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你知道吗?
培育出一个优良稻种前
可能要经历上百次杂交育种的失败
有的穗粒太少
有的抗倒伏性差
可正是这些“不成器”的尝试
藏着科研最真实的模样
也让科研人员摸清了基因组合的边界
就像那些失败的杂交实验
结果和预期完全不一样
甚至全是阴性数据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珅表示
失败的实验是给后来者立路标
结果至少能告诉同行——
这个方向在当前条件下不必再浪费精力
这些“失败”
从来不是终点
它们和成功的实验一起
踩着试错的脚印
让农业科研一步步往前挪——
优化再生技术
缩短育种周期
提高产量
……
最终化作让大家吃饱吃好的底气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光明网
中国农学会
策划
宋雅娟 武玥彤
记者
武玥彤 谢芸 林佳欣
文案
谢芸 李鑫怡(实习)
审核专家
宋佳明 西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袁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慧慧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别鸣谢
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