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提起高粱
或许有人想到的是莫言笔下的红高粱地
有人想到的则是餐桌上醇香的白酒
但对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的
张一中团队来说
高粱是养活数千万人的“生命粮”
是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伙伴”
更是他们追逐了二十余年的“绿色梦想”
很多人不知道
高粱的“老家”在非洲苏丹的热带草原
三四千年前
顺着西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
高粱“入乡随俗”:
南方糯型高粱单宁含量高
酿出醇厚美酒
北方粳型高粱则“偏硬朗”
既能当口粮,又能喂牲口
传统南方糯高粱主要在南方生态区种植
而且抗病性差、易倒伏、单产低
2004年,团队开始思考:
能不能让糯高粱在北方“扎根”?
这念头一起
就是十几年的“追种”路
育种从不是轻松事
得下“笨功夫”——
一株高粱
可能攒着几十甚至几千个品种的好基因
想让两个好性状凑到一起
概率只有万分之一
要是不巧遇上倒伏或品质不达标
十几年心血可能全泡汤
国家南繁基地建起来后
育种速度翻了倍
每年5月北方播种
秋天收获完,11月团队就扛着种子奔三亚
春节都在海南地里过
“早上一身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身泥水”
手磨出茧子
皮肤晒成“高粱色”
可看到小苗破土
张一中和团队心里比啥都甜
功夫不负有心人
团队用南北高粱基因“联姻”育出的
“晋糯3号”
现在是山西的主推品种
2024年还成了全国主导品种
好多名酒都拿它当“酿酒专用粮”
为解决传统高粱“涩”的问题
团队育出了“晋白糯1号”
单宁含量仅0.01%
做出的蛋糕柔软细腻
煮饭软糯香甜,升糖还慢
妥妥的“养生担当”
对于张一中这些育种人来说
“育种这事儿,没个头儿。
最好的品种,永远在下一个春天。”
就像高粱从非洲草原到中国餐桌
从酿酒到养生
几千年来一直在变
育种人也永远在田垄间追逐
让山旱地、盐碱地长出好高粱
让更好的种子
滋养更多人的生活
出品
科普中国大国粮策
策划统筹
宋雅娟、武玥彤
导演
李欣哲
演讲指导
田新宇
审核专家
张一中 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饲料高粱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特别鸣谢
中国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