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慧农机在春播田野“大展拳脚”
首页> 光明科普>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智慧农机在春播田野“大展拳脚”

来源:科技日报2025-03-28 07:54

  【制造业升级一线观察】

  ◎记者 王迎霞

  播种机搭载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精准把控播种深度与间距;智能撒肥机均匀播撒肥料,实现养分精准供给……眼下,宁夏青铜峡市广袤的田野上,智能化农机具正在春播时节“大展拳脚”。

  过去,青铜峡农机生产依赖大量人工,生产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自从积极拥抱智能化制造,当地春播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农业生产迈向新征程。

  农机装备“智商”高

  3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青铜峡市嘉宝工业园区的民乐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乐农机公司”),一台台色彩鲜艳的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跟庄户人打交道,不图好看,就图好用。”民乐农机公司总经理、科技特派员茂国军笑着说,“这些设备能精准完成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受老百姓欢迎。”

  在该公司的诸多设备中,撒肥机系列堪称“明星”产品。从外观看,这些撒肥机机身均采用高强度钢材打造,坚实耐用;肥箱容量较大,减少了频繁加料的麻烦。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的一款牵引式固态肥撒肥车,采用先进的双竖绞龙设计,当机器作业时,肥料被均匀地输送到撒播盘,保障了养分的均衡吸收。另一款抛洒式撒肥车,通过拖拉机后输出转速控制肥料抛洒幅宽,最宽可达20多米。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农机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民乐农机公司拥有数控金属切削加工、下料、焊接、冷冲压等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科研设备100多台(套)。宁夏唯一的农业种植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落户于此。

  走进该公司新产品试制车间,只见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运转有序。激光切割机前,在工人熟练的操作下,机械手臂精准地在一款播种机用钢板上打孔,“智造”优势尽显无遗。

  “过去,我在农村搞农机修理,拿着锤子在钢板上钻眼,在组装的时候经常发现钻得不合适。现在,电脑上设计排版,一点按钮自动完成,位置精确、工艺精湛。”茂国军不禁有感而发。

  企业念好“科技经”

  机器越听话,农民越省力。在青铜峡,民乐农机公司并非“独行侠”。

  位于瞿靖镇光辉村的青铜峡市顺达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企业法人是科技特派员。该专业合作社在宁夏率先研发出数控种子编织机,虽然外观简约,工作过程却十分巧妙。系统设定好间距,把种子均匀排列在白色可降解塑料带上。随着机器的运转,种子被一圈一圈缠好,形成整齐有序的编织带,随后被铺设到地里。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而且可降解塑料在土壤中会逐渐分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真正实现高效与环保的完美结合。”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章岩军难掩自豪。

  青铜峡智慧农机的兴起,离不开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机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同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青铜峡市科技局局长官振华表示。

  在科技政策的普惠下,农机企业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购设备税前扣除等“及时雨”。这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使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智能制造及设备更新中。

  例如,民乐农机公司在2019年被认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专精特新技术标杆企业。到目前为止,该公司积极承担国家及自治区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研发推广农业机械装备20多个,获专利70多项。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一方面优化现有农机产品性能,满足农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探索智能制造更多应用场景,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茂国军说。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