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天宇将上演年度“最小满月”和多场“星月童话”
2月“天象剧场”上新,月亮唱主角,“嫦娥”站“C”位。不仅有年度“最小满月”,金星、木星和火星还将依次与月亮上演“星月童话”。

《流浪地球2》里的“硬科技”,科学家们这样说……
喷出冲天蓝光的行星发动机、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元素让观众大呼过瘾。

冰天雪地,为何还有“不冻河”?
凛冬时节,千里冰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的一段呼玛河支流,却是流水潺潺,水雾缭绕。据观察,即便在零下40摄氏度,呼玛河的干流和支流中,依然会出现不冻河段,共有20余处。冰天雪地,为什么会出现“不冻河”这样的景观?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1月12日,数百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当日在北京揭晓,每一项科技进展都是我国2022年科技成果的优秀代表,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

我科学家构建出新型人工碳晶体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富勒烯C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C60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并实现了其克量级制备。

2022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
“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自201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11年,每年针对年度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邀请权威专家进行科学解读。

线性城市:未来城市的科技新探索
线性城市采用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方法:“垂直分层城市功能”,使公共交通和居民可以在三个维度(向上、向下或水平)无缝进行空间移动,这也被称为“零重力”城市主义的概念。

电子贴片可监测深层血红蛋白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师开发了一种电子贴片,可监测深层组织中包括血红蛋白在内的生物分子,这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获取关键信息的途径,可帮助发现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器官功能障碍、脑出血或肠道出血等。

直播|2022年地学科普研学理论与实践研学班
根据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工作计划,加速地学科普研学队伍建设,中国地质学会定于 12月 20日以线上形式举办地学科普研学理论与实践研修班。

超轻太阳能电池可将物体表面变为电源
测试结果显示,独立式太阳能电池每千克可产生730瓦的功率,如果将其黏附在高强度“大力马”织物上,每千克约产生370瓦的功率,是传统太阳能电池的18倍。

避免感染,老年人应“躲着病毒走”
王小宁表示,在秋冬季要对病毒“设防”,老年人不光应该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接种流感疫苗也非常重要。”王小宁表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老年人在重视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营养的摄入和补充,为“自限性”疾病的自愈打好基础。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张锦秋:做好一名人民建筑师
张锦秋,建筑学家,主持设计的大雁塔景区“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群贤庄小区,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设计风格被誉为“新唐风”;城市设计代表作包括西安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黄帝陵轩辕殿、大唐芙蓉园等。

“夸父一号”卫星硬X射线成像仪首图发布
自2022年10月9日发射入轨一个多月以来,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三大载荷之一的硬X射线成像仪(HXI)开展了各项在轨测试和定标工作。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1月21日发布了HXI首张科学图像。

坐电梯去火星? 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进入电梯,按上升按钮就到了太空,是不是很拉风?在11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彼得·斯旺提出,未来太空电梯作为永久性物流基础设施,可将物资和人员运到太空,成为进入太空的新通道。

直播|科普中国星空讲坛——太空,我来了!
本期科普中国·星空讲坛以“来吧,向太空出发”为主题,邀请5位科学家,从太空飞行、太空生活、天文观测等不同角度,对此进行全面解读。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9日18:00

科普中国繁星追梦·学术内容如何破圈传播
为更好地联合互联网商业平台传播科普内容、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学术内容向科普转换,科普中国、光明网将邀请百家号运营团队、百家号大V及全国学会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如何将学术内容打造为更适合互联网传播、更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内容,实现上接前沿科技、下接公民受众的破圈传播效果。

科普中国直播|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暨第四届母乳研究高峰论坛
就生命早期运动营养、母乳低聚糖、母乳脂质、乳品与儿童免疫及骨骼发育等热点话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以母乳研究为靶点,赋能婴幼儿配方乳粉科技新内涵。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8日09:00-12:25

直播|科普中国星空讲坛——科技强国是怎样建成的
本期活动拟以“科技强国是怎样建成的”为主题,聚焦国别科技史,邀请4位专家辨析德、法、美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总结人类在科技强国路上的各种教训和经验。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6日14:00

科普中国星空讲坛——城与自然(武汉专场)
聚焦“城与自然”,以武汉这座城市为例,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围绕“水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等角度,展现十年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进展与成就。直播时间:11月15日14:00。

守正创新 引领时代|“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论坛
活动邀请“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会员及浙江省优秀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代表围绕“守正创新 引领时代”主题开展深度交流研讨,开展有效务实的对接服务,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广大青年群体积极投身科技经济融合事业。

科普中国直播|2022全国市域治理与城市大脑峰会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作为城市大脑中枢,全方位提供城市状态运行、情报融合、态势研判、预警预测、决策指挥、仿真推演等功能,支撑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直播时间:2022年11月12日9:00-18:00

科普中国直播|全国消防科学传播专家系列论坛之火灾调查知多少?
为进一步推动消防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促进最新成果的交流与应用,中国消防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举行全国消防科学传播专家系列论坛第一期。直播时间:11月10日9:00-18:00

科普中国直播|“光影耀方城”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红毯仪式
“光影耀方城”红毯仪式作为中国农民电影节开幕晚会的预热,是每一届开幕式非常引人注目的环节。直播时间:2022年11月5日17:30-19:00

科普中国直播|“关注生殖健康 从青春期做起”健康大讲堂
本次大讲堂旨在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普及妇科疾病、性传播疾病等防控知识,开展健康教育,让青年人掌握生殖健康知识,提高生殖健康素养。直播时间:10月30日8:30-11:50

科普中国直播|CAA科普大讲堂:工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本期直播将讨论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演进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直播时间:10月28日10:00-11:00

仪器仪表科技助力"双碳"行动系列科普活动之绿色能源和企业智慧节能主题科普讲座
本期科普讲座将聚焦绿色能源主题方向,将从原油分析检测和能源管理技术在能源行业领域的应用、企业低碳方案、流量仪表在智慧水务节水降耗中的应用三个角度出发,向公众普及仪器仪表的在节能低碳领域的前沿科技,展示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从源头推动低碳发展,降低能耗。

“科学”号,十年科考在深海
进入21世纪,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科学研究是基础。而科学考察船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没有性能卓越的科考船,海洋研究就只能“望洋兴叹”无从下手。

长江畔秋收见闻:稻田里藏了多少“黑科技”
金秋十月,稻田金黄,地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芜湖市迎来秋收。记者近日在芜湖市多地走访看到,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幕幕收割水稻、运送粮食的繁忙场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里投身于智慧农业实践的种粮人多了起来。

驰骋棉田的“大家伙”
展览中的这台机器,是由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生产的六行采棉打包机,长10.28米、宽5.58米、高5.3米,净重达30余吨,具备棉花采收、打包一体化功能,能实现自主导航、自动打包控制、故障自诊断、数据远程监控等,每天可采收棉花超500亩。

非凡十年 • 我的环保故事② | 李云婷:坚守一线,为北京蓝天常在贡献力量
湛蓝的天空,绯红的夕阳,斑斓的星轨,过去十年来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蓝天变多了”,这背后有着更加翔实的数据作为支撑。

直播|仪器仪表科技助力“双碳”行动系列科普活动之智能工厂能源管理与新能源材料主题科普讲座
本次科普讲座将围绕低碳节能,聚焦智能工厂的能源管理和新能源材料,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到技术应用,介绍智能工厂的能源管理等内容,直播时间:2022年10月9日09:30-11:00。

科普中国直播|揭秘神奇而不渺小的海洋浮游生物
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主会场为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将举办一场关于海洋浮游动物的海洋科普大讲坛,并同步开展海洋科普游园体验活动。直播时间:9月30日16:15-17:30

【全国科普日】直播 | 探秘沉积之旅—大地之树
鄱阳湖底为何现“神秘之树”?三角洲内与油气勘探又有哪些不解之缘?万亿绵年的沉积路,大自然创造了哪些鬼斧神工的景象?直播时间:9月21日16:00

找寻人类终极能源,这位科学家想在地球上“造个太阳”
世界上有终极能源吗?它会是什么,它又在哪里?人类该如何获取它?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将目光聚焦在激光核聚变这一研究,一旦真正实现,将为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来入侵物种就在你我身边
前不久,北京、河南等地发现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的消息冲上社交网络平台话题热搜榜。专家指出,这种淡水巨型食肉鱼原产于北美洲,由于缺少“天敌”,一旦进入我国天然水域,将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必须严加管控。

直播|脑机接口——从科幻到现实主题科普讲座
仪器仪表科技助力“双碳”行动系列科普活动,以提升公众的绿色低碳、科技节能意识和行动力。本期讲座将聚焦脑科学和脑信号处理主题方向。直播时间:9月18日9:30-11:00.

直播|智慧绿色农业主题科普讲座
本期科普讲座将聚焦智慧绿色农业,普及仪器仪表科技在智慧农业、绿色乡村建设中的科技应用,助力农业生产生活中如何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渔”你相遇——《苏渔谣》
有幸邀请到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苏渔谣”科普文化宣传团队的专家们,为大家科普水产知识,“安利”美食做法,让渔民朋友和企业家们更好地开展淡水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有哪些新玩法
近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一圈体验下来,记者的元宇宙初体验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现实世界的任务”。”瑞莱智慧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朱萌介绍,通过在衣服上印刷特定对抗图案,这件衣服变成了一件对抗人工智能算法的“隐身衣”。

“渔”你相遇——《苏渔谣》
有幸邀请到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苏渔谣”科普文化宣传团队的专家们,为大家科普水产知识,“安利”美食做法,让渔民朋友和企业家们更好地开展淡水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科普中国直播|2022中国长白山健康论坛
以“传承中医药 促进大健康”为主题的“2022中国长白山健康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医大师王世民、国医大师南征等国内知名专家将莅临论坛做演讲。

直播|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2022年年会开幕式
年会设置两场主旨报告,探讨“双减”政策下,科普场馆如何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计算机科技发展给科普场馆和科学教育带来怎样的变革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郑永和,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带来精彩报告。

让世界看到中国岩溶地貌的美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袁道先带领团队,将研究方向不同的观测站点拧成“一股绳”,为解决岩溶(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持。

学会分支机构如何数字化管理?这场沙龙干货满满!
7月26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2年“学会服务365TALK系列沙龙”活动第二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的数字化管理”,展开热烈讨论。

能否搅动未来江湖?太阳能“照亮”电动汽车前路|科技创新世界潮
成立于2016年的荷兰光年汽车公司发布了世界首款商用太阳能汽车“光年0”,其车顶和引擎盖上安装了弯曲的太阳能电池板。

科普中国直播|大熊猫喜乐九岁生日会
天津动物园最大的明星——大熊猫“喜乐”要过生日啦!沉稳时安坐如山,暴走时上蹿下跳。性格泼辣,总被称为“辣妹子”的它今年九岁了。7月24日9点-11点,光明网直播间不见不散!

人类月球日|九天揽月星河阔 这份中国探月简史请查收!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书写着关于月球的浪漫故事,并且一步一步地将神话照进现实。九天揽月星河阔,从嫦娥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携月壤返回,跟随长图一起纵览中国探月历程中的精彩瞬间。

数值模拟吐露 天山北麓年轻山地形成奥秘
天山北麓最北侧的两排逆断裂—背斜构造目前处于持续的生长过程中,其中之一Belt Ⅱ的背斜地形就处于典型的幼年期,这说明其抬升速率克服了河流侵蚀能力,已经超过了幼年期地形存活的临界抬升速率。囿于地貌证据的时空离散性以及年代学手段的局限性,传统方法很难直接获取形成背斜地形并被保存所需要的临界抬升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