑秘密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作“胜利者效应”,即先前的获胜经历会使之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

“解码”AI看图写诗:有风月无故事

小冰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程序通过文本学习诗歌写作,因此现当代诗歌的创作特点也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创作特点。体验二

探索让人体组织器官“起死回生”

韧带损伤是常见疾病,尤其是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一旦损伤就无法行走,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名患者遭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痛苦,需进行修复手术。

重点实验室光明行:让科学 “飞入寻常百姓家”

顶尖实验室、著名科学家、科普网红三者之间碰出了怎样的火花?“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行”有哪些奥秘?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国力量

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规划即将出台,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将进入顶层设计后的系统推进阶段。

锻炼水平差别大的地方肥胖率高

英国《自然》杂志9日公布一项新研究发现,居民之间步行锻炼差距更大的国家或地区,肥胖率也较高。

“西瓜打针” “螃蟹打针”不足信

老百姓目前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与政府部门掌握的情况有差距,这种信息不对称应靠普及科学知识来弥补。

我国南海可燃冰试开采60天圆满成功

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实施关井作业。

火星有剧毒!其表面化合物有强杀菌性

人类想要在火星表面找到地外生命的希望是否破灭?英国《自然》旗下《科学报告》5日刊登的一篇行星科学论文指出,火星表面存在名为高氯酸盐的化合物,因此火星表面或具有杀菌性,对生物细胞有剧毒。

太聪明容易早逝?研究表明智商较高的人更长寿

研究发现,儿童期考试成绩的高低与疾病死亡风险大小有关,成绩高的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8%;冠心病死亡风险降低25%;中风死亡风险降低24%。

中外科学家找到防治水稻“癌症”新路径

中外科学家携手找到隐藏在水稻中的抗稻瘟病“密码”——天然变异位点,这将有望提高水稻自身免疫力,解决抗病基因耐药性的国际难题。

盘点以我国知名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

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

图解|食盐添加剂堪比砒霜,这个谣言你也信?

但想要达到让一个成年人中毒的剂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几十公斤的盐。

我科学家揭示“胜利者效应”脑机制

《科学》杂志的评审专家认为:“这是一篇杰作,它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神经回路的操控,向我们展示了令人惊异而且清晰的行为现象及行为范式。”

美科学家研发"壁虎抓手"清理太空垃圾

仿壁虎材料运用了相同原理,核心在于有方向的吸附力,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进行按压。

【直播】第八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

第八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于 2017 年 6月 28-30 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食品安全,国际共治”。

减肥 一个复杂难解的能量方程

保持体重恒定的公式是摄入的能量不能多于身体保持体温、维持基本生理功能和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其实就是说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生物系统也成立。

真相揭秘:心脏,真的不长癌吗?

因为癌细胞的转移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癌细胞的轻易脱落,同时还需要癌细胞能够在身体的某个地方扎下营寨发展,但心脏中的血流速度太快了,绝大多数的癌细胞都没机会歇歇脚就被血液又带出了心脏。

我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

T细胞的功能紊乱和抑制性T细胞的大量存在,是肿瘤细胞逃避人体免疫监测的重要原因,而针对这两类细胞寻找治疗靶点则是免疫疗法的主要方向。

为什么飞行服没有纽扣

当飞机做剧烈的机动动作时,这些异物会导致机件卡滞、电器短路、仪器设备失灵等故障,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甚至直接导致机毁人亡。

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

记忆的过程是神经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虽然还有很多基本问题没搞清楚,但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

脐带血如何从存好到用好

脐带血的价值并非仅在于造血干细胞,它还含有树突状细胞、天然杀伤细胞、CAR-T细胞等多种宝贵的细胞资源。

天上有哈勃,地上有FAST 天文望远镜究竟能“看”多远?

有的天体只会发射无线电信号,而有的天体会同时发射无线电信号和光学信号。因此,两种望远镜对我们探测宇宙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氧化碳加氢“秒变”液体燃料

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创造性地采用氧化铟/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一步转化高选择性得到液体燃料。

借你一双透视宇宙的“慧眼”

来自于宇宙天体的辐射覆盖了从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到伽马射线的整个电磁波段。波长不同,辐射机制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物理条件的天体往往会发出不同性质的电磁辐射。

北斗原子钟 为何这么准

铷钟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心脏”,目前可以实现每3000年仅1秒钟的误差,它的精度决定了导航时间、位置的准确度。那么,是什么让它这样准呢?答案是:铷87(87Rb)。

中国可燃冰开采领跑世界,靠的是这个“独门秘笈”!

我国的突破,对于全世界而言具有可参考和借鉴的价值。而且它将可能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我国引领的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植物不会“撒尿”,为何能排出多余的盐

无论是饮用水还是地下水,里面或多或少含有盐分。植物的叶片细胞里有个神奇的“垃圾箱”,也就是液泡,它专门收集和储存细胞里面产生的“废物”,这其中就包括水分蒸发后留下的盐分。

中国大飞机:演绎蓝天里的梦想

收获源于耕耘,从1970年中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开始研制至今,几代中国航空人的努力,让国产大飞机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中外科学家首次在琥珀中发现古鸟类雏鸟标本

专家们认为,比龙标本是目前缅甸琥珀中最完整的古鸟类化石,它是一只出生仅数周的反鸟类雏鸟,琥珀的特异性使其保存了人类历史上十分丰富的雏鸟骨学与软组织细节。

将南极活动保持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南极研究关系到全球、全人类福祉,研究工作需要在南极条约框架下协同行动。这就要求人类要保护好南极自然环境,使之不受人类活动的污染。

勒索软件:数字经济时代的网络黑手

勒索软件并非全新事物,它伴随着网络犯罪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此次全球性爆发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回顾网络犯罪演进历史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勒索软件的真面目。

大洋钻探:中国科学家"夺下"南海钻探主导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首席科学家林间教授也认为,拥有自己的船,意味着拥有领导权和话语权。

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的理论精髓和重大论断。习近平同志曾经形象地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每天接触手机“有害”? 手机辐射之害有哪些“谣”

目前仍无科学研究证据证明,每天接触手机对人体有害。说手机“有害”,主要是源于对辐射的担心。

LIGO第三次探测到引力波 再次验证广义相对论

在双黑洞系统中,两个黑洞在彼此环绕的同时,也会自旋:可能会与轨道运动方向一致旋转,此种情况被称为对齐自旋;也可能与轨道运动方向相反旋转;甚至会倾斜远离轨道平面。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显微镜

不仅在脑科学,事实上在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中,成像技术都是推动其进步的重要动力。但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仍在对成像技术不断提出挑战。在这样的挑战前,中国科学家有了和世界竞争的机遇。

为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中,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强国之志,这种“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历来是中国科技工作者身上最闪亮的光辉。

揭秘“华龙一号”数字化之路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穹顶是一个直径46.8米,重约340吨的半球体,加上沿海大风的影响,要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精准安装到45米高的反应堆厂房,难度可想而知。

全球粮食创新:从亚太走向世界

经大会有关专家、学者评议,分别选出6位代表获得最佳青年报告奖,6位代表获得最佳论文张贴奖,以此力求发掘更多优秀的粮食科技人才,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随“蛟龙”探海的时光里——记录深海世界见闻

泡沫在深海经过压缩后,空腔里的空气被压出,就成为实体结构了,所以体积会大幅缩小、密度增大,而且泡沫在返回海面后比下去之前要重。

继续量子科学革命

“量子”最初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驱散了当时物理学天空中的“一朵乌云”:受热物体发出的电磁辐射能量与频率的关系。

与机器人共存的美丽新世界

在我们所熟悉的、每天都被电脑和智能手机所环绕的生活里,与人造机器的共生本就是我们生命体验的一部分:这便是现实的生活状态。

北京市新增34家科普基地

新命名的34家科普基地有三大特点: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二是基地领域与生态环保等热点结合紧密;三是新技术、新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科普传播更生动有趣,更贴近生活。

中国重大科技突破“三喜临门”传递什么信号?

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真的安全吗?

如果包装上标有微波安全、拥有微波标志或者提供适当的微波使用说明,那么外包装就可以安全地在微波炉中烹饪或加热。

追忆“家国栋梁”——黄大年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深知,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虽拿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竞赛的入场券,但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机遇,才能追赶历史的潮流。

癌症研究历史中的错与对

人们常常认为,癌症是由于致癌物等外部诱因所造成的。然而癌症科学的新突破再次证明,人类超过三分之二的癌症病因,都是由于DNA复制随机错误导致的。

澳科学家制造出“芯片大脑” 有助大脑恢复功能

5月15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校科学家成功在半导体芯片上引导大鼠脑细胞的生长,并形成神经回路,开发出所谓的“芯片大脑”。

“蛟龙号”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务

多金属结核是深海蕴藏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据了解,本航段中“蛟龙号”为南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选址进行了5次下潜,初步掌握了南海拟定调查区结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资源潜力。

风起青萍之末——看看那些防灾减灾的“黑科技”

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设备装备发展和灾害应对处置过程都蕴含着大量的新科学新技术,科技在防灾减灾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人类仅剩100年?地球迎来末日的N种方式

近日,霍金针对人类与地球的相依关系再次发出警告: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仅剩下100年。如果有朝一日人类终将离开地球家园,会以哪种方式告别?

“蛟龙”号眼中的深海生物世界(组图)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驾驶员和随行的生物学家对底栖生物做了细致的观察,一个多彩的海底生物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

面向2030,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社会发展将有哪些“大动作

要把握好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新内涵,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新理念,实现从服务‘小众’向服务‘大众’的转变。

吴文俊:出题给西方做的数学家

吴文俊被称作“老顽童”,他心思恪纯、乐观开放,总对新鲜事物抱有一份好奇心。他对不懂的事情总坦然承认、虚心求教。

C919首飞:引领“中国制造”转型

举全国之力,聚全球之智。中国商飞公司坚持“主制造商—供应商”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聚集和利用国内外资源,打造民机产业“生命共同体”。

对话国产大飞机C919 你们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从地域上讲,我国把150座以上的客机称为大客机,而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我的载客量是190座,所以大家伙都亲切地称我为“大飞机”。

语音识别距人类只差0.4%?

从语音识别来看,下一个前沿是从识别走向理解,真正的人工智能仍然还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在机器能理解其所听到或看到的事物的真正含义之前,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都蓝天科技工程进行时——大气污染成因篇

首都蓝天行动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立项支持了70余个项目课题,以应用为导向,重点开展技术研发和核心产品研制、成果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北京市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去太空加个“油”——揭秘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

4月27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为我国后续大型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发呆的本质真是“思考人生” 但每次最好别超过5分钟

人为什么会发呆呢?发呆其实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措施。

科学之子|席泽宗:于历史深处开辟“星”疆土

群星闪耀,许身天文志不移,深耕大地,“开疆辟土”古新星。他,就是我国科学史界的泰斗、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席泽宗。

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需要造卫星

如果把轨道上的人造卫星用作一个主动发射信号的平台,就像地面无线电导航台一样,就可以用来导航。

4.24中国航天日——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4月24日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主题为: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天舟赴天宫 蓄力“太空之家”

天舟一号的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已经突破和掌握宇航货运系统关键技术,对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的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聚焦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

作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地承担了为空间站“加油”和运输货物的重担。

视界面望远镜与首张黑洞照片

科学家们利用位于南极、智利、墨西哥、美国亚利桑那州、美国夏威夷、西班牙的8个亚毫米射电望远镜从地球同时对黑洞开展观测。

探秘欧洲核子中心地下迷宫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关键部分是27公里长的环型隧道,这一隧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地下开挖。2008年9月10日,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开始运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对撞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

食品安全不能成网络谣言重灾区

食品谣言不仅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甚至已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

膏滋:补治结合 阴阳调和

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一部分,膏滋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既可以调理和增强体质,又可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病。

我国科学家“编写生命密码”意味着什么?

作为真核生物的重要模式生物,化学合成酵母一方面可以帮助人类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基础生物学的特性,另一方面,化学合成酵母通过基因组重排系统。

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

4月12日,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的开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

机器之心:从会“计算”到会“算计”

会“计算”不要紧,但会“算计”就可怕了。我们不是怕人工智能变聪明,而是怕人工智能变成“人”,人有好有坏,而我们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好是坏。

脑细胞“重编程”: 帕金森病人新福音

多巴胺神经元正是帕金森病所丧失的一种细胞类型,科研团队目前已经在人类培养细胞和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演示了这种新的“重编程”方法。

天基太阳能技术:追梦太阳的距离有多远?

除在地面接收太阳能外,利用太阳能直接在外太空上发电,建设天基太阳能电站,并通过激光或微波无线传输方式向地面供电,将为人类提供能源应用新思路。

“蛟龙号”又有新发现

蛟龙号”成功发现了27处海底热泉活动喷口所形成的高浓度矿物黑烟物质——“黑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丘及黑暗条件下的深海生态系统。

女科学家:困境与解决

要解决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的“性别盲视”,必须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治理体系中充分纳入性别视角,关注性别结构对创新发展的影响。

揭秘“水面蛟龙”

AG600是当今世界上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被称为“水面蛟龙”。这架飞机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对于我国救援体系完善和航空工业发展又有何意义?

三峡工程对周边气候影响小

从三峡工程建成后,蓄水运行以来的气候监测结果看,库区气候主要受大气候环境影响,库区蓄水运行对周边的气候影响很小。

专访王晓东院士:作为先驱,总要经历冷暖

这批人真正做到世界前沿以后,一些靠宣传和忽悠的科学家主导中国科学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基因检测,你准备好了吗

如今,“精准医学”“肿瘤治疗的伴随诊断”“个体化医疗”等成为媒体热词,这预示医学正在进入一个大众基因检测与治疗的新时代。那么,基因检测到底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可靠?

贫穷会使大脑发育不良吗

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是:贫穷的孩子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困难是可以追根溯源到胚胎时期,还是受到出生后家庭收入的影响?

恐龙可能起源于北半球而非南半球

3月22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将恐龙分为“鸟臀目”恐龙(例如剑龙)和“蜥臀目”恐龙(包括腕龙和霸王龙)的分类方法可能不再有效。

我科学家从棉花花中提取治疗老年痴呆药并成功转让药企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对棉花花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时发现,棉花花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治疗老年痴呆的功效。

大数据时代 如何观云识天

如今气象科技蓬勃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观云识天还有必要吗?观云识天真的靠谱吗?如何观云识天?

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首次发布

十大成果反映了2016年我国在古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推动了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

为了更安全的核电

从核电发展的历史来看,安全问题一直是挥之难去的阴霾。每一次重大核电事故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对核电事业本身的广泛争议。

远离慢病从睡个好觉开始

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抑郁症等多种慢病

钱学森院士:“分分合合”的三类科学

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只不过是人们处理生产经验和对自然界观察结果的两方面,基本上是同一来源,而且都是为了改进现有的和创造更新的生产方法来丰富人们的生活。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公布

16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上海动物园现新物种 命名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

“西郊公园毛角蚁甲”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躯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拥有两对翅膀和3对足的节肢动物。

为什么转基因食品让人们忐忑不安

普斯陶伊的电视讲话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在欧洲引起一片恐慌,人们对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犹如惊弓之鸟,这股风潮也很快蔓延到了全球,并把罗伊特研究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什么说天王星是在“躺着”打滚?

天王星自转一周约需17小时14分钟。它的自转轴几乎躺倒在公转轨道平面上,因此天王星仿佛总是在躺着打滚。

为什么儿童需要晒太阳

如果你平时总在楼里待着不见阳光,最好能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进行20~30分钟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直接照射,以避免维生素D的缺乏。

食物搭配真的有禁忌吗?

生活中有很多禁忌源自偶然。经过长时间的流传,人们已经不知道禁忌是如何产生的。到了最后,人们甚至会尽力地去寻找“科学”的依据,从而给“禁忌”披上一层“科学”的面纱。

2017世界肾脏日:肾脏病与肥胖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在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世界上睡眠最少的动物:野生大象至死才入眠

研究人员发现,领导象群的一头母象每天睡眠时间大约为2.3小时,另一头为1.8小时。平均起来,它们每天睡眠时间为2小时。

科学之子|“数不清”的苏步青?

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曾经与两会结缘,他是谁?又有怎样的故事?

为什么阿司匹林能镇痛?

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前就发现嚼柳树皮——即土法摄取水杨酸——具有止痛的效果。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弄清阿司匹林镇痛的机制。

为什么大熊猫只有“黑白照片”

大熊猫的脸、脖子、肚皮和臀部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这能帮助它们在积雪的栖息地躲藏;而四肢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这能帮助它们将自己躲藏在阴影里。

从取回月壤到载人登月:揭秘中国探月新看点!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近日已完成绝大部分大型试验,计划于8月进入发射场联合测试,为今年底的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做准备。

科学向未来:我国海洋科技迈向“深蓝”

从世界范围看,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主要海洋国家间争夺全球海洋领导地位和话语权的关键领域之一。

运动悖论:锻炼无关减肥吗

如果人类的能量消耗是恒定的,那么人类的大脑等高能耗的特征是如何演化出来的?

20年磨一剑 “中华牌”风云四号卫星如何跑赢欧美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能每15分钟就能给地球拍一张高清的“全身照”。它承担着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的多种光谱辐射信息,为天气预报、气候观测提供观测数据的重任。

2017国际罕见病日:研究带来无限可能

2017年国际罕见病日的主题是研究,它为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罕见病患者及家人们带来了希望。

“徽州文化”:重塑活色生香的文化家园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笔下下辖“一府六县”的徽州,如今已分属安徽、江西两省,成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

“三龙”探海刷新“中国深度”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龙”系列无人无缆潜水器和“海龙”系列无人有缆潜水器组成的“三龙”潜水器系列,是在深海勘察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深海运载器。

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如何破

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症结在于科技创新链条存在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从取回月壤到载人登月:揭秘中国探月新看点!

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近日已完成绝大部分大型试验,计划于8月进入发射场联合测试,为今年底的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做准备。

“塑料袋制紫菜”是谣言

事实上,紫菜是否是塑料袋制成,很容易辨别。塑料袋不吸水,表面有水珠;紫菜吸水,表面光滑,没有水珠。塑料袋有弹性,拉扯后会变薄变长;紫菜的弹性非常小,很难拉长。

黑洞“吃撑”后会“照亮”附近空间

现有理论认为在包含众多恒星的多数大星系的中心区域,至少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相当于一百万至几十亿个太阳的质量。

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出炉:基础研究亮点纷呈

肥胖是否会遗传?电子开关能否小到分子级别?水的核量子效应是怎样的?……科技部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为上述科学难题一一给出了答案。

我国农药将走进高效低风险时代

我国农药已经经历了低效高毒、高效高毒、高效低毒和现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4个发展阶段,中国的农药应用将走进高效低风险时代。

专家支招防控H7N9:避免接触活禽 肉蛋充分煮熟

H7N9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感染:吸入含H7N9病毒的飞沫或飞沫核;直接接触H7N9病毒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间接接触受H7N9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国家食药监总局明确界定10类食品安全欺诈行为

该办法指出,以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宣传食品,如果宣传信息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使用“纯绿色”“无污染”等用语,以转基因食品冒充非转基因食品等7种情形,均属于食品宣传欺诈。

用眼过度小心“少花眼”

“花眼”常常被称为“老花眼”,但是现在有很多年纪尚不到40岁的人也会出现“花眼”的情况,可以称之为“少花眼”。

拿什么来清除太空“杀手”?

太空垃圾又被称为轨道碎片,主要包括报废的卫星、火箭助推器、宇航员工作时留下的航天服和工具、航天器碰撞产生的碎片等。太空垃圾的泛滥,使得开发主动移除太空垃圾的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科普的卫星时代 什么是障碍

虽然卫星技术是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参与卫星制作的过程能全面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但是,真正让中小学生们“玩”上卫星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让百姓享有安全高效的药品保障

《意见》提出了诸多针对性改革举措,今后,药品质量将更加安全、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将减轻、群众用药更加方便快捷。

双胞胎实验:太空生活对人体有何影响

在太空生活究竟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美国航天员斯科特·凯利,与他的同卵双胞胎兄弟马克·凯利一起成为最好的分析对象。

鸡年话鸡听听科学家怎么说

在人们印象里,鸡是笨或蠢的代名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鸡有独特的个性,会运用策略智取对手。

为何全球多地出现严重霾天气

风速增大、风向转变、湿度减小、有效降水、逆温层结破坏、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加强等因素,均有可能对霾起到减缓作用。

只用唾液便可测天赋? 专家:尚无任何科学定论

虽然用唾液检测基因是可行的,但用唾液检测孩子是否具有天赋,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我科学家首次发现番茄风味调控机制

研究还发现,番茄之所以“没有以前的味道了”,是由于在现代育种过程中过于注重产量、外观等商业特点,使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

黑暗中看手机会致盲吗 专家称没有科学依据

在黑暗中近距离看手机,负责调节看远看近的肌肉也就是睫状肌,会处于紧张状态。长时间得不到松弛,会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进而导致视力下降。

我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处于饱和运行状态

“天河一号”在支持国家科技创新以及服务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方面,为航空航天、气候气象、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提供平台支撑。

光明日报:每个人都可以有“科学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我国为16.8%,引发了社会对如何呵护青少年科学家梦想的忧虑

我在液态金属生物医学材料学实现全面突破

过去,科学家们大多关注液态金属在半导体、机器人制造等方面的应用,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却开辟了液态金属的新领域。

光明吉祥之禽:鸡年话鸡

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发现了家鸡的骨骼,长江流域的屈家岭遗址出土了陶鸡,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大地鸡的饲养已经普遍。

嫦娥五号获新突破将创四个“首次”

按计划,8.2吨重的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11月底,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胶水牛排”可以吃吗

真的有“胶水牛排”?牛排还可以“重组”?能放心吃吗?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近日作了解答。

让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健康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可以说,中医药是一张非常“亮丽的外交名片”。

软舌螺:迷茫百年 身份终定

软舌螺是一种生活在古生代的动物,现已经灭绝。就是这样一个小动物,困扰了古生物学家近200年。

我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将于今年发射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为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开辟了地震监测预测新途径。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我国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

中国有了最先进的“原子分子摄像机”

作为世界上唯一运行的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对于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感冒发烧别乱用退烧方,退烧不利反伤身!

冬季气温一日冷过一日,孩子难免感冒发烧。因为孩子皮肤娇嫩,酒精可能经皮吸收引起中毒,不能用酒精擦浴,也不要自己在家给孩子吃抗生素。

我科学家揭开狐蝠丧失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之谜

这支持了蝙蝠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的单起源假说,意味着狐蝠与有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的其他蝙蝠是同宗同源。

“北斗三号”今年7月首发 2020年完成其35颗卫星组网

“北斗三号”系统采取了星间传输、地基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

科普短视频|不要再传谣了,石油焦不是雾霾元凶

石油焦是什么?它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具有灰分低、热值高的特点,同时含有一定量的硫、氮、氢、氧及一些金属元素,其中钒的含量较高。

科技创新为中医药插上腾飞之翼

过去十年,中医药原创优势得到了充分重视,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古籍保护传承、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等领域成效显著。

视频|500万重奖赵忠贤、屠呦呦,他们做了哪些贡献?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光明营养学院

“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

一生只为一件事、两次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赵忠贤,以身试药、反复操作青蒿提取实验191次的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科学之子|屠呦呦:实至名归的最高科技奖得主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科学之子|2016最高科技奖得主赵忠贤:世界超导研究的“中国名片”

赵忠贤院士“一辈子只做超导一件事”,探索高临界超导体研究,并在“超导大战”中脱颖而出。

2016,中国科技志在“领跑”

从量子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再出发,从使用自主芯片的超级计算机又一次称冠全球到中国企业技术介入5G标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攀升,正在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重大跨越。

2017鸡年话鸡

运动项目影响平均寿命 科学调查推出三项最佳运动

众所周知,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其中网球、羽毛球和壁球这三项运动项目对其爱好者寿命的影响达到47%,对患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高达56%。

食糖过量,警惕“甜蜜”的诱惑

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表明,摄入过多糖有害健康。但外媒一篇新出炉的评论《糖摄入指南的科学基础:系统综述》宣称,上述结论的数据基础质量很低,因而基于该结论的膳食指南也不能信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