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饮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种植业的发展,
饮茶的文化得到了更多元的表达。
但是,得益于技术的茶产业
同样面临着“双刃剑”的风险。
如何科学防治病虫害?
如何减少药物残留?

与茶六十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
和这些难题打了一辈子交道。
上世纪60年代开始,
陈宗懋就致力于研究茶叶种植,
从科学防护病虫害、
到解决农药残留问题,
他在田间地头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
为茶叶带来的这份诗意保驾护航。

他说,
搞研究的人必须紧跟时代的需求,
否则一切都是“不好使”。
“我们发现茶叶里或多或少都有农药,
主要分两大类,
一类是脂溶性农药,
就是不太溶解于水的农药;
一类是水溶性农药,
它溶解于水。”
在经过几万个样品的测试之后,
陈宗懋提出了一个建议:
茶叶要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
这项成果在201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除了传统的农药治理,
陈宗懋还带领团队
开展生物防治、绿色防控。
简单来讲,
就是搞清楚茶树、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
以少用化学农药减少残留,
减少防治成本。
如今,
已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闲”不下来。
“不要让我在办公室里搞农业,
那是搞不好的。
我要到田间去,
要到茶园里去看,
要到农村里去看,
那里有什么问题,
我解决什么问题,
这样的话我觉得学的东西才有价值。”

在他看来,
茶文化的未来将由年轻人创造,
茶饮、茶点心、茶叶食品,
茶在饮食中的载体越来越多元、个性,
流水线、自动化、植物挥发物……
新的技术正不断地涌现,
科研人员们唯有潜心钻研,
不断创新,
才能让茶产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记 者
宋雅娟 肖春芳
文案整理
张柳艳(实习)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