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油松:“老当益壮”的森林“大伞”
首页> 光明科普云> 农业农村频道> 三农看点 > 正文

油松:“老当益壮”的森林“大伞”

来源:光明网2024-01-22 17:25

  您见过年纪越老越是“冠发”茂盛的老树吗?它就是油松。

  树木如人,年老的乔木常常树梢枯萎,唯留树干下部的分枝虬扎,令其颜值顿时断崖式下降。然而特立独行的油松,可以为了顶端枝叶的繁盛,甚至不惜牺牲冠顶以下所有分枝,可谓“老当益壮”。

  类似大伞或屋顶的奇特树冠

  幼年油松的外观(树冠)呈塔形,主干的顶端优势很强,整体形象如同圣诞树。所谓顶端优势是指主干顶芽比侧芽发达,所以主干向上生长比侧芽长成侧枝的速度快得多,使树冠形态如同尖塔形。到年老时,油松主干顶端优势渐弱,主干与侧枝生长持平,渐渐地树干下部的枝条枯萎凋落,整个树冠集生顶部,顶部以下绝无分枝。油松的拉丁文名称是Pinus tabuliformis,其中tabuliformis的含义指“形状像桌子”,描述的就是老年油松那平展的树冠:那顶端的树冠向四面的天空平行伸展,上面密密匝匝地覆盖一层厚厚的针叶,使整棵油松像极了一把庞大的雨伞或者绿色的平屋顶。在树木庞杂的森林中,老年油松的这个特征很容易使其从树群里凸显出来。

  再看老年油松那灰褐色的树皮,常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片形块状,裂缝及上部没有开裂的新树皮呈红褐色……更显得老年的油松古朴遒劲,凝聚了岁月的无数沧桑!

油松:“老当益壮”的森林“大伞”

老年油松(白瑞兴 摄)

  油松的其他特征

  很多松科树木的叶片都是细长的针形叶,在枝条上三五成束地组合生长;但不同树种,其抱团生长的针叶数目不一致,专业上称为“两针一束”“三针一束”或“五针一束”。油松是两针一束。它的针叶深绿色,粗硬,边缘有细锯齿,长10-15厘米,比白皮松的针叶长。

  松科植物属于裸子植物,所谓裸子植物就是开花没有花被片,雌蕊雄蕊被变态叶(称为苞叶)稍稍掩盖保护的植物;或者说结果时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直接成熟于苞叶中,裸露可观的植物。这些裸子植物的雌雄蕊和苞叶合称雌球花/雄球花;种子和外面的苞叶合称为球果,通常都是卵圆形。油松的球果比白皮松小很多,成熟前绿色,有短短的果梗,第二年成熟后变成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不掉落。尽管油松种子比白皮松、红松那类可以吃松仁的松树种子小很多,不适合食用。但它播种发芽率较高,因此易获得小苗用于北方荒山绿化。

油松:“老当益壮”的森林“大伞”

油松的圆柱形雄球花和球果(白瑞兴 摄)

  油松的种植和应用

  油松是我国特有树种,是可以长到25米高的大乔木,喜光、喜干冷气候,深根性,对土壤适应性较强。

  油松与其他松科大树一样,树形雄壮,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春,不畏风雪严寒;而它的分枝常曲折蜿蜒,这令它独立的个体姿态非常优美,古人有诗曰:“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因此在北方古典园林中油松常作为主要景物,只植一株巍然矗立;或者三五株相伴组成美丽景观者甚多,尤其在亭侧旁山栽植,使苍松奇峰相映成趣,颇为壮观。

  油松除了可以独植、丛植形成主景,其他作为配景、背景等更屡见不鲜。在中国北方古典园林中,几乎每组建筑都被茂盛的大树所簇拥,以若隐若现,相互映衬的景色体现汉文化“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这种做背景的大树总是首选油松,又因为油松的寿命极长,有诗云:“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所以古代庭园里的百年老油松往往成为其风云变幻历史的见证,或成为浓缩其深厚文化内涵的精华所在,常被誉为园林景观的灵魂。

  在传统园林的植物配植中,油松也适合与其他乔木混交种植:如用杨柳作它背景,不仅两者树冠高低层次有别,而且树色也有变化,使园林景色更显丰富。

  除了造景,油松身体很多部位如松叶、松球、花粉、松香等都能入药,有活血化瘀、明目安神、驱赶蚊虫等功效。

  油松还有较强的防风、吸滞粉尘的作用,有助于环保,能广泛用作行道树、防护林等,是中国北方山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油松材质硬,富含树脂,耐腐耐久用,可作建筑、电杆、造船、家具等用材。此外,它的树干可提取松节油,割取松脂,树皮可提取栲胶,经济价值颇为丰富。

  作者:王珏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编辑:武玥彤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