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芍药执手赠,愿君莫相离:谈谈芍药花里的中式美学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芍药执手赠,愿君莫相离:谈谈芍药花里的中式美学

来源:光明网2024-01-30 09:24

  在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芍药以其独特的美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露,自始至终绽放着无与伦比的芳华。从夏朝的帝相元年到今日,芍药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和情感寓意,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之美:追溯千年的芳迹

  芍药有中国“最古名花”之称,其文字记载可追溯到约4000年前。它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古至今,芍药不仅是审美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和民族情感的载体,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不断被后世的诗人、文人墨客所歌颂和追忆。

  据宋代虞汝明所著《古琴疏》载:“帝相元年,条谷贡桐、芍药。帝令羿植桐于云和,令武罗佰植芍药于后苑”。芍药被记载为帝王赏识的名花,提到了一个名为条谷的地方进贡给帝王桐木和芍药,显示了芍药在当时非常珍贵,被帝王用以装饰皇家庭院。

  在《山海经》中,芍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被多次提及。例如,《山海经·北山经》提到“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䓖。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芍药生长在绣山,其美丽的形态与多样的草木共生,成为了山川景色的一部分。在《山海经·中山经》中,“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虋冬”“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芜、芍药、芎䓖”描述了芍药出现在条谷之山和洞庭之山等地,这些记载不仅展示了芍药的广泛分布,还反映了古人对芍药的熟知和喜爱。

  这些古籍中的记载,展示了芍药在久远的年代,就已嵌入中国古人的生活,从进贡给帝王的珍贵贡品,到其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均反映出古人对这种花卉的了解和喜爱,其身上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爱情之美:依依惜别的情意

  《诗经·郑风》中,一句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将芍药花定格为“爱情的化身”。上巳时节,青年男女在溱洧水边,通过相赠芍药来托付情感,这一浪漫的场景,深深地刻印在古人的记忆里,被后世的文人反复吟咏。

  西晋《古今注》中有一段关于芍药的对话。

  牛亨问曰:“将离别,相赠以芍药者何?”

  答曰:“芍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亦犹相招召赠之以文无,文无亦名当归也。”

  相爱的人,最痛苦之事莫过于离别。这份思念,唯有芍药,方能承载。芍药也因此得名“将离”,剪不断的缠绵之苦,尽在这二字之中。

  到了唐宋时期,芍药作为“爱情之花”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传颂。无论是用以表达相思怀念的愁绪,还是抒发忠贞不渝的深情,都离不开芍药花的身影。隋唐时期的江总写有一篇《宛转歌》:“欲题芍药诗不成,来采芙蓉花已散。”描写一个饱受相思之苦煎熬的女子,悲戚太过,题诗不成。唐代元稹在《忆杨十二》中写下:“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以芍药的花开花落,感叹爱情的无常变化。

  宋代杨泽民在《四园竹》中写道:“当时芍药同心,谁知又爽佳期。”哀叹芍药之约不再,佳期难逢,情词难抒。

  在清代,芍药更是成为了文人墨客借以表达爱意的重要符号。乾隆年间状元汪如洋在《扬州慢·咏芍药》写道:“春嬉南浦,记盈盈、儿女情苗”,将芍药誉为“儿女情苗”,凸显了芍药在表达情感中的独特地位。

  在所有的诗词中,司空图(唐)的总结最为精彩,他说“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一句话,就概括了芍药花在诗词歌赋里的意向之美。她是中国爱情花,诠释了中国人的爱情观。

  女性之美:婀娜多姿的温婉

  以芍药花,象征女性之美,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将其形容为“绰约”,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婀娜。唐宋文人墨客常以芍药赞美女性的娇艳和柔情。苏轼赞美它:“姑山亲见雪肌肤”,杨万里也附和道:“欲比此花无可比,且云冰骨雪肌肤。”真是花如美人,我见犹怜。

  芍药的女性意象不仅体现在其盛世美颜,更在于它温柔的内涵。秦观的《春日》赞美她:“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将芍药比喻为脉脉含情的女子;黄庭坚一句“露叶烟丛见红药,犹似舞馀和汗啼。”将她比喻为红袖善舞的红颜知己,女性温婉与多情跃然而出。在唐代诗人孟郊的眼中,芍药就像一位总是笑意盈盈的少女,是天生的乐观派——“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

  元代杨允孚曾盛赞芍药,“扬州朱帘春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芍药因此有了“第一娇”的别称,此名一出,令百花失色。

  品格之美:低调淡泊的风范

  芍药有一别称“殿春花”,因其花期较晚,在百花争艳之后,她才悄然“殿后”。这种淡泊谦逊的品格,正是中国文化最为推崇的。“殿春花”一名,出自宋代诗人邵雍《芍药四首·其三》“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苏州著名的网师园内,有一处景点即名“殿春簃”,小院里简单几丛芍药花,即表达了园主人不争不执的处世态度。

  宋代王禹偁以牡丹与芍药进行了对比“牡丹落尽正凄凉,红药开时醉一场”,诗人认为芍药开在牡丹之后,正是其谦卑的体现,令人钦佩。

  清代有个以“王芍药”自称的著名励志故事。主人公名叫王式丹,他一生命途坎坷,屡试不第。但他越挫越勇,终于在59岁时跃上龙门,成为著名的“花甲状元”。他曾以芍药花自比喻,写下“开时不用嫌君晚,君在青云最上头” 的豪迈诗句,虽晚犹争,百折不挠。

  芍药花外表谦和柔顺,内在却坚毅刚强,这种淡泊谦逊、顽强坚韧的品格,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中,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富贵之美:天降祥瑞的传奇

  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过一个“四相簪花”的传奇故事。北宋庆历五年,时任扬州太守韩琦的后花园,一株名为‘金带围’的芍药品种,开出了“一杈四花”的罕见景象。韩琦大喜,认为是祥瑞之兆,就宴请三位好友(陈升、王安石、王珪)共同来府上赏花。席间,四人在吟诗作赋,谈天说地之余,一时兴起,将四朵芍药花采下,每人各戴一花。不久之后,这四人竟先后成为宋朝的宰相。这个传奇故事,给芍药花蒙上了一层祥瑞的面纱,从此成为富贵吉祥的代言人。明代及之后,多位文人和书画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众多作品,加深了芍药在人们心中的吉祥寓意。至今,芍药传统品种中的 ‘大富贵’,依然广受欢迎。

  芍药,不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更承载了中国人的精神标识。她在《诗经》里被定格为“爱情的信物”,让我们在被“洋花”裹挟的市场里,重新反思自己的文化瑰宝;她婀娜的身姿,是中国经典女性的化身,让我们在中性风盛行的现代,重新审视“柔弱胜刚强”的力量;她春末开花、不急不躁的习性,让我们在激烈的内卷社会,重新找寻“晚熟”的意义;她花开即富贵的吉兆,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今天,芍药的故事仍在继续,它所蕴含的中式美学价值和精神寓意,将继续被世世代代的人们传颂和赞美。

  于晓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